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糖蔥[1] [2],又名白糖蔥,是由廣東傳到台灣、香港與東南亞的華人聚居地零食甜點。
發展由來
糖蔥(薄餅)原先是廣東潮汕的傳統小吃,後來由廣東逐漸傳到台灣、香港、越南及其他東南亞華人聚居地,成為華人間的零食甜點之一。糖蔥是利用糖加熱融化時的可塑性,進而改變糖的外觀而形成現在的樣貌。
它是特有的點心,因狀似如蔥,故曰糖蔥。糖蔥在台灣是老一輩人年幼時的零嘴,其起源已不可考,但有傳言是日治時期,因為臺灣人的仇日情結,日本政府計畫將臺灣的蔗糖運回日本,且所生產的主原料甘蔗遭日禁止臺灣人食用,於是就將糖加上水來煮熟來吃。
糖蔥的製作:將蔗糖加入等比例的水,煮沸至攝氏120度成為糖漿,待溫度稍降時,反覆拉扯利用糖進一步加工製造具有特殊風味及外觀類似"蔥"的傳統技藝點心, , 以其成品外觀而被命名為"白糖蔥"或"糖蔥"風味特殊.入口即化,又不沾牙。
糖蔥現況
糖蔥師父們表示,目前糖蔥技術正逐漸失傳,製作糖蔥的師父現已剩不到十人,而學會這項技藝的師傅們背後都有段辛苦的歷程,雖然現在糕餅多用機器取代傳統手工藝,但在老一輩人心中糖蔥永遠是他們「永遠最甜的糖果」。
台灣現在許多民俗村裡也會有糖蔥的表演存在,師父們的糖蔥及製作表演,往往會造成民眾的圍觀及熱烈的掌聲。
製作方法
- 把白砂糖加入等比例的水,混合後,將糖煮沸成為糖漿。
- 將糖漿倒進另一個炒菜鍋,炒菜鍋下方有一個裝滿冷水的大湯鍋,隔水冷卻,形成糖膏。
- 取出糖膏,雙手各持一尺長的棍子,將糖膏以拉麵條一樣的方式反覆拉扯10分鐘,使糖膏內充滿著空氣進而形成細管狀,然後等待它冷卻。
- 最後將製作完成的糖蔥分剪成約3吋的長條狀,最後摻入花生粉即完成(有些地方不用花生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