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罗源一中(The First Middle School of Luoyuan County)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是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福州八县(市)一中教学联合体成员学校之一。

学校创立于1942年,前身为罗源县立初级中学,1958定为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1959年学校跻身“省重点中学”行列。学校占地约480亩,校舍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学校占地约480亩,校舍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1300余人。

硬件设施

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舍得投入,2002年10月投资300万的现代化图书馆大楼交付使用;2003年暑期又投入50万元改造理化生实验室[1],按达标校一级标准配置;本学期初再投入15万元购买仪器按一类标准一人一组配备。学校班班多媒体,梯形多媒体教室[2]多间,语音室2间,电子备课室1间,计算机教室3间,计算机194台,劳技教室2间,由于部分设备使用已久,较落后,我校将投资20万元左右用于完善校园网、扩建多媒体教室5间,计算机教室2间、电子备课室1间。现已进入政府投标环节。学校有300米环形跑道附100米直线跑道的运动场,现已完成征地80.23亩,对原有运动场进行改造,建设400米标准环形跑道的运动场(已完成)。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员工145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高级职称教师32人,中级职称教师63人,中级以上教师占总数65.5%。

教学建设

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科学、有序

1、制定了《罗源一中人员聘用制工作总体方案》,明确了校长、处室主任、团委书记及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岗位责任制。还对教职工的续聘、低聘、转岗、待岗、解聘等都做了规定

2、加强聘后管理。学校建立和健全了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各个处室还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对领导、教职工的考核,我们采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双向评价体系(即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评价领导,处室干部、教工会评价校长;校长评价处室干部,处室干部评价年段长、教研组长,年段长、教研组长评价教师),使得评价更科学有序。

3、学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学校规定凡是教师聘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评优评先等由校行政会议作出决定后交教代会表决;凡学校建设的项目,由校行政会议作出可行性报告后,实行政府采购。有关学校日常事务性的事情由校长办公会议商议决定。

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1、引进外省优秀教师。几年来,该校从江西、湖北吉林、黑龙江引进了14位教师,远亲嫁接,使得学校教师队伍有了特殊的活力。

2、加强教师培训发展。近年来,学校积极参与福州八县(市、区)一中教学联合体教研活动,注重教学质量水平发展,根据实际,由实效性出发,对教师的培训工作采取了校本培训为主,外出培训为辅,骨干培训、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并进的方法。学校邀请专家为63位教师进行三次课件制作培训,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水平。两年来,有41名年青教师与骨干教师结为师徒关系,明确了师徒关系责任制,切实把"一师多徒"、"一师一徒"、"多师一徒"的思路落到实处。学校选送了1名省学科带头人、5名省骨干教师、4名市骨干教师到省市培训。学校有六位教师读在职研究生,已毕业2人,其中1人获得硕士学位。对继续教育教师,学校在时间和经费上都给予大力支持。

3、以业务比武促成长。学校年年都开展"五四杯"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近年来,该校开展了说课比赛、精彩片段教学比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在"五四杯"比武活动的基础上选拔教师参加县教坛新秀比武,而后再选拔参加市优秀青年教师比武。学校还选送两位青年教师参加市、省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双双获得省级一等奖。

教学改革

把握教改脉搏,做好课改准备

校内毕业树

为了更好地适应2005年全面铺开的课程改革,学校把教改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的开设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四个环节作为重头戏来抓,经常召集有关人员开会探讨、实施、总结、反思。力求跟上课改要求。

教改课题研究

学校主课题是"三导三自主"即"指导、引导、诱导和自主课堂、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各教研组围绕主课题,根据学科特点建立分课题,专任教师人人有子课题。课题研究有开题、有过程研究、有总结。我校有《语文科挖掘乡土教材的研究》、《读写融合唤醒灵性》两个省级课题;《英浯科跨文化阅读》一个市级课题。教研室发起让每一位教师反思自身教育教学过程的活动,组织开展教师讲教育故事活动,并汇编《教育反思录》一册。近三年来,收集教师的教改经验,汇编了《优秀教案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教案集》、《说课集》、《课改创新设计教案》、《教学论文集》等。此外还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42篇。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是一场深刻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我校从2000年开始,付诸实践,在尝试中不断摸索,制定了《罗源一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和《罗源一中研究性学习管理方案》,编辑了300个参考课题,重组研究性学习班级,开辟高一年段课题组117个,高二年段课题组97个,制定了开题报告和学生研究性学习评价表。以课题学科倾向为主,以学生兴趣为中心,择定指导教师。重视总结经验,写成《罗源一中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况报告》,上缴县教育局,并在全县各中学交流,起到了示范作用。在校内举办成果展示会、汇报会及研究性学习网页制作竞赛等。每年都有研究性学习课题或作品获省市乃至国家级奖,曾选送研究性学习作品进京展览,获福建省中学极少的一块金牌。学校每年汇编成果论文,2002-2004年编有《来自春天的报告》、《研究性学习成果论文集》二册。

教学整合

为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术水平,学校邀请福州华青凯佳公司技术人员来校培训课件制作技术,要求教师参加县人。事局、县进修校举办的计算机培训和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全校79位教师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占专任·教师82%。两年来,学校每年举办教师网页制作与课件制作大赛,45岁以下教师都参加,经教研组筛选后进入校级比赛,教师参与面大,积极性高,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教师自制课件数近400件,人均4件。几年来,各教研组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重点课题研究,每学期每人整合课时达15节以上。在教学比武中精选了部分优秀教案汇编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教案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学校每年还举办学生网页制作大赛与信息技术知识大赛,促进丁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选修课开设

学校制定了《罗源一中选修课实施方案》全面开设选修课,根据教师的特长、爱好自编教材。学校每年有84门选修课程可供学生选择,其中有《植物组培》、《航模制作》、《电子小制作》、《书法》、《灯谜》、《网页制作》、《中学生心理自我保健》、《几何画板》、《科学史》、《闩语》等57门与必修内容不相关的知识类、技术类课程;还有如《罗源地理》、《花卉盆景》、《食用菌》、《罗源岩石分类》、《罗源一中校园植物资源讲座》、《我和一中》、《福建民间信仰》等11门乡土教材与校本教材。门类多,内容丰富,学生积极性高,参与面大。每学年都能开设40门以上:课程,教师有教材(教案),有点名、有考核,并把评价结果记入学籍档案。选修课开设效果好,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

凸显成效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于1999年10月,2001年11月福州市教委组织的福州市首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中获总分第一名,得到兄弟校的肯定与好评。几年来,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又有长足的进步。我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工作取向是:目标上以发展性辅导为主,治疗性辅导为辅:方式上以团体辅导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各个班级针对班情设计出许多非常好的团体辅导方案并付诸实施,学生踊跃参加,积极投入,很有实效。如《中学生上网与身心健康》、《个性--你、我、他》、《战胜自我,走出困惑》、《心与心的交流》等。学校每年都评选出优秀团体辅导教案或班会设计方案,汇编成册。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发起了“悄悄话大声说出来”的征文活动,学生以笔名把文章传到心育室或校团委的电子邮箱中,经评选汇编出《敞开心扉向蓝天》书。学校每年都请专家为学生做心理测试,并要求班主任充分利用测试结果为学生做针对性辅导,写出"个案"研究材料装订成册。学校非常重视心育研究,每年都征集心育研究成果汇编成册。两位校领导的心育论文获市级一等奖,并收入《开启心灵》·一书;德育处副主任的《高中生的社会化应符合其生理和心理特征》在福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交流,收入汇编,并将在《素质教育大~参考》上发表。2002年我校一位领导在县政协六次会议上所作《要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委员发言,引起很大的反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