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茅山书院」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525 高等教育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茅山书院.jpg|350px|缩略图|右|<big>茅山书院</big>[http://img1.gtimg.com/rushidao/pics/hv1/108/209/2225/144734028.jpg 原图链接][https://rufodao.qq.com/a/20170720/023985.htm 来自 腾讯网 的图片]]]
 
[[File:茅山书院.jpg|350px|缩略图|右|<big>茅山书院</big>[http://img1.gtimg.com/rushidao/pics/hv1/108/209/2225/144734028.jpg 原图链接][https://rufodao.qq.com/a/20170720/023985.htm 来自 腾讯网 的图片]]]
  
'''茅山书院''',又名金山书院,由处士侯遗创建于[[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地点位于江甯府(南京)句容茅山(现江苏镇江[[句容市]]的茅山),是北宋六大书院之一。现已无存。
+
'''茅山书院''',又名金山书院,由处士侯遗创建于[[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地点位于江甯府(南京)句容茅山(现江苏镇江[[句容市]]的茅山),是北宋六大书院之一<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94DJS340525QQNK.html 历史上六大书院之一:金坛茅山书院],网易,2018-1-27</ref> 。现已无存。
  
 
[[宋仁宗]]时处士侯遗所建,院址在江宁府三茅山后侧,故称茅山书院。侯氏在此教授生徒十余年。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经江宁知府王随奏请,[[朝廷]]赐给田亩,充书院经费。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迁至金坛县顾龙山之麓。
 
[[宋仁宗]]时处士侯遗所建,院址在江宁府三茅山后侧,故称茅山书院。侯氏在此教授生徒十余年。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经江宁知府王随奏请,[[朝廷]]赐给田亩,充书院经费。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迁至金坛县顾龙山之麓。
行 11: 行 11:
 
==侯遗==
 
==侯遗==
  
 侯遗,字仲遗(《金陵诗徵》卷五。《至顺镇江志》卷一九作仲逸),句容(今属[[江苏]])人。隐居茅山,创书院,教授生徒,积十余年,自营[[粮食]]。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王随知江宁府,奏请於茅山斋粮所剩庄田内给三顷充书院赡用,从之。明[[弘治]]《句容县志》卷六有传。
+
 侯遗,字仲遗(《金陵诗徵》卷五。《至顺镇江志》卷一九作仲逸),句容(今属[[江苏]])人。隐居茅山,创书院,教授生徒,积十余年,自营[[粮食]]。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王随知江宁府,奏请於茅山斋粮所剩庄田内给三顷充书院赡用,从之。明[[弘治]]《句容县志》卷六有传<ref>[http://www.guoxuemeng.com/shiren/434212.html 侯遗],国学梦</ref>
  
 
==诗词==
 
==诗词==
行 43: 行 43:
 
<center> 乾元观茅山书院第七期体道班圆满结业 </center>
 
<center> 乾元观茅山书院第七期体道班圆满结业 </center>
 
<center>{{#iDisplay:s0303yiyt91|560|390|qq}}</center>
 
<center>{{#iDisplay:s0303yiyt91|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
[[Category:525 高等教育]]

於 2020年5月9日 (六) 11:41 的最新修訂

茅山書院,又名金山書院,由處士侯遺創建於北宋天聖二年(1024年),地點位於江甯府(南京)句容茅山(現江蘇鎮江句容市的茅山),是北宋六大書院之一[1]。現已無存。

宋仁宗時處士侯遺所建,院址在江寧府三茅山後側,故稱茅山書院。侯氏在此教授生徒十餘年。仁宗天聖二年(1024年),經江寧知府王隨奏請,朝廷賜給田畝,充書院經費。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遷至金壇縣顧龍山之麓。

在眾多書院中,人們最為熟知的莫過於宋代的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石鼓書院、應天府書院。事實上,除了四大書院的說法,歷史上還曾有過六大書院一說,金壇的茅山書院就位列其中。只可惜,茅山書院的舊址早已無存,後人亦少有茅山書院的記載,近世茅山書院之名幾乎銷聲匿跡。今日探究茅山書院之興衰,既能體察中國書院歷史的變遷,也可重溫金壇崇文尚學的古風。

元代的馬端臨,他編纂的《文獻通考》,把白鹿洞書院、石鼓書院、應天府書院、嶽麓書院稱為「天下四書院」,各取范成大呂祖謙所提書院的兩所。並且還給出了理由:嵩陽書院和茅山書院雖然興起較早,但後來衰微。

侯遺

侯遺,字仲遺(《金陵詩徵》卷五。《至順鎮江志》卷一九作仲逸),句容(今屬江蘇)人。隱居茅山,創書院,教授生徒,積十餘年,自營糧食。仁宗天聖二年(一○二四),王隨知江寧府,奏請於茅山齋糧所剩莊田內給三頃充書院贍用,從之。明弘治《句容縣誌》卷六有傳[2]

詩詞

茅山書院

宋侯遺

  • 精舍依岩壑,蕭條自卜居。
  • 紅躑躅,庭樹綠栟櫚。
  • 荷鍤朝芸隴,分鐙夜讀書。
  • 蒼狗紀一笑不關余。

茅山書院謁侯處士像

宋巫伋

  • 齋糧資講舍,遺像拜山中。
  • 不尚神仙術,特存儒者風。
  • 斯文真未喪,吾道豈終窮。
  • 為憶皋比擁,庭前古木叢。

視頻

茅山書院 相關視頻

乾元觀茅山書院第七期體道班圓滿結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