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傳難寫(老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作品欣賞
自古道:今兒個晚上脫了鞋,不知明日穿不穿;天有不測的風雲啊!為留名千古,似應早早寫下自傳;自己不傳,而等別人偏勞,談何容易!以我自己說吧,眼看就快四十了,萬一在最近的將來有個山高水遠,還沒寫下自傳,豈不是大大的一個缺憾?!
可是,說起來就有點難受。自傳不難哪,自要有好材料。材料好辦;「好材料」,哼,難!自傳的頭一章是不是應當敘說家庭族系等等?自然是。人由何處生,水從哪兒來,總得說個分明。依寫傳的慣例說,得略述五千年前的祖宗是純粹「國種」,然後詳道上三輩的官銜,功德,與著作。至少也得來個「清封大夫」的父親,與「出自名門」的母親。沒有這麼適合體裁的雙親,寫出去豈不叫人笑掉門牙!您看,這一招兒就把咱撅個對頭彎;咱沒有這種父母,而且准知道五千年前的祖宗不見得比我高明。好意思大書特書「清封普羅大夫」,與「出自不名之門」麼?就是有這個勇氣,也危險呀:普羅大夫之子共黨耳,推出斬首,豈不糟了?!英雄不怕出身低,可也得先變成英雄啊。漢劉邦是小小的亭長,淮陰侯也討過飯吃,可是人家都成了英雄,自然有人捧場喝彩。咱是不是英雄?對鏡審查,不大像!
自傳的頭一章根本沒着落。
再說第二章吧。這兒應說怎麼降生:怎麼在胎中多住了三個多月,怎麼產房裡鬧妖精,怎麼天上落星星,怎麼生下來啼聲如豹,怎麼左手拿着塊現洋……我細問過母親,這些事一概沒有。母親只說:生下來奶不足,常貼吃糕乾——所以到如今還有時候一陣陣的發糊塗。
第二章又可以休矣。
第三章得說幼年入學的光景嘍。「幼懷大志,寡言笑,囊螢刺股……」這多麼好聽!可是咱呢,不記得有過大志,而是見別人吃糖餡燒餅就饞得慌——到如今也沒完全改掉。逃學的事倒不常干。而挨手板與罰跪說起來似乎並不光榮。第三章,即使勉強寫出,也不體面。沒有前三章,只好由第四章寫了,先不管有這樣的書沒有。這一章應寫青春時期。更難下筆。假如專為泄氣,又何必自傳;當然得吹騰着點兒。事情就奇怪,想吹都吹不起來。人家牛頓先生看蘋果落地就想起那麼多典故來,我看見蘋果落地——不,不等它落地就摘下來往嘴裡送。青春時期如此,現在也沒長進多少,不但沒作過驚天動地的事,而且沒有存過驚天動地的心。偶爾大喊一聲,天並不驚;跺地兩腳,地也不動。第四章又是糖心的炸彈,沒響兒!
以下就不用說了,傷心!
自傳呢,下世再說。好在馬上為善,或者還不太晚,多積點陰功,下輩子咱也生在貴族之家,專是自傳的第一章就能寫八萬字。氣死無數小布爾喬亞。等着吧,這個事是急不得的。
(載一九三四年一月《大眾畫報》第三期) [1]
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姓氏一拆為二)。滿族,北京人(正紅旗)。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駱駝祥子》、《趙子曰》、《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二馬》、《小坡的生日》、《離婚》、《貓城記》、《正紅旗下》,劇本《殘霧》、《方珍珠》、《面子問題》、《龍鬚溝》、《春華秋實》、《青年突擊隊》、《戲劇集》、《柳樹井》、《女店員》、《全家福》、《茶館》,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
筆名來歷,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絜青、絜予等筆名。因為老捨生於陰曆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捨棄;予,我。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這一筆名,是他在1926年發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時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後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現今人們熟知的「老舍」。這個「老」並不表示年齡大,而是含有一貫、永遠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一貫、永遠「忘我」。他用「老舍」這一筆名發表了大量文學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慶春是誰。「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 [2]
他於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擔任過小學校長、郊外北區勸學員等職。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