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茹越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茹越口
圖片來自行走长城

茹越口位於內長城的雁門關平型關之間的結合部,在山西省忻州市境,是雁門十八隘口之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歷史記載

雲中郡志》記載:五代唐末修茹越口,開左右道路。《應州續志》記載:五代唐末,帝詔應州修茹越口。故有認為「茹越」一名應來源於唐末,與當時的「處月」,即沙陀,為同名異字。峪口左側山高1436米,右側山高1317年。主峪從茹越口至果坪村,長約10公里,直達鐵甲嶺,通往繁峙縣、代縣。

平型关大战

茹越口曾是1937年9月的平型关战斗的正面战场之一。茹越口以平型关大战的战事闻名于世。 1937年9月時,這裡是平型關戰鬥的正面戰場之一。1937年9月27日,茹越口戰役中,駐守茹越口的是國軍第6集團軍第34軍69師第203旅梁鑒堂部。梁鑒堂於同年9月28日陣亡。同日該地失守。[1]

不成功,便成仁

全面抗战爆发后,梁鉴堂奉命率部驻守繁峙县以北的茹越口。在部队从临汾开拔前,梁鉴堂给全旅官兵做动员,“此次抗战,系民族战争,如果失败了,就要当亡国奴。我旅即将开赴前线,人人都要抱必胜的信心,不成功,便成仁,以尽军人之天职”。 茹越口,在繁峙县以北,雁门关和平型关的结合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如果被日寇占领,向东可以攻击我平型关守军,向西会对雁门关形成威胁,直接导致整个战局的不利。但就是这样重要的位置,当时却只派了梁鉴堂一个旅镇守。阎锡山和他的晋绥军好歹也是二十多年国内战争历练出来的,大大小小的仗打了无数,不至于会明知要隘而不重兵驻守,出现这样的布置,其实和当时的战场形势有着直接关系。

1937年9月初,晋绥军61军苦守天镇10天后,为东条英机所率的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所破。军长李服膺因擅自退后被枪毙,几乎是抗战中全国最早因失利被判死刑的高级将领(也有种说法,李服膺撤退,是接到了阎锡山命令,而阎锡山为平息全国舆论,免受指责,找李当了替罪羊)。天镇失守,晋北顿失屏障,不数日间,整个大同沦陷,阎锡山的以雁门山为屏障展开“大同会战”的设想成为空谈。

此时,由板垣征四郎率日军第五师团21旅团从河北蔚县出发,击败了驻防晋冀边境的晋绥军35军73师,一路追着,经广灵、灵丘直接杀向平型关,要与东条英机会师,完成对太原的合围。双方不断增兵,酝酿更大的战斗,局势一时反而形成僵局。只不过,时间对我方是有利的。而且,作为平型关战役的总指挥傅作义,他的嫡系35军还没出动。板垣师团被阻在平型关,于是就想起了在大同的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派来解围的是从应县而来的筱原诚一郎所率混成15旅团。从雁门关到平型关,一共18个隘口,筱原诚一郎选择的,正是梁鉴堂把守的茹越口。茹越口是条山沟,长20多里,穿过隘口,左边是铁吉岭,右边叫五斗山,山势陡峭,易守难攻。既然如此,筱原诚一郎为何选择茹越口呢?因为此处虽有天险,却无重兵,只有一个旅的人马,阵地还在山下入口处。人呢?原计划防守的应该有1个军——晋绥军杨爱源34军。但晋绥军平型关战役方略一确定,就不断抽兵于彼,郭宗汾的71师被调走,成立了预2军,加强平型关防守;原打算驻防山上阵地的姜玉贞196旅,还没到呢,就被截留,驻防在了代县阳明堡,以防雁门关来敌。杨爱源只好精打细算,用61军残部101师驻守石楼口和大小石口,把军主力梁鉴堂203旅放在了茹越口,而在山上,就空有阵地没有人了。 但进犯茹越口的15混成旅团,却非一般旅团。混成旅团是从师团抽调各兵种组建的具有独立完成战役能力的建制单位,轻重机枪、山炮野炮都有,5000余人,更何况这个15旅团还带着两个伪蒙骑兵师。也就是说,表面上是杨爱源一个军对日军一个军,实际上,却是梁鉴堂一个旅对日军一个军。

英勇殉国

9月27日,混成15旅团和两个伪蒙骑兵师恶狠狠向茹越口阵地发起攻击,梁旅427团顽强抵抗,激战一天,日军未取得任何结果。28日,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发起更大规模攻击,梁鉴堂亲自率领作为预备部队的一个营冲了上去,与敌人展开肉搏,不幸颈部中弹,伤重不治,英勇牺牲,全旅官兵几乎全部殉国。

茹越口一失陷,平型关的僵局立刻被打破,阎锡山无论是放敌进关,关门打狗,还是倚关拒敌,歼敌于关外的战略都不再有任何实际意义,所担忧的反而是日军从茹越口源源不断开进,与平型关外之敌联合,使得平型关守兵腹背受敌,于是,就下了退出平型关的命令。

平型关战役是见事不可为而主动撤退,撤退时颇有章法,孟宪吉旅作为断后部队,在10月2日最后撤退的时候,还出关攻击了一下。这与之后国民党部队往往将撤退搞成溃退有本质的区别,所以,第二战区才有能力继续组织忻口会战,给日寇以更大的打击,在那场会战中,还有更多的英雄人物涌现,让日寇征服中国的狂言成为梦呓。

參考文獻

  1. 孙莱芙. 茹越口. 编辑:宁瑞婷. 朔州新闻网,摘自《典藏朔州》. 2016-12-13 [2018-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5)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