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離開電影的日子(崔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離開電影的日子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離開電影的日子》中國當代作家崔斌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離開電影的日子

1

這個城市幾乎沒有什麼人會去看電影了。

也許早就過了那個時代。也許一個精神消費的產業尚待興起。

其實,小城的人文化消費層次不低的。一般的揚州歌舞團什麼的,提不起興趣。草班歌星一聲聲「下去下去」就被轟下台去。李雙江殷秀梅騰格爾來了,也只是零零落落的掌聲。以至於阿牛、阿寶、斯琴格日樂們來到青州感受不到觀眾的熱情,頗為失落。

其實,上去十年,電影也曾經風光一時。「泰坦尼克號」上映,也會在青州影劇院造成交通擁堵,大大小小的車輛從百貨大樓排到青雲橋。「背起爸爸上學」也在千萬學生裡面激起了軒然大波。「媽媽再愛我一次」,真的賺足了人們的眼淚。電影,曾是人們的熱點話題。電影被邊緣,是現在的事。

懷念起那些集體看電影的時光。

進了影院。就左顧右盼。看一樓的同學,二樓上面的夥伴。在這裡看到他們,是那麼親切。就大聲招呼着,和旁邊的人換座位,要好的同學擠到一塊來坐。到處是落座起座的響聲,是呼朋喚友的吆喝。在這裡,沒有老師的約束了,是自己說了算.自己排座位。

打起了預備鈴。燈光次第地關掉。陷入黑暗。是興奮的叫聲和口哨聲。銀幕上開始上演激烈的戰爭或者纏綿的悲歡離合。沒有了說話聲,漸漸的是沙沙的細小的聲音,嗑瓜子。看得累了,就會仰頭看光束,回頭看放映室那個小窗口。看光束怎樣在黑暗中變幻角度幅度,怎樣忽明忽暗。又來晚的,一排排摸索着找座位,工作人員打着手電查票,也成為看電影走神的理由。臨近結束,有人陸續退場,有人戀戀不捨,一邊往外走一邊再回頭看一眼。

電影院,成為人們集體情緒的發泄處。一會哈哈大笑,一會啜泣流淚,人們被公眾的情感牽引着,感染着。相信一場電影看下來,人們會短期形成世界觀和價值觀上面的契合。起碼,走出影院那一刻,人們傳遞的話語信息是如此接近,對於善者的同情,對於惡者的憎恨,對於弱者的惋惜,使人們心照不宣。

有機緣,再和夥伴們一起看場電影去,不要互相笑話。畢竟一起走過。

2

路過。

這裡現在是金天地大藥房的城裡店,以前是人民影院,一個很中國的名字。可以相信,這個名字的電影院,在中國有幾千家。

上小學,這裡是常過之地。這麼多年,格局未變。依然燈影迷離,各色小吃擁擠聚集。只是更加蕭索,從東到西,賣的要比買的多。

說到擠,幼時的記憶里深刻。從實驗小學放學出來,就在一條狹窄的伙巷裡同學抗來抗去,踩掉鞋、和壽星巷的車子撞個正着,那是常事。出來伙巷,就是這個廣場,(廣場真是徒有虛名了)不光要避開當接的小販,更得留心過往的車輛。就擠來擠去地一次次突出重圍。

電影院,是路上的風景。可以瞥一眼海報。那時候的電影會自覺地分類,有點像現在的分級吧,寬銀幕、遮幅式,戰爭片、故事片、喜劇片,寫得清楚。喜劇片的卡通往往誇張,很好玩,經過時就看一眼。想更清楚,就可到西邊售票處旁邊的宣傳欄看劇照。大明星,在這裡聚集。有時候,換劇照了,會駐足好一會兒,看完才走。

還有,宣傳欄下面就是打氣槍和擺話本攤的。城裡的同學,會有時間去坐下來看一本,我們就投以羨慕的眼神,翻看兩頁,不舍的離去了。

看着廣場,數着那些老舊的台階,昨天就在眼前。時光,在這裡停駐了。

3

我喜歡看戰爭片。

這愛好從孩提時代就開始了。

放電影的日子,是村裡的節日。

當電影隊的箱子一運來,我們就迫不及待了。在旁邊玩着踢瓦打耳之類的遊戲,心思卻早就在電影上了。恨天黑得太晚。掛幕布的時候。我們還會去幫忙,扔磚頭,把四個角固定在杆子上。有成就感。大家擅長的還有搶地方,搬塊石頭,就搶得一個好位置。有條件的回家拿來馬扎一擺,就算是貴賓席了。

天終於黑了。一些宣傳短片,說着計劃生育之類的話題,人群就嘿嘿的笑。我們就捱着這無聊的幾分鐘,在電影機前伸手,屏幕上透出巨大的黑影。或者繞到幕後,看看那邊是什麼。原來後面一樣,不過人都倒了。傻傻的。解放軍進行曲一響,戰爭片開演,我們瘋奔幕前。最吸引我的是那些炮聲隆隆、敵方人仰馬翻的鏡頭,過癮啊。

換片的時候,燈泡亮了。滿場是濃煙漫漫。[1]

作者簡介

崔斌,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淄博散文學會副會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