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织田五德

原图链接织田五德

德姬(1559年-1636年),织田信长之女,原名织田五德。德姬的生母为信长侧室生驹吉乃,因此德姬与织田信忠织田信雄皆同母所生。人称冈崎殿[1]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徳姫
假名 とくひめ
平文式罗马字 Tokuhime

目录

简介

桶狭间之战过后,德川家独立,并且与织田家友好。1563年时两家同盟,并约定儿女婚约;在1567年时,信长将五德送往德川家,与家康的嫡子竹千代结婚。1570年,竹千代元服,并拜领信长名中一字,正式改名为松平信康。家康在信康元服后,便移居滨松城,让信康成为冈崎城的城主。[2]

五德和信康之间,生有两名女儿。由于她是织田家的女儿,使得由今川家出身的婆婆筑山殿对她并无好感;再加上五德接连生下的都是女儿,造成婆媳与夫妇之间多有龃龉。1579年,时年二十岁的五德写了一封记载丈夫与婆婆共十二条罪状的书信回娘家,指出筑山殿疑有与武田家密通、行为不检,以及信康素有暴行等事项。信长为此非常不满,要求家康处置筑山殿母子。最后家康命家臣野中重政处决筑山殿于滨名湖畔,年三十七岁。而信康也被家康赐死切腹,年二十一岁。

筑山事件翌年1580年,家康送五德出冈崎城,让她返回娘家。五德便住在美浓岐阜城,接受兄长织田信忠的照顾(时信长已移居安土城,岐阜城为信忠领);1582年,信忠死于本能寺之变后,便由二哥织田信雄照顾。以后她被称为“冈崎殿”,原本在小牧长久手之战时被信雄当做讲和条件,准备送给秀吉当政治人质,但这件事后来作罢。1590年,信雄被改封到别处,她则回到母亲娘家在尾张的领地居住。[3]

她晚年移住京都并在那里过世,葬在大德寺总见院。法名见星院香岩寿桂大姊

织田五德的使命

虽然战国时代的女性普遍早婚,然而9岁出嫁无论如何都是太过早了。德姬临走前,信长就吩咐她说:"监视好你的丈夫公公。"德姬就是带着这个使命嫁往了德川家。

1579年,德姬突然向信长传递消息,说自己的丈夫与婆婆内通武田家意图不轨,信长大怒,下令家康处死信康与筑山殿。德川家康不敢违抗信长的命令,随下令处死自己最钟爱的儿子信康与自己的结发妻子筑山殿。

对于这段事件,后世有几种说法。一说是信长深知信康是一个出色的人才,而信长知道自己的儿子无法与信康比较,害怕将来自己死后信康将取代自己,所以就让德姬捏造借口,借机除去信康;一说是因为德姬与婆婆筑山殿关系恶劣,德姬盛怒之下捏造消息,借父亲之手一解心头的怨气;最后一说则是信康等真的是内通武田被德姬知道报告信长。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前两种说法均有一定可信度,而最后一种说法是最不可能的。或许筑山殿还会联合武田,然而德川家与武田家素来不和,信康又怎么会联合武田呢?

然而不管真相如何,德姬最终还是害死了自己的婆婆跟丈夫,德川家自然是容不下她了,于是德姬回到自己的本家--织田家。

然而织田家最终在本能寺一事后没落,织田家的后人沦为秀吉的家臣,本末倒置,德姬则在兄长织田信雄的劝说下前往丰臣处做人质,以保存织田家名,终于在宽永十三年正月死于京都,享年78岁。[4]

织田信长为什么要德川家康逼死儿子德川信康?

筑山殿:养父今川义元,自从今川义元被织田家逆袭以后,今川家衰落,她也失去了地位。恨织田家的人是很正常的。本来婆媳就不和,何况儿媳妇还是织田信长的女儿。她一介女流又没受过什么教育,恨了就表达出来了很正常。

织田五德是她儿媳妇,连续生了两个女儿都没有一个儿子。筑山殿便迫不及待的给德川信康找了个小妾。小妾的父亲是原来武田家投降过来的武将。

另外有传闻说筑山殿内通武田,具体是她的私人医生(一个旅居日本的中国医生),平时是在武田家的地盘上行医的,负责来往沟通。

这点我们以常理推测一下:首先德川信康和母亲筑山殿被杀的事情发生在1579年,3年以后就发生了举世闻名的本能寺“烧烤大会”,织田信长被烧死。这时是织田家势力的顶峰,天下已经没有任何一家诸侯可以跟织田家对抗,可以说已是“天下人”。武田家在3年后就彻底灭亡了,此时的武田已经是风中残烛。就算筑山殿她一个不识时务也没有远见的女流真心想要拉拢武田家,发动政变搞掉德川家康,扶持儿子德川信康,然后联手武田,对抗织田——试问有别人会跟她一起发昏么?真要这么做,她也就想想而已,本身的生活圈子就窄小,还指望串通其他武士来搞政变,怎么可能。

所以她真的只是恨而已,又不像德川家康那样懂得隐忍,于是就表达出来了。织田五德(织田信长之女,德川信康之妻)又不能忍受家婆筑山殿长期的各种刁难。

织田五德:织田信长的女儿,在织田德川两家结盟的时候,就嫁过来做德川信康的老婆,但那时两人年纪还小,后来才过门。跟德川信康只生了两个女儿。因为娘家势力大,所以平时在冈崎城作威作福,颐指气使。德川家康对她非常恭敬,简直完全不像是个长辈。但是家康的老婆筑山殿各种地方都看不惯她,最后酿成了这次惨事。她老公德康信康切腹自尽以后,她被德川家送回织田领地,后来跟着自己的哥哥们度日,70多岁后老死。

织田五德给老爸的信都控诉了些什么呢?有12条罪名。

1. 筑山挑拨我(指德姬,下同)和信康之间的关系

2. 因为我只生女儿,所以筑山经常当面嘲笑我没用,甚至还殴打我

3. 筑山殿和唐人(明朝人,也就是中国人)医生减敬搞外遇

4. 筑山殿在冈崎城内花天酒地,铺张浪费,滥用开销

5. 筑山曾经说过,要让武田家灭了织田家和德川家

6. 筑山曾经拜托武田胜赖,让他在灭了德川家之后给自己找个老公

7. 武田胜赖答应了筑山的要求,并且推荐了家臣,是一个姓小山田的人

8. 冈崎城的城下町最近流行歌舞,乃是信康所带动起来的,影响很坏

9. 信康曾因手下不会跳舞而将其射杀

10. 信康曾经因打猎回来心情不好而将一个和尚殴打致死

11. 信康曾经以我从尾张带来的侍女“太吵闹”为由将其杀死

12. 信康曾多次和其他女子勾搭,并且娶侧室。

以上,就是这全部罪状了。 前面说筑山殿的,都是婆媳不和的琐事,哪家没有。至于筑山有没有可能串通武田……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哪怕筑山真的在吵架中说过“你看我不叫武田胜赖带兵来砍死你”之类的话,武田胜赖也来不了。

就算织田五德写的信不都是这12条,想想也知道大抵不会相差太远。首先德川家的决策中心是远江国的滨松,那是德川家康的据点。三河国的冈崎是原来德川家康起兵的地方,现在已经是大后方,不会有什么核心的军国内幕可以给织田五德探听汇报了,也只有一些闺房中女人之间的矛盾可说。再者战国时候女人的地位也比较低,本来就没有太多参与大事情的机会。能有什么可说呢。

筑山殿事件或者说信康事件是个谜,在日本史学界常年争论不休,且说法不一。大体上有主流说、内纷说、甚至酒井忠次说等。所谓的筑山殿事件的主流说法是大久保彦左卫门在《三河物语》中提出的,织田信长的女儿织田五德因为织田家出身,加上多年未诞下男婴,使得今川家出身的婆婆筑山殿与受母亲影响颇深的丈夫信康之间对她多有怨愤。

1579年,织田五德写了一封记载丈夫与婆婆共十二条罪状的书信,派遣德川家家臣,东三河旗头酒井忠次送往织田信长,指出筑山殿疑有与武田家密通、行为不检,以及信康素有暴行等事项。信长为此非常不满,而酒井忠次也没有对信康进行庇护性的解释,再加上信长畏惧信康的能力,恐他胜过自己的儿子织田信忠。于是便要求家康处置筑山殿母子。家康首先派遣家臣在滨名湖刺杀了筑山殿,随后令信康离开冈崎城,然后再令其于二俣城在服部正成的介错下自杀。石川数正进入冈崎城任城代,事件结束。

但这个观点很难站得住脚。首先信长一定没有下过处死信康的命令。作为整个事件发端的所谓德姬《十二条诉状》、无论是德川家还是织田都未留下资料,个人觉得真实度不是很高。而德姬晚年被尾张德川家作为本家人郑重的保护起来,丝毫看不见德川家对五德有任何怨恨。如果说真的是家康被信长逼迫杀死了嫡子信康,那么德姬作为整个事件的罪魁祸首,怎么想也不会被德川家保护起来。

另一方面织德两家的资料种都没有信长后续对德川家谋反人员肃清的记录。如果说整个事件真的是筑山殿内通武田,那么显然不是筑山殿和信康两个人就能做得到的,信长这样的人物,断然不会犯下除掉首谋放过余犯的错误。并且信长武田侵攻前后的表现来看,信长作战前后对德川家都十分信任,可以说毫无防备。如果真是信长逼杀了德川家嫡子的信康,即使信长不担心德川家康作乱,也一定要担心那些忠于信康的臣子们是否会做出过激的举动,而信长毫无担心的态度,显得不合情理。最重要的是,信康因信长之命被杀死仅仅是大久保彦左卫门一家之言而已,在德川幕府对“东照神君”的造神运动中风靡起来。当时的有力史料无论是《信长公记》还是《当代记》还是《家忠日记》,都没有人提出这样的主张。

近几年三河物语因为其倾向问题史料价值已经大大折扣,被很多日本学者弃之不用。对信康抱有同情的曲笔很多。而信长觉得信康胜过秀忠而杀之的说法简直无稽之谈。且不说信长会不会为这种事冒着破坏织德同盟的风险逼死信康,单从秀忠在武田征伐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来看,也根本谈不上信康能胜过他。且根据《当代记》以及《信长公记》原本,即《安土日记》的说法,信长对此事的意见是“父家康公の命を常に违背し、信长公をも軽く奉られ、被官以下に情け无く行われ、非道の间かくのごとし、この旨を去月酒井左卫门尉を以て信长へ内证を得られる所、左様に父臣下に见限られぬる上は、是非に及ばず。家康存分次第の由、返答あり。”意思是(信康)常常违背父亲家康公的命令,轻慢信长,行事无道等,家康派遣酒井忠次去和信长交谈,说了信康种种无道之举后,信长说一切就按家康的意思办吧。

也就是说信长并未说过要杀死信康母子二人,要杀死信康完全是家康自己的意思,而事前和信长交流完全是因为信长是信康的岳父,有必要和他说明。其次也很难说信康真的内通武田过。按地理因素来看,信康的居城在三河冈崎城,和武田胜赖的领地中间间隔了整个远江,而离信长的老家尾张则十分靠近,况且信康还是织田信长的女婿,信康名字里的信字就拜领自信长。即使信康真的有取代父亲家康之意,无论是从亲缘还是地缘上都应该向信长求助,而非路途遥远且在长筱合战后已逐渐衰败的武田家。《信长公记》《当代记》里也没有很清楚的记载过信康内通武田之事。

事实上不仅如此,有人提出整个事件彻头彻尾就是一场阴谋,也就是这几年被常常提及的内斗说。

天正七年八月三日,也就是信康自戕前一个多月的时候,家康率军返回冈崎,随机就迅速的在翌日便令信康出城移居大浜城。然后又让信康移居远江的堀江城,最后幽闭二俣城。即使信康如前文《信长公记》所说的因行事跋扈而被被家康处分。前一日入城第二日便被勒令离开冈崎也实在是快的过分了。而多次调换信康的居城,实际上是层层抽调了信康在冈崎经营多年的势力,最后幽闭信康的二俣城位于远江,离家康多年亲镇的滨松城不到二十公里,可以说是德川家康本人势力最强的地方。其后的九月十五日,再确认好一切无误后,家康终于下令信康自杀。

家康若是真的受到信长的胁迫,恐怕不会有时间处理这么多。这样果决且缜密的手段,反而像计划好了一样。追溯原因,当时冈崎派家臣团和滨松派家臣团彼此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矛盾,滨松靠近武田德川战线的前线,夺取战功的机会较大,而进行后勤提供的三河武士则机会不多,常年和武田家的作战对三河造成了非常大的经济压力,而冈崎派家臣在付出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后却得不到相应的获取战功的机会,这种只出不入的情况下冈崎一系家臣愤懑渐生,常年留守冈崎的信康逐渐成为冈崎派家臣的首领。德川家康为了维护德川家内部的统一不得已必须要将冈崎派旗帜性的人物,也就是信康杀死。

而《松平家忠日记》中则记载了,在事件发生前的天正六年家康就已经发出了企图分解信康与冈崎派的命令,甚至向三河派家臣要求了“和信康没有关系,只向家康一人尽忠”的誓书。信康自害后,家康便立即着手肃清流放和信康关系相近的三河派家臣,这其中比较有名的是石川数正虽然任命冈崎城代,但实际上丧失了西三河旗头的地位,被对家康忠心耿耿的石川家成取代。这也可能是几年之后石川数正突然出奔的理由之一。而信康的墓所即使在信长死后也没有改葬,日本古时戴罪被斩首之人为防止复活身首要分开埋葬,而信康的身首至今被滨松冈崎两地分开埋葬,也可以说明家康对信康的态度。

至于酒井忠次说。酒井家在三河原本是和松平家同样的家格,类似于武田家内部的原本和武田家势力持平甚至略胜一筹的穴山家,小山田家。家康也很不放心忠次的忠诚。实际上在长筱合战中忠次便曾越过家康直接向信长提出了袭取鸢巢山的作战方案,独立性很强,地位类似于毛利元就手下的权臣井上元盛。《三河物语》中也说忠次未对信康进行人和辩护。可能是在长期在三河的共事中忠次对信康颇有怨意,又或者为了酒井家再起故意削弱德川家力量。

关于忠次说有很多说法。比如忠次不但未替信康辩护,反而添油加醋和信长通报情况。或者忠次再向信长诉说时故意曲解了家康的意思,向信长表达了家康一定要杀死信康的意思,使得信长没办法说了句“随家康的意思吧。”忠次再把信长愿意杀死信康的意向告诉家康,从而害死了信康。甚至有说法干脆说是忠次拿着谋反书向信长直接告发。无论如何,事情的结果是后来酒井忠次的嫡子家次仅获封臼井3万石,相比起德川四天王其余三人为10万石的规模显得十分寒酸。有明治时期的逸话说,为此忠次请求家康增加儿子封赏,却被家康反讽“你有善待我的儿子吗?”,忠次无言以对黯然退下。当然这只是逸话,但实际情况是后来德川家多位重臣先后请求加封酒井家,家康均未理会。

实际上筑山殿和信康确实内通武田,这是德川家面对强大武田家和不明战况做出来的无奈之举,即让信康母子暗地和武田家联络,并让信康在冈崎组建自己的领导集体。若是有一天武田压过织田形成优势,就让信康反水,这样即使自己身亡滨松城破,德川家的血脉仍旧可以延续下去。类似于后来真田一家的犬伏会议。但当长筱合战结束后织田家已经明显占了上风,武田家前途暗淡的情况下这一招后手不仅毫无用处反而会威胁到家康自己的地位,因此家康痛下杀手。

参考资料

  1. 织田五德简介_织田五德为何害死丈夫_织田五德怎么死的_织...-趣历史 织田五德(1559年11月11日-1636年2月16日),又称为德姬,织田信长之女,母亲是侧室生驹吉乃。桶狭间之战过后,德川家独立,并且与织田家友好。1563年时两家同盟,并...
  2. 信长死后,乌龟为什么不砍了织田五德替信康报仇?【信长之野望吧】_... 2019年9月13日 - 信长死后,乌龟为什么..家康开幕之后都没说要给信康追加点什么,更不提是信长刚死的时候。外加上五德此后无灾无难的,也没有吃过什么苦,说明家康并不恨她...
  3. 织田五德的介绍_百度知道 2016年5月27日 - 回答:织田五德(1559年11月11日—1636年2月16日),又称为德姬,织田信长之女,母亲是侧室生驹吉乃。桶狭间之战过后,德川家独立,并且与织田家友好。1563年时两家同盟,...
  4. 织田信长为什么要德川家康逼死儿子德川信康? – 铁血网 2017年6月17日 - 德川家康的长子德川信康在织田信长的压力下,德川家康逼儿子德川信康切腹转载知乎织田信长为什么要杀德川信康?在看《德川家康》。有评论认为这本书可以对比《三国...
  • 奥野高广“冈崎殿―徳川信康室织田氏―”、‘古文书研究’13号、1979年。
  • 岩沢愿彦“冈崎殿异闻”、‘日本历史’404号、1982年。
  • 渡辺江美子“织田信长の息女について”、‘国学院雑志’89巻11号、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