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红背䶄指名亚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背䶄指名亚种

来自 动物界 的图片

中文目名:啮齿目

中文科名:仓鼠科

拉丁科名:Cricetidae

中文亚科:田鼠亚科

拉丁亚科:Microtinae

中文属名:䶄属

拉丁属名:Clethrionomys

红背䶄指名亚种,学名:Clethrionomys rutilus rutilus,Pallas于1778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鄂毕河东部。 [1]

基本信息

编号:953 拉丁目名:RODENTIA 中文目名:啮齿目

中文科名:仓鼠科 拉丁科名:Cricetidae 中文亚科:田鼠亚科 拉丁亚科:Microtinae

中文属名:䶄属 拉丁属名:Clethrionomys 拉丁种名:rutilus

拉丁亚种:rutilus 定名人:Pallas 年代:1778 中文名:红背䶄指名亚种

原始文献:

Nov. Spec. Quad. Glir. Ord., 246

模式产地:

西伯利亚鄂毕河东部 (E. of Obi River, Siberia)

国内分布:

新疆(阿尔泰山)

简介

红背䶄体形在䶄属中属中等。体长平均为97(72-123)mm。尾长平均33mm,占体长34%,尾毛密,尾端笔毛长,超过10mm。耳小,但露出毛被外。后足长18(14-19)mm,脚掌无毛,蹠垫6个。 [2] 红背䶄背毛为鲜艳的赭褐色或棕红色,由头顶至臀部毛色一致。

由脊背向体侧毛色逐渐变浅,中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腹毛灰白色,有的个体略显黄色的色泽。耳壳内缘生短毛,黄褐色。尾二色明显,尾上面黄褐色或灰褐色,底面淡黄。脚背灰白色。

红背䶄头骨小而单薄,颧弓细。鼻骨短,前端宽,后端窄。从眶间开始,颅顶平。眶间较宽,眶间宽平均4mm,接近颧宽1/3。成体眶间两侧稍隆起,但并没有形成明显的眶上嵴;眶间中部微陷,形成一条纵沟。

颅室平扁而光滑,眶后嵴极不发达,仅留残迹。颧弓细,中间轭骨(或称颧骨)明显较窄。顶间骨长度不大,但相当宽,长小于宽近两倍。顶间骨前缘中央有一个前突角。门齿孔中等长度。腭骨后缘无骨桥,听泡中等大小,很平。

红背䶄上门齿的齿根延伸,但距第1上臼齿的齿根还有一段距离。臼齿有齿根。第1上臼齿咀嚼面前端有一个倒置的三角形齿环,下面有4个交错排列的封闭三角形,外侧和内侧各形成3个突角。第2上臼齿咀嚼面前端也有一个倒置的三角形齿环。下面有3个交错排列的封闭三角形,外侧有两个,内侧有一个。此牙外侧形成3个突角,内侧形成两个突角。

第3上臼齿咀嚼面前端仍有一个倒置的三角形齿环,下面有3个交错排列的封闭三角形,外侧有两个,内侧有一个。最下面有一个C字形齿环,其两端在内侧形成上下两个突角。此牙在外侧形成3个突角,位置较高,均在上半部;内侧形成4个突角,从上到下依次排开。下颌第1臼齿在最下端有一个横置的三角形。上面有两个交错排列的三角形齿环,但不封闭,二者彼此联通。再上面,内侧有一个封闭三角形齿环。最上面顶端,有一个跳棋子状的齿环。

其顶部为一个略呈圆形,外侧下方有个突角,从轮廓上看,颇似有遮沿的夏季凉帽。其下面有个向两侧突伸的横齿环,最上面与顶部联通。这个顶环个体变异较大,有的个体底座外侧突伸部分封闭,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三角形。然而,不管其封闭与否,此牙外侧均形成4个突角,内侧形成5个突角。下颌第2臼齿和第3臼齿均是三个摞放在一起的横置侧长的封闭三角形,内外侧各形成3个突角。

栖息环境 红背䶄为典型林栖鼠种,栖息于云杉林、混交林、沿河林、台地森林、坡地林缘及森林草原中,在杨桦林与阔叶疏林的迹地上也有栖息,甚至榛丛、柳丛及农田中也可见到它们。

参考来源

  1. 红背䶄指名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数据库[引用日期2016-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