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臧绪荣」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5 次修訂)
行 1: 行 1: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臧荣绪  
 
| 姓名    = 臧荣绪  
 
| 圖像    = [[File:臧荣绪.jpg|缩略图|居中|[http://img.zwbk.org/baike/spic/2011/01/04/20110104112800546_4214.jpg 原图链接]]]}}
 
| 圖像    = [[File:臧荣绪.jpg|缩略图|居中|[http://img.zwbk.org/baike/spic/2011/01/04/20110104112800546_4214.jpg 原图链接]]]}}
臧荣绪(415-488年),自号被褐先生,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南朝齐[[历史学家]]。
 
  
出身官宦之家,不入官场,潜心著述,所著《[[旧晋书]]》成为后来唐朝房玄龄、褚遂良等人修史《晋书》的最重要蓝本。永明六年,卒于家。
+
'''臧荣绪'''(415-488年),自号被褐先生,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南朝齐[[历史学家]]。 出身官宦之家,不入官场,潜心著述,所著《[[旧晋书]]》成为后来唐朝房玄龄、褚遂良等人修史《晋书》的最重要蓝本。永明六年,卒于家。
 
+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
 臧荣绪(414~488),南朝齐东莞莒(jǔ)人。出身官宦之家,祖父[[ 臧奉先]] 曾任建陵(今江苏泰县)令,父亲[[ 臧庸民]] 曾任国子助教。
 臧荣绪(414~488),南朝齐东莞莒(jǔ)人。出身官宦之家,祖父臧奉先曾任建陵(今江苏泰县)令,父亲臧庸民曾任国子助教。 [1]
 
  
 
 荣绪幼年丧父,靠自己劳动养家,“躬自灌园,以供祭祀”。因此,后有“[[灌园叟]]”的别号。笃志好学,酷爱“五经”,自号“被褐先生”。青年时期与朋友一起,钻研历史典籍,穷本溯源,为著书立说准备资料。
 
 荣绪幼年丧父,靠自己劳动养家,“躬自灌园,以供祭祀”。因此,后有“[[灌园叟]]”的别号。笃志好学,酷爱“五经”,自号“被褐先生”。青年时期与朋友一起,钻研历史典籍,穷本溯源,为著书立说准备资料。
  
 荣绪博学多才,但从不愿为官。数次征辟,从不就任。在京口教书时,南徐州刺史曾请其任西曹,举秀才,荣绪不就。萧道成(南朝齐高帝)为扬州刺史,征为主簿,也未赴任。潜心著述,南朝齐永明六年(488年),病逝。
+
 荣绪博学多才,但从不愿为官。数次征辟,从不就任。在京口教书时,[[ 南徐州刺史]] 曾请其任西曹,举秀才,荣绪不就。萧道成(南朝齐高帝)为扬州刺史,征为主簿,也未赴任。潜心著述,南朝齐永明六年(488年),病逝。
 
 
=主要功绩=
 
在臧荣绪的《晋书》问世之前,已有17家晋史,这些晋史或失于太略,或不是全史,如陆机的《晋纪》,只记追封的晋宣、景、文三帝之事;干宝的《晋记》、习凿齿的《汉晋阳秋》、王隐、虞预、朱凤、谢沈的《晋书》,也都至多记录到西晋为止的一朝史事;何法盛所撰《晋中兴书》,明言只载东晋之事。而臧荣绪所著《晋书》包括纪、录、志、传共110卷,囊括从西晋到东晋的全部历史,体例完备,内容详尽,是诸晋史中较为完善的一部。时人称“赞论虽无逸才,亦足弥纶一代。”(《南齐书·隐逸传·臧荣绪本传》 [1]  )
 
 
 
贞观二十年至二十二年(646—648年),由唐太宗李世民主持,房玄龄等监修《晋书》,即以臧荣绪《晋书》为蓝本,再参酌群书,兼综互订而成。为区别臧荣绪的《晋书》,当时称为《新晋书》,直到后来臧书亡佚,才复称《晋书》,可见臧荣绪的《晋书》在当时影响之大,地位之重要。 [2]
 
  
  贞观 《晋书》 流传开来后 其缺点不足日益显露出来。对于当时尚存的各 家晋史 及其它 料没有充分利用和选择考核 又好采小说入 史, 些重要 实都有所删削。可惜荣绪等人 所撰 旧本 《晋书》 均已亡佚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清人做了不少辑佚工作 。荣绪《晋书》 ,今有清汤球辑本,共17 卷, 又补遗1卷 收入《广雅书局丛书》 清黄奭辑本 共204条 收入 汉学堂丛 书》 ;清人王仁俊辑本1卷,见《玉函山房辑佚 补编》;又有近人陶楝辑本2
+
==主要功绩==
 +
  在臧荣绪的 [[ 晋书]] 问世之前 已有17 家晋史 ,这些 晋史 或失于太略 或不是全 史, 如陆机的《晋纪》,只记追封的晋宣、景、文三帝之事;干宝的《晋记》、习凿齿的《[[汉晋阳秋]]》、[[王隐]]、[[虞预]]、[[朱凤]]、[[谢沈]]的《晋书》,也都至多记录到西晋为止的 事;何法盛 所撰《晋 中兴 书》, 明言只载东晋之事 而臧 荣绪 所著 《晋书》 包括纪、录、志、传共110 卷, 囊括从西晋到东晋的全部历史 体例完备 内容详尽 是诸晋史中较为完善的一部。时人称“赞论虽无逸才 亦足弥纶一代。”( [[南齐 ]]·隐逸传·臧荣绪本传 <ref name="国学导航">{{cite web |url=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nqs/053.htm |title=南齐 五十四 列传第三十五◎高逸| accessdate=2016-02-16}}</ref>)
  
=个人作品=
+
[[贞观]]二十年至二十二年(646—648 ),由唐太宗[[李世民]]主持,房玄龄等监修 《晋书 即以臧荣绪《晋书》为蓝本,再参酌群书,兼综互订而成。为区别臧荣绪的 《晋书》, 当时称为《新 书》 直到后来臧书亡佚 才复称《晋书》 可见臧荣绪的 《晋 在当时影响 大,地位之重要
终于在花甲之 《晋书 》110卷 俗称 晋书》, 囊括了两 全部历史 各体具备 卷帙繁富 弥补了在此之前17家 《晋 》之 不足 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2]
 
  
  所以,唐修 《晋书》晋史 的时候 以臧 荣绪 《晋书》为 蓝本 参考其他诸家晋史、杂说编纂而成 同时著有 嫡寝论 拜五经序论 等。另有 绪洞记 作为韦曜 洞记 的续集 [2]
+
  贞观 《晋书》 流传开来后,其缺点不足日益显露出来。对于当时尚存的各家 晋史 及其它晋代史料没有充 利用和选择考核,又好采小说入史 对一些重要史实都有所删削。可惜 荣绪 等人所撰旧本 《晋书》 均已亡佚, 了弥补这一缺憾 清人做了不少辑佚工作 荣绪 晋书 ,今有清汤球辑本,共17卷,又补遗1卷,收入 [[广雅书局丛书]] ,清黄奭辑本,共204条,收入 汉学堂丛书 ;清人王仁俊辑本1卷,见 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 ;又有近人陶楝辑本2卷。
  
= 轶事典故=
+
==个人作品==
  荣绪拜经
+
  终于在花甲之年撰《晋书》110卷,俗称《[[旧晋书]]》,囊括了两晋全部历史,各体具备,卷帙繁富,弥补了在此之前17家《晋史》之不足。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臧荣绪,笃爱五经,孔子生日,膜拜典型。南北朝时,臧荣绪,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他亲自在园地里种了蔬菜,拿来做祭祀祖宗和供养母亲。后来母亲死了,他就在初一和十五这两天,很恭敬地拜着,有了甜美珍贵的食物,也一定要献供。臧荣绪隐居在京口这个地方,教授着一班学生,当时的读书人,认为他虽然不做官,却是很有学问,所以称他披褐先生。他为人表明大道,笃爱《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五部经。因为孔子是在庚子那一天生的,所以他到了这一天,把这五部经陈列在书桌上,穿了礼服戴了礼帽拜着。他又因为喝酒是要扰乱人的德行,所以常常警诫别人要少喝酒或不喝酒,他平生品行纯正笃实。 [2]
+
所以,[[唐修]]《晋书》晋史部分的时候,以臧荣绪的《晋书》为蓝本,参考其他诸家晋史、杂说编纂而成。同时著有《嫡寝论》、《拜五经序论》等。另有《绪洞记》作为[[韦曜]]《[[洞记]]》的续集。<ref name="国学原典">{{cite web |url=http://www.guoxue.com/?people=zangrongxu |title=臧荣绪| accessdate=2012-07-24}}</ref>
=作品选摘=
+
==轶事典故==
晋书卷四《九家旧晋书辑本》
+
===荣绪拜经===
 
+
 臧荣绪,笃爱五经,孔子生日,膜拜典型。南北朝时,臧荣绪,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他亲自在园地里种了蔬菜,拿来做祭祀祖宗和供养母亲。后来母亲死了,他就在初一和十五这两天,很恭敬地拜着,有了甜美珍贵的食物,也一定要献供。臧荣绪隐居在京口这个地方,教授着一班学生,当时的读书人,认为他虽然不做官,却是很有学问,所以称他披褐先生。他为人表明大道,笃爱《[[ 诗经]] 》、《[[ 书经]] 》、《[[ 易经]] 》、《[[ 礼记]] 》、《[[ 春秋]] 》五部经。因为孔子是在庚子那一天生的,所以他到了这一天,把这五部经陈列在书桌上,穿了礼服戴了礼帽拜着。他又因为喝酒是要扰乱人的德行,所以常常警诫别人要少喝酒或不喝酒,他平生品行纯正笃实。
 后妃晋武采汉魏之号,以拟周之六宫,置贵妃、夫人、贵人、是为三夫人。淑妃、淑媛、淑仪、修容、修华、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是为九嫔。又置美人、才人、中才人、以为散职。初学记十。
+
==作品选摘==
 +
=== 晋书卷四《九家旧晋书辑本》===
 +
 后妃晋武采汉魏之号,以拟周之六宫,置贵妃、夫人、贵人、是为三夫人。[[ 淑妃]] [[ 淑媛]] [[ 淑仪]] 、修容、修华、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是为九嫔。又置美人、才人、中才人、以为散职。初学记十。
  
 
 武帝泰始中,大采择公卿子女以充六宫,使杨后简选。后妒,不取端正妙好,唯取长白肥大,貌粗举则取。初学记十。
 
 武帝泰始中,大采择公卿子女以充六宫,使杨后简选。后妒,不取端正妙好,唯取长白肥大,貌粗举则取。初学记十。
  
武悼杨皇后,废在金墉城。与母高都君庞氏共止。高都君临刑。后抱持号叫,不食而崩。御览二百二。
+
[[ 武悼杨]] 皇后,废在金墉城。与母高都君庞氏共止。高都君临刑。后抱持号叫,不食而崩。御览二百二。
  
 
 左贵嫔,左思妹,名芬,少好学,善缀文,名亚于思,武帝闻而纳之。(书钞引晋书)。后为贵嫔,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体羸多患,常居薄室。帝每游华林,辄迥辇省一作过之。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无不称美。(书钞引晋书。)
 
 左贵嫔,左思妹,名芬,少好学,善缀文,名亚于思,武帝闻而纳之。(书钞引晋书)。后为贵嫔,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体羸多患,常居薄室。帝每游华林,辄迥辇省一作过之。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无不称美。(书钞引晋书。)
行 43: 行 37:
 
 贾后二女。宣华、女彦。封宣华,宏农郡公主。女彦年八岁,聪明岐嶷,便能书,学讽诵诗论。病困。贾后欲议封以长公主。女彦语后曰:我尚小,未及成人,礼不用公主。及薨。谥号哀献皇女,以长公主礼送葬。类聚十六。御览一百五十二。
 
 贾后二女。宣华、女彦。封宣华,宏农郡公主。女彦年八岁,聪明岐嶷,便能书,学讽诵诗论。病困。贾后欲议封以长公主。女彦语后曰:我尚小,未及成人,礼不用公主。及薨。谥号哀献皇女,以长公主礼送葬。类聚十六。御览一百五十二。
  
惠羊皇后,讳献容,太山南城人也。父玄之,字宏献。永康元年,立为皇后。将入宫,衣中有火。永兴元年,河间王顒使将张方废后于金墉城。七月。陈眕等唱伐成都王,大赦,复后位。八月。张方又废后。十一月。张方逼迁大驾幸长安。留台复后位。永兴二年。张方又废后。河间王顒矫诏赐后死。刘暾等上表。后得免。帝还洛阳。迎复后位。後洛阳令何乔又废后。怀帝即位。尊后为太皇后。居宏训宫。洛阳败。没于刘曜。曜僭位。以为皇后。因问曰。朕何如司马家儿。后曰。胡可并焉。陛下开基之圣主。彼亡国之暗夫。有一妇、一子、及身三耳。不能庇之。贵为帝王。而妻子辱于凡庶之手。妾尔时实不思生。何图复有今日。妾生于高门。尝谓世间男子皆然。自奉巾栉已来。始知天下有丈夫耳。曜甚爱宠之。生二子而死。伪諡献文皇后。御览一百三十八。怀王太后怀王皇太后。讳媛姬。初入武帝宫。拜中才人。早崩。怀帝即位。追尊曰皇太后。御览一百三十八
+
[[ 惠羊皇后]] ,讳献容,太山南城人也。父玄之,字宏献。永康元年,立为皇后。将入宫,衣中有火。永兴元年,河间王顒使将张方废后于金墉城。七月。[[ 陈眕]] 等唱伐成都王,大赦,复后位。八月。张方又废后。十一月。张方逼迁大驾幸长安。留台复后位。永兴二年。张方又废后。河间王顒矫诏赐后死。[[ 刘暾]] 等上表。后得免。帝还洛阳。迎复后位。後洛阳令何乔又废后。怀帝即位。尊后为太皇后。居宏训宫。洛阳败。没于刘曜。曜僭位。以为皇后。因问曰。朕何如司马家儿。后曰。胡可并焉。陛下开基之圣主。彼亡国之暗夫。有一妇、一子、及身三耳。不能庇之。贵为帝王。而妻子辱于凡庶之手。妾尔时实不思生。何图复有今日。妾生于高门。尝谓世间男子皆然。自奉巾栉已来。始知天下有丈夫耳。曜甚爱宠之。生二子而死。伪諡献文皇后。御览一百三十八。怀王太后怀王皇太后。讳媛姬。初入武帝宫。拜中才人。早崩。怀帝即位。追尊曰皇太后。御览一百三十八。
 
 
怀梁皇后。讳兰璧,安定人也。祖桓鸿,季仪同三司。父芬,司徒。后初为豫章王妃。怀帝即位,为皇后。永嘉中,没胡贼。御览一百三十八。按唐修晋书无此传。
 
 
 
孝武李太后。简文帝无子,令善相者遍相宫人。时李太后给役宫中,不预焉。相者见之,谓此当生贵子,而有虎厄。帝幸之。生孝武帝及会稽王道子。帝既登尊位,服相者之验。而怪有虎厄之说,且生未见虎。乃令人图画虎形
 
  
 晋书 辑说卷一
+
  怀梁皇后。讳兰璧,安定人也。[[祖桓鸿]],季仪同三司。父芬,司徒。后初为豫章王妃。怀帝即位,为皇后。永嘉中,没胡贼。御览一百三十八。按唐修 晋书 无此传。
  
 臧荣绪 [3]  括西东晋为一书,成纪、录、志、传百一十卷,可谓集晋书之大成矣。故后人引其书。虽标名者固多。而未标名者亦不少。前辑臧书数卷。又另辑无名氏旧晋书数卷。盖其慎也。今均亡矣。然究而审之。如言诸帝之事。不称某帝而某祖。某宗。列传诸人。祇称某郡人。不称某郡某县人之类。其体例多同。则不标名者之为臧书可知。故今合而辑之,而注其明标未标,以便后人检阅。但唐代以前书所引。无论与唐修书同不同。自可一一录出。而唐以后书所引。未标名者。率多为唐修之书。然亦有贩唐以前之类书而来者。故必其与唐修之书。或字句不同。或叙次不同。及有烦琐特详者。自系未经唐修之原本。故亦为之录出。以俟考。或曰。未标名者。不闲有王隐书乎。然考臧书多本于王。则谓此为臧书。亦无不可。今且合而辑之。以俟后人裁定云。
+
[[孝武李太后]]。简文帝无子,令善相者遍相宫人。时李太后给役宫中,不预焉。相者见之,谓此当生贵子,而有虎厄。帝幸之。生孝武帝及会稽王道子。帝既登尊位,服相者之验。而怪有虎厄之说,且生未见虎。乃令人图画虎形。
 +
===晋书辑说卷一===
 +
 臧荣绪<ref name="中国社会科学网">{{cite web |url=http://ex.cssn.cn/sjxz/xsjdk/zgjd/sb/zsl_14311/jjjjsjb/201510/t20151022_2527608.shtml |title=臧荣绪晋书卷一| accessdate=2016-02-16}}</ref> 括西东晋为一书,成纪、录、志、传百一十卷,可谓集晋书之大成矣。故后人引其书。虽标名者固多。而未标名者亦不少。前辑臧书数卷。又另辑无名氏旧晋书数卷。盖其慎也。今均亡矣。然究而审之。如言诸帝之事。不称某帝而某祖。某宗。列传诸人。祇称某郡人。不称某郡某县人之类。其体例多同。则不标名者之为臧书可知。故今合而辑之,而注其明标未标,以便后人检阅。但唐代以前书所引。无论与唐修书同不同。自可一一录出。而唐以后书所引。未标名者。率多为唐修之书。然亦有贩唐以前之类书而来者。故必其与唐修之书。或字句不同。或叙次不同。及有烦琐特详者。自系未经唐修之原本。故亦为之录出。以俟考。或曰。未标名者。不闲有王隐书乎。然考臧书多本于王。则谓此为臧书。亦无不可。今且合而辑之。以俟后人裁定云。
  
 
 高祖宣帝魏武辟高祖。高祖以汉祚将终,不欲屈节于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帝遣亲信令史、微服于高祖门下树荫下息。时七月七日,高祖方曝书,令史窃知,还具以告。(此七句新书无,上下文亦稍异)。乃重遣辟之,敕行者曰:若复不动,便可收之。高祖惧而应命。御览三十一虽引晋书,与新不同。
 
 高祖宣帝魏武辟高祖。高祖以汉祚将终,不欲屈节于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帝遣亲信令史、微服于高祖门下树荫下息。时七月七日,高祖方曝书,令史窃知,还具以告。(此七句新书无,上下文亦稍异)。乃重遣辟之,敕行者曰:若复不动,便可收之。高祖惧而应命。御览三十一虽引晋书,与新不同。
行 71: 行 63:
 
 辽东以诸将献捷交至,乃申授前命曰,躬擐甲胄,躬行天罚,扫平区域,申灭当作威,吴,裨赞皇灵,被于南国。初学记九。
 
 辽东以诸将献捷交至,乃申授前命曰,躬擐甲胄,躬行天罚,扫平区域,申灭当作威,吴,裨赞皇灵,被于南国。初学记九。
  
嘉平元年,曹爽兄弟从谒高平陵,宣王举兵诛爽。大司农桓范出赴爽。宣王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智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事类赋注二十一。
+
[[ 嘉平元年]] [[ 曹爽]] 兄弟从谒高平陵,宣王举兵诛爽。大司农桓范出赴爽。宣王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智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事类赋注二十一。
  
 
 武帝受禅,宣帝追号曰高祖。文选关中诗注。
 
 武帝受禅,宣帝追号曰高祖。文选关中诗注。
 
  
 
 文帝讳昭,选王明君辞注。
 
 文帝讳昭,选王明君辞注。
行 80: 行 71:
 
 景元四年,伐蜀。天子二字原引作辽东。以诸将献捷交至。乃申授前命曰。朕以寡德。获承天序。嗣我祖宗之洪烈。遭家多难。不明于训。曩者、奸逆屡兴。方寇内侮。大惧沦丧四海。以堕三祖之弘业。惟公经德履哲。明允广深。迪宣武文。世作保傅。以辅乂皇家。栉风沐雨。周旋征伐。劬劳王室。二十有余载。毗翼前人。仍断大政。克厌不端。维安社稷。暨俭、钦之乱。公绥援有众。分命兴师。统纪有方。用缉宁淮浦。其后、巴蜀屡侵。西土不靖。公奇画指授。制胜千里。是以段谷之战。乘衅大捷。斩将搴旗。效首万计。孙峻猾夏。致寇徐方。戎车首路。威灵先迈。黄钺未启。鲸鲵窜迹。孙壹构隙。自相疑阻。幽鉴远照。奇策洞微。远人归命。作藩南夏。爰授锐卒。毕力戎行。暨诸葛诞滔天作逆。称兵扬楚。钦咨逋罪。同恶相济。帅其蝥贼。以入寿春。凭阻淮山。敢距王命。公躬擐甲胄。龚行天罚。玄诛庙算。遵养时晦。奇兵震击。而朱异摧破。神变应机。而全琮稽服。取乱攻昧。而高墉不守。兼九伐之弘略。究五兵之正度。用能战不穷武。而大敌歼溃。旗不再麾。而元憝授首。收勍吴之隽臣。系亡命之逋虏。交臂屈膝。委命下吏。俘馘十万。积尸成京。雪宗庙之滞耻。拯兆庶之艰难。扫平区域。申灭当作威。吴会。裨赞皇灵。被于南此二句新晋书无。国。遂戢干戈。靖我疆土。天地鬼神。罔不获乂。乃者王室之难。变起萧墻。赖公之灵。弘济艰险。宗庙危而获安。社稷坠而复宁。忠格皇天。功济六合。是用畴咨古训。稽诸典籍。命公崇位相国。加于群后。启土参墟。封以晋域。所以方轨齐鲁。翰屏帝室。而公远蹈谦损。深履冲让。固辞策命。至于八九。朕重违让德。抑礼亏制。以彰公志。于今四载。上阙在昔建侯之典。下违兆庶具瞻之望。惟公严虔王度。阐济大猷。敦尚纯朴。省繇节用。务穑劝分。九野康乂。耆叟荷崇养之德。鳏寡蒙矜恤之施。仁风兴于中夏。流泽布于遐荒。是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狂狡贪悍。世为寇雠者。皆感义怀惠。款塞内附。或委命纳贡。或求置官司。九服之外。绝域之氓。旷世所希至者。咸浮海来享。鼓舞王德。前后至者八百七十余万口。海隅幽裔。无思不服。虽西旅远贡。越裳九译。义无以逾。维翼朕躬。下匡万国。思靖殊方。宁济八极。以庸蜀未宾。蛮荆作猾。潜谋独断。整军经武。简练将帅。授以成策。始践贼境。应时摧陷。狂狡奔北。首尾震溃。禽其戎帅。屠其城邑。巴汉震叠。江源云彻。地平天成。诚在斯举。公有济六合之勋。加以茂德。实总百揆。允厘庶政。敦五品以崇仁。恢六典以敷训。而靖恭夙夜。劳谦昧旦。虽尚父之左右文武。周公之勤劳王家。罔以加焉。昔先王选建明德。光启诸侯。体国经野。方制五等。所以藩翼王畿。垂祚百世也。故齐鲁之封。于周为弘。山川土田。邦畿七百。官司典策。制殊群后。惠襄之难。桓文以翼戴之劳。犹受锡命之礼。咸用光畴大德。作范于后。惟公功迈于前烈。而赏阙于旧式。百辟于邑。人神同恨焉。岂可以公谦冲而久淹弘典哉。今以并州之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司州之河东、平阳、弘农、雍州之冯翊。凡十郡。南至于华。北至于陉。东至于壶口。西逾于河。提封之数方七百里。皆晋之故壤。唐叔受之。世作盟主。实纪纲诸夏。用率旧职。爰胙兹土。封公为晋公。命使持节兼司徒、司隶校尉陔。即授印绶、策书、金兽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第十、锡兹玄土。苴以白茅。建尔国家。以永藩魏室。昔在周召。并以公侯入作保傅。其在近代。酂侯萧何实以相国光尹汉朝。随时之制。礼亦宜之。今进公位为相国。加绿綟绶。又加公九锡。其敬听后命。以公思弘大猷。崇正典礼。仪刑作范。旁训四方。是用锡公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公道和阴阳。敬授人时。啬夫反本。农植维丰。是用锡公衮冕之服。赤舄副焉。公光敷显德。惠下以和。敬信思顺。庶尹允谐。是用锡公轩悬之乐。六佾之舞。公镇靖宇宙。翼播声教。海外怀服。荒裔款附。殊方驰义。诸夏顺轨。是用锡公朱户以居。公简贤料材。营求俊逸。爰升多士。置彼周行。是用锡公纳陛以登。公严恭寅畏。底平四国。式遏寇虐。苛厉不作。是用锡公虎贲之士三百人。公明慎用刑。简恤大中。章厥天威。以纠不虔。是用锡公鈇钺各一。公爰整六军。典司征伐。犯命凌正。乃维诛殛。是用锡公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公飨祀蒸蒸。孝思维则。笃诚之至。通于神明。是用锡公秬鬯一卣。珪瓒副焉。晋国置官司以下。率由旧式。往钦哉。祗服朕命。弘敷训典。光泽庶方。永终尔明德。丕显余一人之休命。此段因略见初学记九。故用新晋书补足。
 
 景元四年,伐蜀。天子二字原引作辽东。以诸将献捷交至。乃申授前命曰。朕以寡德。获承天序。嗣我祖宗之洪烈。遭家多难。不明于训。曩者、奸逆屡兴。方寇内侮。大惧沦丧四海。以堕三祖之弘业。惟公经德履哲。明允广深。迪宣武文。世作保傅。以辅乂皇家。栉风沐雨。周旋征伐。劬劳王室。二十有余载。毗翼前人。仍断大政。克厌不端。维安社稷。暨俭、钦之乱。公绥援有众。分命兴师。统纪有方。用缉宁淮浦。其后、巴蜀屡侵。西土不靖。公奇画指授。制胜千里。是以段谷之战。乘衅大捷。斩将搴旗。效首万计。孙峻猾夏。致寇徐方。戎车首路。威灵先迈。黄钺未启。鲸鲵窜迹。孙壹构隙。自相疑阻。幽鉴远照。奇策洞微。远人归命。作藩南夏。爰授锐卒。毕力戎行。暨诸葛诞滔天作逆。称兵扬楚。钦咨逋罪。同恶相济。帅其蝥贼。以入寿春。凭阻淮山。敢距王命。公躬擐甲胄。龚行天罚。玄诛庙算。遵养时晦。奇兵震击。而朱异摧破。神变应机。而全琮稽服。取乱攻昧。而高墉不守。兼九伐之弘略。究五兵之正度。用能战不穷武。而大敌歼溃。旗不再麾。而元憝授首。收勍吴之隽臣。系亡命之逋虏。交臂屈膝。委命下吏。俘馘十万。积尸成京。雪宗庙之滞耻。拯兆庶之艰难。扫平区域。申灭当作威。吴会。裨赞皇灵。被于南此二句新晋书无。国。遂戢干戈。靖我疆土。天地鬼神。罔不获乂。乃者王室之难。变起萧墻。赖公之灵。弘济艰险。宗庙危而获安。社稷坠而复宁。忠格皇天。功济六合。是用畴咨古训。稽诸典籍。命公崇位相国。加于群后。启土参墟。封以晋域。所以方轨齐鲁。翰屏帝室。而公远蹈谦损。深履冲让。固辞策命。至于八九。朕重违让德。抑礼亏制。以彰公志。于今四载。上阙在昔建侯之典。下违兆庶具瞻之望。惟公严虔王度。阐济大猷。敦尚纯朴。省繇节用。务穑劝分。九野康乂。耆叟荷崇养之德。鳏寡蒙矜恤之施。仁风兴于中夏。流泽布于遐荒。是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狂狡贪悍。世为寇雠者。皆感义怀惠。款塞内附。或委命纳贡。或求置官司。九服之外。绝域之氓。旷世所希至者。咸浮海来享。鼓舞王德。前后至者八百七十余万口。海隅幽裔。无思不服。虽西旅远贡。越裳九译。义无以逾。维翼朕躬。下匡万国。思靖殊方。宁济八极。以庸蜀未宾。蛮荆作猾。潜谋独断。整军经武。简练将帅。授以成策。始践贼境。应时摧陷。狂狡奔北。首尾震溃。禽其戎帅。屠其城邑。巴汉震叠。江源云彻。地平天成。诚在斯举。公有济六合之勋。加以茂德。实总百揆。允厘庶政。敦五品以崇仁。恢六典以敷训。而靖恭夙夜。劳谦昧旦。虽尚父之左右文武。周公之勤劳王家。罔以加焉。昔先王选建明德。光启诸侯。体国经野。方制五等。所以藩翼王畿。垂祚百世也。故齐鲁之封。于周为弘。山川土田。邦畿七百。官司典策。制殊群后。惠襄之难。桓文以翼戴之劳。犹受锡命之礼。咸用光畴大德。作范于后。惟公功迈于前烈。而赏阙于旧式。百辟于邑。人神同恨焉。岂可以公谦冲而久淹弘典哉。今以并州之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司州之河东、平阳、弘农、雍州之冯翊。凡十郡。南至于华。北至于陉。东至于壶口。西逾于河。提封之数方七百里。皆晋之故壤。唐叔受之。世作盟主。实纪纲诸夏。用率旧职。爰胙兹土。封公为晋公。命使持节兼司徒、司隶校尉陔。即授印绶、策书、金兽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第十、锡兹玄土。苴以白茅。建尔国家。以永藩魏室。昔在周召。并以公侯入作保傅。其在近代。酂侯萧何实以相国光尹汉朝。随时之制。礼亦宜之。今进公位为相国。加绿綟绶。又加公九锡。其敬听后命。以公思弘大猷。崇正典礼。仪刑作范。旁训四方。是用锡公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公道和阴阳。敬授人时。啬夫反本。农植维丰。是用锡公衮冕之服。赤舄副焉。公光敷显德。惠下以和。敬信思顺。庶尹允谐。是用锡公轩悬之乐。六佾之舞。公镇靖宇宙。翼播声教。海外怀服。荒裔款附。殊方驰义。诸夏顺轨。是用锡公朱户以居。公简贤料材。营求俊逸。爰升多士。置彼周行。是用锡公纳陛以登。公严恭寅畏。底平四国。式遏寇虐。苛厉不作。是用锡公虎贲之士三百人。公明慎用刑。简恤大中。章厥天威。以纠不虔。是用锡公鈇钺各一。公爰整六军。典司征伐。犯命凌正。乃维诛殛。是用锡公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公飨祀蒸蒸。孝思维则。笃诚之至。通于神明。是用锡公秬鬯一卣。珪瓒副焉。晋国置官司以下。率由旧式。往钦哉。祗服朕命。弘敷训典。光泽庶方。永终尔明德。丕显余一人之休命。此段因略见初学记九。故用新晋书补足。
  
 魏帝封太祖为晋公。太原等十郡为邑。进位相国。备礼九锡。太祖让不受。公卿将校皆诣府劝进。阮籍为其辞。曰。冲等死罪。伏见嘉命显至。窃闻明公固让。冲等眷眷。实有愚心。以为圣王作制。百代同风。褒德赏功。有自来矣。昔伊尹、有莘氏之媵臣耳。一佐成汤。遂荷阿衡之号。周公藉已成之势。据既安之业。光宅曲阜。奄有龟蒙。吕尚、磻溪之渔者也。也字依新晋书加。一朝指麾。乃封营邱。自是以来。功薄而赏厚者。不可胜数。然贤哲之士。犹以为美谈。况自先相国以来。世有明德。翼辅魏室。以绥天下。朝无阙政。新作秕政。民无谤言。前者、明公西征灵州。北临沙漠。榆中以西。望风震服。羌戎东驰。新作来驰。回首内向。东诛叛逆。全军独克。禽阖闾之将。斩新作虏。轻锐之卒。以万万计。威加南海。名慑三越。宇内康宁。苛慝不作。是以殊俗新作时俗。畏威。新作畏怀。东夷献舞。故圣上览乃昔以来礼典旧章。开国光宅。显兹太原。明公宜承奉奉字依新晋书加。圣旨。受兹介福。允当天人。元功盛勋。光光如彼。国土嘉祚。巍巍如此。内外协同。靡□靡违。由斯征伐。则可朝服济江。扫除吴会。西塞江源。望祀岷山。回戈弭节。以麾天下。远无不服。迩无不肃。令大魏之德。光于唐虞。明公盛勋。超于桓文。然后临沧海而谢支支或作交。伯。登箕山而揖许由。岂不盛乎。至公至平。谁与为邻。何必勤勤小让也哉。冲等不通大体。敢以陈闻。见文选并注卷四十。
+
 魏帝封太祖为晋公。太原等十郡为邑。进位相国。备礼九锡。太祖让不受。公卿将校皆诣府劝进。阮籍为其辞。曰。冲等死罪。伏见嘉命显至。窃闻明公固让。冲等眷眷。实有愚心。以为圣王作制。百代同风。褒德赏功。有自来矣。昔伊尹、有莘氏之媵臣耳。一佐成汤。遂荷阿衡之号。周公藉已成之势。据既安之业。光宅曲阜。奄有龟蒙。[[ 吕尚]] 、磻溪之渔者也。也字依新晋书加。一朝指麾。乃封营邱。自是以来。功薄而赏厚者。不可胜数。然贤哲之士。犹以为美谈。况自先相国以来。世有明德。翼辅魏室。以绥天下。朝无阙政。新作秕政。民无谤言。前者、明公西征灵州。北临沙漠。榆中以西。望风震服。羌戎东驰。新作来驰。回首内向。东诛叛逆。全军独克。禽阖闾之将。斩新作虏。轻锐之卒。以万万计。威加南海。名慑三越。宇内康宁。苛慝不作。是以殊俗新作时俗。畏威。新作畏怀。东夷献舞。故圣上览乃昔以来礼典旧章。开国光宅。显兹太原。明公宜承奉奉字依新晋书加。圣旨。受兹介福。允当天人。元功盛勋。光光如彼。国土嘉祚。巍巍如此。内外协同。靡□靡违。由斯征伐。则可朝服济江。扫除吴会。西塞江源。望祀岷山。回戈弭节。以麾天下。远无不服。迩无不肃。令大魏之德。光于唐虞。明公盛勋。超于桓文。然后临沧海而谢支支或作交。伯。登箕山而揖许由。岂不盛乎。至公至平。谁与为邻。何必勤勤小让也哉。冲等不通大体。敢以陈闻。见文选并注卷四十。
  
 
 武帝受禅。文帝号曰太祖。文选关中诗注。
 
 武帝受禅。文帝号曰太祖。文选关中诗注。
行 94: 行 85:
 
 泰始七年。皇太子冠。世祖以皇太子富于春秋。初命讲孝经于崇正殿。文选为贾谧作赠陆机注。
 
 泰始七年。皇太子冠。世祖以皇太子富于春秋。初命讲孝经于崇正殿。文选为贾谧作赠陆机注。
  
泰始十年。诏、程咸历职左右。劬劳内侍。乃心在公。夙夜不懈。以咸为散骑常侍左通直郎。书钞。
+
[[ 泰始]] 十年。诏、程咸历职左右。劬劳内侍。乃心在公。夙夜不懈。以咸为散骑常侍左通直郎。书钞。
  
咸宁三年。诏曰。议郎庾纯、笃志好古。敦说诗书。儒行也。宜训导国子。书钞。
+
[[ 咸宁]] 三年。诏曰。议郎庾纯、笃志好古。敦说诗书。儒行也。宜训导国子。书钞。
  
 
 咸宁原作咸亨。四年。诏曰。南阳王师刘智、学行优着。其以智为国子祭酒。书钞。
 
 咸宁原作咸亨。四年。诏曰。南阳王师刘智、学行优着。其以智为国子祭酒。书钞。
  
 太康元年。吴平。五月。引孙皓升殿。武帝问孙皓曰。闻南人好汝语。颇为不。皓因举觞奉帝、而言曰。昔为汝国邻。今为汝国臣。劝汝一杯酒。愿汝寿万春。帝悔之。御览三百九十引晋书。
+
 太康元年。吴平。五月。引[[ 孙皓]] 升殿。武帝问孙皓曰。闻南人好汝语。颇为不。皓因举觞奉帝、而言曰。昔为汝国邻。今为汝国臣。劝汝一杯酒。愿汝寿万春。帝悔之。御览三百九十引晋书。
  
太康八年。王浚园生嘉瓜。二茎一实。类聚引晋书。
+
[[ 太康]] 八年。王浚园生嘉瓜。二茎一实。类聚引晋书。
  
 
 太康八年。改营太庙。南致荆山之木。西采华山之石。书钞石引臧书。
 
 太康八年。改营太庙。南致荆山之木。西采华山之石。书钞石引臧书。
行 114: 行 105:
 
 惠帝永康二年。禅位于赵王伦。伦以兵留守卫上。号曰太上皇。改金墉曰永安宫。中书令缪播云。太史按星变事。当有免官天子。文选晋纪总论注。
 
 惠帝永康二年。禅位于赵王伦。伦以兵留守卫上。号曰太上皇。改金墉曰永安宫。中书令缪播云。太史按星变事。当有免官天子。文选晋纪总论注。
  
光熙元年五月。惠帝自邺还洛阳。中官属备云母辇及云母车以奉迎。书钞引晋书。
+
[[ 光熙]] 元年五月。惠帝自邺还洛阳。中官属备云母辇及云母车以奉迎。书钞引晋书。
  
 
 永嘉三年三月。淮濮水竭。初学记六。按与新书纪志皆不同。
 
 永嘉三年三月。淮濮水竭。初学记六。按与新书纪志皆不同。
行 123: 行 114:
  
 
 大兴四年。陈眕字国镇。过江为少府卿。时大旱经久。太兴四年四月。始雨。有司奏应报赛宗庙山川。中宗诏曰。祈庙云报赛。非奉尊上辞也。吾意有疑。眕以为旧山川有祈。故报雨应赛。非大事不应告庙。子无要君亲之道。读祭称赛。于义有违。从之。御览二百三十六引臧书。
 
 大兴四年。陈眕字国镇。过江为少府卿。时大旱经久。太兴四年四月。始雨。有司奏应报赛宗庙山川。中宗诏曰。祈庙云报赛。非奉尊上辞也。吾意有疑。眕以为旧山川有祈。故报雨应赛。非大事不应告庙。子无要君亲之道。读祭称赛。于义有违。从之。御览二百三十六引臧书。
 
  
 
 明帝讳绍、字道畿。元帝太子也。文选让中书令表注。
 
 明帝讳绍、字道畿。元帝太子也。文选让中书令表注。
  
 太宁元当作二。年。王敦谋逆。帝与王导、温峤、等决计征之。敦屯兵于湖阴。帝欲察其营垒。乃乘骏马、微行至湖阴。既而驰去。敦方昼寝。梦日环其营。惊起曰。必是鲜卑黄须奴来也。何以不缚之。使骑切遽而追之。帝之驰去。马有遗粪辄。以冷水沃之。时逆旅有卖饭媪。帝以七宝鞭与之。俄而追者至。讯媪。媪云。去已远矣。因以鞭示之。传示迟留。又见马粪冷。信已远矣。而止。帝遂得免。御览三百九十九。又四百四十九。虽未标名。而与新稍异。书钞亦引此段。而与唐修者同。恐为陈氏所改。故定从御览。
+
 太宁元当作二。年。王敦谋逆。帝与王导、[[ 温峤]] 、等决计征之。敦屯兵于湖阴。帝欲察其营垒。乃乘骏马、微行至湖阴。既而驰去。敦方昼寝。梦日环其营。惊起曰。必是鲜卑黄须奴来也。何以不缚之。使骑切遽而追之。帝之驰去。马有遗粪辄。以冷水沃之。时逆旅有卖饭媪。帝以七宝鞭与之。俄而追者至。讯媪。媪云。去已远矣。因以鞭示之。传示迟留。又见马粪冷。信已远矣。而止。帝遂得免。御览三百九十九。又四百四十九。虽未标名。而与新稍异。书钞亦引此段。而与唐修者同。恐为陈氏所改。故定从御览。
 
 
  
 
 永和元年,白鸢见。类聚引晋书。
 
 永和元年,白鸢见。类聚引晋书。
行 134: 行 123:
 
 太和四年,桓温表率方伯北伐。秋九月,温以王师败绩于枋头。御览九十九。
 
 太和四年,桓温表率方伯北伐。秋九月,温以王师败绩于枋头。御览九十九。
  
 太和六年,温自广陵屯于白石。集百官于朝堂,称崇德太后诏曰:王室艰难,穆、哀、短祚。国嗣不育,储宫靡立。琅玡王奕,亲则母弟。故以入纂大位,不图德之不建,乃至于斯,昏浊溃乱,动违礼度,有此三孽,莫知谁子。人伦道丧,丑声遐布。既不可以奉守社稷,敬承宗庙,且昏孽并大。便欲建树储藩,诬罔祖宗,倾移皇基。是而可忍,孰不可怀。今废奕为东海王,以王还第。供卫之仪,皆如汉朝昌邑故事。但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社稷大计,义不获已。临纸悲塞,如何可言。于是,废帝为东海王。御览九十九。
+
 太和六年,温自广陵屯于白石。集百官于朝堂,称[[ 崇德太后]] 诏曰:王室艰难,穆、哀、短祚。国嗣不育,储宫靡立。琅玡王奕,亲则母弟。故以入纂大位,不图德之不建,乃至于斯,昏浊溃乱,动违礼度,有此三孽,莫知谁子。人伦道丧,丑声遐布。既不可以奉守社稷,敬承宗庙,且昏孽并大。便欲建树储藩,诬罔祖宗,倾移皇基。是而可忍,孰不可怀。今废奕为东海王,以王还第。供卫之仪,皆如汉朝昌邑故事。但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社稷大计,义不获已。临纸悲塞,如何可言。于是,废帝为东海王。御览九十九。
  
 
 咸安二年,降为海西公,徙居吴县。十一月。妖贼卢悚遣弟子殿中监许龙晨到其门。诈称太后密诏,奉迎兴复。帝曰:我得罪到此,幸蒙宽宥,岂敢妄动。且太后有诏,便应官属来迎,何得如此,汝必狂乱。因叱左右缚之,龙惧逸走。由是朝廷以帝安于屈辱,无侥幸之望,不复怀疑。帝知天命不可再,而深虑人祸,乃闭聪塞明,无思无虑,终日酣畅,耽于内宠。有子不养,度新作庶。保天年,吴民怜之,为作歌谣。太元十一年,帝崩于吴宫,年三十四,因葬吴地。御览九十九。
 
 咸安二年,降为海西公,徙居吴县。十一月。妖贼卢悚遣弟子殿中监许龙晨到其门。诈称太后密诏,奉迎兴复。帝曰:我得罪到此,幸蒙宽宥,岂敢妄动。且太后有诏,便应官属来迎,何得如此,汝必狂乱。因叱左右缚之,龙惧逸走。由是朝廷以帝安于屈辱,无侥幸之望,不复怀疑。帝知天命不可再,而深虑人祸,乃闭聪塞明,无思无虑,终日酣畅,耽于内宠。有子不养,度新作庶。保天年,吴民怜之,为作歌谣。太元十一年,帝崩于吴宫,年三十四,因葬吴地。御览九十九。
行 140: 行 129:
 
 元兴三年,宋武帝行镇军将军。文选。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注。
 
 元兴三年,宋武帝行镇军将军。文选。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注。
  
安帝复位,改元义熙。以琅玡王德宗为大司马。[[谢灵运]]初为琅玡王大司马作军参军。文选初去郡注。 原引作安帝即位改元曰元兴,按德文系义熙元年为大司马故知其误而改之
+
[[ 安帝]] 复位,改元义熙。以琅玡王德宗为大司马。[[谢灵运]]初为琅玡王大司马作军参军。文选初去郡注。 原引作安帝即位改元曰元兴,按德文系义熙元年为大司马故知其误而改之。
 
 
义熙十二年,左卫兵陈汤于东府前淮水中得玉玺一枚。初学记六。
 
 
 
义熙十二年十月,洛阳平。刘裕命修晋五陵,置守备。文选谒五陵表注
 
  
=参考资料=
+
  义熙 二年,左卫兵[[ 陈汤]]于东府前淮水中得玉玺一枚。初学记六。
1.  南齐书 卷五 四 列传第三十五◎高逸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16-02-16]
 
  
2.  臧荣绪  .国学原典.2012-07-24[ 引用日期2015-07-23]
+
义熙十二年十月,洛阳平。[[刘裕]] 命修晋五陵,置守备。文选谒五陵表注。
 +
==参考文献==
 +
{{reflist}}
  
3.  臧荣绪晋书卷一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引用日期2016-02-16]
+
[[Category:南北朝人物]]
 +
[[Category:历史人物]]

於 2021年2月19日 (五) 20:55 的最新修訂

臧榮緒

臧榮緒(415-488年),自號被褐先生,東莞莒(今山東莒縣)人,南朝齊歷史學家。出身官宦之家,不入官場,潛心著述,所著《舊晉書》成為後來唐朝房玄齡、褚遂良等人修史《晉書》的最重要藍本。永明六年,卒於家。

人物生平

臧榮緒(414~488),南朝齊東莞莒(jǔ)人。出身官宦之家,祖父臧奉先曾任建陵(今江蘇泰縣)令,父親臧庸民曾任國子助教。

榮緒幼年喪父,靠自己勞動養家,「躬自灌園,以供祭祀」。因此,後有「灌園叟」的別號。篤志好學,酷愛「五經」,自號「被褐先生」。青年時期與朋友一起,鑽研歷史典籍,窮本溯源,為著書立說準備資料。

榮緒博學多才,但從不願為官。數次徵辟,從不就任。在京口教書時,南徐州刺史曾請其任西曹,舉秀才,榮緒不就。蕭道成(南朝齊高帝)為揚州刺史,征為主簿,也未赴任。潛心著述,南朝齊永明六年(488年),病逝。

主要功績

在臧榮緒的《晉書》問世之前,已有17家晉史,這些晉史或失於太略,或不是全史,如陸機的《晉紀》,只記追封的晉宣、景、文三帝之事;干寶的《晉記》、習鑿齒的《漢晉陽秋》、王隱虞預朱鳳謝沈的《晉書》,也都至多記錄到西晉為止的一朝史事;何法盛所撰《晉中興書》,明言只載東晉之事。而臧榮緒所著《晉書》包括紀、錄、志、傳共110卷,囊括從西晉到東晉的全部歷史,體例完備,內容詳盡,是諸晉史中較為完善的一部。時人稱「贊論雖無逸才,亦足彌綸一代。」(《南齊書·隱逸傳·臧榮緒本傳》[1]

貞觀二十年至二十二年(646—648年),由唐太宗李世民主持,房玄齡等監修《晉書》,即以臧榮緒《晉書》為藍本,再參酌群書,兼綜互訂而成。為區別臧榮緒的《晉書》,當時稱為《新晉書》,直到後來臧書亡佚,才復稱《晉書》,可見臧榮緒的《晉書》在當時影響之大,地位之重要。

貞觀《晉書》流傳開來後,其缺點不足日益顯露出來。對於當時尚存的各家晉史及其它晉代史料沒有充分利用和選擇考核,又好采小說入史,對一些重要史實都有所刪削。可惜榮緒等人所撰舊本《晉書》均已亡佚,為了彌補這一缺憾,清人做了不少輯佚工作。榮緒《晉書》,今有清湯球輯本,共17卷,又補遺1卷,收入《廣雅書局叢書》,清黃奭輯本,共204條,收入《漢學堂叢書》;清人王仁俊輯本1卷,見《玉函山房輯佚書補編》;又有近人陶楝輯本2卷。

個人作品

終於在花甲之年撰《晉書》110卷,俗稱《舊晉書》,囊括了兩晉全部歷史,各體具備,卷帙繁富,彌補了在此之前17家《晉史》之不足。為後代留下了寶貴的資料。

所以,唐修《晉書》晉史部分的時候,以臧榮緒的《晉書》為藍本,參考其他諸家晉史、雜說編纂而成。同時著有《嫡寢論》、《拜五經序論》等。另有《緒洞記》作為韋曜洞記》的續集。[2]

軼事典故

榮緒拜經

臧榮緒,篤愛五經,孔子生日,膜拜典型。南北朝時,臧榮緒,從小就失去了父親,他親自在園地里種了蔬菜,拿來做祭祀祖宗和供養母親。後來母親死了,他就在初一和十五這兩天,很恭敬地拜着,有了甜美珍貴的食物,也一定要獻供。臧榮緒隱居在京口這個地方,教授着一班學生,當時的讀書人,認為他雖然不做官,卻是很有學問,所以稱他披褐先生。他為人表明大道,篤愛《詩經》、《書經》、《易經》、《禮記》、《春秋》五部經。因為孔子是在庚子那一天生的,所以他到了這一天,把這五部經陳列在書桌上,穿了禮服戴了禮帽拜着。他又因為喝酒是要擾亂人的德行,所以常常警誡別人要少喝酒或不喝酒,他平生品行純正篤實。

作品選摘

晉書卷四《九家舊晉書輯本》

后妃晉武采漢魏之號,以擬周之六宮,置貴妃、夫人、貴人、是為三夫人。淑妃淑媛淑儀、修容、修華、修儀、婕妤、容華、充華、是為九嬪。又置美人、才人、中才人、以為散職。初學記十。

武帝泰始中,大採擇公卿子女以充六宮,使楊後簡選。後妒,不取端正妙好,唯取長白肥大,貌粗舉則取。初學記十。

武悼楊皇后,廢在金墉城。與母高都君龐氏共止。高都君臨刑。後抱持號叫,不食而崩。御覽二百二。

左貴嬪,左思妹,名芬,少好學,善綴文,名亞于思,武帝聞而納之。(書鈔引晉書)。後為貴嬪,姿陋無寵,以才德見禮。體羸多患,常居薄室。帝每游華林,輒迥輦省一作過之。言及文義,辭對清華。左右侍聽,無不稱美。(書鈔引晉書。)

賈后二女。宣華、女彥。封宣華,宏農郡公主。女彥年八歲,聰明岐嶷,便能書,學諷誦詩論。病困。賈后欲議封以長公主。女彥語後曰:我尚小,未及成人,禮不用公主。及薨。諡號哀獻皇女,以長公主禮送葬。類聚十六。御覽一百五十二。

惠羊皇后,諱獻容,太山南城人也。父玄之,字宏獻。永康元年,立為皇后。將入宮,衣中有火。永興元年,河間王顒使將張方廢后於金墉城。七月。陳眕等唱伐成都王,大赦,復後位。八月。張方又廢后。十一月。張方逼遷大駕幸長安。留台復後位。永興二年。張方又廢后。河間王顒矯詔賜後死。劉暾等上表。後得免。帝還洛陽。迎復後位。後洛陽令何喬又廢后。懷帝即位。尊后為太皇后。居宏訓宮。洛陽敗。沒於劉曜。曜僭位。以為皇后。因問曰。朕何如司馬家兒。後曰。胡可並焉。陛下開基之聖主。彼亡國之暗夫。有一婦、一子、及身三耳。不能庇之。貴為帝王。而妻子辱於凡庶之手。妾爾時實不思生。何圖復有今日。妾生於高門。嘗謂世間男子皆然。自奉巾櫛已來。始知天下有丈夫耳。曜甚愛寵之。生二子而死。偽諡獻文皇后。御覽一百三十八。懷王太后懷王皇太后。諱媛姬。初入武帝宮。拜中才人。早崩。懷帝即位。追尊曰皇太后。御覽一百三十八。

懷梁皇后。諱蘭璧,安定人也。祖桓鴻,季儀同三司。父芬,司徒。後初為豫章王妃。懷帝即位,為皇后。永嘉中,沒胡賊。御覽一百三十八。按唐修晉書無此傳。

孝武李太后。簡文帝無子,令善相者遍相宮人。時李太后給役宮中,不預焉。相者見之,謂此當生貴子,而有虎厄。帝幸之。生孝武帝及會稽王道子。帝既登尊位,服相者之驗。而怪有虎厄之說,且生未見虎。乃令人圖畫虎形。

晉書輯說卷一

臧榮緒[3]括西東晉為一書,成紀、錄、志、傳百一十卷,可謂集晉書之大成矣。故後人引其書。雖標名者固多。而未標名者亦不少。前輯臧書數卷。又另輯無名氏舊晉書數卷。蓋其慎也。今均亡矣。然究而審之。如言諸帝之事。不稱某帝而某祖。某宗。列傳諸人。祇稱某郡人。不稱某郡某縣人之類。其體例多同。則不標名者之為臧書可知。故今合而輯之,而注其明標未標,以便後人檢閱。但唐代以前書所引。無論與唐修書同不同。自可一一錄出。而唐以後書所引。未標名者。率多為唐修之書。然亦有販唐以前之類書而來者。故必其與唐修之書。或字句不同。或敘次不同。及有煩瑣特詳者。自系未經唐修之原本。故亦為之錄出。以俟考。或曰。未標名者。不閒有王隱書乎。然考臧書多本於王。則謂此為臧書。亦無不可。今且合而輯之。以俟後人裁定雲。

高祖宣帝魏武辟高祖。高祖以漢祚將終,不欲屈節於曹氏。辭以風痹,不能起居。魏武帝遣親信令史、微服於高祖門下樹蔭下息。時七月七日,高祖方曝書,令史竊知,還具以告。(此七句新書無,上下文亦稍異)。乃重遣辟之,敕行者曰:若復不動,便可收之。高祖懼而應命。御覽三十一雖引晉書,與新不同。

魏太和四年、宣帝鎮關中。御覽五十七。

青龍二年,諸葛亮率眾出斜谷。初學記六。

諸葛亮攻郿。御覽五十七。

高祖拒亮,遂濟渭水,背水為壘。初學記六。

亮據渭水南五丈原,帝御之,對壘相持百餘日。俄而,亮卒。御覽五十七。

遼東太守、公孫文懿反,詔宣帝討之。初學記九。

景初二年,發自京東都過魏溫,詔郡守已下,皆會幕次,父老故舊,燕飲累日。初學記六。

遼東以諸將獻捷交至,乃申授前命曰,躬擐甲冑,躬行天罰,掃平區域,申滅當作威,吳,裨贊皇靈,被於南國。初學記九。

嘉平元年曹爽兄弟從謁高平陵,宣王舉兵誅爽。大司農桓范出赴爽。宣王謂蔣濟曰,智囊往矣。濟曰:智則智矣,駑馬戀棧豆,爽必不能用也。事類賦注二十一。

武帝受禪,宣帝追號曰高祖。文選關中詩注。

文帝諱昭,選王明君辭注。

景元四年,伐蜀。天子二字原引作遼東。以諸將獻捷交至。乃申授前命曰。朕以寡德。獲承天序。嗣我祖宗之洪烈。遭家多難。不明於訓。曩者、奸逆屢興。方寇內侮。大懼淪喪四海。以墮三祖之弘業。惟公經德履哲。明允廣深。迪宣武文。世作保傅。以輔乂皇家。櫛風沐雨。周旋征伐。劬勞王室。二十有餘載。毗翼前人。仍斷大政。克厭不端。維安社稷。暨儉、欽之亂。公綏援有眾。分命興師。統紀有方。用緝寧淮浦。其後、巴蜀屢侵。西土不靖。公奇畫指授。制勝千里。是以段谷之戰。乘釁大捷。斬將搴旗。效首萬計。孫峻猾夏。致寇徐方。戎車首路。威靈先邁。黃鉞未啟。鯨鯢竄跡。孫壹構隙。自相疑阻。幽鑒遠照。奇策洞微。遠人歸命。作藩南夏。爰授銳卒。畢力戎行。暨諸葛誕滔天作逆。稱兵揚楚。欽咨逋罪。同惡相濟。帥其蝥賊。以入壽春。憑阻淮山。敢距王命。公躬擐甲冑。龔行天罰。玄誅廟算。遵養時晦。奇兵震擊。而朱異摧破。神變應機。而全琮稽服。取亂攻昧。而高墉不守。兼九伐之弘略。究五兵之正度。用能戰不窮武。而大敵殲潰。旗不再麾。而元憝授首。收勍吳之雋臣。系亡命之逋虜。交臂屈膝。委命下吏。俘馘十萬。積屍成京。雪宗廟之滯恥。拯兆庶之艱難。掃平區域。申滅當作威。吳會。裨贊皇靈。被於南此二句新晉書無。國。遂戢干戈。靖我疆土。天地鬼神。罔不獲乂。乃者王室之難。變起蕭墻。賴公之靈。弘濟艱險。宗廟危而獲安。社稷墜而復寧。忠格皇天。功濟六合。是用疇咨古訓。稽諸典籍。命公崇位相國。加於群後。啟土參墟。封以晉域。所以方軌齊魯。翰屏帝室。而公遠蹈謙損。深履沖讓。固辭策命。至於八九。朕重違讓德。抑禮虧制。以彰公志。於今四載。上闕在昔建侯之典。下違兆庶具瞻之望。惟公嚴虔王度。闡濟大猷。敦尚純樸。省繇節用。務穡勸分。九野康乂。耆叟荷崇養之德。鰥寡蒙矜恤之施。仁風興於中夏。流澤布於遐荒。是以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狂狡貪悍。世為寇讎者。皆感義懷惠。款塞內附。或委命納貢。或求置官司。九服之外。絕域之氓。曠世所希至者。咸浮海來享。鼓舞王德。前後至者八百七十餘萬口。海隅幽裔。無思不服。雖西旅遠貢。越裳九譯。義無以逾。維翼朕躬。下匡萬國。思靖殊方。寧濟八極。以庸蜀未賓。蠻荊作猾。潛謀獨斷。整軍經武。簡練將帥。授以成策。始踐賊境。應時摧陷。狂狡奔北。首尾震潰。禽其戎帥。屠其城邑。巴漢震疊。江源雲徹。地平天成。誠在斯舉。公有濟六合之勛。加以茂德。實總百揆。允厘庶政。敦五品以崇仁。恢六典以敷訓。而靖恭夙夜。勞謙昧旦。雖尚父之左右文武。周公之勤勞王家。罔以加焉。昔先王選建明德。光啟諸侯。體國經野。方制五等。所以藩翼王畿。垂祚百世也。故齊魯之封。於周為弘。山川土田。邦畿七百。官司典策。制殊群後。惠襄之難。桓文以翼戴之勞。猶受錫命之禮。咸用光疇大德。作范於後。惟公功邁於前烈。而賞闕於舊式。百辟於邑。人神同恨焉。豈可以公謙沖而久淹弘典哉。今以并州之太原、上黨、西河、樂平、新興、雁門、司州之河東、平陽、弘農、雍州之馮翊。凡十郡。南至於華。北至於陘。東至於壺口。西逾於河。提封之數方七百里。皆晉之故壤。唐叔受之。世作盟主。實紀綱諸夏。用率舊職。爰胙茲土。封公為晉公。命使持節兼司徒、司隸校尉陔。即授印綬、策書、金獸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第十、錫茲玄土。苴以白茅。建爾國家。以永藩魏室。昔在周召。並以公侯入作保傅。其在近代。酇侯蕭何實以相國光尹漢朝。隨時之制。禮亦宜之。今進公位為相國。加綠綟綬。又加公九錫。其敬聽後命。以公思弘大猷。崇正典禮。儀刑作范。旁訓四方。是用錫公大輅、戎輅、各一。玄牡二駟。公道和陰陽。敬授人時。嗇夫反本。農植維豐。是用錫公袞冕之服。赤舄副焉。公光敷顯德。惠下以和。敬信思順。庶尹允諧。是用錫公軒懸之樂。六佾之舞。公鎮靖宇宙。翼播聲教。海外懷服。荒裔款附。殊方馳義。諸夏順軌。是用錫公朱戶以居。公簡賢料材。營求俊逸。爰升多士。置彼周行。是用錫公納陛以登。公嚴恭寅畏。底平四國。式遏寇虐。苛厲不作。是用錫公虎賁之士三百人。公明慎用刑。簡恤大中。章厥天威。以糾不虔。是用錫公鈇鉞各一。公爰整六軍。典司征伐。犯命凌正。乃維誅殛。是用錫公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公饗祀蒸蒸。孝思維則。篤誠之至。通於神明。是用錫公秬鬯一卣。珪瓚副焉。晉國置官司以下。率由舊式。往欽哉。祗服朕命。弘敷訓典。光澤庶方。永終爾明德。丕顯餘一人之休命。此段因略見初學記九。故用新晉書補足。

魏帝封太祖為晉公。太原等十郡為邑。進位相國。備禮九錫。太祖讓不受。公卿將校皆詣府勸進。阮籍為其辭。曰。沖等死罪。伏見嘉命顯至。竊聞明公固讓。沖等眷眷。實有愚心。以為聖王作制。百代同風。褒德賞功。有自來矣。昔伊尹、有莘氏之媵臣耳。一佐成湯。遂荷阿衡之號。周公藉已成之勢。據既安之業。光宅曲阜。奄有龜蒙。呂尚、磻溪之漁者也。也字依新晉書加。一朝指麾。乃封營邱。自是以來。功薄而賞厚者。不可勝數。然賢哲之士。猶以為美談。況自先相國以來。世有明德。翼輔魏室。以綏天下。朝無闕政。新作秕政。民無謗言。前者、明公西征靈州。北臨沙漠。榆中以西。望風震服。羌戎東馳。新作來馳。回首內向。東誅叛逆。全軍獨克。禽闔閭之將。斬新作虜。輕銳之卒。以萬萬計。威加南海。名懾三越。宇內康寧。苛慝不作。是以殊俗新作時俗。畏威。新作畏懷。東夷獻舞。故聖上覽乃昔以來禮典舊章。開國光宅。顯茲太原。明公宜承奉奉字依新晉書加。聖旨。受茲介福。允當天人。元功盛勛。光光如彼。國土嘉祚。巍巍如此。內外協同。靡□靡違。由斯征伐。則可朝服濟江。掃除吳會。西塞江源。望祀岷山。回戈弭節。以麾天下。遠無不服。邇無不肅。令大魏之德。光於唐虞。明公盛勛。超於桓文。然後臨滄海而謝支支或作交。伯。登箕山而揖許由。豈不盛乎。至公至平。誰與為鄰。何必勤勤小讓也哉。沖等不通大體。敢以陳聞。見文選並注卷四十。

武帝受禪。文帝號曰太祖。文選關中詩注。

世祖武帝武帝諱炎、字安世。文選西征賦注。

武帝詔曰。劉毅博學多聞。其以毅為散騎常侍、國子祭酒。書鈔。

泰始四年正月。丁亥。世祖初藉於千畝。司空掾、潘岳作藉田頌也。文選藉田賦注。

泰始原作咸熙誤。五年。詔曰。華表字偉容。清賢履道。內貞外順。歷位忠恪。言行不玷。其以表為太常卿。御覽二百二十八。

泰始七年。皇太子冠。世祖以皇太子富於春秋。初命講孝經於崇正殿。文選為賈謐作贈陸機注。

泰始十年。詔、程咸歷職左右。劬勞內侍。乃心在公。夙夜不懈。以咸為散騎常侍左通直郎。書鈔。

咸寧三年。詔曰。議郎庾純、篤志好古。敦說詩書。儒行也。宜訓導國子。書鈔。

咸寧原作咸亨。四年。詔曰。南陽王師劉智、學行優着。其以智為國子祭酒。書鈔。

太康元年。吳平。五月。引孫皓升殿。武帝問孫皓曰。聞南人好汝語。頗為不。皓因舉觴奉帝、而言曰。昔為汝國鄰。今為汝國臣。勸汝一杯酒。願汝壽萬春。帝悔之。御覽三百九十引晉書。

太康八年。王浚園生嘉瓜。二莖一實。類聚引晉書。

太康八年。改營太廟。南致荊山之木。西采華山之石。書鈔石引臧書。

帝崩。曰武。文選西征賦注。

武帝上號曰世祖。文選閒居賦注。又關中詩注。

惠帝諱衷、字正度。武帝崩。太子即皇帝位。文選潘岳西征賦注。

惠帝永康二年。禪位於趙王倫。倫以兵留守衛上。號曰太上皇。改金墉曰永安宮。中書令繆播雲。太史按星變事。當有免官天子。文選晉紀總論注。

光熙元年五月。惠帝自鄴還洛陽。中官屬備雲母輦及雲母車以奉迎。書鈔引晉書。

永嘉三年三月。淮濮水竭。初學記六。按與新書紀志皆不同。

元帝帝為晉王。立宗廟社稷。元帝渡江草創。欲立石闕於宮門。未定。王導隨駕出宣陽門。乃遙指牛頭山兩峰為天闕。中宗從之。事類賦注山。

孫氏無闕。大晉南都亦不暇立。門闕遂廢矣。文選石闕銘注引臧書。

大興四年。陳眕字國鎮。過江為少府卿。時大旱經久。太興四年四月。始雨。有司奏應報賽宗廟山川。中宗詔曰。祈廟雲報賽。非奉尊上辭也。吾意有疑。眕以為舊山川有祈。故報雨應賽。非大事不應告廟。子無要君親之道。讀祭稱賽。於義有違。從之。御覽二百三十六引臧書。

明帝諱紹、字道畿。元帝太子也。文選讓中書令表注。

太寧元當作二。年。王敦謀逆。帝與王導、溫嶠、等決計征之。敦屯兵於湖陰。帝欲察其營壘。乃乘駿馬、微行至湖陰。既而馳去。敦方晝寢。夢日環其營。驚起曰。必是鮮卑黃須奴來也。何以不縛之。使騎切遽而追之。帝之馳去。馬有遺糞輒。以冷水沃之。時逆旅有賣飯媼。帝以七寶鞭與之。俄而追者至。訊媼。媼雲。去已遠矣。因以鞭示之。傳示遲留。又見馬糞冷。信已遠矣。而止。帝遂得免。御覽三百九十九。又四百四十九。雖未標名。而與新稍異。書鈔亦引此段。而與唐修者同。恐為陳氏所改。故定從御覽。

永和元年,白鳶見。類聚引晉書。

太和四年,桓溫表率方伯北伐。秋九月,溫以王師敗績於枋頭。御覽九十九。

太和六年,溫自廣陵屯於白石。集百官於朝堂,稱崇德太后詔曰:王室艱難,穆、哀、短祚。國嗣不育,儲宮靡立。琅玡王奕,親則母弟。故以入纂大位,不圖德之不建,乃至於斯,昏濁潰亂,動違禮度,有此三孽,莫知誰子。人倫道喪,醜聲遐布。既不可以奉守社稷,敬承宗廟,且昏孽並大。便欲建樹儲藩,誣罔祖宗,傾移皇基。是而可忍,孰不可懷。今廢奕為東海王,以王還第。供衛之儀,皆如漢朝昌邑故事。但未亡人不幸罹此百憂。感念存沒,心焉如割。社稷大計,義不獲已。臨紙悲塞,如何可言。於是,廢帝為東海王。御覽九十九。

咸安二年,降為海西公,徙居吳縣。十一月。妖賊盧悚遣弟子殿中監許龍晨到其門。詐稱太后密詔,奉迎興復。帝曰:我得罪到此,幸蒙寬宥,豈敢妄動。且太后有詔,便應官屬來迎,何得如此,汝必狂亂。因叱左右縛之,龍懼逸走。由是朝廷以帝安於屈辱,無僥倖之望,不復懷疑。帝知天命不可再,而深慮人禍,乃閉聰塞明,無思無慮,終日酣暢,耽於內寵。有子不養,度新作庶。保天年,吳民憐之,為作歌謠。太元十一年,帝崩於吳宮,年三十四,因葬吳地。御覽九十九。

元興三年,宋武帝行鎮軍將軍。文選。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注。

安帝復位,改元義熙。以琅玡王德宗為大司馬。謝靈運初為琅玡王大司馬作軍參軍。文選初去郡注。 原引作安帝即位改元曰元興,按德文系義熙元年為大司馬故知其誤而改之。

義熙十二年,左衛兵陳湯於東府前淮水中得玉璽一枚。初學記六。

義熙十二年十月,洛陽平。劉裕命修晉五陵,置守備。文選謁五陵表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