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纹长颈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网纹长颈鹿(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reticulata),俗称索马里长颈鹿,是原生于索马利亚、衣索比亚南部以及肯亚北部的长颈鹿亚种。在人工饲育或是在野外接触亚种族群的情况下,网纹长颈鹿能和其他长颈鹿亚种进行交配。
网纹长颈鹿是九种长颈鹿亚种之中最有名的一种,同时,它和罗氏长颈鹿同为目前为止动物园内最常见的长颈鹿。
网纹长颈鹿的毛皮上有被白色线条网路描绘出的多边形深栗色的大斑点。这些斑点有可能是深红色的,也有可能延伸到腿部。
长颈鹿会有如此超乎寻常的高度归因于一种被称作“角力”的仪式,也就是两只公长颈鹿为了取得繁殖的权利,而以脖子甩到对方身上进行攻击的一种打斗,拥有最高、最长脖子的长颈鹿将会胜出,并取得交配的权利,从而将这些基因传给下一代。
分布
历史上,长颈鹿广泛的出现在非洲各地。它们偏好的栖地是热带草原、林地、季节性泛滥平原和雨林。[1]
食物
网纹长颈鹿是草食性动物,根据纪录,它们以超过一百种的植物为食,其中又以金合欢、没药属和榄仁树的叶子为主食。长颈鹿曾被观察到吃羚羊的尸体及啃食干枯的骨头来满足钙质摄取。[2]虽然偏爱树叶,长颈鹿仍会吃上其他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特别是在干季的时候。长颈鹿的食物偏好也随著季节而改变:当在干季时,它们似乎能吃下如细针般的松叶。
放牧饲养的长颈鹿,通常代表著它们会一整天不间断的进食。一只雄性长颈鹿单日能够吃下75磅(约34公斤)的食物。[3]长颈鹿使用嗅觉来锁定它们想吃的树叶的位置。在进食的时候,它们会摄取树枝上所有的东西,包含上面的昆虫、树皮和小刺。长颈鹿用它们的长舌头(可达18英吋长)将树叶刮落,它们也拥有非常强韧的嘴唇保护它们不会在进食过程中受到刮伤。尽管金合欢树是它们的最爱,长颈鹿也会吃莓子和其他水果。
网纹长颈鹿是反刍动物,就和牛及有蹄类动物一样。如同萨德勒在其著作《长颈鹿--热带草原的哨兵》中所提及的,长颈鹿共有四个胃,食物会通过第一个胃,而水分则是直接进入第二个。第一个胃会部分消化细枝、树叶和任何长颈鹿吞进来的食物。一天之中,当它们没有在进食的时候,这些发酵混合物的一部分就会以硬块的形态被从胃部带上来。长颈鹿一整天都会咀嚼这些称作反刍物的硬块,更进一步帮助分解食物。当长颈鹿嚼完这些硬块后,它们会被送至第三个胃,最后则是至第四个胃去被完整消化。
长颈鹿很擅长在炎热的非洲气候中保存水分。由于它们的体型,长颈鹿能够部分保存和维持它们的体温--它们又细又长的脖子能够快速散热。它们所吃下的叶子其实是很好的水分来源,甚至能让它们一连多天不须喝水。低头喝水对头很重的长颈鹿来说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同时这也使得它们在掠食者面前露出弱点。它们能够将脚扩展并拉长脖子而藉以喝到水。
繁殖
一旦怀孕,雌性网纹长颈鹿将需要渡过约15个月的怀孕期,且通常只会怀有一只婴儿长颈鹿。但是,一只雌性网纹长颈鹿在一生最多能产下八只婴儿长颈鹿。每当雌性网纹长颈鹿怀孕后,它们便会回到同一个地点等待进行分娩。虽然一年四季都适合长颈鹿生活,但分娩通常都是在旱季进行。[4]当婴儿长颈鹿出生时,它们会从7英尺高的母体掉落地上,因为母亲长颈鹿是站著分娩的。
婴儿长颈鹿在出生时可以重达200磅,且站起来能有6英尺高。婴儿长颈鹿在出生后不到半小时便可以站起来,并已经能够喝母亲的乳汁。婴儿长颈鹿将会持续喝乳汁,直到它们年约一岁左右。婴儿长颈鹿在第一个月能增高9英寸,并会在一岁前以很快的速度继续增高。之后,幼儿长颈鹿的增高速度会放缓至每年不到一英寸。长颈鹿是一种群居动物,它们甚至会委托它们的后代予其他长颈鹿照顾。雌性长颈鹿大约在4岁左右开始繁殖,而雄性长颈鹿则大约在10岁左右开始繁殖。
参考文献
- ↑ Reticulated Giraffe - Animals & Habitat Areas - Tampa's Lowry Park Zoo. [2013-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3).
- ↑ Dagg, Anne. (1976). The Giraffe: its biology, behavior, and ecology.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ISBN 0442224311.
- ↑ Sattler, Helen. (1989). Giraffes: the sentinels of the savannas. New York: Lothrop, Lee & Shepard Books ISBN 068808284X.
- ↑ Sinclair, A.R.E., Simon, A., Mduma, R., and Arcese, Peter. What determines phenology and synchrony of ungulate breeding in Serengeti?. Ecology. 2000, 81 (8): 2100. JSTOR 177099. doi:10.1890/0012-9658(2000)081[2100:WDPASO]2.0.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