莫扎特的第12号弥撒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莫扎特的第12号弥撒曲”[1] ,是指一首于19世纪初出版,声称是由莫扎特所创作的合唱作品。
简介
莫扎特的第12号弥撒曲,当中又以一段称为“天主在天受光荣”(Gloria in excelsis Deo)的选段最为人认识及独演唱。
由于这段的歌词取自弥撒曲中的“光荣颂”前部份,因此被认为是出自他的一首未曾出版过的弥撒曲选段。
后来经过音乐学家的长时间的考证,现时几可肯定作品其实是由同时期的另一位作曲家梅拿 (Wenzel Müller)的作品。尽管如此,这首“冒认”莫扎特的作品,至今仍然是不少业馀合唱团的常备曲目之一。
分析
- 由于现时其他乐章甚少作演唱,下列分析只限于“天主在天受光荣”的一段。
基本资料
C小调弥撒
《C小调弥撒》是莫札特给妻子康丝坦兹结婚礼物,也是同期作品中编制最大的一首。
- 1783年首演由莫札特亲自指挥,康丝坦兹担任女高音独唱。
- 虽然部份信经以及整段羔羊经尚未完成,毫不减损这部作品在音乐史上的地位,特别是女高音的花腔部份,其戏剧性令人难忘。
- 在宗教音乐史上所受到的肯定,此乐曲和巴哈的“B小调弥撒”及贝多芬的“庄严弥撒”并列为弥撒曲的三大杰作。
分析
一开始便进入第1主题,采用“曼海姆火箭”形式的C大调分解和弦。
背景
乐曲最初由诺韦洛出版社(Novello)于1819年首刊,也就是莫扎特死后28年[2],1821年由西姆罗克出版社发行管弦乐谱[3]。很快便成为当时很受欢迎的作品,并且成为19世纪中期的其中一首主要合唱作品。
然而,有对莫扎特音乐有研究的学者,开始对本作品的出处有所怀疑,他们从和声建构及旋律的写作特徽中,发觉与莫扎特的作品有异,而本曲采用G大调调号,但以C大调作为“光荣颂”为主调也和莫扎特惯常的写作方法不相同[4]。当克歇尔首次整理莫扎特的资料时,他对作品的真确也存疑,因此并未有把它放进入正式的克歇尔编号内,而是把它放在附录册内,并以“Anh”编号表记[5]。
及后,再经历不同人士的考证及比较,最后在梅拿的一首弥撒曲(即他的《G大调弥撒曲》)中找到了近乎相近的部份,也符合了原来歌词在不整全下,有其他乐章接触。
在1964年的克歇尔目录K6版本中,此曲的编号再更改为K. Anh. C1.04(Anh. C 代表该作品是冒充莫扎特创作的作品),乐谱也被剔除于新莫扎特全集外。
至于真正的第12号弥撒曲,现时泛是指于1775年至1777年于萨尔斯堡所创作的《C大调弥撒曲 》,K258。
参考文献
- ↑ 莫札特C小调弥撒曲,音契乐讯 第五十一期 - 财团法人音契文化艺术基金会
- ↑ Everist, Mark. “Mozart's” “Twelfth Mass”: Case Closed?. Mozart's Ghosts: Haunting the Halls of Musical Cul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133. ISBN 978-0-19-538917-3.
- ↑ RISM资料库中的纪录。
- ↑ George Grove, A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Vol. 3 (1907), pp 313-314.
- ↑ Ludwig Ritter von Köchel: Chronologisch-Thematisches Verzeichniss sämmtlicher Tonwerke Wolfgang Amade Mozarts, Breitkopf & Härtel: Leipzig, 1862, P.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