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符读书城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符读书城南》
原图链接 [桃源图 图片来源]

作品名称: 《符读书城南》

创作年代: 唐代

文学体裁:诗

作者:韩愈

《符读书城南》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的诗。[1]

韩愈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这个特点是和他积极的政治态度分不开的。他的几篇奏疏都是敢于揭发事实,敢说“群臣之所未言”的话。而且还表现于他不顾儒家的传统观念,敢讲违背旧说的话,甚至说了同自己别的文章互相矛盾的话。有时也敢于突破社会上的流俗之见。[2]

韩愈文章的再一个特点是不仅真率大胆,而且慷慨激昂,忧愤甚广。从韩愈的全部文章看,凡是论及人材,便往往愤激不平,别具风概,而且还写得自然随便、如话家常。

诗词正文

译文

韩愈《符读书城南》: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木材依圆规曲尺成器,离不开匠人的辛勤劳作;)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人能成为真正的人,是因为饱读诗书有所涵养的缘故。)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读书须勤奋才能有所收获,不勤奋只能是腹中空空。)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要知道一开始,大家学习的能力都是一样的,并无贤愚之分;)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因为有的人不能勤学,于是踏入了不同的门径:)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两家生子是一样的聪明,)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岁稍大在一起玩耍嬉戏,就像群鱼中的两只看不出有什么区别;)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到十二三岁,各人的表现才稍稍有些不同。)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到二十岁,就变得差别很大,像一条清沟一条污渠摆放在一起。)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到三十岁,人已长成,区别如龙和猪一样大。)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龙马飞黄腾达,看不到地上的癞蛤蟆。)

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个人成了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奔走效力受支使还被鞭打;)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一个人成了公卿、宰相一样的显官,住在豪华的府第里。)

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只在于勤学与否。)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黄金璧玉虽是重宝,但难以储藏,)

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学问藏在自己的身上,不管到哪儿都用之有余。)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做君子还是当小人,其实和父母留多少财产关系不大,)

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你看由古及今有出息的三公宰相,哪一个不出身于犁锄之家;)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你看多少三公后人在忍受饥寒,出门连头毛驴都没有。)

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不要以为文章里没有富贵,要知道经书里的遗训正是做人的根本啊,)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雨后大水滩因为没有源头,早晨还满满的,晚间就干涸了。)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人如果没文化不开智,就如同牛马穿了人的衣服一般无知,)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为人处世都陷于不仁不义中,还指望得到众多的名声和赞誉。)

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城南入秋,阴雨初停,凉爽的天气已遍布村野郊外)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正好可以趁着灯火,打开书卷来读)

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从早到晚我都顾念着你,只望你能珍惜光阴)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孩子,我深爱你但我必须教你对的东西,写这首诗只为勉励徘徊不前的你。)

作者简介

韩愈[3](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4]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5]

韩愈是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韩愈3岁丧父,后随兄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辗转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并关心政治,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及第,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长庆四年(824年)八月,韩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韩愈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次年三月,葬于河阳。韩愈陵园(韩愈墓)位于河南省孟州市城西6公里韩庄村北半岭坡上。此地北望太行,南临黄河,是一片丘陵地带。[6]

视频

历史那些事,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五)敢向皇帝说不

参考资料

  1. 《符读书城南》 诗词文句网
  2. 【家风家训】韩愈力倡“腹有诗书”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发布时间;2018-07-15 11:00
  3. 《韩愈机简介》 古诗文网
  4. 韩愈为什么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快资讯,发布时间;2021-01-14 22:06
  5. 品读 韩愈·《师说》 腾讯视频;2015年09月10日
  6.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韩愈陵园”景区 本地二三事;2017-11-21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