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第6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6届奥斯卡金像奖[1]于1934年3月16日在美国加州洛杉矶的假日屋使馆酒店(Fiesta Room, Ambassador Hotel)举行。 主持人由 威尔·罗杰斯(Will Rogers)担任。
奥斯卡金像由学院早期成员之一赛德里克·吉本斯设计。他在一次宴会上,在桌布上描绘最佳影片《西线无战事》出了金像的草图,并最终由洛杉矶著名艺术家乔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于1929年5月16日颁发。每尊金像均为合金铸成,再镀以24K纯金。金像高 13.5英寸(约34.3厘米),重8.5磅(约3.8公斤),造型为一名手拄长剑的武士站在电影胶片盘上,片盘上的五条轮辐象征着学院最初的五个部分:演员、导演、制作人、技师和剧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欧文斯公司铸造。

第6届奥斯卡金像奖
艺人或艺术家
代表作品 《亨利八世的私生活》
《清晨的荣誉》
《乱世春秋》
《小妇人》
《未了尘缘》
《战地情天》
《三只小猪》

目录

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 《乱世春秋
最佳男主角 查尔斯·劳顿《亨利八世的私生活》
最佳女主角 凯瑟琳·赫本《清晨的荣誉》
最佳导演 弗兰克·劳埃德《乱世春秋》
最佳改编剧本 《小妇人》
最佳原著故事 罗伯特·洛德《未了尘缘》
最佳摄影 小查尔斯·布赖恩特·兰《战地情天》
最佳艺术指导 威廉·达林《乱世春秋》
最佳音响 罗德·利易斯《战地情天》
最佳动画短片 《三只小猪》(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
最佳短片(喜剧片) 《原来这说是哈里斯》(雷华电影公司)
最佳短片(新奇类) 《克拉卡托埃》(教育电影社,三卷短片)

提名名单

奖项 提名名单
最佳影片 《乱世春秋》《第四十二街》《逃亡》《小妇人》《侬本多情》《永别了,武器》《我心已许》《一日贵妇》《Smilin' Through》《英宫艳史》
最佳男主角 查尔斯·劳顿《英宫艳史》莱斯利·霍华德《伯克利广场》保罗·穆尼《逃亡》
最佳女主角 凯瑟琳·赫本《清晨的荣誉》May Robson《一日贵妇》黛安娜·温亚德《乱世春秋》
最佳导演 弗兰克·洛伊德《乱世春秋》弗兰克·卡普拉《一日贵妇》乔治·库克《小妇人》
最佳助理导演 查尔斯·巴顿(Paramount)Scott R. Beal(Universal)Charles Dorian(M-G-M)Fred Fox(UA)Gordon Hollingshead(Warner Bros.)Dewey Starkey(RKO Radio)William Tummel(Fox)Al Alleborn(Warner Bros.)Sid Brod(Paramount)Orville O. Dull(M-G-M)Percy Ikerd(Fox)Arthur Jacobson(Paramount)Edward Killy(RKO Radio)Joseph A. McDonough(Universal)William J. Reiter(Universal)Frank Shaw(Warner Bros.)Ben Silvey(UA)John Waters(M-G-M)
最佳原创剧本 《One Way Passage》Robert Lord《The Prizefighter and the Lady》弗朗西丝·马里昂《Rasputin and the Empress》Charles MacArthur
最佳改编剧本 《小妇人》Victor Heerman,Sarah Y. Mason《一日贵妇》Robert Riskin《我心已许》Paul Green,Sonya Levien
最佳摄影 《永别了,武器》Charles Lang《Reunion in Vienna》George J. Folsey《罗宫春色》Karl Struss
最佳艺术指导 《乱世春秋》William S. Darling《永别了,武器》Hans DreierRoland Anderson《When Ladies Meet》Cedric Gibbons
最佳音响效果 《永别了,武器》Franklin Hansen(sound director)《第四十二街》内森·莱文森(sound director)《1933年淘金女郎》内森·莱文森(sound director)《逃亡》内森·莱文森(sound director)
最佳短片(喜剧) 《So This Is Harris!》Lou Brock《Mister Mugg》Warren Doane《A Preferred List》Lou Brock
最佳短片(新奇类) 《腊卡塔火山》《Menu,Pete Smith》《The Sea》
最佳动画短片 《三只小猪》华特·迪士尼《Building a Building》华特·迪士尼《The Merry Old Soul》Walter Lantz

最佳男主角

查尔斯·劳顿[2]英国舞台剧电影演员剧作家、制作人,于1933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他出生于英国,于1950年成为美国公民,其职业生涯开始于舞台剧,后来转向电影、电视、唱片和广播,均取得不错成绩。 查尔斯·劳顿,1899年7月1日生于英国约克郡斯卡布罗。父母本想让继承家业,可他从小就喜欢演戏。一战服役归来后加入业余剧团,后来终于突破家庭的限制,进入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在他的导师科米萨叶斯基的培养下逐步成熟,最后在其剧作《莉莉奥姆》中挑起了大梁。此后,他在西伦西区成功地演出一些剧目。

1928年,他进入电影圈,曾在英国电影开拓者之一伊沃·蒙塔古执导的三部喜剧短片《绿头大苍蝇》、《补药》与《白日做梦》中担任角色。同他配戏的女演员叫爱尔莎.兰切斯特。后来两人结为夫妇。他的处女作打响后,接连参加两部大型故事片《比卡迪利》和《昏暗的老屋》的演出。《昏暗的老屋》是他首次到好莱坞拍摄的。

1931年,他与妻子随《付款延期》剧团来到美国演出。随后与派拉蒙影业公司签订了合约,并成功地演出了几部影片。一些导演看中了劳顿独特的外表,便邀请他扮演暴君之类的角色,1933年,英国著名导演兼制片人亚历山·科尔达筹拍历史巨片《亨利八世的私生活》,所有女角都请一流女星,而亨利八世一角偏偏起用了劳顿这位新秀。该片叙述亨利八世的五次婚变。剧本写得很贫乏,拍得又仓促,但在英美上映后打破了票房纪录。这应归功于劳顿的出色表演。他把这位君王好色、贪婪、暴虐刻画得入木三分。劳顿因此而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1935年,他在《叛舰喋血记》里成功地塑造了刚愎自用、残忍凶狠的布赖舰长。《叛舰蝶血记》是根据三十年代初美国作家诺霍夫及霍尔两人所写的《庞迪号》上的叛乱始末三本系列小说中一本改编的。故事发生在1787年,英国一艘叫"庞迪号"的三桅大兵船,运载着面包果树苗从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驶向牙买加。"庞迪号"舰长布赖刚愎自用,残忍凶狠。因兵舰在航行中遭到风暴,眼看不能按时抵达目的地,布赖十分急躁。他不顾部下死活,强迫他们全速驾驶。这件事引起了年轻的海军士官生拜姆和大副克里斯蒂的不满。克里斯蒂在水手中间很得人心,大家都乐意和他交朋友。布赖陷入孤立,对克里斯蒂恨之人骨,事事与他做对。到了目的地,克里斯蒂与拜姆分别邂逅了当地的两位漂亮姑娘,双双相好。"庞迪号"卸完货以后起航,有几位水手不堪船长的虐待,准备逃跑。但被布赖发现,他对他们严酷惩罚,激起了水手们的极大愤慨。以克里斯蒂为首的舰上绝大多数人都起来造反,经过激烈搏斗,布赖及其死党就擒,被扔进一艘小艇,放逐到汪洋大海中。谁知布赖等被英国海军军舰救起。正当起义的水手们沉浸在幸福中返回塔希提岛时,布赖下了毒手。根据劳顿的演技,应该获本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只因参加本片的演出阵容大强了,所以他虽被提名,但终于落选。 然而,这位演技派巨匠不愿拘于单一类型,在他其貌不扬的外表后面蕴藏着能演各种复杂性格的杰出才华。

1936年,他的又一部登峰造极之作问世了,片名《伦勃朗》,他以悲剧性与人情味的表演,光彩照人地塑造了伟大的荷兰画家的形象。两年后,劳顿同友人埃里希·卜麦一起创办了"五月花"影片公司。劳顿集制片与主演于一身,拍摄了《遭受天谴的人》、《牙买加客栈》等片。在后一部影片中。他饰演一个与海盗串通一气的执法官。这个反派角色无脸谱化,而是外表温文尔雅,骨子里五毒俱全。

他的电影生涯在1935年达到了高峰,在这一年,他不仅以米高梅电影公司的影片《叛舰喋血记》获纽约电影评论奖的最佳男主角,还以英国影片《伦勃朗》(1936)获得了许多人极高的评论,如名导演约瑟夫·冯·斯登堡说:"劳顿的那口井几乎没有底"。

1950年他加入了美国国籍。此后他拍摄了许多富于美国风格的影片,如《曼哈顿奇闻》、《帕拉亭案件》、《凯旋门》等。这些影片遵循了劳顿这样一个基本创作观念,即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人性的完整。

1954年,他回到英国,又拍了《霍布森的选择》等片,作为对故国的一份献礼。晚年,劳顿尝试过导演工作。

1955年他独立执导了《猎人之夜》一片。他最后一次与观众见面,是在影片《忠告与允诺》里扮演参议员。然而他在表演方面最为成功却是英国片《霍布森的选择》和《控方证人》,这两部影片分获取1954年的英国学院奖的最佳英国片奖和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提名。1962年12月15日,他因脑溢血于华盛顿去世。

最佳女主角

凯瑟琳·霍顿·赫本[3]英语:Katharine Houghton Hepburn,1907年5月12日-2003年6月29日),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美国国宝级电影女演员,美国电影戏剧界的标志性人物、好莱坞的传奇。凯瑟琳·赫本近六十年的演艺生涯横跨数种表演类型,有“美国影坛第一夫人”美誉,她亦是美国奥斯卡金像奖自1929年创立以来,唯一一位能四度摘下奥斯卡影后的女星[4],她也是史上首位穿长裤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影后。1999年,美国电影学会将凯瑟琳·赫本评为美国影视史上最伟大的女演员

早年

凯瑟琳·赫本1907年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的一个富裕大家庭。父亲Dr.Thomas Norval Hepburn是泌尿学家,母亲Katharine HoughtonKatharine Martha Houghton Hepburn是支持妇女参政运动的积极人士。她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

当时的社会环境仍然墨守成规,但父亲非常执着支持向公众宣传性病的危害性,母亲也倡导节育与妇女争取平等权益。“尽管受到众人的冷遇,不过后来我们慢慢也学会了苦中取乐。”凯瑟琳·赫本认为,自由宽松的家庭培养出自己比较个性化、热爱冒险的独立性格,父亲坚持认为孩子应该爱好运动,鼓励她游泳骑马、打高尔夫球网球等,体质十分结实,在《育婴奇谭》(Bringing Up Baby)这样的“脱线喜剧”(Screwball Comedy)中还亲自表演摔倒在地的动作。

奥斯卡多项纪录

凯瑟琳·赫本一生共提名过12次奥斯卡奖,12次全部都是入围最佳女主角奖,虽然提名的纪录已经在2009年被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超越,但她荣膺四届影后的辉煌纪录至今仍无人能敌。此外,凯瑟琳·赫本在奥斯卡史上仍缔造了其它多项纪录。

凯瑟琳·赫本分别是以1933年的《惊才绝艳》(Morning Glory)、1967年的《金龟婿》(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1968年的《冬之狮》(The Lion in Winter)和1981年的《金池塘》(On Golden Pond)获得第6届、第40届、第41届和第54届的最佳女主角奖。凯瑟琳·赫本也是继露薏丝·蕾娜(Luise Rainer)之后,影史上第二位连续两届获奖的奥斯卡影后,她不但是获奖时间相隔最短的女演员,也是获奖时间相隔最久的纪录保持者(第6届、第40届)。

虽然凯瑟琳·赫本共计提名12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但她认为将演员在不同影片中不同角色拿来评比,是一件很荒谬且没意义的事,所以对奥斯卡的邀请也从来没有想要出席的念头,她四次获奖四次都请人代领。凯瑟琳·赫本唯一一次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是在1974年,她出席第46届奥斯卡是为了颁发欧文·G·托尔伯格纪念奖(Irving G. Thalberg Memorial Award)给自己的老朋友劳伦斯·威戈腾,当凯瑟琳·赫本现身典礼台上时,许多席上嘉宾都露出惊讶不可置信的表情。美国影艺学院对于凯瑟琳·赫本此次出席一事保密到家,所有事情封锁的滴水不漏,事前没有任何一家媒体知道这个消息,而大会也给予凯瑟琳·赫本相当多礼遇,主持人大卫·尼文宣布她出场之前,她所搭乘的专车准时驶进颁奖典礼后台,凯瑟琳·赫本下车后直接上台,颁完奖后也直接走人。凯瑟琳·赫本当时已获得三座影后,7年后她才又拿下第四座影后,而她也成为奥斯卡史上第一位穿长裤出席颁奖典礼的影后。

凯瑟琳·赫本在2003年6月29日过世,享耆寿96岁。非常耐人寻味的一点是,隔年奥斯卡也并未追颁终身成就奖(Academy Honorary Award)给她。

传奇

凯瑟琳·赫本在博懋学院(Bryn Mawr College)修习,1928年获得了戏剧学位,同一年她在百老汇开始了舞台生涯,凯瑟琳·赫本也是在这一年结婚了,这是她一生中唯一一次的婚姻,丈夫是在博懋学院遇到的商人与社会名流Ludlow Ogden Smith。两人的婚姻从一开始就不顺利,凯瑟琳·赫本要求丈夫去掉Smith的姓,改名为Ludlow Ogden,因为“史密斯太太”这个名字“太普通”。凯瑟琳·赫本电影事业的起飞也给两人带来了压力,在凯瑟琳·赫本追求她的演艺事业同时,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最终他们于1934年离婚,但两人成为终其一生的好友。

在这段短暂的婚姻之后,凯瑟琳·赫本和经纪人利兰.海沃德以及霍华德·休斯都坠入过情网。由于前者的背叛,与后者性格不合,因而凯瑟琳·赫本的这两段恋情都不长久。

1941年,凯瑟琳·赫本在电影《年度女性》中初识史宾塞·屈赛(Spencer Tracy)。史宾塞·屈赛沈稳,冷静的气质,纯熟自然的演技打动了她。而凯瑟琳·赫本的自信,乐观也吸引了他,他们在银幕上下都开始了漫长的恋情。此时男方已婚,有两个孩子,因严重酗酒在1938年与妻子分居,然而离婚与他的天主教信仰背道而驰。凯瑟琳·赫本明白她永远也不能和他结婚。但即使史宾赛·屈塞很自由,凯瑟琳·赫本也不愿与他结婚。她认为一个女演员不适合结婚,同时她绝不希望他和他的孩子们分开。1967年《谁来晚餐》完成后不久,史宾塞·屈赛心脏病发作去世,结束了凯瑟琳·赫本与他相依相伴26年的爱情。

凯瑟琳·赫本与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都是影坛上最具知名度的女演员,两人都得过奥斯卡影后,虽然两人的姓氏相同,姓氏亦相当罕见,不过她们并没有任何亲戚关系。奥黛丽·赫本才刚出道的时候,凯瑟琳·赫本已是影坛上赫赫有名的巨星了,两人虽然没有在萤光幕前合作过,但这两位年纪相差22岁的赫本女士彼此认识且是忘年之交好友。

凯瑟琳·赫本的舞台和银幕时尚

凯瑟琳赫本在谈到时尚时总是坚持自己的枪支。在雌雄同体穿着非正统的时候,她穿着男装风格的西装外套,领衬衫,长裤和休闲鞋 - 在好莱坞的聚光灯下刻出了自己的风格。为了向奥斯卡获奖女演员的特殊服饰方式致敬,我们回顾了她最令人难忘的一些外观,包括屏幕上和屏幕外。[5]

凯瑟琳·赫本视频片段

爱情事件 婚约男女邂逅隐忍真心

凯瑟琳·赫本剧照

金像奖杯-小金人

颁奖会场

好莱坞的柯达剧院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的永久会场. 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位于好莱坞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启用,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的举行地点,在2002年开始成为奥斯卡的永久颁奖地。

柯达剧院,可容纳3,400名观众,设有全美国一个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宽,75呎深。舞台后的记者室可容纳多达1,500名记者。剧院由柯达公司赞助7500万美元建成,并获此冠名权。

剧院现由洛杉矶市拥有,并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向市政府租用,以举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柯达剧院的入口摆放有柱装饰,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奥斯卡金像奖得奖人的名字,亦预留位置予未来的得奖人。

在其他时间,柯达剧院则供举办演唱会等表演,及其他种类的颁奖礼。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