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石砮》出自宋代文学家洪迈的《容斋随笔》卷八。

目录

原文

东坡作《石砮记》云:“《禹贡》荆州贡砺、砥、砮、丹及箘、簵、楛,梁州贡砮、磬。至春秋时,隼集于陈廷,楛矢贯之,石砮长尺有咫,问于孔子,孔子不近取之荆、梁,而远取之肃慎,则荆、梁之不贡此久矣。颜师古曰:楛木堪为笴,今豳以北皆用之。’以此考之,用楛为矢,至唐犹然,而用石为砮,则自春秋以来莫识矣。”案《晋书挹娄传》:“有石砮、楛矢,国有山出石,其利入铁。周武王时,献其矢、砮。魏景元末亦来贡。晋元帝中兴,又贡石砮。后通贡于石虎,虎以夸李寿者也。《唐书黑水靺鞨传》:其矢,石镞长二寸。盖楛遗法,然则东坡所谓春秋以来莫识,恐不考耳。予家有一砮,正长二寸,岂黑水物乎?

译文

苏东坡写的《石砮记》说:“《尚书·禹贡》 记载,荆州向王室进贡砺、砥(磨刀石)、砮(石制的箭铁)、丹(俗称朱砂)及箘、簵(两种善竹)、楛(可做箭杆的木),梁州贡砮、磐(用石或玉雕成的乐器)。到春秋时,猛禽鹰华飞集陈国宫廷被射死;就是枪矢()射穿的,石馨长一尺八寸(咫为古火长度单位,周制八寸),有人向孔子请教。 孔子回答时不就近取荆州、梁州为例,而取远处的肃慎(古族名,居长白仙北,东滨大海,北互黑龙江中下游,从事狩猎。周初曾以‘楛矢石馨”来贡)来说明,那么,荆、梁二州不贡此物已很久了。唐人颜师古说:“楛木可做箭杆,现在幽(陕西省构邑县西)以北地方仍然都用它.’凭此话考证,用楛木做箭,到唐代仍旧这样,但是用石做箭傲,却从春秋以来没有人懂得了。”按《晋书·挹娄传》(挹娄,古族名,源出肃慎,居长白功北、松花江、黑龙江中下游)记载:有石砮、楛矢,国内有座山出产的石头锋利得可刺入铁中;周武王时,挹娄族曾进贡矢、砮;魏元帝景元末年也来进贡。晋元帝中兴,又来贡石砮;后来,他们又与后赵王石虎往来,向他进贡石砮,这就是石虎用来向成汉王李寿夸耀的事情。《唐书·黑水靺鞨传》 (黑水靺鞨,古族名,来源于肃慎,北魏时称勿吉,隋唐称勒瀚,分布于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东至日本海。分七部,黑水(黑龙江)部居最北方记载:他们的箭,装有石砮有二寸长。看来是在古代制作楛方法的流传,那么苏东坡所说春秋以来没有人懂得,恐怕是不加考证的过错。我家有一个石砮,正好二寸长,难道是黑水靺鞨部的产物吗?

作品简介

《容斋随笔》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书未成而作者过世,故《五笔》仅为十卷。这部书内容范围颇广,资料甚富,包括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宋代掌故及人物评价诸方面内容。它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推它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容斋随笔》[2]最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对历代经史典籍进行了重评、辨伪与订误,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亦意义重大。

视频

石砮 相关视频

《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等古籍发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