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秀水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修水县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古号“分宁”,国史有上望之称,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九江市西部,修河上游,地处幕阜山与九岭山山脉之间。是(赣、湘、鄂)三省,(靖安、奉新、宜丰、铜鼓、平江、通城、崇阳、通山)九县的交界处;三个省会城市(长沙、武汉、南昌)的中心点,自然地理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修水县是江西省面积最大和九江市人口最多的县,是江西省地区副中心城市和九江市域副中心城市。

修水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体现在“三个第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在这里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这里组建,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全县有10余万优秀儿女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其中在册烈士10323人。有红色革命遗址遗迹60余处,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被授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十大红色景点”。[1]

历史沿革

修水历史悠久,商封艾侯国,春秋为艾邑,先后属吴、楚、越管辖。汉建艾县,隋代并入建昌县,唐代为武宁县,800年(唐德宗贞元年间)析武宁县西八乡建分宁县,唐宋两代因之,均为县等上望的泱泱大县。元代升为宁州,1801年(清嘉庆六年)改名义宁州。

1912(民国元年)改名义宁县,1914年改名为修水县,因境内修河得名,沿袭至今。

行政区划

修水县辖义宁镇白岭镇全丰镇古市镇大桥镇渣津镇马坳镇杭口镇港口镇溪口镇西港镇山口镇黄沙镇黄港镇何市镇上奉镇四都镇太阳升镇、路口乡、黄龙乡、上衫乡、余段乡、水源乡、石坳乡、东港乡、上杭乡、新湾乡、布甲乡、漫江乡、复原乡、竹坪乡、征村乡、庙岭乡、黄坳乡、大椿乡、程坊乡等18乡18镇,共有26个居委会、361个行政村,5768个村(居)民小组。[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修水县,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古号“分宁”,国史有上望之称,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九江市西部,修河上游,地处幕阜山与九岭山山脉之间。是(赣、湘、鄂)三省,(靖安、奉新、宜丰、铜鼓、平江、通城、崇阳、通山)九县的交界处;三个省会城市(长沙、武汉、南昌)的中心点,自然地理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修水县是江西省面积最大和九江市人口最多的县,其中中心城区规划面积12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框架达到30平方公里,2015年修水县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2015年修水县中心城区常住人口20万,2015城镇化率48.2%,是江西省地区副中心城市和九江市域副中心城市。

修水县地势周高中低、西高东低,海拔最高点1715.5米,修水自西向东汇经赣江入鄱阳湖,年均温16.5℃,年降水量1580毫米,日照充足。宋代黄庭坚诗书双绝,与苏轼齐名。桃里陈氏“一门五杰”(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陈衡恪、陈封怀)蜚声海内外。在现代革命史上,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爆发,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南方重点林业县,全县流行的方言有修水话(属赣语-昌靖片-都昌小片)、怀远话(属客家语-铜鼓片)。

修水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体现在“三个第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在这里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这里组建,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全县有10余万优秀儿女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其中在册烈士10323人。有红色革命遗址遗迹60余处,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被授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十大红色景点”。

地形

修水是个比较典型的山区县,以山为主,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境内四周群山环绕,北有幕阜山,南有九岭山,均为东北——西南走向,从四周向中心依次是中山、低山、丘陵和河谷地形。中、低山占总面积的65%,高丘占总面积的20.5%,低丘占总面积的13.5%,河谷阶地仅占总面积的1%。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向东北倾斜,略如碗状。全县地貌分五种类型:

中山类型:海拔1000—1500米,少数山头超过1500米,面积580.4平方公里。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头有64座,黄龙山主峰高达1511米,五梅山主峰(山门峡)高达1716米。中山地区农田极少,植被覆盖较好,800—1000米的地带多为针、阔叶混交林,1000米以上多为灌丛和草丛草场,可以种草养畜,发展草食动物。

低山类型:海拔500—1000米,面积2346.6平方公里。低山地区,植被差异较大,南部低山植被茂盛,林木蓄积量丰富,是本县木材主要基地。西部山区,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地区之一。

高丘类型:海拔300—500米,面积924.9平方公里。地形波状起伏,地貌形态多姿,多为次生植被,主要有松、杉和油茶林。这类地区的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对发展农村小水电十分有利。

低丘类型:海拔300米以下,面积606.1平方公里。山上以松杉和油茶林、混杂灌木林为主。山腰、山麓广布农田。东南部以水田为主,西北部水田、旱地各半。

河谷类型:海拔100米以下,面积45平方公里。分布在修河及部分一级支流两侧,有宽狭不等的岗地、平地和洼地。农田集中,光热资源丰富,土质肥厚,有机质含量较多,水利灌溉条件较好,复种指数较高。水田、旱地以一年两熟为主,并有部分一年三熟和两年五熟,但在多雨年份,雨量集中,山洪暴发,易遭短期涝害。

气候

修水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光照较充足,雨量充沛。各地气候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为1634.1mm,年日照为1600.4小时。[3]

各季气候特征是

春季冷暖空气交会频繁,气温变化幅度大,常因冷空气入侵造成低温阴雨天气,对春播不利。也经常因暖湿气流较强及其对流活动强盛,造成局部暴雨、大风、强雷电以及冰雹等灾害性天气过程。四月份开始进入汛期。

初夏处冷暖空气辐合带,西南常有低涡东移,产生连续阴雨和连续暴雨,引发洪涝灾害。雨季结束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并控制本地,修水县进入盛夏,天气酷热少雨,常常产生高温干旱天气。 初秋修水县由夏季风开始转向冬季风,经常有冷空气入侵产生秋寒,称为寒露风,影响秋季作物生长,特别是影响二晚齐穗。深秋受变性高压控制,秋高气爽,风小雨少多日照,有利秋收冬种。但经常发生秋季干旱。

冬季较寒冷,少雨干燥,盛行北风,常因强冷空气(寒潮)入侵,产生降温、降雪和冰冻天气过程。虽然冬季偏暖,但极端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也经常出现。

日照

修水县境内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2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8%。大于10℃期间的日照为1254小时,平均每天有5.6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76%。

气温

修水县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3—17℃。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在27—28℃。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3—4℃。平均气温年较差为24—25℃。极端最高气温为44.9℃(出现在1953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1.6℃(出现在1967年1月16日和1972年2月9日)。初霜一般出现在11月中旬,最早为10月24日,最晚为12月15日。终霜一般出现在3月中旬,最早为2月15日,最晚为4月8日,年平均无霜期247天,最长为289天,最短为223天。

降水量

修水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毫米以上。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匀,4—6月降雨集中,多年平均为700—800毫米,占全年47%, 10—12月为140—190毫米,占全年10%。降雨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1954年2296毫米,最少的1968年只有1088毫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修河是境内主要水系,修河及其11条支流,流贯全境。修河发源于幕阜山东麓,上游又称渣津水,汇合司前水,大桥水,东港水,东津水,山口水,北岸水,杭口水,奉乡水,安溪水,三都水等,蜿蜒曲折,呈树枝状分布,向中心河谷辐合。在曾家桥起称修河,向东北出境,流经武宁、永修,在吴城汇合赣江后注入鄱阳湖。西部汨罗水,发源于黄龙,经水源、大桥和湖南平江,注入洞庭湖。[4]

地表水资源

平水年地表水总量37.4万万方,已利用的有2.67万万方,利用率为7.14%。与全国12%比,利用率低。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受气候、岩性、构造、地貌等多种因素控制,富水性极不均一,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全县总量为4.78万万方,已利用1563.5万方,利用率为3.27%。地下热水资源丰富。如白岭温泉有三处,水温40℃以上,总出流量1.656升/秒,渣津司前株树下温泉,水温21.5℃,出流量20.268升/秒;黄沙汤桥温泉,水温62℃,出流量3升/秒。

水能资源

修水县境内河流众多,水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蕴藏量达39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0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51.28%。水能分布以山口水、东津水最多。

林业资源

根据中国林业部“八、三、二、五”的标准,修水县被定为中国江南48个林业县之一。据该县林业局的资源调查,全县林木种类有91个,320属,714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97.7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3.69%。活立木蓄积量736万立方米,全县人平均山地5亩多。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307.7万亩,占山地的62.02%,疏林地面积37.7万亩,占山地的7.56%;灌木林24.5万亩,占4.94%;无林地123.5万亩,占24.81%。全县天然林占林地的93.09%,人工林46.8万亩,占林地的6.91%,经济林40万亩,其中:油茶35.7万亩,占88.53%。全县荒山牧草地123.4万亩,大部分适宜林木牧草生长。

草场资源

修水县草场面积69.3万亩,可利用面积59.7万亩。可分为六大类:即低山丘陵草丛草场,面积29.5万亩,占42.6%;低山丘陵疏幼林草丛草场,面积16.1万亩,占23.2%;农隙闲地草丛草场,面积8.9万亩,占12.9%;低中山草丛草场,面积8.8万亩,占12.8%;低中山丘陵草丛草场5.8万亩,占8.4%;人工草场,面积555亩,占0.08%。

水产资源

修水县水域面积15万余亩,占全县总面积2%。其中河流面积11.2万亩,水库面积3万亩,池塘面积1.2万亩,可利用养殖面积3.2万亩,占水域面积的16.58%;水产动、植物资源:鱼的品种有草、青、鲢、鳙、鳊、尼罗罗非鱼、镜鲜、红荷苞鲤、银鱼、日本鲫、东北鲫、鳜等30多种。贝类有圆角无齿蚌、背角无齿蚌、河蚬、田螺等。水生植物有莲藕、茭白、菱角、水浮莲、细绿萍、红萍等多种。

该县渔业生产是一个薄弱环节,普遍存在“三低”,即水面养殖利用率低;塘、库养鱼单产低;渔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例低。

生物资源

修水县自然条件适宜多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野生动物资源:哺乳类主要有金钱豹、梅花鹿、獐、山獾、黄麂、南狐、貂、水獭等;爬行类主要有蕲蛇、金环蛇、银环蛇等;鸟类主要有环颈雉、相思鸟、猫头鹰、鹦鹉、斑鸠等。

野生植物资源:珍稀树种有53种。其中:属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的有钟萼木、香果树、银杏、鹅掌楸、罗汉果、天竺桂、青钱柳(即甜茶树)。野生木本粮品种有茅栗、板栗、棠葛粉、蕨粉、细叶木诸等。可以制酒的有金樱子、猕猴桃、野葡萄、枣子、柿子、杨梅等。特别是猕猴桃资源丰富。野生药材有1000多种,主要有杜仲、白术、三尖杉、厚朴、黄芪、川芎、桔梗、金银花、土茯芩、淮山、黄莲等。此外野生豆类有艮豆二种、绿豆一种、豇豆三种、小豆五种、扁豆二种、米豆一种。

矿产资源

修水县矿藏储量十分丰富,已发现矿产35种,矿种多、分布广、规模大、品位高、易开采,主要矿产有钨、铀、石英、金、大理石、长石、石煤、石灰石、铍、钼、瓷土、云母、花岗岩、青石板等。

钨矿储量丰富,总储量约24.4万多吨。主要分布在港口、布甲、黄港、黄坳等地。香炉山钨产品位最高,储量最大,由中国五矿公司开发利用。

石英资源可采储量达200万吨,远景储量3000多万吨。

石煤是该县非金属矿的主要矿产,分布很广,可靠储量47.7亿吨,石煤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钒、铀、铬、铝。

石灰石是石煤中的伴生矿,分布也很广,全县可靠储量约50亿吨,是石灰和水泥的原料,还可以加工轻质碳酸钙,为化学工业提供原料。

瓷土储量约2500万吨,分布在古市、义宁等地;陶土储量7000万吨。

大理石分布在港口、横山、四都等地,储量丰富。

人口民族

2014年末,全县户籍人口,864801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02068人,占总人口11.8%。[4]

经济概况

201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②122.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8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61.90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43.15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4.0∶50.7∶35.3。

农业

2014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现价总产值24.17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农业产值10.82亿元,增长4.3%;林业产值2.39亿元,增长3.5%;牧业产值8.64亿元,增长10.2%;渔业产值1.71亿元,增长2.3%;农林牧渔服务业0.61亿元,增长5.5%。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2448公顷,比上年增加1522公顷,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9232公顷,比上年增加98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9778公顷,比上年减少166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90公顷,比上年增加76公顷;年末实有茶园面积5216公顷。

粮食产量继续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267686吨,增产6.7%;其中稻谷产量233628吨,增产7.8%。油料总产量14638吨,下降2.7%。

棉花总产量598吨,与上年持平.茶叶产量3612吨,增长1.9%。

2014年肉类总产量48065吨,比上年增长1.9%。其中,猪肉产量41922吨,增长0.8%;牛肉产量418吨,增长16.4%;羊肉2749吨,增长1.18%。生猪年末存栏44.90万头,与上年持平;生猪出栏61.03万头,增长0.3%。牛存栏1.76万头,增长0.6%;牛出栏0.3万头,增长15.4%。羊存栏18.7万只,增长0.5%;羊出栏21.5万只,增长0.5%。家禽出笼250万只,增长19.0%。蚕茧产量4322吨,与上年持平。

2014年水产品产量1.54万吨,比上年增长4.8%。

工业和建筑业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3372万元,增长12.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355790万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30747万元,私营企业完成增加值276835万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43260万元。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有色冶金业完成增加值206738万元,非金属材料业完成增加值97044万元,食品医药业完成增加值71612万元,服装鞋帽业完成增加值102865万元,工艺饰品业完成增加值18264万元,机械电子业完成增加值27867万元。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163196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实现利税总额536783万元,增长11.76%。全年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89161万元,增长17.0%;实现利税总额466348万元,增长8.7%。

2014年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250684万元,比上年增长23.4%。

固定资产投资

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4252万元,比上年增长21.3%。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2826万元,比上年增长39.6%;第二产业投资1115906万元,增长21.3%;第三产业投资195520万元,增长21.0%。

贸易

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867万元,比上年增长13.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零售额276825万元,增长13.5%;乡村零售额101042万元,增长13.5%。按规模统计,限额以上零售额72540万元,增长17.5%;限额以下零售额305327万元,增长12.6%。

财政、金融

2014年财政总收入210398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9055万元,增长24.1%。实现税收收入174655万元,增长13.3。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3.0%。

2014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85557万元,增长14.5%。

2014末金融机构币各项存款余额1293232万元,比年初增加121320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80182万元,比年初增加67694万元。金融机构币各项贷款余额744655万元,比年初增加134896万元。[5]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2014年旅客周转量6140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7%;货运周转量79180万吨公里,增长11.7%。

2014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470万元,订销报纸累计524万份,比上年增长9.2%,订销杂志累计15万份。

社会事业

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县有普通初级中学37所,在校学生27544人,普通高级中学5所,在校学生11848人,专任教师2375人;小学384所,在校学生数73959人,专任教师2978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4470人,专任教师129人。

年末有县级图书馆1个,藏书14万册,全年图书借阅12万人次。全年组织文艺活动236场次,送电影下乡4410场次,观众13万人次。全县共有电影院3个,放映队19个,全年电影观众100万人次。城乡有线电视用户7万户。

全年组织大型群众型体育活动12次,参加人数70000人次。

全县年末共有卫生机构500个。其中,县级医院3所,乡卫生院35所;年末共有床位2479张。年末卫生工作人员272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694人。

人民生活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92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92元,可支配收入6689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185元,比上年增长10.2%。

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8012人(含退休);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50000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数24600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84636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723563人。全县低保人数49603人,其中城镇10080人,农村39523人。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7.0%。全县90周岁以上老人1481名,享受政府长寿补贴168.96万元。[6]

交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县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1925万吨公里,增长21.0%;旅客周转量27250万人公里,增长7.4%。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修水有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结束的全县文物普查中,收集流散文物750件,全县有古文化遗址116处,其中上奉山背跑马岭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最著名。1978年被命名为山背文化。黄龙山黄龙寺,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黄龙宗的发祥地,是宋代江西四大丛林之一。黄龙宗宋时传

入日本,在日本犹有15个支派,黄龙山有晋葛洪,宋黄庭坚等名人石刻和众多名胜古迹。县城南山崖曾是黄庭坚读书之地,现已辟为黄庭坚纪念馆,馆藏文物丰富,其中以众多黄庭坚碑刻、墓志、著作等资料,最为著名。自宋代以来闻名朝野的双井村,有黄庭坚陵园以及石刻等遗址遗迹。清水岩内有周敦颐等名人题刻。近代陈宝箴父子故居及遗迹,保存完好。革命历史文物和遗址,以县城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和上衫乡的湘鄂赣省委省事苏旧址最著名。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和烈士馆,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修水10324名革命烈士树起巍巍丰碑。渣津的兜率寺始建于隋开皇年间,是修水佛教传播最早的弘法道场。唐宋达到鼎盛时期,宋代为本县六大禅院之一,历代高僧辈出。僧墓、古迹众多。2002年释法照禅师主持投入巨资重建梵宇。2007年9月,由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授牌为“江西省重点寺院”。

文化艺术

流行方言

修水县流行的方言有修水话(属赣语昌靖片都昌小片)、怀远话(属客语属铜鼓片)。

修水话,属赣语昌都片。昌都片是赣语十一个方言片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西赣江下游及鄱阳湖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包括南昌市、南昌县、新建、安义、永修、修水、武宁、德安、星子、都昌、湖口、奉新、靖安以及湖南的平江,共14个县市。

怀远话,属客语铜鼓片,分布在山口、何市、上奉等镇。赣西北的客家话(铜鼓片)已独立于其他片系生存了多年。 受当地江西方言以及毗邻湘卾(浏阳,平江)诸县口音及措词的整合,客家话铜鼓片已在一定程度上从梅州市区(梅江区、梅县区)的本音本语飘移。这种飘移足以造成铜鼓客家人及其他片系客家人之间口头交流一定程度的障碍。飘移的另一因素是铜鼓客家话要独立应付大量新生词汇,很难创生出与其他片系一致的术语。铜鼓本地人称客家话为“怀园声”。未见有人用铜鼓客家话发表文学作品,但民间艺人用铜鼓客家话创作并演唱了大量的山歌。老艺人涂雪枚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创作并演唱的“翻身卖粮”等精品曲目曾灌制唱片公开发行。客家话铜鼓片也散见于邻近的万载,宜丰,上高等地。

修水茶俗

修水盛产茶叶,“双井茶”早在宋代就名誉京师;“宁红”茶叶也一向以“茶盖中华,价压天下”而称著于海内外,修水人居家时却很少喝这种颇具特色有颇为别致的待客茶。

待客茶俗一般是这样:客人进门,主人递上一碗盐菊花凉茶,有的泡有茶果或家制清茶,使凉茶有色,有香,又略有咸味,也有在茶里放了少许花椒子,那种麻辣香酥又生凉意的味道,使你喝后心神一爽。客人喝着凉茶,热情的主人已在着手准备香料茶了,其中香料因人因地而异,多的可达十余种,如:炒芝麻、炒黄豆、炒花生米、炒糯米、盐可萝卜干、盐生姜丝、甚至有放盐笋丁、盐酱瓜丁等等的。讲究的还把红萝卜等切成梅花形,圆环形。这些香料最基本的是菊花、芝麻、豆子、几乎是每泡必备,所以修水人有句俗话:老大老大娘三样喜,女婿、菊花、鸡。可见菊花在居家中的重要性。 对于需要进一步表示敬意的客人或想挽留吃饭而客人时间却不允许的,主人接上来奉上的是“滚茶”,其实已是面点腊肉汤一类,另有一番讲究的。有时客人急着要走,主人搞茶不赢,则要包上三五个鸡蛋,硬塞给客人,称作“当茶”或是“代茶”。

这一套待客的茶俗,代代相传,过去,一直很少变化,从中也可看出,旧日里无热水瓶,要一下泡出香料茶或滚茶,根本不可能,故先以凉茶应急。此外,山区集市贸易欠繁荣,来了客人,临时砍肉困难、腊肉、鸡蛋则可随到随取,不致窘迫,如今生活条件不同了,有些人视情况已取消了凉茶,靠集镇近的,“泡泡茶”也尽量用新鲜猪肉,更有的泡上蜂蜜,麦乳精,或以汽水、啤酒之类的饮料待客,以显示生活富足。时代的步伐,已经迈入茶俗的领域了。[7]

风景名胜

黄龙山

黄龙山,自然风景秀丽,系幕阜山脉的主峰,以山雄、景奇、木丰、水美的自然景观而著称,被誉为“江西的香格里拉”,同时其历史底蕴厚重,影响深远。黄龙山是几百万年前剧烈的地壳运动的产物,属褶皱断块山。黄龙山自古未遭人为破坏,至今一派原生态、纯自然的原始风光,自然景观大小难以胜数,黄庭坚、苏东坡等历代达人贤士题诗赋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章石刻,又为其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厚重的历史内涵。景区内曾被历朝三次封赐的祖庭黄龙寺至今犹存,香火兴旺。南宋慧南(详见《中国名人大辞典》)大师开创黄龙一宗,使黄龙寺成为宋代江西四大丛林之一,中国禅宗七宗之一黄龙宗的发源地,举世闻名。从隋朝开始一直成为宗教与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深受黄龙宗影响的日本佛教界,经常专门派人前来拜谒黄龙祖庭。黄龙山蕴藏丰富的常年不低于70ºC的温泉,具有很好的药用功效。为方便游客,景区建有多处风格别样的休闲避暑山庄和温泉洗浴场所,是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之选。每年3月举办的黄龙山登山节和黄龙寺特定的佛事节庆活动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景区内主要景观有:龙王峰、龙湫池、试剑石、鸣水瀑布、黄龙寺摩崖石刻、刘磐墓、犀牛望月、石田三亩、泰清温泉、玉皇殿、石龟问松、八卦石等40多处。

千年古镇

渣津镇,商周时期开始建城,古称艾侯国,是古艾文化策源地 、佛教文化发祥地、中共苏区根据地,同时也是全国生态小城镇建设的样板镇 。渣津镇龙岗坪的商周遗址,创造了上下二千年的古“艾”文化 。始建隋朝开皇末年的兜率寺,是宋时黄龙宗派重要弘法道场,香客络绎不绝 。2002年,由高僧法照禅师住持规划重建后的兜率寺,规模浩大,气势宏伟,是周边地区举行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革命时期,彭德怀 、腾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渣津镇亲自指挥战斗,现存革命旧址多处 。渣津烈士陵园,安葬烈士有1006名,墓碑上刻有徐先华等烈士芳名,墓前建有烈士亭,竖有烈士塑像,是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境内的龙峰山巍峨雄姿,是其天然屏障;美丽的修河穿境而过;古樟 、古杉 、石松 、奇棕等珍贵树种随处可见 ,自然环境保护良好 ,使得其成为全国生态城镇建设的典范 。主要景观有:古艾遗址 、龙安寨自然风景 、千年古寺—兜率寺 、烈士陵园 、石人洞 、石人峰 、龙岗坪 、石门秀水 、万寿宫等 。

布甲溶洞

布甲乡位于修水县最北部,于赣鄂两省修水、武宁、通山三县交界处,全乡版图为114平方公里。境内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景色秀丽,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全乡平均海拔在750米。峰巅海拔1550米的太阳山野生中草药上百种,是天然药场。座落在布甲村的布甲溶洞,洞深400余米,分四关三厅,洞内两侧溶岩画廊,钟石满目、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特别是后厅三柱笋石如三尊菩萨端坐其中,一尊酷似观音坐莲,满面慈容,迎接游客朝拜。相传宋代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本乡洞上、画湾两村传道授业,故有“蛤蟆不叫念书台”“黄雀不跳画湾地”的传说。

汤桥温泉

黄沙镇汤桥温泉位于县城南东30公里, 于十里秀水下游,汤桥集镇之中。这里山清水秀、四周翠柏苍松,又有全县闻名的石咀水库和最大的水产养殖场。汤桥乃嘉庆皇帝的太师万承风故里和安葬地,现故地尚有万承风的陵墓和牌坊,万承风属修水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和名人。嘉庆皇帝主政期间,万承风力荐嘉庆来自己的故乡休闲、沐浴,一睹和享受汤桥这一自然景观。

汤桥地热分布面广(约1000平方米)且孔泉多处。水温为62度,为高热温泉。其矿化度为38毫克/升,价值为8.5弱碱性。属重碳酸钠型温泉,每天涌量为759.2吨,据专家考证,温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矿物元素,尤其对人体的皮肤有其独特的理疗作用。

山背文化遗址

山背文化遗址位于修水县上奉乡山背村,距修水县城约36公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修水的山背文化、广东曲江的石峡文化、福建闽江的昙石山文化为东南地区三种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1961年1月-9月,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鉴定工作组在修水县山背地域发现43处古文化遗址,并选择跑马岭、杨家坪及养鸭场三处遗址进行试掘,揭露面积200平方米。调查和试掘共获480件石器。

程坊风景区

程坊风景区位于江西省东津水电站库区,距县城34公里,该区域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到处峰峦叠嶂,林木繁茂,古木参天,鸟鸣山幽,碧波荡漾,有“小桂林山水”之称。特别是水库的形成,库区有了3万亩水面,蓄水8亿立方米,且水澄碧晶莹,水质甚佳,透明度达7米以上,无污染物质,净化能力强,属国家一级水体。水域开阔处达5000米,观赏仰角4-5度,视野宽广,狭处只有几米,曲折幽邃。不论从哪个角度,都难以辨别出水的流向和尽端。四面临水的孤岛12个,最大的近千亩;三面临水、一面临山的岛屿100多个。从县城至库区码头全线为三等级油路和水泥路。

修河旅游风景区

省级风景旅游区。位于修水县境内双井村到杨梅渡村总长约36公里的修河及沿岸地区。“大广”高速可直达景区。距南昌、九江、长沙、武汉均在230公里以内。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风景区。景区1995年7月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5年又再做规划,进行深入开发建设。 风景区整体规划面积约70平方公里,主要以36公里修河观光长廊为线,以沿途山谷故里景区、湿地野趣景区、修水人家景区、野外拓展景区、抱子望归景区、石林溶洞景区、杨梅渡古樟群景区为点而组成,被称为“一线串七珠”。 景区内有清可见底、沿岸植被保持自然原生态风貌的修河。有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故居、墓葬、摩崖石刻群。有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团部旧址)。有钟灵毓秀、神秘奇特的石林溶洞和千亩桃林、梨林掩映辉映等景观。区内景点有100多处,著名的有双井访茶、石矶钓月、草径闲鹭、十里秀水、旌阳野渡、云岩晓钟、鱼舟唱晚、抱子望归等,被称为“修江八景”。

桃里陈氏故居与五杰广场

陈氏故居:修水桃里是清末两代名人陈宝箴、陈三立父子的诞生地,陈宝箴之子陈三立(1853—1937)维新四公子之一,清末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近代爱国诗人;陈三立长子陈衡恪(1876—1923)近代著名画家,与齐白石齐名,并擅长篆刻、书法、诗文;陈三立三子陈寅恪(1890—1969)现代著名史学大师、教育家,他学识渊博,在国内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陈氏一家三代祖孙四人均载入《辞海》《中国名人大辞典》);陈衡恪次子陈封怀(1900—1993)著名植物园专家、植物分类学家。陈氏一家四代出了这五位杰代人物。[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