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腰椎」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分为:膨出、突出、脱出三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西医的诊断,中医没有此病名。而是把该症统归于…”)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0 次修訂)
行 1: 行 1:
  
''' 椎'''间盘突出可以分为:膨出、突出、脱出三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西医的诊断,中医没有此病名。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内。本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ref>[http://jbk.39.net/yzjptc/jbzs/ | 腰椎间盘突出] </ref>腰椎间盘突出文章解读从腰椎间盘突出病理病因出发,收录和传播科学的腰椎间盘突出知识,以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症状、腰椎间盘突出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病例解读为重点,为你全面梳理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体征、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饮食食疗、腰椎间盘突出检查鉴别等内容。临床诊断中,经常能够遇到患者,症状描述模糊只是一直在强调“腰疼,就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就是腰背疼痛。除此之外,下肢麻木、无力,只有踩在高跟鞋上,女性的美丽才“杀气”立现。不过,这锋芒毕露的美丽是把双刃剑,既展现你的曲线,也损耗你的健康。小心,身为高跟鞋控,你已经被拇外翻、跟踺炎、腰肌劳损,很多汽车司机都会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与他们的工作性质有关,长期的坐着驾驶汽车是导致这种疾病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于出租车司机或长途汽车司机来说,这种情况更加常见<ref>[http://jbk.39.net/yzjptc/all/art/1.shtml | 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文章] </ref>
+
[[File: 椎1.jpg|thumb|right|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17/bfd849bbef564d678397c8acf91bdf01_th.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116316536_489123 图片来源搜狐网] ]]
  
 腰椎病唯一的高发群体,工薪阶层由于高负荷的工作也逐渐成为颈、腰椎病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秋冬季节——颈、腰椎病的高发期,天气逐渐变冷,颈、腰椎病患者也逐渐增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及患者的需求,我国上世纪末开始引进微创疗法,因其“将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创伤降低到最低点”而逐渐得到认可,并慢慢在医学界受到推崇。那么,就颈、腰椎病的症状表现及分类,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的具体问题,颈、腰椎病即颈椎病和腰椎病,颈椎病主要分为四种 神经 型,其主要症状为骨刺压迫神经 引起颈背疼痛、活动受限、上肢麻木、疼痛、头疼头昏等;椎动脉型,其症状包括骨刺压迫椎动脉造成脑干、小脑和大脑枕叶缺血而引起肢体麻木、眩晕,甚至猝倒等情况;交感型,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交感神经受刺激致头枕部痛、偏头痛、肢体发凉、心慌、头皮水肿等情况;脊髓型,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脊髓受到压迫致四肢发紧、走路不稳、发飘、踩棉花感,上肢发抖、麻木、握物困难,重者呼吸困难、痉挛性瘫痪等情况。而腰椎病表现为 椎间盘突出 其症状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肌肉力量减弱或瘫痪;椎管狭窄,主要表现为腰腿痛、下肢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主要症状为骨刺压迫、刺激中枢神经、引起局部酸胀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腰肌劳损,腰部长期反复疼痛、阴雨天、寒冷潮湿的天气或劳累后病情加重。颈、腰椎病的高发人群主要是:首先是中老年人及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的人群,如:教师、售货员等。由于长期缺乏体育锻炼,腰椎长时间承受着静压,极易发生病变。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除了少数由外伤引起外,绝大多数是因为人们缺少保健知识,不注意休息,由肌体劳损退变而引发的。特别是一些驾驶员和文案工作者由于坐姿不正确或久坐不动,经常出现颈肩不适、腰痛、腿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导致颈、腰椎病的发生。 一但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对症治疗。<ref>[http://jbk.39.net/yzjptc/yszf/160411/4820651.html | 腰椎间盘突出症] </ref>  
+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会患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是指腰椎间盘组织因为外力的影响导致纤维发生破裂,刺激和压迫相邻脊神经根。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种:1.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2.下肢放射痛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临床少见,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三:①破裂的椎间盘产生化学物质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化学性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已有炎症的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水肿,使得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压的神经根缺血。上述三种因素相互关连,互为加重因素。3.马尾神经症状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ref>[https://www.sohu.com/a/116316536_489123 |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放射性疼痛怎么办? ] </ref>
 +
 
 +
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分为:膨出、突出、脱出三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西医的诊断,中医没有此病名。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内。本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ref>[http://jbk.39.net/yzjptc/jbzs/ | 腰椎间盘突出] </ref>腰椎间盘突出文章解读从腰椎间盘突出病理病因出发,收录和传播科学的腰椎间盘突出知识,以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症状、腰椎间盘突出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病例解读为重点,为你全面梳理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体征、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饮食食疗、腰椎间盘突出检查鉴别等内容。临床诊断中,经常能够遇到患者,症状描述模糊只是一直在强调“腰疼,就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就是腰背疼痛。除此之外,下肢麻木、无力,只有踩在高跟鞋上,女性的美丽才“杀气”立现。不过,这锋芒毕露的美丽是把双刃剑,既展现你的曲线,也损耗你的健康。小心,身为高跟鞋控,你已经被拇外翻、跟踺炎、腰肌劳损,很多汽车司机都会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与他们的工作性质有关,长期的坐着驾驶[[汽车]]是导致这种疾病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于出租车司机或长途汽车司机来说,这种情况更加常见<ref>[http://jbk.39.net/yzjptc/all/art/1.shtml | 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文章] </ref>
 +
 
 +
[[File:腰椎3.jp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12/b0d9209ad71a4a33800105cdb5ee249d.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320027029_120065203 图片来源搜狐网] ]]
 +
 
 +
 腰椎病唯一的高发群体,工薪阶层由于高负荷的工作也逐渐成为颈、[[ 腰椎病]] 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秋冬季节——颈、腰椎病的高发期,天气逐渐变冷,颈、腰椎病患者也逐渐增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及患者的需求,我国上世纪末开始引进微创疗法,因其“将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创伤降低到最低点”而逐渐得到认可,并慢慢在医学界受到推崇。那么,就颈、腰椎病的症状表现及分类,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的具体问题,颈、腰椎病即[[ 颈椎病]] 和腰椎病,颈椎病主要分为四种, 神经 型,其主要症状为骨刺压迫[[ 神经]], 引起颈背疼痛、活动受限、上肢麻木、疼痛、头疼头昏等;椎动脉型,其症状包括骨刺压迫椎动脉造成脑干、小脑和大脑枕叶缺血而引起肢体麻木、眩晕,甚至猝倒等情况;交感型,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交感神经受刺激致头枕部痛、偏头痛、肢体发凉、心慌、头皮水肿等情况;脊髓型,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脊髓受到压迫致四肢发紧、走路不稳、发飘、踩[[ 棉花]] 感,上肢发抖、麻木、握物困难,重者呼吸困难、痉挛性瘫痪等情况。而腰椎病表现为[[ 椎间盘突出]] 其症状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肌肉力量减弱或瘫痪;椎管狭窄,主要表现为腰腿痛、下肢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主要症状为骨刺压迫、刺激中枢神经、引起局部酸胀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腰肌劳损,腰部长期反复疼痛、阴雨天、寒冷潮湿的天气或劳累后病情加重。颈、腰椎病的高发人群主要是:首先是中老年人及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的人群,如:教师、售货员等。由于长期缺乏体育锻炼,腰椎长时间承受着静压,极易发生病变。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除了少数由外伤引起外,绝大多数是因为人们缺少保健知识,不注意休息,由肌体劳损退变而引发的。特别是一些驾驶员和文案工作者由于坐姿不正确或久坐不动,经常出现颈肩不适、腰痛、腿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导致颈、腰椎病的发生。 一但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对症治疗。<ref>[http://jbk.39.net/yzjptc/yszf/160411/4820651.html | 腰椎间盘突出症] </ref>  
  
 
==腰椎间盘突出基本知识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基本知识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
 +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
 +
[[File:腰椎4.jp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12/09df54b3678547ac80a40b4d56837517.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320027029_120065203 图片来源搜狐网] ]]
  
 
'''典型症状:'''腰痛,下肢放射痛,马尾神经症状:相关症状:椎间盘退行性变腰脊椎疼痛惧站立,喜依托胸腰段及腰椎前凸消失根性坐骨神经痛,一、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根据髓核突(脱)出的部位、大小以及椎管矢状径大小、病理特点、机体状态和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症状可以相差悬殊。因此,对本病症状的认识与判定,必须全面了解,并从其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的角度加以推断。现就本病常见的症状阐述如下。
 
'''典型症状:'''腰痛,下肢放射痛,马尾神经症状:相关症状:椎间盘退行性变腰脊椎疼痛惧站立,喜依托胸腰段及腰椎前凸消失根性坐骨神经痛,一、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根据髓核突(脱)出的部位、大小以及椎管矢状径大小、病理特点、机体状态和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症状可以相差悬殊。因此,对本病症状的认识与判定,必须全面了解,并从其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的角度加以推断。现就本病常见的症状阐述如下。
  
 +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有此症状,包括椎体型者在内。①机制:主要是由于变性髓核进入椎体内或后纵韧带处,对邻近组织(主为神经根及窦-椎神经)造成机械性刺激与压迫,或是由于髓核内糖[[蛋白]],β-蛋白溢出和组胺(H物质)释放而使相邻近的脊神经根或窦-椎神经等遭受刺激引起化学性和(或)机械性神经根炎之故。②表现:临床上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为多见,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忍受,并容许腰部适度活动及慢步行走,主要是机械压迫所致。持续时间少则2周,长者可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另一类疼痛为腰部痉挛样剧痛,不仅发病急骤突然,且多难以忍受,非卧床休息不可。此主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经根炎所致,即髓核突然突出压迫神经根,致使根部血管同时受压而呈现缺血、淤血、乏氧及水肿等一系列改变,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而椎管狭窄者亦可出现此征,但持续时间甚短,仅数分钟)。卧木板床、封闭疗法及各种脱水剂可起到早日缓解之效。
  
'''(1) 痛:'''95%以上 的腰椎间盘突(脱) 症患者有 此症 包括椎体 型者 在内 。①机制:主要是由于 变性髓核进入椎体内或后纵韧带处, 邻近组织(主为 神经根 - 椎神经) 造成机械 性刺 激与压迫 ,或 由于髓核 内糖蛋白、β-蛋白溢 和组胺(H物质) 释放 使相邻近的 脊神经根 或窦-椎神经等遭 受刺激 引起化学性和( ) 机械性 神经 根炎 之故。 ②表 现:临床 上以持续性 背部钝痛为多见,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 ,在 一般 情况下可 以忍受 并容许腰部适 活动及慢步行走 主要是机械压迫所 致。 持续时 少则2周 ,长者 可达数月 甚至数年之久 另一类疼痛 痉挛样剧 痛,不 仅发病急骤 且多难以忍 受, 非卧床休息不 可。此 主要 是由于 缺血性 神经根 炎所致 髓核 突然突 出压 神经根 ,致使根 血管同时 受压 而呈现缺血 淤血、乏氧 水肿等一系列改变 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而椎管狭窄者亦 可出现 此征 但持续时间甚短,仅数分钟)。卧木板床 封闭疗法 脱水剂可起到早日缓解之效
+
'''(2) 下肢放射 痛:'''80%以上 病例 此症, 其中后 型者 可达95%以上 。①机制: 与前者同一机制, 主要是由于对 神经根 造成机械性和(或)化学性刺激之故。此外,通过患节的 窦椎神经 亦可出现反射性坐骨神经痛(或称之为“假性坐骨神经痛”) 。②表现:轻者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 性刺 痛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一般可以忍受。重者则表现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虽仍可步行,但步态不稳 呈跛行;腰部多取前倾状 以手扶腰以缓解对坐骨神经的张应力。重者则卧床休息,并喜采取屈髋、屈膝、侧卧位。凡增加腹压的因素均使放射痛加剧。 由于 屈颈可通过对硬膜囊的牵拉使对脊神经的刺激加重(即屈颈试验),因此患者头颈多取仰伸位。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 髓核 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
 +
 
 +
[[File:腰椎2.jpg|thumb|right|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17/27c19ac849c04250a21fbc8437c858aa_th.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116316536_489123 图片来源搜狐网] ]]
 +
 
 +
'''(3) 肢体麻木:'''多与前者伴发,单纯表现为麻木 无疼痛者仅占5%左右。此主要是 脊神经根 内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 受刺激 之故。其范围与部位取决于受累神经根序列数。(4)肢体冷感:有少数病例( 约5%~10%) 自觉肢体发冷、发凉,主要是由于椎管内的交感 神经 纤维受刺激 之故。 临床上常可发 手术后当天患者主诉肢体发热的病例,与此为同一机制。(5)间歇性跛行 其产生机制及 临床 表现与 椎椎管狭窄者相似 主要原因是 髓核突出的 情况下 出现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学基础;对于伴有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矢状径狭小者 脱出的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的狭窄程 度, 易诱发本症状 (6)肌肉麻痹:因腰椎 盘突(脱)出症造成瘫痪者十分罕见,而多系因根性受损致使所支配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轻者肌力减弱 重者该肌失去功能。临床上以腰5脊神经所支配的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及姆 伸肌等受累引起的足下垂症为多见,其次为股四头肌(腰3~4脊神经支配)和腓肠肌(骶1脊神经支配)等。(7)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见于后中央型及中央旁型的髓核突(脱)出症 者, 因此临床上少见 其主要表现 会阴 麻木、刺 痛, 排便及排尿障碍,阳痿(男性),以及双下肢坐骨神经受累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 完全性瘫痪等症状。(8)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在高位腰椎间盘 出症 当腰2、3、4神经根 累时,则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另外 尚有部分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 出现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有腰3~4椎间盘突出者,有1/3的有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其在腰4~5与腰5~骶1间隙椎间盘突出者的出现率基本相等 。此 种疼痛多为牵涉痛。(9)患肢皮温较低:与肢体冷感相似,亦因患肢疼痛,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性[[血管]]收缩。或 是由于 激惹了椎旁的交感神经纤维,引发坐骨神经痛并小腿及足趾皮温降低,尤以足趾为著。此种皮温减低的现象,在骶1神经根受压者较腰5 神经根 受压者更为明显。反之 ,髓核 摘除术后,肢体即 现发热感。(10)其他:视受 神经根 位与 受压 程度 邻近组织的受累范围 其他因素不同 出现 某些少见的症状 如肢体多汗、肿胀 骶尾部痛 膝部放射痛等多 症状
  
'''(2) 下肢放射痛:'''80%以上病例出现此症,其中后型者可达95%以上。①机制:与前者同一机制,主要是由于对脊神经根造成机械性和(或)化学性刺激之故。此外,通过患节的窦椎神经亦可出现反射性坐骨神经痛(或称之为“假性坐骨神经痛”)。②表现:轻者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 一般 可以忍受。重者则表现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虽仍可步行,但步态不稳,呈跛行;腰部多取前倾状或以手扶腰以缓解对坐骨神经的张应力。重者则卧床休息,并喜采取屈髋、屈膝、侧卧位。凡增加腹压的因素均使放射痛加剧。由于屈颈可通过对硬膜囊的牵拉使对脊神经的刺激加重(即屈颈试验),因此患者头颈多取仰伸位。放射痛的肢 多为一侧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
+
==体征(1)一般体 征==
  
'''(3)肢体麻木:'''多与前者伴发,单纯表现为麻木而无疼痛者仅占5%左右。此主要是脊神经根内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受刺激之故。其范围与部位取决于受累神经根序列数。(4)肢体冷感:有少数病例(约5%~10%)自觉肢体发冷、发凉,主要是由于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之故。临床上常可发现手术后当天患者主诉肢体发热的病例,与此为同一机制。(5)间歇性跛行:其产生机制及临床表现与 椎椎管狭窄者相似,主要 因是在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出现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学基础;对于伴有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矢状径狭小者,脱出的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的狭窄程度,以致易诱发本症状。(6)肌肉麻痹:因腰椎间盘突(脱)出症造成瘫痪者十分罕见,而多系因根性受损致使所支配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轻者肌力减弱,重者该肌失去功能。临床上以腰5脊神经所支配的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及姆长伸肌等受累引起的足下垂症为多见,其次为股四头肌(腰3~4脊神经支配)和腓肠肌(骶1脊神经支配)等。(7)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见于后中央型及中央旁型的髓核突(脱)出症者,因此临床上少见。其主要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碍,阳痿(男性),以及双下肢坐骨神经受累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8)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当腰2、3、4神经根受累时,则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另外,尚有部分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可出现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有腰3~4椎间盘突出者,有1/3的有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其在腰4~5与腰5~骶1间隙椎间盘突出者的出现率基本相等。此种疼痛多为牵涉痛。(9)患肢皮温较低:与肢体冷感相似,亦因患肢疼痛,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性血管收缩。或是由于激惹了椎旁的交感神经纤维,引发坐骨神经痛并小腿及足趾皮温降低,尤以足趾为著。此种皮温减低的现象,在骶1神经根受压者较腰5神经根受压者更为明显。反之,髓核摘除术后,肢体即出现发热感。(10)其他:视受压脊神经根的部位与受压程度、邻近组织的受累范围及其他因素不同,尚可能出现某些少见的症状,如肢体多汗、肿胀、骶尾部痛及膝部放射痛等多种症状。
+
[[File: 椎6.jp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12/a05b313e7aeb4651b689def5e9227dee.jpeg  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320027029_120065203 图片来源搜狐网] ]]
  
''' 体征(1)一般体征:'''主要指腰部与脊柱体征,属本病共性表现,包括①步态:在急性期或神经根受压明显时,患者可出现跛行、一手扶腰或患足怕负重及呈跳跃式步态等。而轻型者可与常人无异。②腰椎曲度改变:一般病例均显示腰椎生理曲线消失、平腰或前凸减小。少数病例甚至出现后凸畸形(多系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者)。③脊柱侧凸:一般均有此征。视髓核突出的部位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不同而表现为脊柱弯向健侧或弯向患侧。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于脊神经根内侧,因脊柱向患侧弯曲可使脊神经根的张力减低,所以腰椎弯向患侧;反之,如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外侧,则腰椎多向健侧弯曲。实际上,此仅为一般规律,尚有许多因素,包括脊神经的长度、椎管内创伤性炎性反应程度、突出物距脊神经根的距离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均可改变脊柱侧凸的方向。④压痛及叩痛:压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与病变的椎节相一致,约80%~90%的病例呈阳性。叩痛以棘突处为明显,系叩击振动病变部所致。压痛点主要位于椎旁相当于骶棘肌处。部分病例伴有下肢放射痛,主要是由于脊神经根的背侧支受刺激之故。此外,叩击双侧足跟亦可引起传导性疼痛。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时,棘间隙部亦可有明显压痛。⑤腰部活动范围:根据是否为急性期、病程长短等因素不同,腰部活动范围的受限程度差别亦较大。轻者可近于正常人,急性发作期则腰部活动可完全受限,甚至拒绝测试腰部活动度。一般病例主要是腰椎前屈、旋转及侧向活动受限;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者,后伸亦受影响。⑥下肢肌力及肌萎缩:视受损的神经根部位不同,其所支配的肌肉可出现肌力减弱及肌萎缩征。临床上对此组病例均应常规行大腿及小腿周径测量和各组肌肉肌力测试,并与健侧对比观察并记录之,再于治疗后再加以对比。⑦感觉障碍:其机制与前者一致,视受累脊神经根的部位不同而出现该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阳性率达80%以上,其中后型者达95%。早期多表现为皮肤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感觉完全消失者并不多见,因受累神经根以单节单侧为多,故感觉障碍范围较小;但如果马尾神经受累(中央型及中央旁型者),则感觉障碍范围较广泛。⑧反射改变:亦为本病易发生的典型体征之一。腰4脊神经受累时,可出现膝跳反射障碍,早期表现为活跃,之后迅速变为反射减退,临床上以后者多见。腰5脊神经受损时对反射多无影响。第1骶神经受累时则跟腱反射障碍。反射改变对受累神经的定位意义较大。
+
'''(1)一般体征:'''主要指腰部与脊柱体征,属本病共性表现,包括①步态:在急性期或神经根受压明显时,患者可出现跛行、一手扶腰或患足怕负重及呈跳跃式步态等。而轻型者可与常人无异。②腰椎曲度改变:一般病例均显示腰椎生理曲线消失、平腰或前凸减小。少数病例甚至出现后凸畸形(多系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者)。③脊柱侧凸:一般均有此征。视髓核突出的部位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不同而表现为脊柱弯向健侧或弯向患侧。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于脊神经根内侧,因脊柱向患侧弯曲可使脊神经根的张力减低,所以腰椎弯向患侧;反之,如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外侧,则腰椎多向健侧弯曲。实际上,此仅为一般规律,尚有许多因素,包括脊神经的长度、椎管内创伤性炎性反应程度、突出物距脊神经根的距离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均可改变脊柱侧凸的方向。④压痛及叩痛:压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与病变的椎节相一致,约80%~90%的病例呈阳性。叩痛以棘突处为明显,系叩击振动病变部所致。压痛点主要位于椎旁相当于骶棘肌处。部分病例伴有下肢放射痛,主要是由于脊神经根的背侧支受刺激之故。此外,叩击双侧足跟亦可引起传导性疼痛。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时,棘间隙部亦可有明显压痛。⑤腰部活动范围:根据是否为急性期、病程长短等因素不同,腰部活动范围的受限程度差别亦较大。轻者可近于正常人,急性发作期则腰部活动可完全受限,甚至拒绝测试腰部活动度。一般病例主要是腰椎前屈、旋转及侧向活动受限;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者,后伸亦受影响。⑥下肢肌力及肌萎缩:视受损的神经根部位不同,其所支配的肌肉可出现肌力减弱及肌萎缩征。临床上对此组病例均应常规行大腿及小腿周径测量和各组肌肉肌力测试,并与健侧对比观察并记录之,再于治疗后再加以对比。⑦感觉障碍:其机制与前者一致,视受累脊神经根的部位不同而出现该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阳性率达80%以上,其中后型者达95%。早期多表现为皮肤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感觉完全消失者并不多见,因受累神经根以单节单侧为多,故感觉障碍范围较小;但如果马尾神经受累(中央型及中央旁型者),则感觉障碍范围较广泛。⑧反射改变:亦为本病易发生的典型体征之一。腰4脊神经受累时,可出现膝跳反射障碍,早期表现为活跃,之后迅速变为反射减退,临床上以后者多见。腰5脊神经受损时对反射多无影响。第1骶神经受累时则跟腱反射障碍。反射改变对受累神经的定位意义较大。
  
 
'''(2)特殊体征:'''通过各种特殊检查所获得的征象。临床上意义较大的主要有:①屈颈试验(Lindner征):又名Lindner征。嘱患者站立、仰卧或端坐,检查者将手置于头顶,并使其前屈。如患侧下肢出现放射痛,则为阳性,反之为阴性。椎管型者阳性率高达95%以上。其机制主要是由于屈颈的同时,硬脊膜随之向上移位,以致使与突出物相接触的脊神经根遭受牵拉之故。本试验既简单、方便,又较为可靠,特别适用于门诊及急诊。②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使患膝在伸直状态下被向上抬举,测量被动抬高的角度并与健侧对比,此称为直腿抬高试验。本试验自1881年Forst首次提出以来已为大家所公认。本试验对愈是下方的神经根作用愈大,阳性检出率也愈高(抬举角度也愈小)。此外,突出物愈大,根袖处水肿及粘连愈广泛,则抬举角度愈小。在正常情况,下肢抬举可达90以上,年龄大者,角度略下降。因此,抬举角度愈小其临床意义愈大,但必须与健侧对比;双侧者,一般以60为正常和异常的分界线。
 
'''(2)特殊体征:'''通过各种特殊检查所获得的征象。临床上意义较大的主要有:①屈颈试验(Lindner征):又名Lindner征。嘱患者站立、仰卧或端坐,检查者将手置于头顶,并使其前屈。如患侧下肢出现放射痛,则为阳性,反之为阴性。椎管型者阳性率高达95%以上。其机制主要是由于屈颈的同时,硬脊膜随之向上移位,以致使与突出物相接触的脊神经根遭受牵拉之故。本试验既简单、方便,又较为可靠,特别适用于门诊及急诊。②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使患膝在伸直状态下被向上抬举,测量被动抬高的角度并与健侧对比,此称为直腿抬高试验。本试验自1881年Forst首次提出以来已为大家所公认。本试验对愈是下方的神经根作用愈大,阳性检出率也愈高(抬举角度也愈小)。此外,突出物愈大,根袖处水肿及粘连愈广泛,则抬举角度愈小。在正常情况,下肢抬举可达90以上,年龄大者,角度略下降。因此,抬举角度愈小其临床意义愈大,但必须与健侧对比;双侧者,一般以60为正常和异常的分界线。
  
 
'''③健肢抬高试验:'''(又称Fajcrsztajn征、Bechterew征、Radzikowski征):健侧肢体直腿抬高时,健侧的神经根袖可牵拉硬膜囊向远端移位,从而使患侧的神经根也随之向下移动。当患侧椎间盘突出在神经根的腋部时,神经根向远端移动则受到限制,引起疼痛。如突出的椎间盘在肩部时,则为阴性。检查时患者仰卧,当健侧直腿抬高时,患侧出现坐骨神经痛为阳性。
 
'''③健肢抬高试验:'''(又称Fajcrsztajn征、Bechterew征、Radzikowski征):健侧肢体直腿抬高时,健侧的神经根袖可牵拉硬膜囊向远端移位,从而使患侧的神经根也随之向下移动。当患侧椎间盘突出在神经根的腋部时,神经根向远端移动则受到限制,引起疼痛。如突出的椎间盘在肩部时,则为阴性。检查时患者仰卧,当健侧直腿抬高时,患侧出现坐骨神经痛为阳性。
 +
 +
[[File:腰椎7.jpg|thumb|right|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29/1b93eb1fae19465dbed3537f471a9d8b.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07341526_590305 图片来源搜狐网] ]]
  
 
'''④Laseque征:'''有人将此征与前者合为一类,也有人主张分述之。即将髋关节与膝关节均置于屈曲90°状态下,再将膝关节伸直到180°,在此过程中如患者出现下肢后方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伸膝时使敏感的坐骨神经遭受刺激、牵拉之故⑤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又称Bragard征,即在操作直腿抬高试验达阳性角度时(以患者诉说肢体放射痛为准),再将患肢足部向背侧屈曲以加重对坐骨神经的牵拉。阳性者主诉坐骨神经放射痛加剧。本试验的目的主要是除外肌源性因素对直腿抬高试验的影响。⑥仰卧挺腹试验:患者取仰卧位,做挺腹抬臀的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此时,如果主诉患肢坐骨神经出现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⑦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将伸直的下肢高抬,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时,则为阳性。此项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但近年来亦有人用于检测腰4~5椎间盘突出的病例,其阳性率可高达85%以上。⑧其他试验:诸如腘神经或腓总神经压迫试验、下肢旋转(内旋或外旋)试验等,主要用于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疾患。对典型病例的诊断,一般多无困难,尤其是在CT与磁共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但对于非典型者,或是椎体型、中央型等病例,则易于误诊,应注意防止。
 
'''④Laseque征:'''有人将此征与前者合为一类,也有人主张分述之。即将髋关节与膝关节均置于屈曲90°状态下,再将膝关节伸直到180°,在此过程中如患者出现下肢后方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伸膝时使敏感的坐骨神经遭受刺激、牵拉之故⑤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又称Bragard征,即在操作直腿抬高试验达阳性角度时(以患者诉说肢体放射痛为准),再将患肢足部向背侧屈曲以加重对坐骨神经的牵拉。阳性者主诉坐骨神经放射痛加剧。本试验的目的主要是除外肌源性因素对直腿抬高试验的影响。⑥仰卧挺腹试验:患者取仰卧位,做挺腹抬臀的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此时,如果主诉患肢坐骨神经出现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⑦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将伸直的下肢高抬,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时,则为阳性。此项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但近年来亦有人用于检测腰4~5椎间盘突出的病例,其阳性率可高达85%以上。⑧其他试验:诸如腘神经或腓总神经压迫试验、下肢旋转(内旋或外旋)试验等,主要用于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疾患。对典型病例的诊断,一般多无困难,尤其是在CT与磁共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但对于非典型者,或是椎体型、中央型等病例,则易于误诊,应注意防止。
行 29: 行 46:
 
'''2.特殊类型椎间盘突(脱)出症的诊断'''
 
'''2.特殊类型椎间盘突(脱)出症的诊断'''
  
'''(1)中央型:'''临床上并非少见,但易与马尾处脊髓肿瘤相混淆。其诊断要点除前述各项外,主要依据以下特点:①具有马尾神经受累症状:包括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②站立时及白天症状明显,卧床时及夜晚症状缓解(与脊髓肿瘤相反)。③腰椎穿刺:显示奎氏试验多属通畅或不完全性梗阻,脑脊液检查蛋白定量多正常(而肿瘤则多呈现完全性梗阻及蛋白含量增高等)。④MRI检查:一般多需行磁共振或CT检查,均有阳性发现。
+
'''(1)中央型:'''临床上并非少见,但易与马尾处脊髓[[ 肿瘤]] 相混淆。其诊断要点除前述各项外,主要依据以下特点:①具有马尾神经受累症状:包括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②站立时及白天症状明显,卧床时及夜晚症状缓解(与脊髓肿瘤相反)。③腰椎穿刺:显示奎氏试验多属通畅或不完全性梗阻,脑脊液检查蛋白定量多正常(而肿瘤则多呈现完全性梗阻及蛋白含量增高等)。④MRI检查:一般多需行磁共振或CT检查,均有阳性发现。
  
 
'''(2)椎体型(前缘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下述特点进行确诊:①临床症状:与腰椎间盘病(盘源性腰痛)相似,以腰背酸痛为主,垂直加压有加重感;一般无根性症状。②X线片显示典型所见:前缘型于侧位X线片上见椎体前缘有一三角形骨块;正中型则显示Schmorl结节样改变。③CT及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本型的确诊,应常规检查。
 
'''(2)椎体型(前缘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下述特点进行确诊:①临床症状:与腰椎间盘病(盘源性腰痛)相似,以腰背酸痛为主,垂直加压有加重感;一般无根性症状。②X线片显示典型所见:前缘型于侧位X线片上见椎体前缘有一三角形骨块;正中型则显示Schmorl结节样改变。③CT及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本型的确诊,应常规检查。
 +
 +
[[File:腰椎5.jp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12/c41213c8a3374b8a9b0a84c08b58f53d.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320027029_120065203 图片来源搜狐网] ]]
  
 
'''(3)高位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指腰3以上椎节,即腰1~2和腰2~3者,其发生率约占全部病例的1%~3%。对其诊断主要依据:①高位腰脊神经根受累症状:包括股四头肌无力、萎缩,大腿前方(达膝部)疼痛、麻木以及膝跳反射障碍等,在所有病例中,此组症状约占60%~80%。②腰部症状:80%以上病例出现腰部症状,并于相应椎节的棘突处有叩击痛及传导痛。半数以上病例于椎旁有压痛。③截瘫症状:少见,约10%的病例可突然发生下肢截瘫症状。因其后果严重,必须重视。④坐骨神经症状:约20%的病例出现,主要因腰3~4椎节的脊神经受波及所致。⑤其他:一般多按常规行磁共振或CT检查进行确诊,并应注意与脊髓肿瘤的鉴别。
 
'''(3)高位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指腰3以上椎节,即腰1~2和腰2~3者,其发生率约占全部病例的1%~3%。对其诊断主要依据:①高位腰脊神经根受累症状:包括股四头肌无力、萎缩,大腿前方(达膝部)疼痛、麻木以及膝跳反射障碍等,在所有病例中,此组症状约占60%~80%。②腰部症状:80%以上病例出现腰部症状,并于相应椎节的棘突处有叩击痛及传导痛。半数以上病例于椎旁有压痛。③截瘫症状:少见,约10%的病例可突然发生下肢截瘫症状。因其后果严重,必须重视。④坐骨神经症状:约20%的病例出现,主要因腰3~4椎节的脊神经受波及所致。⑤其他:一般多按常规行磁共振或CT检查进行确诊,并应注意与脊髓肿瘤的鉴别。
  
'''(4)腰椎椎间盘病(盘源性腰痛):'''近年来发现其并非少见,好发于腰椎椎管矢状径较宽的病例,其病理特点是椎节退变严重,具有损伤性关节炎的特征,但少有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①腰痛:又称为椎间盘源性腰痛,一般不伴有下肢坐骨神经症状,其机制系椎节退变后对局部窦椎神经的刺激与压迫所致,病理性代谢产物亦参与其中。碎裂、后突的髓核可随着腰部活动而使症状加剧,尤其是过度前屈和仰伸时;垂直加压试验可使疼痛加剧。②腰椎不稳:在动力性腰椎X线平片上可清晰地显示腰椎椎节的梯形变,并在临床上表现为腰部活动受限,但却少有下肢神经症状。③影像学检查:主要显示腰椎椎节损伤性关节炎特征,尤以CT及MRI检查更为明显。早期MRI-T2加权像显示后纤维环有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zone,HIZ)。但其椎管矢状径大多较宽,少有根性受压征。④好发椎节:以腰4~5椎节最为多见,其次为腰5~骶1,腰3~4以上甚为少见。
+
'''(4)腰椎椎间盘病(盘源性腰痛):'''近年来发现其并非少见,好发于腰椎椎管矢状径较宽的病例,其病理特点是椎节退变严重,具有损伤性[[ 关节炎]] 的特征,但少有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①腰痛:又称为椎间盘源性腰痛,一般不伴有下肢[[ 坐骨神经]] 症状,其机制系椎节退变后对局部窦椎神经的刺激与压迫所致,病理性代谢产物亦参与其中。碎裂、后突的髓核可随着腰部活动而使症状加剧,尤其是过度前屈和仰伸时;垂直加压试验可使疼痛加剧。②腰椎不稳:在动力性腰椎X线平片上可清晰地显示腰椎椎节的梯形变,并在临床上表现为腰部活动受限,但却少有下肢神经症状。③影像学检查:主要显示腰椎椎节损伤性关节炎特征,尤以CT及MRI检查更为明显。早期MRI-T2加权像显示后纤维环有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zone,HIZ)。但其椎管矢状径大多较宽,少有根性受压征。④好发椎节:以腰4~5椎节最为多见,其次为腰5~骶1,腰3~4以上甚为少见。
  
 
'''(5)其他:'''指对多椎节椎间盘突出、最外侧型突出及青少年或高龄椎间盘突出等临床较少见者,如能注意检查,并按常规行磁共振等特殊检查,一般均可确诊。
 
'''(5)其他:'''指对多椎节椎间盘突出、最外侧型突出及青少年或高龄椎间盘突出等临床较少见者,如能注意检查,并按常规行磁共振等特殊检查,一般均可确诊。
行 41: 行 60:
 
'''3.定位诊断:'''通过病史与细致的体检不仅能作出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诊断,而且基本上能够作出定位诊断。这主要是根据不同神经根在受突出椎间盘组织压迫下所产生的特有的定位症状和体征。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椎间隙,压迫腰5或骶1神经根,主要产生坐骨神经痛的各种症状;另有1%~2 %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3~4椎间隙,压迫腰4神经根,可出现股神经痛症状。
 
'''3.定位诊断:'''通过病史与细致的体检不仅能作出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诊断,而且基本上能够作出定位诊断。这主要是根据不同神经根在受突出椎间盘组织压迫下所产生的特有的定位症状和体征。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椎间隙,压迫腰5或骶1神经根,主要产生坐骨神经痛的各种症状;另有1%~2 %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3~4椎间隙,压迫腰4神经根,可出现股神经痛症状。
  
'''4, 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分型:根据髓核突(脱)出的部位与方向不同 ,可分类为'''
+
== 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分型:根据髓核突(脱)出的部位与方向不同==
 +
 
 +
[[File:腰椎9.jpg|thumb|right| [https://file02.16sucai.com/d/file/2014/1107/71c2cb822f6f996a0b80816010055381.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16sucai.com/2014/11/51145.html 图片来源16素材网] ]]
  
 
'''(1)椎体型:'''指变性的髓核穿过下方(多见)或上方(少见)纤维环,再穿过软骨板呈垂直状或斜向进入椎体中部或椎体边缘的髓核突出。既往认为此型少见,实际上,如能对腰痛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此型患者不低于10%;尸体解剖材料表明此型所占比例可高达35%。此型又可分为:①前缘型:指髓核穿入椎体边缘(以下一椎体的前上缘为多见),使该边缘出现一个三角形骨块样外观(故临床上误诊为椎体边缘骨折者时有发生)。本型临床上较多见,曲绵域(1982)在102位体操运动员中发现有32例,占31.3%,较一般3%~9%的发生率为高,可能与此组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及活动量等有关。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腰背部后伸,椎间隙内压力增高,髓核向前移位并突入椎体。
 
'''(1)椎体型:'''指变性的髓核穿过下方(多见)或上方(少见)纤维环,再穿过软骨板呈垂直状或斜向进入椎体中部或椎体边缘的髓核突出。既往认为此型少见,实际上,如能对腰痛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此型患者不低于10%;尸体解剖材料表明此型所占比例可高达35%。此型又可分为:①前缘型:指髓核穿入椎体边缘(以下一椎体的前上缘为多见),使该边缘出现一个三角形骨块样外观(故临床上误诊为椎体边缘骨折者时有发生)。本型临床上较多见,曲绵域(1982)在102位体操运动员中发现有32例,占31.3%,较一般3%~9%的发生率为高,可能与此组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及活动量等有关。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腰背部后伸,椎间隙内压力增高,髓核向前移位并突入椎体。
  
 
'''(2)椎管型:'''或称后型,指髓核穿过纤维环向椎管方向突出者。脱出的髓核停于后纵韧带前方者,称为“椎间盘突出”;穿过后纵韧带抵达椎管内者,则称“椎间盘脱出”。根据突(脱)出物所处解剖位置不同而又可分为以下5型。①中央型:指突(脱)出物位于椎管前方正中央处者,主要引起对马尾神经的刺激或压迫。个别病例髓核可穿过硬膜囊壁进入蛛网膜下隙。本型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双侧下肢及膀胱、直肠症状。其发生率约为2%~4%。②中央旁型:指突(脱)出物位于中央,但略偏向一侧者。临床上以马尾神经症状为主,同时可伴有根性刺激症状。其发生率略高于前者。③侧型:指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前方中部者,可略有偏移。主要引起根性刺激或压迫症状;为临床上最为多见者,约占80%左右。故提及本病的症状、诊断及治疗等时,大多按此型进行阐述。④外侧型: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的外侧,多以“脱出”形式出现,因此不仅有可能压迫同节(内下方)脊神经根,髓核亦有机会沿椎管前壁上移而压迫上节脊神经根。因此,如行手术探查,应注意检查。临床上较少见,约占2%~5%左右。⑤最外侧型:即脱出的髓核移行至椎管前侧方,甚至进入根管或椎管侧壁。一旦形成粘连,甚易漏诊,甚至于术中检查时仍有可能被忽略,因此临床上需注意,所幸其发生率仅为1%左右。
 
'''(2)椎管型:'''或称后型,指髓核穿过纤维环向椎管方向突出者。脱出的髓核停于后纵韧带前方者,称为“椎间盘突出”;穿过后纵韧带抵达椎管内者,则称“椎间盘脱出”。根据突(脱)出物所处解剖位置不同而又可分为以下5型。①中央型:指突(脱)出物位于椎管前方正中央处者,主要引起对马尾神经的刺激或压迫。个别病例髓核可穿过硬膜囊壁进入蛛网膜下隙。本型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双侧下肢及膀胱、直肠症状。其发生率约为2%~4%。②中央旁型:指突(脱)出物位于中央,但略偏向一侧者。临床上以马尾神经症状为主,同时可伴有根性刺激症状。其发生率略高于前者。③侧型:指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前方中部者,可略有偏移。主要引起根性刺激或压迫症状;为临床上最为多见者,约占80%左右。故提及本病的症状、诊断及治疗等时,大多按此型进行阐述。④外侧型: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的外侧,多以“脱出”形式出现,因此不仅有可能压迫同节(内下方)脊神经根,髓核亦有机会沿椎管前壁上移而压迫上节脊神经根。因此,如行手术探查,应注意检查。临床上较少见,约占2%~5%左右。⑤最外侧型:即脱出的髓核移行至椎管前侧方,甚至进入根管或椎管侧壁。一旦形成粘连,甚易漏诊,甚至于术中检查时仍有可能被忽略,因此临床上需注意,所幸其发生率仅为1%左右。
 +
 +
'''1.注意预防:'''颈、腰部保暖。避免颈、腰部受寒,特别是在冬季,要消除颈、腰椎病的诱发因素。还要注意洗澡后不要马上外出,避免颈椎着凉。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防止慢性损伤。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除在工作中采用各种人体工学设备以外,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应起身活动一下颈、腰部,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动!静!结合之健康良药,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时期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二: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白天腰部戴一个腰围(护腰带),加强腰背部的保护,同时有利了腰椎病的恢复 。三:平时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板…),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四:平时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五: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六:平时的饮食上,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也含有丰富的钙,经常吃,也有利于钙的补充,注意营养结构。
 +
 +
2.合理用枕、合理选择床。睡姿应使头颈保持自然仰伸位最为理想,最好平卧于硬板床,使膝、髋略屈曲。如此体位可使全身肌肉、韧带及关节囊都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与休息。此外,枕头过高或过低对颈腰椎也是很不利的。
 +
 +
3.加强体育锻炼。选择一些适宜的运动项目,比如游泳、打球等运动,进行增强肌力和增强体质的锻炼,也可以预防颈、腰椎病的发生。不管是未雨绸缪还是亡羊补牢,都希望通过些次交流,广大朋友能够认识到颈腰椎病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先发制“病”,主动出击,精心养护我们的颈、腰椎。
 +
 +
{{#iDisplay:w_19s7w7dtrp | 560 | 390 | qq }}                                                                      {{#iDisplay:d037986idpp | 560 | 390 | qq }}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
 +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
[[Category: 360 生物科學總論]]
 +
[[Category:415 西医学]]
 +
[[Category:412 公共衛生]]

於 2020年6月21日 (日) 22:55 的最新修訂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中老年人會患的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是指腰椎間盤組織因為外力的影響導致纖維發生破裂,刺激和壓迫相鄰脊神經根。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占95%。主要症狀有以下幾種:1.腰痛是大多數患者最先出現的症狀,發生率約91%。由於纖維環外層及後縱韌帶受到髓核刺激,經竇椎神經而產生下腰部感應痛,有時可伴有臀部疼痛,2.下肢放射痛雖然高位腰椎間盤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經痛,但臨床少見,不足5%。絕大多數患者是腰4~5、腰5~骶1間隙突出,表現為坐骨神經痛。典型坐骨神經痛是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後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噴嚏和咳嗽等腹壓增高的情況下疼痛會加劇。放射痛的肢體多為一側,僅極少數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現為雙下肢症狀。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三:①破裂的椎間盤產生化學物質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應使神經根發生化學性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壓迫或牽張已有炎症的神經根,使其靜脈回流受阻,進一步加重水腫,使得對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壓的神經根缺血。上述三種因素相互關連,互為加重因素。3.馬尾神經症狀向正後方突出的髓核或脫垂、游離椎間盤組織壓迫馬尾神經,其主要表現為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症狀,臨床上少見。[1]

腰椎間盤突出可以分為:膨出、突出、脫出三種。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西醫的診斷,中醫沒有此病名。而是把該症統歸於「腰痛」、「腰腿痛」這一範疇內。本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傷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的組織,如脊神經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2]腰椎間盤突出文章解讀從腰椎間盤突出病理病因出發,收錄和傳播科學的腰椎間盤突出知識,以腰椎間盤突出的早期症狀、腰椎間盤突出預防、腰椎間盤突出護理、腰椎間盤突出病例解讀為重點,為你全面梳理有關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體徵、腰椎間盤突出治療方法、腰椎間盤突出飲食食療、腰椎間盤突出檢查鑑別等內容。臨床診斷中,經常能夠遇到患者,症狀描述模糊只是一直在強調「腰疼,就是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主要症狀表現就是腰背疼痛。除此之外,下肢麻木、無力,只有踩在高跟鞋上,女性的美麗才「殺氣」立現。不過,這鋒芒畢露的美麗是把雙刃劍,既展現你的曲線,也損耗你的健康。小心,身為高跟鞋控,你已經被拇外翻、跟踺炎、腰肌勞損,很多汽車司機都會患上腰椎間盤突出症,主要與他們的工作性質有關,長期的坐着駕駛汽車是導致這種疾病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對於出租車司機或長途汽車司機來說,這種情況更加常見[3]

腰椎病唯一的高發群體,工薪階層由於高負荷的工作也逐漸成為頸、腰椎病患者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秋冬季節——頸、腰椎病的高發期,天氣逐漸變冷,頸、腰椎病患者也逐漸增多。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及患者的需求,我國上世紀末開始引進微創療法,因其「將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創傷降低到最低點」而逐漸得到認可,並慢慢在醫學界受到推崇。那麼,就頸、腰椎病的症狀表現及分類,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的具體問題,頸、腰椎病即頸椎病和腰椎病,頸椎病主要分為四種,神經 型,其主要症狀為骨刺壓迫神經, 引起頸背疼痛、活動受限、上肢麻木、疼痛、頭疼頭昏等;椎動脈型,其症狀包括骨刺壓迫椎動脈造成腦幹、小腦和大腦枕葉缺血而引起肢體麻木、眩暈,甚至猝倒等情況;交感型,其主要症狀表現為交感神經受刺激致頭枕部痛、偏頭痛、肢體發涼、心慌、頭皮水腫等情況;脊髓型,其主要症狀表現為脊髓受到壓迫致四肢發緊、走路不穩、發飄、踩棉花感,上肢發抖、麻木、握物困難,重者呼吸困難、痙攣性癱瘓等情況。而腰椎病表現為椎間盤突出其症狀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肌肉力量減弱或癱瘓;椎管狹窄,主要表現為腰腿痛、下肢麻木無力、間歇性跛行,主要症狀為骨刺壓迫、刺激中樞神經、引起局部酸脹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腰肌勞損,腰部長期反覆疼痛、陰雨天、寒冷潮濕的天氣或勞累後病情加重。頸、腰椎病的高發人群主要是:首先是中老年人及長期保持固定姿勢的人群,如:教師、售貨員等。由於長期缺乏體育鍛煉,腰椎長時間承受着靜壓,極易發生病變。椎間盤突出症臨床多見於20-40歲的青壯年。除了少數由外傷引起外,絕大多數是因為人們缺少保健知識,不注意休息,由肌體勞損退變而引發的。特別是一些駕駛員和文案工作者由於坐姿不正確或久坐不動,經常出現頸肩不適、腰痛、腿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最終導致頸、腰椎病的發生。 一但出現上述症狀,一定要對症治療。[4]

腰椎間盤突出基本知識腰椎間盤突出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占95%。

典型症狀:腰痛,下肢放射痛,馬尾神經症狀:相關症狀:椎間盤退行性變腰脊椎疼痛懼站立,喜依託胸腰段及腰椎前凸消失根性坐骨神經痛,一、症狀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症狀:根據髓核突(脫)出的部位、大小以及椎管矢狀徑大小、病理特點、機體狀態和個體敏感性等不同,其臨床症狀可以相差懸殊。因此,對本病症狀的認識與判定,必須全面了解,並從其病理生理與病理解剖的角度加以推斷。現就本病常見的症狀闡述如下。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間盤突(脫)出症患者有此症狀,包括椎體型者在內。①機制:主要是由於變性髓核進入椎體內或後縱韌帶處,對鄰近組織(主為神經根及竇-椎神經)造成機械性刺激與壓迫,或是由於髓核內糖蛋白,β-蛋白溢出和組胺(H物質)釋放而使相鄰近的脊神經根或竇-椎神經等遭受刺激引起化學性和(或)機械性神經根炎之故。②表現:臨床上以持續性腰背部鈍痛為多見,平臥位減輕,站立則加劇,在一般情況下可以忍受,並容許腰部適度活動及慢步行走,主要是機械壓迫所致。持續時間少則2周,長者可達數月,甚至數年之久。另一類疼痛為腰部痙攣樣劇痛,不僅發病急驟突然,且多難以忍受,非臥床休息不可。此主要是由於缺血性神經根炎所致,即髓核突然突出壓迫神經根,致使根部血管同時受壓而呈現缺血、淤血、乏氧及水腫等一系列改變,並可持續數天至數周(而椎管狹窄者亦可出現此征,但持續時間甚短,僅數分鐘)。臥木板床、封閉療法及各種脫水劑可起到早日緩解之效。

(2)下肢放射痛:80%以上病例出現此症,其中後型者可達95%以上。①機制:與前者同一機制,主要是由於對脊神經根造成機械性和(或)化學性刺激之故。此外,通過患節的竇椎神經亦可出現反射性坐骨神經痛(或稱之為「假性坐骨神經痛」)。②表現:輕者表現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後側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直達足底部;一般可以忍受。重者則表現為由腰至足部的電擊樣劇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輕者雖仍可步行,但步態不穩,呈跛行;腰部多取前傾狀或以手扶腰以緩解對坐骨神經的張應力。重者則臥床休息,並喜採取屈髖、屈膝、側臥位。凡增加腹壓的因素均使放射痛加劇。由於屈頸可通過對硬膜囊的牽拉使對脊神經的刺激加重(即屈頸試驗),因此患者頭頸多取仰伸位。放射痛的肢體多為一側性,僅極少數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現為雙下肢症狀。

(3)肢體麻木:多與前者伴發,單純表現為麻木而無疼痛者僅占5%左右。此主要是脊神經根內的本體感覺和觸覺纖維受刺激之故。其範圍與部位取決於受累神經根序列數。(4)肢體冷感:有少數病例(約5%~10%)自覺肢體發冷、發涼,主要是由於椎管內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刺激之故。臨床上常可發現手術後當天患者主訴肢體發熱的病例,與此為同一機制。(5)間歇性跛行:其產生機制及臨床表現與腰椎椎管狹窄者相似,主要原因是在髓核突出的情況下,可出現繼發性腰椎椎管狹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學基礎;對於伴有先天性發育性椎管矢狀徑狹小者,脫出的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的狹窄程度,以致易誘發本症狀。(6)肌肉麻痹:因腰椎間盤突(脫)出症造成癱瘓者十分罕見,而多系因根性受損致使所支配肌肉出現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輕者肌力減弱,重者該肌失去功能。臨床上以腰5脊神經所支配的脛前肌、腓骨長短肌、趾長伸肌及姆長伸肌等受累引起的足下垂症為多見,其次為股四頭肌(腰3~4脊神經支配)和腓腸肌(骶1脊神經支配)等。(7)馬尾神經症狀:主要見於後中央型及中央旁型的髓核突(脫)出症者,因此臨床上少見。其主要表現為會陰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礙,陽痿(男性),以及雙下肢坐骨神經受累症狀。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症狀。(8)下腹部痛或大腿前側痛:在高位腰椎間盤突出症,當腰2、3、4神經根受累時,則出現神經根支配區的下腹部腹股溝區或大腿前內側疼痛。另外,尚有部分低位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也可出現腹股溝區或大腿前內側疼痛。有腰3~4椎間盤突出者,有1/3的有腹股溝區或大腿前內側疼痛。其在腰4~5與腰5~骶1間隙椎間盤突出者的出現率基本相等。此種疼痛多為牽涉痛。(9)患肢皮溫較低:與肢體冷感相似,亦因患肢疼痛,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經性血管收縮。或是由於激惹了椎旁的交感神經纖維,引發坐骨神經痛並小腿及足趾皮溫降低,尤以足趾為著。此種皮溫減低的現象,在骶1神經根受壓者較腰5神經根受壓者更為明顯。反之,髓核摘除術後,肢體即出現發熱感。(10)其他:視受壓脊神經根的部位與受壓程度、鄰近組織的受累範圍及其他因素不同,尚可能出現某些少見的症狀,如肢體多汗、腫脹、骶尾部痛及膝部放射痛等多種症狀。

體徵(1)一般體徵

(1)一般體徵:主要指腰部與脊柱體徵,屬本病共性表現,包括①步態:在急性期或神經根受壓明顯時,患者可出現跛行、一手扶腰或患足怕負重及呈跳躍式步態等。而輕型者可與常人無異。②腰椎曲度改變:一般病例均顯示腰椎生理曲線消失、平腰或前凸減小。少數病例甚至出現後凸畸形(多系合併腰椎椎管狹窄症者)。③脊柱側凸:一般均有此征。視髓核突出的部位與神經根之間的關係不同而表現為脊柱彎向健側或彎向患側。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於脊神經根內側,因脊柱向患側彎曲可使脊神經根的張力減低,所以腰椎彎向患側;反之,如突出物位於脊神經根外側,則腰椎多向健側彎曲。實際上,此僅為一般規律,尚有許多因素,包括脊神經的長度、椎管內創傷性炎性反應程度、突出物距脊神經根的距離以及其他各種原因均可改變脊柱側凸的方向。④壓痛及叩痛:壓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與病變的椎節相一致,約80%~90%的病例呈陽性。叩痛以棘突處為明顯,系叩擊振動病變部所致。壓痛點主要位於椎旁相當於骶棘肌處。部分病例伴有下肢放射痛,主要是由於脊神經根的背側支受刺激之故。此外,叩擊雙側足跟亦可引起傳導性疼痛。合併腰椎椎管狹窄症時,棘間隙部亦可有明顯壓痛。⑤腰部活動範圍:根據是否為急性期、病程長短等因素不同,腰部活動範圍的受限程度差別亦較大。輕者可近於正常人,急性發作期則腰部活動可完全受限,甚至拒絕測試腰部活動度。一般病例主要是腰椎前屈、旋轉及側向活動受限;合併腰椎椎管狹窄症者,後伸亦受影響。⑥下肢肌力及肌萎縮:視受損的神經根部位不同,其所支配的肌肉可出現肌力減弱及肌萎縮征。臨床上對此組病例均應常規行大腿及小腿周徑測量和各組肌肉肌力測試,並與健側對比觀察並記錄之,再於治療後再加以對比。⑦感覺障礙:其機制與前者一致,視受累脊神經根的部位不同而出現該神經支配區感覺異常。陽性率達80%以上,其中後型者達95%。早期多表現為皮膚過敏,漸而出現麻木、刺痛及感覺減退。感覺完全消失者並不多見,因受累神經根以單節單側為多,故感覺障礙範圍較小;但如果馬尾神經受累(中央型及中央旁型者),則感覺障礙範圍較廣泛。⑧反射改變:亦為本病易發生的典型體徵之一。腰4脊神經受累時,可出現膝跳反射障礙,早期表現為活躍,之後迅速變為反射減退,臨床上以後者多見。腰5脊神經受損時對反射多無影響。第1骶神經受累時則跟腱反射障礙。反射改變對受累神經的定位意義較大。

(2)特殊體徵:通過各種特殊檢查所獲得的徵象。臨床上意義較大的主要有:①屈頸試驗(Lindner征):又名Lindner征。囑患者站立、仰臥或端坐,檢查者將手置於頭頂,並使其前屈。如患側下肢出現放射痛,則為陽性,反之為陰性。椎管型者陽性率高達95%以上。其機制主要是由於屈頸的同時,硬脊膜隨之向上移位,以致使與突出物相接觸的脊神經根遭受牽拉之故。本試驗既簡單、方便,又較為可靠,特別適用於門診及急診。②直腿抬高試驗:患者仰臥,使患膝在伸直狀態下被向上抬舉,測量被動抬高的角度並與健側對比,此稱為直腿抬高試驗。本試驗自1881年Forst首次提出以來已為大家所公認。本試驗對愈是下方的神經根作用愈大,陽性檢出率也愈高(抬舉角度也愈小)。此外,突出物愈大,根袖處水腫及粘連愈廣泛,則抬舉角度愈小。在正常情況,下肢抬舉可達90以上,年齡大者,角度略下降。因此,抬舉角度愈小其臨床意義愈大,但必須與健側對比;雙側者,一般以60為正常和異常的分界線。

③健肢抬高試驗:(又稱Fajcrsztajn征、Bechterew征、Radzikowski征):健側肢體直腿抬高時,健側的神經根袖可牽拉硬膜囊向遠端移位,從而使患側的神經根也隨之向下移動。當患側椎間盤突出在神經根的腋部時,神經根向遠端移動則受到限制,引起疼痛。如突出的椎間盤在肩部時,則為陰性。檢查時患者仰臥,當健側直腿抬高時,患側出現坐骨神經痛為陽性。

④Laseque征:有人將此征與前者合為一類,也有人主張分述之。即將髖關節與膝關節均置於屈曲90°狀態下,再將膝關節伸直到180°,在此過程中如患者出現下肢後方放射性疼痛,則為陽性。其發生機制主要是由於伸膝時使敏感的坐骨神經遭受刺激、牽拉之故⑤直腿抬高加強試驗:又稱Bragard征,即在操作直腿抬高試驗達陽性角度時(以患者訴說肢體放射痛為準),再將患肢足部向背側屈曲以加重對坐骨神經的牽拉。陽性者主訴坐骨神經放射痛加劇。本試驗的目的主要是除外肌源性因素對直腿抬高試驗的影響。⑥仰臥挺腹試驗:患者取仰臥位,做挺腹抬臀的動作,使臀部和背部離開床面。此時,如果主訴患肢坐骨神經出現放射性疼痛,則為陽性。⑦股神經牽拉試驗:患者取俯臥位,患肢膝關節完全伸直。檢查者將伸直的下肢高抬,使髖關節處於過伸位,當過伸到一定程度出現大腿前方股神經分布區域疼痛時,則為陽性。此項試驗主要用於檢查腰2~3和腰3~4椎間盤突出的患者。但近年來亦有人用於檢測腰4~5椎間盤突出的病例,其陽性率可高達85%以上。⑧其他試驗:諸如膕神經或腓總神經壓迫試驗、下肢旋轉(內旋或外旋)試驗等,主要用於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坐骨神經痛疾患。對典型病例的診斷,一般多無困難,尤其是在CT與磁共振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但對於非典型者,或是椎體型、中央型等病例,則易於誤診,應注意防止。

二、診斷

1.一般病例的診斷:(1)詳細的病史。(2)仔細而全面的體格檢查,並應包括神經系統檢查。(3)腰部的一般症狀。(4)特殊體徵。(5)腰椎X線平片及其他拍片。(6)酌情選用磁共振、CT、超聲波檢查及肌電圖檢查等。(7)非不得已,一般不宜選用脊髓造影;椎間盤造影因易將診斷引入歧途,原則上不採用。

2.特殊類型椎間盤突(脫)出症的診斷

(1)中央型:臨床上並非少見,但易與馬尾處脊髓腫瘤相混淆。其診斷要點除前述各項外,主要依據以下特點:①具有馬尾神經受累症狀:包括雙下肢的感覺、運動功能及膀胱、直腸功能障礙。②站立時及白天症狀明顯,臥床時及夜晚症狀緩解(與脊髓腫瘤相反)。③腰椎穿刺:顯示奎氏試驗多屬通暢或不完全性梗阻,腦脊液檢查蛋白定量多正常(而腫瘤則多呈現完全性梗阻及蛋白含量增高等)。④MRI檢查:一般多需行磁共振或CT檢查,均有陽性發現。

(2)椎體型(前緣型)腰椎間盤突出症:根據下述特點進行確診:①臨床症狀:與腰椎間盤病(盤源性腰痛)相似,以腰背酸痛為主,垂直加壓有加重感;一般無根性症狀。②X線片顯示典型所見:前緣型於側位X線片上見椎體前緣有一三角形骨塊;正中型則顯示Schmorl結節樣改變。③CT及磁共振檢查:有助於本型的確診,應常規檢查。

(3)高位腰椎間盤突:(脫)出症指腰3以上椎節,即腰1~2和腰2~3者,其發生率約占全部病例的1%~3%。對其診斷主要依據:①高位腰脊神經根受累症狀:包括股四頭肌無力、萎縮,大腿前方(達膝部)疼痛、麻木以及膝跳反射障礙等,在所有病例中,此組症狀約占60%~80%。②腰部症狀:80%以上病例出現腰部症狀,並於相應椎節的棘突處有叩擊痛及傳導痛。半數以上病例於椎旁有壓痛。③截癱症狀:少見,約10%的病例可突然發生下肢截癱症狀。因其後果嚴重,必須重視。④坐骨神經症狀:約20%的病例出現,主要因腰3~4椎節的脊神經受波及所致。⑤其他:一般多按常規行磁共振或CT檢查進行確診,並應注意與脊髓腫瘤的鑑別。

(4)腰椎椎間盤病(盤源性腰痛):近年來發現其並非少見,好發於腰椎椎管矢狀徑較寬的病例,其病理特點是椎節退變嚴重,具有損傷性關節炎的特徵,但少有刺激或壓迫神經根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①腰痛:又稱為椎間盤源性腰痛,一般不伴有下肢坐骨神經症狀,其機制系椎節退變後對局部竇椎神經的刺激與壓迫所致,病理性代謝產物亦參與其中。碎裂、後突的髓核可隨着腰部活動而使症狀加劇,尤其是過度前屈和仰伸時;垂直加壓試驗可使疼痛加劇。②腰椎不穩:在動力性腰椎X線平片上可清晰地顯示腰椎椎節的梯形變,並在臨床上表現為腰部活動受限,但卻少有下肢神經症狀。③影像學檢查:主要顯示腰椎椎節損傷性關節炎特徵,尤以CT及MRI檢查更為明顯。早期MRI-T2加權像顯示後纖維環有高信號區(high-intensityzone,HIZ)。但其椎管矢狀徑大多較寬,少有根性受壓征。④好發椎節:以腰4~5椎節最為多見,其次為腰5~骶1,腰3~4以上甚為少見。

(5)其他:指對多椎節椎間盤突出、最外側型突出及青少年或高齡椎間盤突出等臨床較少見者,如能注意檢查,並按常規行磁共振等特殊檢查,一般均可確診。

3.定位診斷:通過病史與細緻的體檢不僅能作出腰椎間盤突(脫)出症的診斷,而且基本上能夠作出定位診斷。這主要是根據不同神經根在受突出椎間盤組織壓迫下所產生的特有的定位症狀和體徵。95%以上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生在腰4~5或腰5~骶1椎間隙,壓迫腰5或骶1神經根,主要產生坐骨神經痛的各種症狀;另有1%~2 %腰椎間盤突出發生在腰3~4椎間隙,壓迫腰4神經根,可出現股神經痛症狀。

腰椎間盤突(脫)出症的分型:根據髓核突(脫)出的部位與方向不同

(1)椎體型:指變性的髓核穿過下方(多見)或上方(少見)纖維環,再穿過軟骨板呈垂直狀或斜向進入椎體中部或椎體邊緣的髓核突出。既往認為此型少見,實際上,如能對腰痛患者進行全面檢查,此型患者不低於10%;屍體解剖材料表明此型所占比例可高達35%。此型又可分為:①前緣型:指髓核穿入椎體邊緣(以下一椎體的前上緣為多見),使該邊緣出現一個三角形骨塊樣外觀(故臨床上誤診為椎體邊緣骨折者時有發生)。本型臨床上較多見,曲綿域(1982)在102位體操運動員中發現有32例,占31.3%,較一般3%~9%的發生率為高,可能與此組運動員的訓練方式及活動量等有關。其發生機制主要是腰背部後伸,椎間隙內壓力增高,髓核向前移位並突入椎體。

(2)椎管型:或稱後型,指髓核穿過纖維環向椎管方向突出者。脫出的髓核停於後縱韌帶前方者,稱為「椎間盤突出」;穿過後縱韌帶抵達椎管內者,則稱「椎間盤脫出」。根據突(脫)出物所處解剖位置不同而又可分為以下5型。①中央型:指突(脫)出物位於椎管前方正中央處者,主要引起對馬尾神經的刺激或壓迫。個別病例髓核可穿過硬膜囊壁進入蛛網膜下隙。本型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雙側下肢及膀胱、直腸症狀。其發生率約為2%~4%。②中央旁型:指突(脫)出物位於中央,但略偏向一側者。臨床上以馬尾神經症狀為主,同時可伴有根性刺激症狀。其發生率略高於前者。③側型:指突出物位於脊神經根前方中部者,可略有偏移。主要引起根性刺激或壓迫症狀;為臨床上最為多見者,約占80%左右。故提及本病的症狀、診斷及治療等時,大多按此型進行闡述。④外側型:突出物位於脊神經根的外側,多以「脫出」形式出現,因此不僅有可能壓迫同節(內下方)脊神經根,髓核亦有機會沿椎管前壁上移而壓迫上節脊神經根。因此,如行手術探查,應注意檢查。臨床上較少見,約占2%~5%左右。⑤最外側型:即脫出的髓核移行至椎管前側方,甚至進入根管或椎管側壁。一旦形成粘連,甚易漏診,甚至於術中檢查時仍有可能被忽略,因此臨床上需注意,所幸其發生率僅為1%左右。

1.注意預防:頸、腰部保暖。避免頸、腰部受寒,特別是在冬季,要消除頸、腰椎病的誘發因素。還要注意洗澡後不要馬上外出,避免頸椎着涼。糾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勢,防止慢性損傷。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良姿勢是形成慢性勞損的主要原因。除在工作中採用各種人體工學設備以外,連續工作一段時間後,就應起身活動一下頸、腰部,使緊張的肌肉得到放鬆。動!靜!結合之健康良藥,腰椎間盤突出疼痛時期 ,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一: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減少椎間盤承受的壓力 。二:注意腰間保暖,儘量不要受寒。白天腰部戴一個腰圍(護腰帶),加強腰背部的保護,同時有利了腰椎病的恢復 。三:平時不要做彎腰又用力的動作(如拖地板…),急性發作期儘量臥床休息,疼痛期緩解後也要.注意適當休息,不要過於勞累.,以免加重疼痛 。四:平時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後慢慢起身,儘量做到不彎腰。五:急性發作期儘量臥床休息,疼痛期緩解後也要.注意適當休息,不要過於勞累.,以免加重疼痛 。六:平時的飲食上,多吃一些含鈣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蝦皮、海帶、芝麻醬、豆製品也含有豐富的鈣,經常吃,也有利於鈣的補充,注意營養結構。

2.合理用枕、合理選擇床。睡姿應使頭頸保持自然仰伸位最為理想,最好平臥於硬板床,使膝、髖略屈曲。如此體位可使全身肌肉、韌帶及關節囊都獲得最大限度的放鬆與休息。此外,枕頭過高或過低對頸腰椎也是很不利的。

3.加強體育鍛煉。選擇一些適宜的運動項目,比如游泳、打球等運動,進行增強肌力和增強體質的鍛煉,也可以預防頸、腰椎病的發生。不管是未雨綢繆還是亡羊補牢,都希望通過些次交流,廣大朋友能夠認識到頸腰椎病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先發制「病」,主動出擊,精心養護我們的頸、腰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