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臀沟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臀沟高
图片来自爱问健康

臀沟高(gluteal height):从臀沟最下缘至地面的垂距。在体育测量中,称之为臀纹线高或下肢长C。

在广义的腿长中,臀沟高数值最小。髋部最宽点高近似于臀沟高。

人体测量数据表明,大转子点高臀峰点高、大转子外突点高>臀沟高、髋部最宽点高。

有的人臀部肌肉紧凑,有的松弛下垂,因肌肉形态不同而对“臀位”高低的观感产生影响,但臀部肌肉形态并不改变臀线高度。[1]

臀沟

(1)臀线人体解剖学中称之为臀沟或臀股沟(gluteal sulcus),是指臀肌隆起与股后部上端之间的皮肤沟。站立时更明显。

有的人臀部肌肉紧凑,有的松弛下垂,因肌肉形态不同而对“臀位”高低的观感产生影响,但臀部肌肉形态并不改变臀线高度。

大转子在凹窝附近。阔筋膜张肌的下端通常是男性人体中髋部的最宽点。在女性人体中,大转子下侧的脂肪部位才是髋部的最宽点,与臀部的臀褶相对应。因此,髋部最宽点高近似于臀沟高。女性的髋部最宽点一般略低于男性。

(2)臀股沟点(gluteal furrow):在大腿的正中矢状面上,臀股沟与之相交的点。

广义的腿长

简介

体质人类学、人体测量学上严格定义的腿长学名为全腿长,是狭义的腿长、真正的腿长;下肢全长是狭义的下肢长、真正的下肢长。全腿长等于大腿长加小腿长,或下肢全长减内踝高。但由于股骨头深嵌于髋臼内,其顶端不能扪及,故大腿的上端无法准确确定。

由于狭义的下肢长(下肢全长)、狭义的腿长全腿长)活体不易测量,实际工作中通常使用一些更易测量的数据表示腿长。最小腰围处以下、臀沟最下缘以上,体部各测量点至地面或内外踝的垂距,即广义的腿长。

从大到小依次为腰围高、髂嵴高(或脐高)、髂后上棘高、髂前上棘点高、下肢全长、大转子点高、耻骨联合高、臀峰点高、会阴高(或身高减坐高)、臀沟高。也有用上述各种立姿高度减去内踝高或外踝高表示腿长的,如脐高减内踝高,髂前上棘点高减内踝高,大转子点高减外踝高,会阴高减内踝高等。

学术上一般采用身高减坐高表示腿长,采用马氏躯干腿长指数反映上下半身比例。

定义

以下立姿高度皆为测量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其小于直线距离及曲线距离。

(1)腰围高:从最小腰围处至地面的垂距。

注:在服装用人体测量中,腿外侧长(outside leg length)是指用软尺从腰际线沿臀部曲线至大转子点,然后垂直至地面测量的长度。

服装用人体测量涉及曲线测量,因此,服装用的腿外侧长甚至大于腰围高,可参考性很低。

(2)脐高/肚脐高:脐点(om)至地面的垂距。

(3)髂嵴点高/髂嵴高/下肢长H:髂嵴点(ic)至地面的垂距。

注:俗语中的“腿长”通常指的是腰围高、脐高、髂嵴高。

(4)髂后上棘点高/髂后上棘高:髂后上棘点(is.p)至地面的垂距。

(5)髂前上棘点高/髂前上棘高/下肢长A:髂前上棘点(is.a)至地面的垂距。

(6)下肢全长/下肢长:髂前上棘点高减去适当数值。

(7)大转子点高/大转子高/下肢长B:大转子点(tro)至地面的垂距。

(8)耻骨联合上缘高/耻骨联合高:耻骨联合点(sy)至地面的垂距。

(9)臀峰点高:从臀峰点至地面的垂距。

(10)会阴高/股下高:会阴点(pe)至地面的垂距。

注:会阴高有两种,一是左右两侧坐骨结节最下点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至地面的垂距,等于身高减坐高;二是耻骨联合下缘高,略大于身高减坐高,略小于耻骨联合高。

(11)身高减去坐高,即英文文献中的坐骨下肢长(Subischial Leg Length (SLL))。

注:坐高是头顶点(v)至椅面的垂距,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即头顶点至左右两侧坐骨结节最下点所在平面的垂距。

(12)臀沟高/臀纹线高/下肢长C:臀沟下缘最低点至地面的垂距。

运动员选材

下肢长H、A、B、C四个长度对选材都有意义,A与H的比例越接近越好,达到95%已经是优秀人才了,达到这个指标摆腿时的幅度就大,跳起来步幅就大(我国运动员这个指标是个弱点)。这在动物世界中能找到答案,例如袋鼠等弹跳好的动物,其髂腰肌都已长到腰部脊柱上去了。我国运动员与黑人运动员相比,不是技术差,而是骨骼比例不一样,因而动作幅度比不上人家。跑动中有相当一部分髋送不出去的运动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结构问题。一定的力学比例决定了技术本身。

选材时,如果达到如下指标就是优秀形态指标:A/H-95%,B/H-90%,C/A-80%。

注:下肢H是髂嵴高,下肢长A是髂前上棘点高,下肢长B是大转子点高,下肢长C是臀沟高。

芭蕾舞选材

舞蹈演员要求形体修长,下肢长度与躯干差距有严格标准,芭蕾选材更为严格,要求下肢比躯干至少长12cm。测量如下:由第7颈椎与第1胸椎间的缝隙为起点,至臀横纹(臀线)为躯干长;臀横纹(臀线)至足底为下肢长(即臀沟高)。选材时,下肢越长越好。因儿童少年发育先长腿,后长躯干,等到发育完全,下肢与躯干间差距会缩短,故挑选时应以下肢越长越好。舞蹈演员四肢修长,舞蹈表演时显得舒展、大方。

注①:第7颈椎因其棘突特别长,低头时在颈后能看见和摸到,又称“隆椎”,第7颈椎(隆椎)是记数椎骨序数的骨性标志,也是舞蹈选材的人体体表标志之一。

注②:臀沟位于人体表面背侧,是臀部与大腿间的褶线,它的最下缘是可以肯定地加以定位的痕迹。被测者有的臀部肌肉紧凑,有的松弛下垂,因肌肉形态不同而对“臀位”高低的观感产生影响,但臀部肌肉形态并不改变臀沟高度。

但问题是所使用的测量方法测得的这一数值不是测点间的垂距,即这两个测点不在同一垂线上,因此其稳定性不可靠,在测量时使用卷尺沿体表测量,测得的数值含有弧长因素,而这一因素的个体间差异很难从数值中减去,这就使数值缺乏可比较性。

腕线过臀线

腕线过臀线,指的是臂下垂时腕关节横纹线超过臀下线(取自《体操选材》),即臀沟高大于桡骨茎突高。

由于臀沟高小于会阴高,故腕线过臀线者其正面必然腕线过会阴,腕线过会阴者其背面未必腕线过臀线。

如果说双膝过肩反映出一个人身短腿长,腕线过臀线、腕线过会阴则反映出一个人躯短肢长;双膝过肩与否、腕线过臀线与否、腕线过会阴与否皆可粗略地判断腿身比(一字马高举过头例外)。而得出精确的腿长数据须测量坐高等,得出精确的腿身比须依据马氏躯干腿长指数等。[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