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內踝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內踝高
圖片來自知乎

內踝高/內踝點高/內踝下點高/足高(sphyrion height/height of foot,M16):內踝下點(sphy)至地面的垂距。

內踝點是脛骨內踝尖端最向下方的一點;位於踝骨內側(脛側)的最遠端,而不是解剖位置的最內側點。

測量方法

(1)內踝點/內踝下點(sphyrion,sph):脛骨內踝尖端最向下方的一點。

踝骨內側(脛側)的最遠端,而不是解剖位置的最內側點。

(2)受試者取立姿,測量者採取下蹲姿勢,將直腳規置於受試者右腳內踝一側,移動尺框,使活動量腳端點與內踝點相接觸,測量從內踝點至地面的垂距。

相關概念

(1)外踝高:外踝點(mfp)至地面的垂距。

(2)下肢全長/下肢長:髂前上棘點高減去適當數值。

全腿長/腿長:髂前上棘點高減去內踝下點高所得數值之96%。

大腿長:髂前上棘點高減去脛骨上點高所得數值之93%。

脛骨上點高/脛骨點高/小腿長A:脛骨點(ti)至地面的垂距。

小腿長:從脛骨點(ti)至內踝點(sph)的垂直距離。

註:下肢全長=全腿長+內踝高;全腿長=大腿長+小腿長;脛骨點高=小腿長+內踝高。[1]

相關指數

上下肢長度指數Ⅰ(intermembral indexⅠ)=(上肢全長/下肢全長)×100[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