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美利坚民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美利坚民族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美利坚民族

外文名称: American Nation

种族: 欧裔美国人、拉丁裔、亚裔

代表人物: 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等

适用国家: 美利坚合众国

1607年,100多名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南端的东海岸登陆,并在詹姆斯河上游建立了一个称为詹姆斯敦的据点。当这些移民第一次来到北美时,他们没有食物和衣服。在印度人的帮助下,他们学会了种植当地作物。然而,当他们在北美站稳脚跟时。英国在东起大西洋海岸、西至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了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殖民者来自欧洲国家。起初,英国人最多,但德国人和爱尔兰人紧随其后,在数量上超过了英国人。

美国独立战争后,正是这种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信仰和共同的文化促成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共同心理特征,从而使他们成为美利坚民族

由于大多数早期欧美移民是英国人,来自其他欧洲国家的白人移民也转向了英国人。

人口为3.24亿(截至2017年1月)。欧洲裔美国人占62.1%;拉丁裔占17.4%,非裔占13.2%,亚裔占5.4%,混血占2.5%,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州人占1.2%,夏威夷人或其他太平洋岛民占0.2%(少数人在其他种族中重复)。普通英语。54.6%信仰新教,23.9%信仰天主教,1.7%信仰犹太教,1.6%信仰东正教,0.7%信仰佛教,0.6%信仰伊斯兰教,1.2%信仰其他宗教,16.1%没有宗教信仰(少数人属于多种宗教信仰,重复统计)。[1]

民族背景

英国统治阶级在北美经营殖民地的目的,在于把殖民地变为他们榨取和掠夺的对象,变为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及廉价的原料供应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660年,颁布了"列举商品法",规定:殖民地上的某些商品如烟草、砂糖棉花、靛青等只能输往英国,如要输往外国,必须先在英国卸货,由英国商人经手再运往外国。颁布这项法律的目的,显然是想把北美殖民地变为英国工业的原料供应地,使英国工业资本家买到廉价原料。1663年,又颁布"主要商品法",它规定:一切从欧洲输入北美的商品(只有少数例外),首先必须在英国靠岸卸下,由英国政府征税,然后装船运走,其用意是保持英国商品在北美的市场,以便与欧洲外国商品竞争。这项法律是把殖民地变为英国独占的商品市场的第一步。此后,英国又在殖民地设置税关,以征收英国以外的欧洲国家的商品入口税。

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初,英国工业家感到北美殖民地的工业发展很快,殖民地的工业品有与宗主国商品竞争之势,因而英国政府又开始实行限制北美工业的政策。1669年,禁止北美由一个殖民地将羊毛和毛织品运在另一个殖民地,以便保护英国羊毛产品在殖民地的销路。翌年,英国议会又取消英国羊毛织品出口税,使其有力量与殖民地生产的羊毛织品竞争。由于北美的波士顿、纽波特和纽约等城市发展为制帽业中心,到1732年英国政府又颁布"制帽条例",禁止由一个殖民地出口帽子到另一个殖民地,并且规定帽业作坊不许使用两个以上的徒弟。1750年,英国议会又通过"制铁条例",规定了殖民地的铁块、铁条输入英国时可以豁免入口税,同时禁止殖民地建立制钉、制铁板等工业。

但是,在1763年以前,英国在北美及世界其他地区忙于对法战争,因之无力亦无暇严厉执行这些限制北美殖民地发展的政策。而且,在对法战争中也迫切需要北美殖民地的合作,因而也有意放松这些政策的执行。结果,北美的工业家们便有恃无恐地生产英国所禁止的商品,商人们进行大规模的走私活动,而不理睬英国的法律。因此,北美的工商业得以顺利发展。到18世纪60年代,北美殖民地经济蒸蒸日上,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虽然农民家庭手工业在整个工业中仍占压倒的优势,但是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发展起来。一些商人把羊毛、亚麻及棉花等原料供给家庭手工业者,由他们加工为纺织品,然后付给报酬。这样的家庭手工业者实际上已经变成受这些商人剥削的工资劳动者了。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在北部殖民地上越来越多。同时也出现较大规模的集中的手工工场,如造船厂、锯木厂、酿酒厂、铁厂、玻璃工场等。新英格兰及中部殖民地的工业技术有的已达到欧洲的先进水平。铁制品不仅输往南部殖民地,而且行销于西印度群岛。生铁和铁条的出口量在1745年为2000吨,到1771年又增至7500余吨。在工业中有显著发展的是中部北部的造船儿其生产出来的船舶,质好价廉,以致连英国都大批购买。1775年,英国海上贸易所用船只。有30%是从北美购来的。而各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有75%是靠北美制造的船舶进行的。新英格兰是造船业的中心,1772年它建造的船舶占全殖民地总数的68%,新英格兰的捕鱼业也发展到相当可观的地步。商人雇用水手从事大规模的捕鱼。渔船有时远航至南美和非洲海岸。18世纪60年代,新英格兰的捕鱼业每年总收入平均为25.5万美元。在独立战争前夕,殖民地对外出口额增加到2000万美元。1775年北美殖民地从画运输的船只有2000艘,水手为33000人。

诚然,在整个经济中,农业仍占很大的优势,对外贸易也是入超的,但是殖民地工商业的发展已达到足以威胁宗主国的程度。

民族形成

随着农业、工业及贸易的发展,原来处于隔绝状态的各殖民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到18世纪中叶,新英格兰各主要城市已由许多桥梁、渡船和道路网连结起来。从纽约到费城和波士顿,从波士顿到查理斯顿均有道路可通。内河和沿海水路把各殖民地之间的壁垒打通了。北方工业品南销,南方农产口北运。费城、波士顿和纽约发展为2-3万人口的城市,成为北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统一的北美市场形成了。

随着统一市场的形成;各殖民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而英语便是这个共同的文化的媒介。

北美居民在开拓新世界的艰苦斗争中,养成了一种特有的性格--勇于创新、富于进取和个人奋斗的精神。

因此,到18世纪中叶,在北美英属殖民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民族--美利坚民族。

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自觉也日益增长。

诚然,在北美殖民地上随处可以看到英国的影响,北美的许多事物不过是英国的再版或模仿品。殖民地上的政治制度法律、宗教、风俗习惯乃至伦理道德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照搬英国的。甚至在文学方面也受到英国文学的强烈影响。

而且到1750年左右,北美居民在思想感情上还是忠于英国的。其所以如此,原因有三:第一,北美居民绝大多数是来自英国的移民。对英国都怀有乡土之情。第二,北美需要英国的保护。在1763年以前,北美殖民地受到来自法国西班牙的威胁,这里的居民渴望得到母国的保护。第三,南方殖民地上的种植园主与英国之间形成了密切的贸易关系:他们在英国出售南方的产品烟草,同时又从英国购买奢侈品。

但是在这种对母国依恋的情感下面隐藏着一种富有北美色彩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潜流。新世界的环境不仅产生了新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塑造出新的思想方式和新的文化心理结构。北美大多数人意识到新世界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广阔的空间和无尽的资源,预示着一片光明、美妙的前景。他们充满了乐观进取精神,希望用自己的双手改造自然,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和憧憬。他们相信进步,相信未来--这种信念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与旧世界不同的新人。北美人的这种民族自豪感就是民族自觉的最鲜明的表现。

民族构成及宗教信仰

美国的主体民族为欧裔美国人(White American)(占62.1%)。

依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和其他政府机关的定义,白人是指拥有来自欧洲血统的人。由德国裔(16.5%)、爱尔兰裔(11.9%)、英格兰裔(9.2%)、意大利裔(5.8%)、法国裔(4.0%)、波兰裔(3.0%)、苏格兰裔(1.9%)、苏格兰和爱尔兰混血裔(1.7%)、荷兰裔(1.6%)、挪威裔(1.5%)、瑞典裔(1.4%)、俄罗斯裔(1.0%)、威尔士裔(0.7%)、捷克裔(0.6%)、丹麦裔(0.5%)、匈牙利裔(0.5%)、芬兰裔(0.2%)等构成。显示出美国白人在社会上以及人口统计学里都是比较具有优势的群体。值得一提的是,犹太裔在美国占1.7%到2.6%左右,但却被政府机关排除在美国白人(White American)之外,在欧裔美国人(White American)中,使用英语的英格兰裔(9.2%)、爱尔兰裔(11.9%)、苏格兰裔(1.9%)、威尔士裔(0.7%)和苏格兰和爱尔兰混血裔(1.7%)加在一起占全国人口的(25.4%),远远超过了第一大白人族群德国裔(16.5%),再加上先入为主的概念,早期移民多为英格兰人,导致来自欧洲其他各国的白人移民也纷纷抛弃了原本自己民族的语言,转而使用英语,所以美国第一大通用语为英语。

最大的少数族群是拉丁裔,约有5750万人,占17.4%,增长率2%,主要以墨西哥裔美国人为主,占11.22%。原与拉丁裔人口相当的非裔美国人人口现已落居第二,为468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3.2%,增长率1.2%。亚裔美国人人口为2140万人,占5.4%,增长率3%,是第三大少数族群,也是增长最快的少数民族。其中华裔美国人占1.2%(含港澳台地区0.2%),菲律宾裔占1.1%,印度裔美国人占1.0%,阿拉伯裔占1.0%,日裔美国人0.9%,越裔美国人占0.8%,韩裔美国人占0.6%。美洲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670万,占全国人口约1.2%,夏威夷原住民和其他太平洋岛民150万,占0.2%。

宗教信仰

美国人中有54.6%信仰基督新教,23.9%信仰天主教,1.7%信仰犹太教,1.6%信仰东正教,0.7%信仰佛教,0.6%信仰伊斯兰教,1.2%信仰其他宗教,16.1%为无宗教信仰。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