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红尾沙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尾沙蜥
图片来自easyatm

红尾沙蜥学名Phrynocephalus erythrurus)为鬣蜥科沙蜥属爬行动物[1]

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等地,多栖息于高寒区。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4500至53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藏西北部。

形态特征

形似青海沙蜥而较粗壮,尾也短小。头体长49-63mm,尾长38-62mm,头长与宽度约略相等,眼间深凹,吻部钝圆,下颌略为前突,鼻鳞3枚,弃孔朝向前侧方,鼻间鳞3-4枚。头背之鳞较大,其中以鼻间至顶眼周围者尤为明显,枕鳞及眶上鳞最小。鼻鳞与眼前鳞之间有颊鳞3-4枚。上睫鳞8-9枚,排列平齐而不呈覆瓦状,上、下睑缘鳞均具微弱锯缘。上唇鳞13-14枚,鳞间下缘有窄隙,下唇鳞12-13枚。下睑鳞与上唇鳞之间有纵列鳞3-4行。鼓膜部略凹,被细鳞。喉褶明显,颏鳞至喉褶-纵列鳞40-45(47)枚。体鳞光滑,无棱或突起之鳞丛。四肢短,前肢贴体前伸仅中间3指略为超过吻端,指爪细小,后肢贴体前伸不达腋部,但幼蜥的第3趾、第4趾可达肩部,指、趾长度顺序均为4-3-2-5-1。尾鳞平滑,仅尾梢前之鳞中央微隆。

整个蜥体背面暗灰色而缀有浅色圆斑,沿背脊正中有两纵列黑斑,并常因彼此紧靠或向体侧延伸成横纹状。四肢背面连同指、趾均有黑斑或由此连成的横纹,爪白色。无腋斑。尾背有10-11个黑色半环。由于颌缘、吻端、眼睑、四肢和背、尾的斑纹间呈现棕红色,致使蜥体显示出特殊的华丽色彩。下颌及颊部布有暗纹,胸腹部淡红色,可随生长发育逐渐出现黑斑,并不断扩大。雄蜥成体尾较粗大,自肛孔至尾梢深黑色,雌蜥尾较纤短,腹面不呈黑色,仅于尾梢部有橘红色。

繁殖生长

胎生或卵胎生繁殖,Zugmayer于6月末捕得的2尾雌蜥体内,均有明显发育的幼胚,而赵肯堂于9月2日(已初降小雪)在那曲不但捕到即将临产的母蜥,同时还抓获与临产仔蜥量度完全相同的幼蜥。头体长25mm,尾长22mm。由此可知,该蜥的繁殖期当是5-9月,怀仔数2-3只。初产幼蜥腹面黄白色,但生长到头体长40mm时,胸部开始出现黑色纵斑,待头体长增长到48mm左右时,雄蜥即达到性成熟而呈现出尾部腹面的深黑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