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糖文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花糖文物馆 |
---|
位置 台湾花莲县光复乡大进村糖厂街19号 旧名称 花莲糖厂、大和工场 成立日期 2008年2月7日 类型 产业博物馆 馆藏 地权契约、制糖器械、地图誊本等 |
花糖文物馆是台湾花莲县光复乡的博物馆,隶属台湾糖业公司的花莲观光糖厂,2008年2月7日开幕。[1][2]
花糖文物馆于97年2月7日成立至今,保留完整的文献史料、老照片、和文物机具等珍贵物品,为花莲地区开发历程与制糖产业发展的重要见证,让参访游客了解先民,在各阶段时期文化、工作、生活上及使用的器具、书籍,如何披荆斩棘、突破万难来完成每项使命,具有文化教育推广的意义,更让人仿佛回到过去糖厂繁华的兴盛岁月。
沿革
花莲糖业发展始于汉人经营的“糖廍”[2],具备工业化色彩的新式制糖厂则奠基于台湾日治时期。[3][4][5]明治32年(1899年),因应日本帝国议会通过“台湾事业公债法案”,台湾总督府大力推动公共建设。贺田金三郎同年成立“贺田组”,获得北起花莲港、南至台东之间多达2万公顷的开垦许可,借此发展移民、农产、畜牧及运输等事业,其中农产便包括“蔗糖”产业。
制糖业需人力来大规模种植甘蔗,贺田组先于花莲港厅花莲郡的寿庄(今花莲县寿丰乡)建立移民村,并著手改良旧有糖廍,即“寿工场”,又作“鲤鱼尾糖廍”。贺田组的制糖所面临水土不服、政策资金支援不足、当地原住民反抗等状况,营运陷入困境。明治43年(1910年),贺田组将糖厂部门转手,寿工场并入“台东拓殖株式会社大正四年(1915年),寿工场转移至台籍商人王雪农筹组的盐水港制糖会社,陆续有增资情事,经营规模随之扩大,盐水港制糖会社遂在大正十年(1921年)于花莲港厅凤林郡另立“大和工场”(今花莲县光复乡),全名“盐水港制糖株式会社花莲港制糖所大和工场”,“大和工场”厂区即为“花糖文物馆”场馆现址所在。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寿工场、大和工场都被盟军轰炸,各有损毁。1945年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接收两所糖厂,将此区划为台湾糖业公司第四分公司,台糖公司鉴于寿工场损害程度较高、产量也不及大和工场,决议仅修复大和工场,并拆除寿工场,将原大和工场更名为“花莲港糖厂”,复于民国41年(1952年)易名为“花莲糖厂”。随时间推移,制糖生产成本逐年提高、糖价长期低迷,花莲糖厂在民国91年(2002年)7月停止制糖业务,正式转型为观光工厂。[6]
现况
由于花莲糖厂历史悠久,该区工厂、库房及日式木造宿舍保存良好,硬体建筑可谓见证台湾产业变迁,十分具有文化价值,花莲县政府在民国98年(2007年)9月28日公告“花莲糖厂”为花莲县的文化景观。为让参访游客易于理解台湾糖业各阶段的发展与历史任务,花莲糖厂先于民国97年(2008年)2月7日在园区内设立“花糖文物馆”,开放予各级学校于户外活动时申请,馆内收藏自日治时期以降各项地权契约,也展示早期的五分车轨、制图测绘、照片写真以及器械机组等等文史物品。
参考文献
- ↑ 杨绿洲. 〈封面故事-寻糖游记玩古意-花莲糖厂‧花糖文物馆 〉. 台糖通讯. 2014 [2019-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5) (Chinese (Taiwan)).
- ↑ 2.0 2.1 〈花糖文物馆〉. 花莲县文化局. 2019-06-12 [2019-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5) (Chinese (Taiwan)).
- ↑ 〈盐水港制糖会社〉. 台湾总督府资料库. [2019-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Chinese (Taiwan)).
- ↑ 锺, 淑敏. 〈贺田金三郎〉.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09-24 [2019-09-30] (Chinese (Taiwan)).
- ↑ 〈花莲观光糖厂〉. 台湾艺术教育网. [2019-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5) (Chinese (Taiwan)).
- ↑ 〈花莲糖厂简介〉. 花莲观光糖厂. [2019-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6)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