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博爾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約翰·博爾頓約翰·羅伯特·博爾頓(英語:John Robert Bolton,1948年11月20日-),美國政治人物、新保守主義者。曾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耶魯大學法律博士,執業律師、外交家,基督教徒。
受難節是紀念耶穌受難[1]的節日。據《聖經·新約全書》:耶穌於復活節前三天被釘在十字架而死[2]。這天在猶太教的安息日前一天,因此規定復活節前二天星期五為受難節。基督教多數教派都紀念這一節日。
簡介
博爾頓於1948年11月20日出生在美國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市工人社區,父親是消防員,母親為家庭主婦。於耶魯大學取得法學學士和法學博士學位,大學期間同學及好友克拉倫斯·托馬斯後來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二位非裔美國人大法官。1974年起在華盛頓一家律師事務所當律師,五年後,美國國際開發總署需要一名律師顧問,雇用了博爾頓,從此他走上為美國政府工作職業路線。1985年-1989年,在羅納德·里根政府擔任助理司法部長,先後執掌民事司和立法事務辦公室;1989年-1993年,在老布什政府擔任主管國際組織事務的助理國務卿;2001年-2005年,在小布什政府中出任美國副國務卿,主管軍控事務;2005年,接替約翰·丹福克斯出任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
博爾頓是小布什政府中最硬的鷹派人物,一直以來都強烈支持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直至今日他從未有後悔支持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決定),主張對伊朗的核武器計劃採取強硬態度,並公開指責金正日政權統治的殘酷無情和危險性,主張嚴格懲罰北朝鮮。同時他還對聯合國持強烈的批評態度,認為應該大量裁減人員,清除內部腐化的官員。他甚至提出美國不應該繳納其聯合國會費,因為他認為這些聯合國經費資金都會被貪污,並一直不滿聯合國被用作反美的宣傳平台。
由於其為小布什總統在國會休會期強行通過行政命令任命成為駐聯合國代表,在任職達一年後,由於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的強烈反對,未能繼續擔任該職務。
卸任後經常參加新保守主義的論壇並在報紙上發表評論和著書立說。奧巴馬時期,經常撰文批判奧巴馬政府在外交上的「軟弱」,批判伊朗核協議、恢復與古巴邦交以及在對伊斯蘭國、朝鮮、俄羅斯和中國太過柔性。
2016年,唐納德·特朗普贏得總統選舉後,與共和黨右派同一陣線的博爾頓被認為是其組建新內閣的國務卿人選之一。2018年3月23日,總統特朗普指派博爾頓為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2019年5月,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李大維訪問美國,與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會晤,創下自1979年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後首例。
相對於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博爾頓對中國,朝鮮、伊朗、阿富汗、俄羅斯等美國宿敵政權的態度上更為強硬,兩人逐漸產生嫌隙。2019年9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解除了博爾頓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一職,而博爾頓則表示自己於前一晚主動提出辭職。
2020年6月,博爾頓計劃在當月23日推出新書《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披露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對外政策。在貿易戰談判中,他甚至對於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張的「中國不接受不平等條約」、「中方一旦受到屈辱,中國人民會反美」的說法提出質疑,並多次特別批評中國與俄羅斯等國的歷史和政策。其中提到他稱特朗普對於美國與台灣關係「消化不良」(dyspeptic),並稱特朗普曾以筆尖和辦公桌分別形容台灣和中國的定位作為對比,引發台灣人士憂慮特朗普政權的決心。不過當月16日,特朗普政府以博爾頓違反在白宮任職期間簽署的保密協議為由正式起訴博爾頓。
2021年1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宣布對28名美國人及其親屬實施制裁,博爾頓是其中1人。
視頻
約翰·博爾頓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耶穌受難日,搜狐,2020-04-13
- ↑ 實拍巴西耶穌受難節:信徒模仿耶穌受難全過程,場面震撼人心,搜狐,201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