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卫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红卫兵 |
红卫兵是指“文化大革命”中,大、中学生成立的群众组织,也指其成员[1]。1966年5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了第一个红卫兵组织,此后迅速遍及全国[2]。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极“左”思潮支配下产生的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一种群众性组织[3]。 广义的红卫兵泛指将自己系上红色袖标的各种民间团体,包括工人、农民、军事院校的学员和机关、文艺团体的从业者等,狭义的红卫兵则是指大学和中学里青年学生所自发组成学生团体[4]。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
中 文 名 : 红卫兵
别 名 : 红小兵、红小将
外 文 名 : Red Guard
领 袖 : 聂元梓 蒯大富 谭厚兰 韩爱晶等
目录
目录
1定义 2背景 3基本过程 4历史 5派别 简介: 老红卫兵: 保守派: 造反派: 极左派: 6运动特征 简介: 崇拜性: 破坏性: 空幻性: 武斗重庆:
定义
在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上,史学家往往将红卫兵分为广义与狭义的两种定义。广义的红卫兵泛指将自己系上红色袖标的各种民间团体,包括工人、农民、军事院校的学员和机关、文艺团体的从业者等,狭义的红卫兵则是指大学和中学里青年学生所自发组成学生团体。
红卫兵是通称,每个学校里都有几支或十几支分别取不同名称的红卫兵组织。如:“全无敌”战斗队、“丛中笑”战斗队等,名称多来自毛泽东诗词或当地当时的重大事件的日期。许多个学校的红卫兵组织因观点一致而联合,又称兵团。红卫兵的宗旨包括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资产阶级反动权威”和“资产阶级保皇派”,“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等。手段有大字报、大批斗、“破四旧”、“抄家”等。“打砸抢”行为时有发生。他们的造反行动冲垮了各级党政机关现成的运行体系。[1]
红卫兵的典型着装是头戴绿军帽、身着绿军装、腰间束武装带、左臂佩红袖标,手握红宝书。
背景
毛泽东接见红卫兵 “文化大革命”是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间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一次政治运动,历时10年。是由于毛泽东同志错误的评估当时我国的政治形势及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而发动的,并被林彪和江青的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内乱,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基本过程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外地革命师生来北京参观革命运动的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大中学校学生或学生代表、教职工免费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使红卫兵和学校师生的大串连走向高潮。这是造成社会大动乱的一个严重步骤。在中央文革小组煽起的所谓捍卫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狂热下,各地大批红卫兵冲向文化教育界、党政机关和社会,对他们认定的所谓“封、资、修”的事物进行大破坏;许多人被当作“黑帮分子”、“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受到批斗、抄家侮辱、殴打和迫害。红卫兵组织也由于观点不同和利益的争夺,发生分化和改组。他们打出各种派别旗号,展开剧烈的派系斗争。这种严重破坏社会秩序、践踏民主和法制的行为,引起人民的普遍不满。1966年10月,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责刘少奇、邓小平提出了一条“压制群众、打击革命积极分子”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陈伯达则在会议的讲话中,对红卫兵的破坏行动竭力加以吹捧。会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风暴在全国掀起,种种越轨不法行为不再受到约束,对不法行为的干预则被扣以“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帽子,社会因而不断陷于动乱之中。
毛泽东,林彪,周恩来,江青等接见红卫兵 毛泽东,林彪,周恩来,江青等接见红卫兵 1967年为稳定局势,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中央文革小组发布一系列通知、批示,要求学校师生停止大串连,复课闹革命。此后,红卫兵的活动逐渐停息。在毛泽东“推翻”以刘少奇为首的所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目的达到以后,以“从大乱达到大治”夺回红卫兵过度膨胀的权力为目的,红卫兵运动终于被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所取代,1968年底,红卫兵运动寿终正寝。红卫兵运动第一个高潮是破“四旧”,即所谓的破“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破“四旧”从改路名、店名、校名、厂名、影剧院名、公园名开始,一切被认为与封、资、修等“四旧”沾边的百年名店、老店招牌被砸,高档商品禁止出售。
刘少奇遭到红卫兵的残酷批判
红卫兵还对被他们视为奇装异服的行人采取粗暴行动,如剃时髦发型、剪小裤脚管、剁尖头皮鞋等。甚至违反 党的宗教政策、文物保管法规,砸教堂、捣庙宇、挖坟墓、焚烧文化典籍、毁坏文物古迹。(有数据统计。文革时期破坏的文物远超抗日战争时期和国共内战时期)。破“四旧”过程中,由北京刮起的打人抄家风也迅速在全国盛行开来。抄家的对象起初只是所谓“牛鬼蛇神”,以后逐步遍及工商业者、上层民主人士、名作家、名演员、中学教师,而且生活用品及私人财宝也被抄走,许多图书、唱片被销毁。一些知名人士、高级知识分子、名演员,更是红卫兵抄家的集中目标。
红卫兵高呼“造反有理”的口号,造所谓“牛鬼蛇神”的反,揪斗所谓“走资派”,搞乱了地方党委,并造成群众之间派别纠葛和纷争。在北京红卫兵冲击政府机关,揪斗领导干部的情况越来越频繁,这一切都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当红卫兵象流星般划过中国的政治天空之后,留下的,是对中国文化遗产前所未有的破坏和对几代中国人(也包括他们自己)从精神到肉体的摧残。但红卫兵作为一种群众性组织,则一直延续到1976年。
历史
最早的红卫兵名称来自于一位清华附中学生张承志(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笔名(根据骆小海与宋柏林的回忆,张承志最早的笔名是红卫士)。意为“毛泽东的红色卫兵”。在1966年5月29日清华附中预科651班黑板上所贴的小字报上开始使用。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文化大革命宣言后,其它中学学生所贴的大字报就纷纷书上红卫兵署名。红卫兵运动能够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迅速席卷全国,与毛泽东从1966年8月18日开始,连续八次检阅(习惯上叫接见)超过1000万红卫兵分不开。毛泽东当时的装束,就是一身绿军装,臂戴红卫兵红袖章。
1967年进入夺权阶段后,围绕权力分配(在新成立的革委会里名额的多寡、谁分管有实权的部门)纷争吵闹不休,红卫兵组织分裂为不同的派别,以致发展到大规模武斗。毛泽东于是说“现在是小将犯错误的时候了”。工宣队、军宣队相继进入学校等单位系统,随着1968年进行的红卫兵大联合,召开红卫兵代表大会,红卫兵作为一支文革中的政治组织终于解散,退出了文革舞台的中心。
同期,在小学,红小兵代替了少先队(中国少年先锋队),1978年后少先队恢复。
派别
简介
早期,即1966年夏季起,红卫兵是各地中学、大学,以及各个单位的青壮年在各自单位自发的组织,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组织,互不隶属。
在一个单位内部存在不同的自发红卫兵组织,组织之间由于立场观点差异,而互相公开辩论斗争----大鸣大放大字报;每一个红卫兵组织都公开拥护党中央,听从中央文革领导小组指示,反对社会上和本单位的修正主义份子、走资派。随后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出现了当地各派红卫兵的革命大联合,成立了革命委员会,随后全国各地的红卫兵组织大联合,以及红卫兵全国大串联行动。
后期,在1969年以后,各地的红卫兵组织成为中学的最大的中学生日常组织,归本地区本单位的革命委员会、团委直接领导。按照一定的手续办理人员的加入和除名;并且佩带由当地统一发行的红卫兵的胸章或臂章。直到1978年左右当时的中央公开决定各地结束红卫兵组织的活动。同时红小兵也结束活动。中学生的活动归入共青团负责,小学生的活动归共青团负责,并且改名称为少先队。
根据时间、出身和政治主张,大概可以分为:
老红卫兵
也称老兵,最早的红卫兵,是1966年夏季头几个月出现的红卫兵,干部子弟,血统论出身论。联动。文革后不久很快失势。
保守派
老红卫兵的效仿者,1966年夏季后几个月开始出现的红卫兵组织。绝大部分是出身好的。依靠地方党组织和工作组。
造反派
红卫兵运动的主流。1966年夏季后几个月开始出现的红卫兵组织。绝大部分是出身好的红五类。主张造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反,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权,在红卫兵组织联合夺权----本单位本地区的领导权力以后,造反派进入夺权以后成立的革命委员会。典型蒯大富等北京红卫兵五大领袖。
极左派
新思潮,基本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批判者。典型长沙杨曦光《中国向何处去》。
以上所列“各派”也不是一体,而只是具有大致相同的特征。早期红卫兵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统一的组织。
运动特征=
简介
红卫兵运动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由一群单纯、热血沸腾和政治挂帅的大、中学生组织起来的,随着红卫兵“北上、南下、东征、西进”的大串联如火如荼地展开,红卫兵运动逐渐远离了它的初衷,从而严重地困扰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正常次序的维护。它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崇拜性
红卫兵对偶像的崇拜,对毛泽东的个人迷信是维系千百万红卫兵的精神纽带,一切传统和现实的社会思想、准则以及一班的社会习俗,都以毛泽东教导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因此,无论红卫兵中什么派别、组织都是以对毛泽东的无限忠诚为旗帜的,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不是红卫兵组织的目的,而是红卫兵组织的手段。 破坏性
红卫兵运动最流行的语言是:不破坏一个旧世界,就不能建立一个新世界。红卫兵运动对于物质和精神的破坏是繁杂的、无目的和无序的,他们的破坏涵盖着政治上的冲动、青春期反叛心理的表现和缺乏理性的情绪宣泄。同时,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否定,以“破四旧,立四新”去创造一个水晶般纯洁的社会,在对“走资派”、“牛鬼蛇神”进行肉体打击和精神折磨时,他们给未来编造了一幅空幻的蓝图。
空幻性
红卫兵运动具体表现在缺乏理性精神,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过于情绪化、观念化和绝对化,阶级感情、思想道德被看成是第一位的。红卫兵的幻想一般来说其出发点是好的、是善意的,可惜的是,他们的观念不是以事实为依据,而是被畸形的政治宣传所困惑。他们的绝对化体现为,没有民主的论争与科学的分析,只有绝对的专制和服从。
1966年12月末,被“工总司”劫持的上海市长曹荻秋,迫于各方的压力,无可奈何地公开表示:“赤卫队”的大方向错了。这一来矛盾更为复杂。原来支持上海市委的“赤卫队”有被遗弃之感,索性也召开大会,要“批判上海市委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另一方面,“赤卫队”紧急商讨对策,决定给党中央、国务院打电报,要求中央派专人来解决上海问题;另外,调集人马包围了康平路上海市委所在地,要找陈丕显、曹荻秋算帐。无疑,“赤卫队”要“算帐”,却找错了债主。这一情况经进京向张春桥汇报情况的马天水一番喧染,变成了“赤卫队”抄了张春桥的家,并且还要搞全市性停电、停水、停交通、罢工等。很快,各种红卫兵小报纷纷出版号外,称“赤卫队砸了张春桥的家”。号外上还登有张春桥被砸的照片和张春桥妻子李文静署名发表的《声明》。李文静在《声明》中写道:“今天,有一批‘赤卫队’无视公安部的规定,公然冲击我的家。……我呼吁上海造反派战友们、红卫兵小将们谨防旧上海市委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转移斗争大方向,捞取救命稻草。一旦康平路发生什么冲突,陈丕显、曹荻秋罪责难逃……”在公安部的新法令中, 有一条规定明文指出:谁冲击中央文革成员的家,谁就是反对无产阶级司令部,就是反革命。这样,“赤卫队”自然成了反革命。12月29日,“工总司”在上海衡山饭店设立了“火线指挥部”,由王洪文等人调集了十多万造反派成员,准备向“赤卫队”发起冲击。冲击“赤卫队”的情况,在当时编写的《上海一月革命大事记》中有如下记载:工人造反队员从下半夜两点钟左右开始向盘踞在康平路旧市委书记处的赤卫队进行冲击。到6点多钟,康平路旧市委书记处院内的赤卫队员全部投降。7点钟,近20000名赤卫队员排成单行,分成六路,到四条马路上集中,袖章缴获下来六大堆。这是上海也是全国的第一次大规模武斗。 武斗中,“赤卫队”91人受伤。两天后,“工总司”发布《紧急通令》,在各级造反队把“赤卫队”大小头头统统抓起来。 之后,240多名“赤卫队”头头被关押。上海的武斗,只是全国大规模真枪实弹武斗的前奏。进入1967年夏天之后,由于林彪、江青煽动“揪军内一小撮”,全国的武斗迅速升级。这其中的原因也是相当复杂的。
武斗重庆
从1966年12月—1968年期间,重庆就陷于了空前动乱中。1966年12月4日,发生了造反派与“保守派”在市体育场内外的数万人大规模流血冲突,成为重庆的首次大规模武斗。到1967年,重庆造反派分裂为势不两立的两大派:“815”派和“反到底”派。1967年7月7日,重庆两派武斗组织在红岩柴油机厂发生冲突,打死9人,伤200人。这次武斗中双方首次使用了枪弹,后来被称为“打响重庆武斗第一枪”。从此,重庆武斗全面升级,从使用小口径步枪、冲锋枪、轻机枪、重机枪和手榴弹到动用坦克、高射炮和舰艇,从巷战到野战,规模越来越大,死的人越来越多。全国最大一场武斗是1967年7—8月间在重庆发生的杨家坪武斗。出动军舰、大炮、坦克等重武器,死亡1170人,失踪600余人,共受伤3000余人,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谢家湾地区作为主战场,大受破坏。后经林彪、周恩来直接干预才停止。杨家坪街道被焚毁近半,双方死亡100人。
1967年的7月、8月、9月,重庆变成了血雨腥风的战场。重庆武斗最惨无人道的事就是互相杀俘虏。从1967年夏—1968年夏,分别属于两派的重庆造反派组织共发生武斗31次,动用枪炮、坦克、炮艇等军械兵器24次,各种原因死亡645人。死者中年龄最大的为60岁,年龄最小的为14岁。其中部分为女性。重庆武斗最后在政府和军方的压力下停止,两派头目随后都被判处无期徒刑。重庆武斗期间,有不下20处地方埋葬着死难者。正式的“红卫兵公墓”有3处。它们都是由造反派们建设的“烈士墓地”。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公园内现保有全国唯一的武斗公墓。重庆武斗中甚至使用了军舰,涪陵地区武斗因为当地驻军介入炮舰轰击城区,完全是正规战争的打法。几万毛派红卫兵退入川东名寨栗子寨,对抗正规军的打击,最后全部宣布缴械撤走。
1967年7月31日—8月6日,荣昌县两派共700人左右参加武斗,死亡78人。同年8月8日,望江机器厂造反派用3艘炮船组成舰队,沿长江炮击东风造船厂、红港大楼、长江电工厂及沿江船只,打死24人,伤129人,打沉船只3艘,重创12艘。同日,武斗队又将坦克开出,经沙坪坝到市中心解放碑示威。两派在解放碑激战,交电大楼及临近建筑被焚毁。沙坪坝区潘家坪发生大规模武斗,双方死亡近百人。歇马场发生3000多人的武斗,双方死亡40人。
参考资料:
1.
红卫兵运动起源剖析之一:大院的精神文化
2.
李木森回忆重庆武斗:装备正规军队武器
词条标签:
社会团体 政治人物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视频
红歌《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毛主席是革命人民心中的红太阳》2021年05月05日发布
红卫兵正在批斗科学家,首长带着兵就赶来,直接给换军装 2020年06月28日发布
参考来源
- ↑ 红卫兵是指“文化大革命”中,大、中学生成立的群众组织,也指其成员,东方网 - news.eastday.com/e... - 2005-3-11 -
- ↑ 1966年5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了第一个红卫兵组织,此后迅速遍及全国,亚利空间 - weixin.qq.com - 2020-05-29
- ↑ 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极“左”思潮支配下产生的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一种群众性组织,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19-9-12
- ↑ 广义的红卫兵泛指将自己系上红色袖标的各种民间团体,包括工人、农民、军事院校的学员和机关、文艺团体的从业者等,狭义的红卫兵则是指大学和中学里青年学生所自发组成学生团体,百度知道 - zhidao.baidu.com/q... - 2016-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