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苔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苔纲”苔纲(hepaticae)指的是在生物分类学上是苔藓植物门(Bryophyta)中

的一个纲。包括除角苔纲外所有有茎与叶分化的苔类和叶状体苔类植物,简称苔类。原丝体不发育。通常只产生单个植物体。配子体有茎与叶的分化,茎不具中轴,叶多为单细胞层,无中肋,或配子体为叶状,由多层细胞所组成,部分属种具中肋,腹面多数着生鳞片。

简介

苔纲植物,通常称为苔类(livewort),多生于阴暗的土地岩石树干上,有的漂浮于水面,或完全沉生于水中。其营养体(配子体)有背腹之分。一类为叶状体,另一类为具有类似茎、叶的分化。假根由单细胞构成。茎通常没有中轴的分化,常由同形细胞构成。叶多数只有一层细胞,无中肋。孢子体的构造比藓类简单,孢蒴的发育在蒴柄延伸生长之前,蒴柄柔弱,孢蒴成熟后多呈四瓣纵裂,其内多无蒴轴,除形成孢子外,还形成弹丝,以助孢子的散放。原丝体不发达,每一原丝体通常只产生一个植物体(配子体) 。[1]

形态特征

苔类植物的特征是植物体(配子体)多为扁平的叶状体,少为茎叶体,呈两侧对称,有背腹之分。有单细胞形成的假根。孢子萌发形成原丝体,原丝体不发达,只产生1个植株。孢子体由基足、蒴柄和孢蒴3部分组成,并寄生于配子体上。蒴柄不发达,常短缩;孢蒴无蒴齿,孢蒴内除产生孢子外,还具有弹丝;孢子成熟后,孢蒴的顶部呈不规则破裂 。[2]

苔为小型绿色植物。有世代交替,孢子体退化;配子体占优势,平常所见的植物体即配子体。大部分为肉眼所能见。Ephemerum属Nanomitrium属的种需用放大镜方能看清,而道森氏苔属(Dawsonia)可高达0.6公尺(2呎)。有茎样构造(假茎)及叶样构造(假叶)。假茎匍匐而有不规则的分枝或直立(不分枝或于基部或顶部分枝)。假叶形狭长,似叶,螺旋状排列于假茎上;由一层细胞组成,无叶脉,可有厚壁细胞构成的中肋;尖端圆、尖或极细,可终于一根毛样构造;表面光滑或覆以多数乳头。

假根单细胞,蒴柄延伸在孢蒴成熟之后。颈卵器壁不形成分离的蒴帽。孢蒴成熟后多数纵长开裂,无蒴齿,不育细胞多形成弹丝。染色体数多为=8,9,10及它们的衍生数。

中文学名

苔纲

苔纲

植物界

分布区域

苔类的分布范围极广

苔藓植物门

英文名

Hepaticae

领 域

生命科学

药用植物

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 L)属地钱目(Marchantialesl地钱科( Marchantiacaea)。雌雄异株,植物体为绿色扁平的叶状体(thallus),多回二歧分枝,边缘呈波曲状,平铺于地上,有腹背之分。背面绿色,有六角形气室,每个气室中央有1个烟囱形气孔,气室内具多数直立的营养丝。叶状体腹面有紫色鳞片和多数单细胞假根。具有吸收营养、保存水分和固定植物的功能。

叶状体内部组织略有分化,由多层细胞组成,分成表皮层、绿色组织和贮藏组织。雌雄异株,雄托圆盘状,波状浅裂,上面生许多小孔,孔腔内生精子器,托柄较短;雌托指状或片状深裂,下面生颈卵器,托柄较长;卵细胞受精后发育成孢子体。孢子体分孢蒴、蒴柄和基足三部分 。

主要价值

苔类又曾用为装饰品,尤其用于女帽,在拉丁美洲用于圣诞节装饰。有些苔用于美化环境,尤其是日本苔园(如京都者)。因森林类形不同,其中苔类组分亦异,故苔类可用作森林类型的指示植物。在某些森林中,树木种子在苔类形成的地被中更易萌发。苔类与藓类、地衣和藻类常是先锋植物。苔类又能促进岩石风化、促进断木的分解、防止水土流失。苔又是蟎、缓步类、昆虫的栖所及鸟巢的材料。旅鼠等以大型苔的孢蒴为食。藓类又是很好的细胞遗传学材料

分布范围

除咸水中外,苔类的分布范围从南极北极(为北极冻原植被的重要组分),在热带温带雨林中亦繁盛,成花彩状挂于树上,又于土壤上、木上、砾石上形成厚垫状。沙漠中亦偶见。水生者常见于泉水、溪流、水坑或淡水水体边缘。许多苔生境局限,如Splachnaceae科要求大量氮素,故生于粪便、高度腐烂的屍体。Merceya属生于含铜土壤,称为铜苔。苔类能抵抗大部分真菌及昆虫的侵害,可能其体内具有抗生物质。有些真菌与苔类原丝体混生,组成地衣般的联系。苔类能忍受极端的温度情况和干燥,紫萼苔属(Grimmia)等一些种类生长于乾热裸露的石上,于环境极为乾、热时进入休眠状态,在适宜条件下又复苏。

亚种种类

苔类化石于二叠纪地层已有发现。苔类可分3目:

  1. 泥炭苔目(Sphagnales),1属︰泥炭苔属(Sphagnum)。
  2. 黑苔目(Andreaeales)。代表属为黑苔属(Andreaea),约100种;另有1~2种有争议。
  3. 真苔目(Bryales),占苔类的大部分,500属,如提灯苔属(Mnium)、真苔属(Bryum)等。

苔类植物多含萜烯类黄酮类化学物质。全世界约有9000种,中国约600种。极大多数种类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除一般为阴湿土生外,溪流边、 阴湿岩壁、 树干甚至叶面均可附生(见叶附生苔类)。

本纲包括藻苔目(Takakiales)、美苔目(Calobryales)叶苔目(Junger-manniales) 、囊果苔目 (Sphaerocarpales) 和地钱目(Marchantiales)等。

20世纪 60年代起,R. M. 舒斯特(1966)和服部(1970)等先后主张把叶苔目和地钱目提升为叶苔亚纲(Jungermanniidae)和地钱亚纲(Marchanti-idae),仍置于苔纲之下。

目下分类

  1. 藻苔科 Takakiaceae
  2. 裸葫苔科Haplomitriaceae
  3. 复叉苦科Lepicoleaceae
  4. 剪叶苦科Herbertaceae
  5. 拟复叉苔科Pseudolepicoleaceae
  6. 绒苔科Trichocoleaceae
  7. 指叶苔科Lepidoziaceae
  8. 护葫苔科Calypogeiaceae
  9. 隐葫苔科Adelanthaceae
  10. 大尊苔科Cephaloziaceae
  11. 拟大等苔科物Cephaloziellaceae
  12. 甲壳苦科Jackiellaceae
  13. 兔耳苔科Antheliaceae
  14. 叶苔科Jungermanniaceae
  15. 迎叶苦科Lophoziaceae
  16. 全喜苦科Gymnomitriaceae
  17. 合叶苔科Scapaniaceae
  18. 齿萼苔科Geocalycaceae
  19. 羽苔科Plagiochilaceae
  20. 阿氏苔科Arnelliaceae
  21. 顶苞苔科Acrobolbaceae
  22. 歧舌苔科Schistochilaceae
  23. 直葫苔科Balantiopsaceae
  24. 紫叶苔科Pleurozinaceae
  25. 扇等苔Radulaceae
  26. 毛叶苔科Ptilidiaceae
  27. 多囊苔Lepidolaenaceae
  28. 光等苔科Porellaceae
  29. 耳叶苔科Frullaniaceae
  30. 毛耳苔科Jubulaceae
  31. 细鳞苔科Lejeuneaceae
  32. 小叶苔科Fossombroniaceae
  33. 溪苔科 Pelliaceae
  34. 苞叶苔科 Allisoniaceae
  35. 南溪苔科 Makinoaceae
  36. 带叶苔科 Pallaviciniaceae
  37. 壶苞苔科 Blasiacea
  38. 绿片苔科 Aneuraceae
  39. 叉苔科 MetZgeriaceae
  40. 花地钱科 Corsiniaceae
  41. 皮叶苔科 Tafgioniaceae
  42. 光苔科 Cythodiaceae
  43. 半月苔科 Lunulariaceae
  44. 魏氏苔科 Wiesnerellaceae
  45. 蛇苔科 Conocephalaceae
  46. 瘤冠苔科 Aytoniaceae
  47. 星孔苔科 Oaveaceae
  48. 他钱科 Marchantiaceae
  49. 单月苔科Monosoleniaceae
  50. 钱苔科苔纲(Hepaticae)

视频

参考文献

  1. [主编董诚明,王丽红,药用植物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01,第135页]
  2. [詹亚华,刘合刚,黄必胜主编;姚振生,王德群,熊耀康等副主编,药用植物学 第3版 供中药学类 药学类专业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03,第1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