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自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自感》

作品名称: 《自感》[1]

创作年代: 唐朝

文学体裁:诗

作者:白居易

《自感》唐朝诗人白居易所作诗词之一。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2]

诗词正文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3]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845年,白居易74岁,尚在履道里第举行“七老会”,与会者有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与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满、李元爽,画成“九老图”。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4]

视频

中国诗词大会:白居易才是“诗仙”,而且是皇帝封的

参考资料

  1. 《自感》 诗词名句网
  2. 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 快资布时间;2018-01-03 10:01
  3. 诗人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8-01-17
  4. 醉吟先生传 360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