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舟山战役

舟山战役为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于1949年8月至1950年5月对浙江舟山群岛进行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包括对舟山群岛部分岛屿的登陆作战以及夺取制空权后迫使国军从舟山群岛撤退。最终,解放军成功控制全部舟山群岛[1]

目录

背景

解放军前期准备

1949年5月26日上海解放前一天,三野副司令员粟裕电令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上海)敌87军有向定海撤退企图。蒋匪图以定海为其残余之海空军基地。如让其企图实现,则今后对我沪杭沿海之安全危害甚大,你们应乘沪敌主力尚未撤退之前,迅速以足够力量占领定海及其各个重要岛屿。”1949年7月7日,毛泽东致电粟裕等:“...舟山群岛是否利于攻击,你们是否已令谭王准备夺取该岛...请考虑电复。”

第二次国共内战至1949年8月,解放军已经在中国大陆取得全面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即。在东南沿海,解放军开始攻占国军占据的一些沿海岛屿,陆续攻占平潭岛厦门等岛屿。1949年7月,解放军开始筹划攻占浙东沿海的舟山群岛,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承担了这个任务。7月下旬,7兵团正式接到了三野司令部命令其攻占舟山群岛的命令。

1949年8月,成立浙东前线指挥部,宋时轮任司令员,王必成任副司令员,姬鹏飞为政治委员。浙江省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组建浙东支前司令部,司令员来光祖(22军参谋长),政委苏展(宁波市市长),领导宁波绍兴台州三地区的支前工作。第七兵团统计共运送军粮3739万斤,其他军需物资150万斤。

当时三野7兵团还同时承担了剿灭当地土匪和负责警备的任务,因此分散了兵力,实际能抽出来参与舟山战役的部队为其总兵力9个师中的4个师,即第22军第64、第65、第66师,第21军第61师,共计5万人,统由第22军军长孙继先、政委丁秋生指挥。兵力相比驻守舟山群岛的国军并不占优势,甚至少于驻守舟山群岛的国军总兵力。同时,解放军此时的海空军尚不发达,主要只能依靠木帆船渡海且没有空军掩护。因此,三野7兵团经过研究,决定以先攻占舟山群岛外围岛屿,再进攻舟山本岛的战略夺取舟山群岛。

国军对沿海地区的袭扰

国军在中国大陆全面败退后,在东南沿海,国军还占据一些岛屿,国军利用这些岛屿为立足点,不断对大陆沿海进行突袭。舟山群岛,就是国军其中一个立足点,国军利用舟山群岛为出发点,对大陆长江口地区不断进行袭扰,定海机场建成后,国军利用其对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进行了猛烈轰炸。其中以上海遭受轰炸尤其严重,使得这一工业城市几乎陷入无法生产的境地。其中1950年2月6日国军空军对上海的轰炸,使上海市民死伤1400人,上海丧失90%的电力。国军对大陆沿海地区的突袭,造成了华东军区攻占舟山群岛的决心。

解放军战前准备

为了进攻舟山群岛,三野7兵团4个师部队进至镇海穿山半岛象山港两侧、舟山群岛对面的沿海地区进行临战训练,同时征集船只,改造木帆船等,开始进行舟山战役的临战准备[2]

视频

舟山战役 相关视频

舟山战役中决胜关键时刻,解放军为何突然选择停止进攻?
真实档案记录舟山战役,老蒋竟亲自坐镇,鼓舞士兵士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