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绿的海平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绿的海平线
图片来自xuite

绿的海平线》是2006年上映的台湾纪录片,由郭亮吟导演。纪录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募集台湾少年前往日本海军工厂生产军用飞机。

影片透过大量史料、影片档案,及数十位当事人的第一手访谈来重现历史。台湾少年工大多数在神奈川县大和市的高座海军工厂,其他则分散在各工厂实习工作[1]。日本上映译名为‘绿の海平线 ~台湾少年工の物语~’。

制作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日本面临战况吃紧、人力资源紧缩下,决定从殖民地的台湾招募海军年少工员,到日本神奈川县大和市的海军空C厂(后更名为高座海军工厂),学习、制造战斗飞机。1943-1944年之间,总计有8000多名的台湾少年被送往日本,战后,一直到1946年才陆续被送返回台湾。

绿的海平线》呈现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少年考量个人、家庭经济与社会环境等因素,而志愿报考海军年少工员的背景,以及战时在日本制作飞机的经历,与战后在台湾、日本与中国命运殊途的遭遇。

自1998年,郭亮吟开始制作《寻找1946消失的日本飞机》,是有关于台湾在战后将日本飞机制作成铝锅的纪录片,也是她个人的家族故事。在拍摄的过程中,她接触到台湾飞机工的历史,因此她和工作团队陆续展开制作《绿的海平线》,影片制作长达近四年的时间,进行了相关的资料收集与采访,也才真正了解台湾飞机工的历史,其实是八千多名台湾的童工在战时到日本生产战斗飞机的历史。

这一群台湾少年亲身参与了战争与军事生产,终其一生都深受影响。本片除了查访他们在日本学习生产战斗飞机的过程以外,去追寻当时少年报考的背景与动机,并考察他们在战后受到影响的人生经历。

花絮:·荣获第八届台北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奖项

  • 2009年,电影旬报第82回文化电影类“年度评选”(日本)
  • 2008年,文化厅映画赏文化・记录映画部门“首奖”(日本)
  • 2008年,行政院新闻局第三十届“金穗奖”首奖(台湾)
  • 2008年,汤布院文化・记录映画祭“松川赏”首奖・“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日本)
  • 2007年,地方志影展“纪录片优选奖”(台湾)
  • 2006年,台北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台湾)
  • 2006年,南方影展“最佳纪录片奖”(台湾)
  • 2006年,台湾国际女性影展“台湾焦点”单元(台湾)

参考文献

  1. 戴宝村. 再现历史 牵系记忆 关于纪录片《绿的海平线》. 自由时报. 2006-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