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全豐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全豐鎮隸屬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地處於修水縣西部邊陲,東鄰大椿鄉古市鎮,南毗路口鄉,西南連白嶺鎮,西北抵湖北省通城縣塘湖鎮,北接湖北省崇陽縣高梘鄉。境域面積100.2平方千米,下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243個村民小組,擁有山地面積11萬畝,耕地面積1.6萬畝。 2018年末,全豐鎮轄區有戶籍人口3.11萬人。

全豐鎮農作物產品主要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薯等,經濟作物有蠶桑、藥材,山地適宜栽植紅棗、板栗、花椒、桃、梨等。2018年末,全豐鎮轄區有工業企業13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家。

行政區劃

全豐鎮轄塘城坳居委會、塘城、全豐、苦藤、半坑、上源、官坑、黃沙塅、黃婆沖、戴家坪、碧環、南源、南豐、礄亭、老蘇區、經邦15個行政村,243個村民小組,6984戶居民,28630人口,擁有山地面積11萬畝,耕地面積16033畝,鎮政府駐塘城街。[1]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全豐鎮位於修水縣的西北部,與本縣白嶺鎮、路口鎮、大椿鄉相鄰,和湖北省的通城縣、崇陽縣兩縣接壤。是一個四面環山,中間平坦的盆形山區。最北邊半坑村與湖北高梘鄉相鄰,公路暢通,南至白沙嶺接國家二級遼南公路,全鎮方圓100.2平方公里。

土壤

全豐鎮耕地廣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地面上山水相連,地底下礦藏豐富。三條河流,流經全豐的東西南北;四座水庫,儲藏着全豐的富裕之源。

氣候環境

全豐鎮屬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分明,熱量、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光照較為充足,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6.7℃,年降水量為1634mm,年均日照約為1600小時。[2]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全豐鎮境內河流眾多,以黃沙港為主幹河流,流經全鎮境內,並散布着東紅、半坑、李洞、石塔嶺四座大型水庫,共有水面110餘畝,適應於當前高效農業中的立體養殖,儲藏着豐富的水能資源。

礦產資源

全豐鎮四面環山,有着豐富的礦產資源。

根據地質資料表明,全豐的衛尖山,有較大儲量的銅礦和鈾礦,老蘇區村的泥灣和經邦村的廄馬段有取之不盡的青石板。

東面桃峰山脈的官坑、全豐、老蘇區、南源四個村的轄區內,具有一定儲量的黃金和白金礦。地質隊的堪測資料顯示,全豐鎮境內的黃金儲量在數噸以上;西南面南峰山脈的南豐、橋亭、塘城、碧環地段內,具有能開採50年以上的花崗岩石和稀土礦;以黃婆沖洞口為主體的黃婆沖、戴家坪、經邦三村的地段內,有大儲量的鐵礦。大躍進期間,全靠人工操作也能大煉鋼鐵一噸以上;西北面烏石洞獅形山脈的碧環、上源、半坑三村地段內有能開採500年以上的石灰石、石煤炭,可開發興辦石灰廠、炭化磚廠、水泥廠等。

種養資源

全豐鎮有廣闊的種、養資源。東北面的大湖山是修水縣的名山之一,有着2000餘畝草原,同時還有修水縣"野生藥材的寶庫"之稱。草地生長茂盛,土地特別肥沃,對於牛、羊養殖和藥材種植有着可喜的開發前景;全豐所固有的110000畝山地面積,其中殘次林及荒坡20000餘畝,耕地廣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對開發林果業有着廣闊的前景。利用豐富的山地資源,我鎮發展了以蜜棗為特色產業的種植模式。

蜜棗是全豐有名的特產之一,我鎮根據山地資源和氣候特點,大面積栽種棗樹,生產的紅棗個大、整齊、鮮嫩,質地上乘。再從浙江等地引進蜜餞製作技術,進行加工製作,生產出來的蜜棗脆嫩酥軟、酸甜可口,營養價值高,是人們饋贈親友的佳品。產品銷往全省各地及湖南湖北等地。

此外,全豐還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薯等主要農作物產品,茶葉、藥材等經濟作物,山地亦適宜栽植板栗、花椒、彌桃、雪梨等果樹作物。[3]

旅遊資源

南峰山的寶山寺是全豐的一大古寺,寺碑上記載乾隆皇帝游江南時,路經南峰山到了寶山寺遊玩,並為該寺題詞"寶山聖地";現有浙江的普羅寺禪師丁彥正等籌資幾十萬為該寺進行了改建翻新,寺里的菩薩,佛容各異,千姿百態,是全豐鎮的重要旅遊景點。

半坑的觀音岩是天然石洞,洞口偌大,躬腰穿小門而入後便是另一番廣闊的天地。相傳在古代有聖人背一鍋油,取火而入,油盡火滅後,燃指取光,終抵達湖北境內。這一傳說吸引了不少好奇的年輕遊客前往探秘。

還有全豐的百丈崖和寅卯埂及其附近漢墓群、大湖山的湖山寺和消水潭、南豐的老虎洞和青蓮觀、塘城的馬槽寺、黃沙塅的寶印古剎寺等都是全豐寶貴的旅遊資源,這為開發全豐的旅遊觀光事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4]

歷史文化

全豐鎮是我縣的文化重鎮,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和革命史。在幾千年的繁衍生息過程中,產生和積累了豐富的地域文化和傳統文化,相當濃厚的文化氛圍為該鎮的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條件。具有地方特色的花燈文化一直長盛不衰,在每年的春節、端午節等農曆節日,群眾自發組織的花燈隊伍穿街過巷、走村串戶,慶賀隆重的節日。另有龍燈、獅燈、船燈隊伍結伴而行,增添了節日的熱烈氣氛,也讓全鎮人民品嘗到了一道道精神美餐。全豐鎮還不乏能歌善舞的演藝人才,鄉村自行舉辦的文藝晚會,讓農民群眾在勞動之餘,真實地感受到了現代文明的氣息。新近組建的腰鼓樂隊,也為全豐人民添樂不少,一般慶典必有腰鼓隊棒場,而不少群眾每逢喜事,也請腰鼓隊助興.

在全豐的革命史上,上源的余家灣是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的發源地之一,余家祠堂是秋收起義軍一師一團駐地舊址。老蘇區村曾是彭德懷元帥率軍駐地,進行過無數次游擊戰爭,並且還是修水縣蘇維埃政權的駐地舊址。碧環村是修水縣卓卓有名的楊碧環烈士的故鄉,經幫村也是因誕生過我縣歷史上有名的余經幫革命先輩而得名。碧環村的烈士墓園,已經成為全豐鎮少年兒童瞻仰烈士先輩,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地方文化

具有地方特色的 全豐花燈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自全豐鎮輻射全縣各鎮各鄉村,經久不衰。在每年的春節、端午節等農曆節日,群眾會自發組織花燈隊伍穿街過巷、走村串戶,慶賀隆重的節日。另有龍燈、獅燈、船燈隊伍結伴而行,更增添了節日的熱鬧氣氛,也讓全鎮人民品嘗到了一道道精神美餐。

地方文化特色

全豐鎮還不乏能歌善舞的演藝人才,鄉鎮自行舉辦的文藝晚會,讓農民群眾在勞動之餘,真實地感受到了現代文明的氣息。新近組建的腰鼓樂隊,也為全豐人民添樂不少,一般慶典必有腰鼓樂隊棒場,而不少群眾每逢喜事,也請腰鼓樂隊助興。

紅色革命

在全豐的革命史上,上源的余家灣是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的發源地之一,余家祠堂是秋收起義軍一師一團駐地舊址。老蘇區村曾是彭德懷率軍駐地,進行過無數次游擊戰爭,並且還是修水縣蘇維埃政權的駐地舊址。

碧環村是修水縣卓卓有名的楊碧環烈士的故鄉,經邦村也因誕生過我縣歷史上有名的余經邦革命先輩而得名。碧環村的烈士墓園,已經成為全豐鎮少年兒童瞻仰烈士先輩,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2014年10月,為了褒揚烈士功績,弘揚紅色文化,於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曾家灣修建了烈士陵園,成為了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5]

歷史沿革

唐代德宗貞元年間(785年~804年)析武寧縣西八鄉(高鄉、崇鄉、奉鄉、武鄉、仁鄉、西鄉、安鄉、泰鄉)置分寧縣(今修水縣),全豐屬於西鄉 。

元代寧縣升為寧州;清嘉慶六年(1801年)改名義寧州。民國元年(1912年)改義寧州為義寧縣。民國3年改義寧縣為修水縣。因此,全豐亦稱寧州西鄉。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8年即設全豐公社

1961年分設全豐、塘城、沙坪3公社

1968年並為全豐公社

1984年建為全豐鄉

1995年建為全豐鎮

1997年轄塘城、苦藤、半坑、上源、官坑、經邦、黃婆沖、全豐、戴家坪、碧凡、黃沙塅、老蘇區、段壟、礄亭、楠木洞、泥灣、南源、南峰18個行政村

2010年轄塘城坳居委會,塘城、全豐、苦藤、半坑、上源、官坑、黃沙塅、黃婆沖、戴家坪、碧環、南源、南豐、礄亭、老蘇區、經邦村15個行政村[6]

發展前景

全豐鎮屬修水縣旅遊發展總體布局"一心一圈兩帶"中的"一圈",近幾年,其經濟建設發展迅速,特別是大力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使全豐鎮在交通運輸、集鎮建設、基礎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交通運輸

通過近幾年來的投資建設,全豐鎮的交通狀況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原來的"布袋型"鄉鎮如今已是四通八達。向南為全豐至三千嶺公路,全長八公里,接遼南線,通修水、通城,達南昌、武漢,2000年油路鋪設計劃基本完成;向西有兩條通往白嶺桃樹的四級鄉村公路;向北為全豐至崇陽高梘的四級鄉村公路現已驗收通車;向東有通往老蘇區村抵古市劃坪的公路。新農村建設以來,全鎮15個村,村村通公路,並且至各個開發點均有基礎路面。

集鎮開發

全豐的集鎮建設發展速度、集鎮規模都列全縣前列。古老的塘城街不僅是全豐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街道坐落位置也是全豐的地理中心,通過近幾年的集鎮規劃、擴建和改造,已建成一條全長1.5公里的新街、新型農民街連成一體的循環街,街道整齊,車水馬龍,街容煥然一新。街道自來水工程和農貿市場建設已竣工並投入使用,街道居民460餘戶,1700餘人口,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消費市場。

基礎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近年來,該鎮從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着手,狠抓教育事業。先後投資130餘萬元,修建了中學教學大樓1600平方米,中學學生宿舍1500平方米,中心小學教學大樓1200平方米。

以全豐鎮中學兼中心小學為中心,各村均設有村小學。目前,全鎮中、小學在校學生總數達6000餘人,入學率達98%以上。學校領導為校內環境美化綠化所做出的努力,為在校中小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