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绝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绝道》选自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六韬》卷四《虎韬》。

《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各为一卷,共六十一篇,近二万字。《六韬》中的《虎韬》(日本作:“虎之卷”),在日本成为“成功之路必读之书”的同义词[1]

提示

本篇论述了与敌遭遇以及行军途中应采取的战法。首先论述了深入诸侯之地时,“必察地之形势,务求便利”,依托山林、险阻、‘水泉,占领有利地形,把守交通要道,这样,我军就坐不可摧,敌军就无隙可乘。接着进一步论述了在行军经过大陵、广泽、平易等地带时,要防止猝然与敌相遇并被敌军包围,必须派出侦察,了解敌情与地形。在地形不利时、以武冲战车为前锋,并设置两支后卫部队,分别距离大部队一百里和五十里。这样,在遇到紧急事变时,可以互相掩护,前后相救,即可保持“吾三军常完坚;必无毁伤。”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相守,敌人绝我粮道,又越我前后,吾欲战则不可胜,欲守则不可久,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深入敌人之境,必察地之形势,务求便利,依山林、险阻、水泉、林木而为之固,谨守关梁,又知城邑、丘墓地形之利,如是,则我军坚固,敌人不能绝我粮道,又不能越我前后。”

武王曰:“吾三军过大林、广泽、平易之地,吾盟望误失,卒与敌人相薄,以战则不胜以守则不固,敌人翼我两旁,越我前后,三军大恐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帅师之法,当先发远候,去敌二百里,神知敌人所在,地势不利,则以武冲为垒而前,又置两踵军于后,远者百里,近者五十里,既有警急,前后相就。吾三军常完坚,必无毁伤。”武王曰:“善哉!”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人敌国境年,与敌军对峙相守,这时敌人截断了我军的粮道,并迂回到我军后方,从前后两方面夹击我军。我想战恐怕不能取胜,我要防守又不能待久。这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凡是深入敌国境内作战,必须察明地理形势,务必占据控制有利地形,依托山林、险阻、水泉,林木以求得阵势的巩固,谨慎严密守卫关隘桥梁,还应掌握城邑、丘墓等有利地形。这样,我军防守就能稳固,敌人既不能截断我军被道,也不能迂回到我军后方,从两面夹击我军了。”

武王问:“我军通过高大的山林、宽阔的沼泽地及平坦的地形时,约定到达的部队误时未至,突然同敌军遭遇,我想进攻恐怕不能取胜,要防守又担心不能巩固,这时敌人包围我军两侧,迂回到我军深远后方,于是我军大为恐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大凡统军作战的方法,应当先向远方派出侦察警戒,在距离敌人二百里时,就需要详细了解敌人所在的位置。如果地形对我行动不利,就用武冲车结成营垒向前推进,并派出两支后卫部队在后跟进,后卫部队和主力的间隔远的为一百里,近的五十里。一旦遇有紧急情况,以便前后互相救援。我军如能经常保持这种完善而坚固的部署,就一定不会遭受伤亡和失败了。”

武王说:“好啊!”

军事思想

《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战争观、军队建设、战略战术等有关军事的许多方面,其中又以战略和战术的论述最为精彩,它的权谋家思想也很突出。

《六韬》的军事思想比较复杂,差不多先秦各家的军事思想在书中都有反映。书中最突出的是阴谋权术思想。《六韬》一开头就说:"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文师》)这就是说,国君统治百姓,就要像渔人钓鱼,以钓饵来诱使人们上钩,听从驱使。权谋可以表现在多方面:第一,"予之为取"。就是欲将取之,必先与之。《文师》说:"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

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2]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英语、法语等多种文字。

视频

绝道 相关视频

六韬
六韬兵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