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湾文艺丛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期刊名 台湾文艺丛志
P1J001.jpg
图片来源:台湾文学期刊资料库
创刊时间 大正8年(西元1919年)1月1日
停刊时间 大正12年(西元1923年)7月25日?
起迄卷期 第1~5年7号?,共39期?
刊期 月刊
出版地 台中厅台中花园町五丁目五六
发行单位 台湾文社

《台湾文艺丛志》台湾文社的机关刊物,创刊于1919的新年元旦,约1925年结束发刊,是台湾首份汉文杂志。文社的筹设,是在诗会中讨论提出的,1918年9月20日,清水的鳌西诗社与中台地区的栎社,假清水街源顺号的伯仲楼,举行双社联吟,会中由蔡惠如林幼春提议,设法维持汉文(台湾文社成立后,两人任理事、名誉社员),遂于次月19日,筹备“台湾文社”,据《台湾日日新报》载云:“中部某有志者等。为广联同好研究汉文起见。近倡设一社。称曰台湾文社。并拟发刊文艺丛志。募集诗文揭于志上。以颁布于一般志愿入社之社员及购读者等”。12月12日,举行成立大会,由栎社同人:傅锡祺蔡惠如林幼春林子瑾郑汝南林献堂陈联玉陈怀澄林载钊陈沧玉陈基六庄伊若等十二人,共同组成,设址于台中州台中市花园町五丁目五六番地(今台中市东区振兴里信义街上),并设文库、购读报刊杂志于此。会中通过暂行的〈台湾文社规则〉,议定次年元月,发刊《台湾文艺丛志》,以为“鼓吹文运。研究文章诗词。互通学者声气”,1919年10月19日,正式通过〈台湾文社规则〉,首条即彰明“鼓吹文明。研究文章诗词。互通学者声气为宗旨”,从文学、文运到文明,扩充了思考的范畴。

编辑版面,较常出现文坛、译文、谐著、本社征诗、各社寄稿等,并特辟“小说”栏目,显见对小说世用的重视,以“附录”的佚诗旧文,抉发先贤所思所行,因此,重层地展现诗文、译作、杂说、科普等面向;在叙事模式上,从笔记式的套语,逐渐尝试近代小说的虚构型态,杂文与学术文的栏位,则刊载〈自治谈〉、〈中华之哲学〉、〈支那近代文学一斑〉、〈支那文学史概论〉诸文,“附录”则重刊《陶村诗稿》、《静远堂诗钞》、《鸣剑斋遗草》、《草草草堂吟草》、《无闷草堂诗钞》等诗、词、文创作,以及《铁峰诗话》等的“诗话”文类,阅目者有陈肇兴郑用鉴许剑渔查元鼎林痴仙诸人。总成来说,这些固定的版面,具有一定的编辑意图,除保存文献的价值,对于传统的保存与重估、万国知识的掌握与推介、史地叙事的视野与教育……有著深刻的意义。 从文学史的脉络来看,台湾文社不满足仅是集会活动,并期待通过印刷物、机关杂志,建立想像的台人共同体,于是擘创《台湾文艺丛志》成为最早的汉文杂志、台人创办的文艺传媒;从发行短长来看,此刊物发行七年,仅次于《诗报》、风月-南方系列,其内容,有助于考察时人的精神史,尤其是在日治初期到文化协会出现,此一过渡阶段间,通过“汉文价值论”“诗与文孰重论”等定期征集诗文,或以董仲舒等历史人物,怀古以写今,月旦韩信以谈忠、翻案颖考叔而表孝,辐射出肆应世变的可能路径。在文艺社团与机关杂志的关系方面,台湾文社亦开了先声,示范现代社团的成立过程,内部“总社-支部”的科层组织、文艺协力,外部平行的“栎社-文社”的诗盟社会、文化提携;这些,将更深化于后进的文艺团体,在本土扎根的运动中,都可推源于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