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硬雀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硬雀麦

中文学名:硬雀麦

拉丁学名:Bromus rigidus Roth.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雀麦属[1]

硬雀麦(学名:Bromus rigidus Roth.)是禾本科、雀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秆直立,丛生,高可达70厘米,花序以下被柔毛。叶鞘被开展的柔毛;叶片两面密生短毛。圆锥花序密集,直立,分枝短,粗糙,有毛;小穗楔形,直立,含小花;外稃窄披针形,颖果与内稃近等且贴生。4-7月开花结果。

分布于欧洲中部和西南部、非洲北部、亚洲西南部、地中海地区。中国江西有逸生。生长在海拔1000米的溪旁湿地。

硬雀麦收录在国家质检总局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是中国进境植物检疫中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杂草。硬雀麦分蘖能力强,鲜草产量高,刈割后再生能力强,是优良的冬春季节青绿饲料。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丛生,高20-70厘米,花序以下被柔毛。叶鞘被开展的柔毛;叶舌长3-5毫米;叶片长10-25厘米,宽4-6毫米,两面密生短毛。 圆锥花序密集,直立,长10-25厘米;分枝短,粗糙,有毛;小穗楔形,直立,长15-30毫米,宽7-8毫米,含5-7小花;小穗轴长约2毫米,具1脉;第二颖长20-25毫米,具3脉;外稃窄披针形,长20-25毫米,一侧宽1-1.5毫米,7脉明显,粗糙,芒长20-40毫米,直伸;内稃长约15毫米;雄蕊2枚,花药长1毫米。颖果与内稃近等且贴生。花果期4-7月。

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1000米的溪旁湿地。 硬雀麦的定殖需要年降水量大于250毫米、7月份平均气温(北半球为1月份)小于15℃的基本气候条件,硬雀麦在中国的适生区占中国国土的85%左右。只有在新疆和宁夏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甘肃、青海和西藏的局部地区,海南,台湾的大部分地区及广东云南的局部地区不适于生存。

硬雀麦常混杂在大麦、小麦、燕麦田等禾谷类作物中生长。

分布范围

硬雀麦起源于欧亚大陆,分布于欧洲中部和西南部、非洲北部、亚洲西南部、地中海地区。主要分布于美国、北美洲、英国、澳大利亚、土耳其沿海地区、塞浦路斯、叙利亚、以色列、约旦、埃及、希腊、高加索、里海沿岸、地中海地区、北非地区、南非、欧洲地区、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葡萄牙、西班牙、克里特岛、新西兰、朝鲜、韩国、日本、纳米尼亚、中国台湾等地区。 中国江西(庐山)有逸生。

繁殖方法

硬雀麦主要是以种子繁殖,种子产量高,每株可产种子1156-2908粒,植物的密度能达到330-661株/平方米。 选址:硬雀麦能较好的适应过渡带气候条件,北纬30°18′东经114°10′海拔25-31米,丘陵黄壤,微酸性,pH值为6.39,土质瘠薄粘重,结构性差,保水保肥能力低。气候属于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常发生夏季高温干旱和夏秋季连旱。年均温16.7℃,年均降水量1277毫米,无霜期269天。

选种:表现好的牧草种。

播种量:硬雀麦由于具极强的分蘖能力,产量与播种量有关,其播种量应选择73.3125千克/公顷,千粒重11.7克。

播种:在合理密植的情况下,产草量可提高。条播行距15厘米为佳,过稀与过密都不利于高产。

栽培技术

苗期管理主要是及时清除杂草。刈割期视植株生长高度而定。一般长至30厘米左右即可刈割,最后1次刈割在开花初期。刈割后及时中耕除杂,并补施速效氮肥120千克/公顷。

植物危害

硬雀麦由于根系发达,繁殖分蘖能力强,与硬雀麦混生的大麦、小麦、燕麦田的作物等在竞争上处于劣势,生长和产量都受到严重影响,危害极大。硬雀麦一旦逸生,能快速形成优势种,并造成很大危害。

硬雀麦收录在国家质检总局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是中国进境植物检疫中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杂草,1995年硬雀麦被认为是澳大利亚最为严重的16种杂草之一,2004年印度农业部列为检疫性杂草,2005年美国加州列为禁止输入种,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朝鲜等作为关注的有害生物,日本、南非、纳米尼亚等列为入侵种名单。

主要价值

硬雀麦分蘖能力强,鲜草产量高,刈割后再生能力强,是优良的冬春季节青绿饲料。

参考资料

  1. 硬雀麦.中国自然标本馆[引用日期2019-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