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石狮市博物馆

石狮市博物馆占地10.3亩,位于石狮市文体中心,与文化馆、体育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职工活动中心、文联活动中心等文体设施连为一片。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总投资2400万元,系石狮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建设项目。2008年11月23日落成开放,并列为福建省第一批免费开放博物馆。

目录

发展历史

石狮于1989年9月,组建文化馆、图书馆[1]、博物馆“三馆合一”的石狮市文化馆。1999年6月,石狮市博物馆从原来“三馆合一”的石狮市文化馆中分设出来。2000年6月,博物馆顺利通过省文化厅的检查验收。

基本陈列

设立《闽台狮文化》专题展览、《勇立潮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石狮建市二十周年成就展和《魅力石狮》历史文化展三个特色展览馆。三大特色展览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气息。重点突出“闽台狮文化”、“闽台对渡文化”、“海峡人远古文化”、“华侨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展览的推出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展现了“石狮”文化品牌,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促进闽台文化交流构筑文化平台。

在办好陈列展览的同时,注重发挥馆藏族谱文献资料在协助台湾同胞寻根谒祖中的特殊作用,设立谱牒文献研究中心,开通“台湾乡亲寻根网站”。发挥“闽台狮文化”、“对渡文化”与“谱牒文化”优势,先后与金门县文化艺术创作协会、金门县宗族文化研究协会、台湾省宜兰县河东堂狮子博物馆、台湾鹿港文教基金会等团体结成文化交流协作单位。共同在石狮、金门等地开展《闽台对渡文化论坛》、《福建省石狮市·金门县族谱文献联展》等系列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狮文化”特色展

石狮市博物馆的“闽台狮文化专题陈列馆”珍藏了500余尊收集自闽南各地的“狮子”,见证了闽台一衣带水,闽台文化一本同源的血肉关系。早在汉朝,狮子作为“殊方异物”,由当时的月氏国、安息国等地进贡中国。这种威猛的巨兽被认为是吉祥之物,很快成为中国人的守护兽,镇守官衙、大宅之门;守护陵寝;升任风狮爷,为百姓抵御风苦。狮文化融入闽南文化后,形成秀美、富有动态变化的闽南狮雕造型风格。

石狮市博物馆展出的“狮文化”藏品,包括石雕、木雕[2]根雕、砖雕、瓷器、陶器、紫砂、玉器、铁器、书画等,品种多样,形象别致。有宋代大型石狮雕像、罕见的明代卧式墓首狮、清代磁灶窑酱釉“瓦将军”、独特的民国砖雕风狮爷等。其中百余个清代陶质武士骑风狮爷陶俑群,每一尊风狮爷的表情、动作不一,列阵而立,颇为威风。

馆内收藏的一对大石狮据称是清代的,高度拟人化。一般的石雕对狮都是四爪着地,而这对狮子的前爪都没落地。雄狮双“手”捧绣球,回首深情地望着母狮,雕刻师巧妙地用一条垂到地上的“丝带”作为支撑;母狮亦回首,双“手”含羞摆弄一条丝带,它则是利用身下的小狮子作为支撑。

金门着名的风狮爷陶艺创作大师王明宗先生,赠送4尊金门风狮爷给石狮市博物馆收藏。4尊陶艺风狮爷每尊身高1米,雕刻细致、造型各异,或怀抱彩球,或持官笔挂帅印,或手按古铜钱,或拥捧太极图案的八卦牌,分别寓意为有求必应、加冠功名、招财进宝、平安吉祥。

展馆众多藏品中,最令人惊奇的是一尊摆放在展馆一端的“狮头石舟”雕刻。长约五十厘米的石刻小舟两侧雕着浪花、水纹,石舟内有一个小孔,令人不解的是,舟首还雕刻着一个狮头。“这个我们也不知道究竟是做什么用的。”李馆长称,这个石雕估计是清朝中期的作品,最特殊的就是石舟前方雕刻着一个狮头,国内还没有类似石雕的报道。从石舟的大小、样式看,专家估计这是一种精致的摆设,用于种花或养鱼,但专家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海峡人”陈列展

2008年石狮市博物馆推出《远古家园》专题展览,成为大陆唯一以陈列台湾海峡古人类与古生物化石为特色的博物馆。石狮文物考古重大发现,最有影响的是1999年2月在石狮市祥芝镇发现4000多件从台湾海峡打捞出水的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化石,引起我国考古学界的重视和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关注。其中古人类肱骨化石经科学鉴定为早期智人骨骼化石,人类学权威、中科院院士贾兰坡教授为之命名为“海峡人”,并亲笔题字祝贺此重大发现。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解说词中说:“这是建国以来我国考古事业的重大发现之一,为远古时期大陆与台湾一体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石狮市博物馆在此基础上,策划开放“台湾海峡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化石”陈列室,使之成为全国唯一的特色博物馆专题陈列。

所获荣誉

《闽台狮文化》特色展览荣获福建省第一届博物馆陈列展览优秀奖,博物馆先后被授予石狮市文明单位、石狮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狮市青少年市情教育中心、泉州市文物保护先进单位、泉州市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视频

石狮市博物馆 相关视频

印象石狮市博物馆
石狮:中秋国庆喜相逢,携家人逛博物馆,解读城市文化密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