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空间飞网收口的双驱并置收线装置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空间飞网收口的双驱并置收线装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68年2月20日。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研究院已抓总研制并成功发射了300余颗航天器,实现200余颗航天器在轨运行,研制的航天器覆盖载人航天、月球与深空探测、导航定位[1]、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六大系列航天器,实现了大、中、小、微型航天器的系列化、平台化发展。研究院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高分工程为代表的重大航天任务,为实现我国航天三大里程碑跨越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院充分发挥航天技术的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将航天新技术成果推广到国民经济多个领域。聚焦卫星应用、智能装备、空间生物三大优势业务板块,打造了中国卫星、康拓红外、航天生物三大业务发展主体平台,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重点区域为主的区域布局。

目录

简介

研究院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先后与俄罗斯、法国、巴西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宇航公司及空间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4年实现了首颗商业卫星出口合同签署。截至2020年底,已向国际用户交付了20颗商业卫星,出口产品覆盖通信卫星、遥感卫星[2]、卫星应用、航天器研制基础设施、宇航单机部组件和宇航元器件等。

研究院打造了北京、天津、怀来、西安、兰州、烟台、深圳、内蒙古、杭州等产业基地,拥有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分系统研制生产、系统集成、总装测试、环境试验、地面设备制造及卫星应用、服务保障等配套完整的研制生产体系。研究院现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1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9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5人,全国技术能手40人,高级以上职称人员7200余人。研究院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84项,其中特等奖9项;授权专利7700余件,荣获中国专利金奖3项;省部级奖3000余项。研究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二、技术要点

(解决的技术难题、技术指标等)

空间飞网是近来提出的一个新的空间系统概念,与传统的机械手抓捕方式相比,飞网抓捕方式具有安全性高、对载体航天器影响小、消耗能量少、抓捕容错范围大等优点。此外,空间飞网在空间碎片处理和在轨目标捕获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潜力。近年来,随着小卫星系统的发展,利用柔性部件来提高航天系统的灵活性成为航天工程中的一个新的技术点。其中飞网捕获技术在目标捕获、远距离捕获等方面展现了极大的应用潜力。在飞网捕获中,飞网捕获器平台向被捕获目标方向展开一张由细绳编织成的网,通过绳网包裹住目标航天器,利用飞网收口装置收拢网口达到控制目标和避免目标脱逃的目的。收口装置是用于将飞网网口收紧的主动卷绕机构,可实现高品质飞网收口的收口装置应具备抗冲击、飞行姿态稳定、收线速度快、抗堵转能力强等特点。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空间飞网收口的双驱并置收线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部分、动力传动执行部分和控制部分 。

三、成果形式

(专利、著作权、新产品、新技术等)

本项目是专利技术

四、应用领域及应用场景

五、当前应用成效

(1)在收线过程中提高了收线稳定性;(2)通过合理的设计,收口机构在发射过程中的冲击力会沿着设计好的路径传递,避开了一些抗冲击薄弱环节,对发射冲击起到了良好的缓冲作用,同时也增强了机构的可靠性;(3)避免了绕线轮在某种情况下发生反向旋转。(4)通过电源支架的设计,使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装置的电子元器件抗冲击能力得到加强。(5)减小了收口过程驱动反力矩对收口装置姿态的影响,避免了收口机构在空间的翻转,提高了机构飞行稳定性;该装置能克服发射过程中的冲击,飞行姿态稳定、收线速度快、抗堵转能力强、飞行稳定性高的空间飞网收口装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