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石城县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石城县博物馆展厅内陈列200多件历史、客家文物,按陈列内容分为“赣江源头”、“客家摇篮”、“红土风云”、“人物精英”、“今日石城”五个部分。展厅展示的文物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几乎涵盖了石城自南唐以来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示的客家文物[1]也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发展历史

宝福院塔位于琴江河东岸,与县城隔江相望。1959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隶属石城县文化局。

宝福院塔始建于宋微宗崇宁元年壬午(1102),落成于大观四年(1110),至今900年历史。元至正二十年因遭兵乱,木作结构被焚一空。明洪三年(1370),僧明海、正悟等募资重修。清顺治十二年(1655),石城大旱,知县郭尧京至此祈雨获灵验,乃主持再度修葺,至今已逾346年,唯嶙峋瘦骨傲立江畔,各层塔檐,荡然无存,塔壁严重风化,塔内十三层木圈梁和楼板全部腐朽不存,塔刹坠落。塔顶大裂,塔身倾斜,岌岌可危。

石城是中央苏区全红县,是红三军团和少共国际师长征出发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进行过长期的革命实践活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过石城阻击战、红军攻克红石寨、红军秋溪整编等许多重要革命事件。石城有数万人参军参战,为革命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解放后经上级批准的烈士达4209名。现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主要有:红军长征前夕李腊石石城阻击战遗址、红军秋溪整编旧址(中央临时军事委员会驻地)、红军攻克当年中央苏区最大的白色据点——红石寨旧址(屏山)、红四军军部旧址(横江秋溪红家垄)、毛泽东和朱德同志观下旧居、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中共太雷县中心县委旧址(横江)、石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石城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客家文化遗迹:石城是中华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有“客家摇篮”之称,历史上是客家民系的中转站。客家文化研究权威学者廖成普为石城题词“祖根中原地,摇篮客石城”。客家遗址丰富,客家风情浓郁,主要有:宋·宝福院塔;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囚室·桂花屋;小松杨村亭式坊;清·永宁廊式古桥;古驿道闽粤通衢;古城墙、城门;客家民居(沙塅新屋、陈联围屋、大畲黄家屋等);客家灯彩、擂茶、宴酒、哭嫁、赛龙船等风俗。石城又是“灯彩之乡”,民间灯彩历史悠久,灯彩道具、舞蹈、音乐皆极优美,是别具一格的表演艺术形式,特别是大型神话灯彩戏“花灯仙子”普晋京中南海演出,“灯彩之乡”美誉蜚声省内外;冯梦龙《三言两拍》中的《喻世明言》中“第二卷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的“却说江西赣州府石城县,有个鲁廉宪,一生为官清介,并不要钱,人都称为“鲁白水”。那鲁廉宪与同县顾佥事累世通家。”便提及了石城县。

建筑布局

1988年5月成立石城县文物保护管理所。1993年更称石城县博物馆。宝福院塔四周山岭环绕,中间形成盆地,琴江河从北往南傍塔而过,塔的东侧有闻名的姑岭桂月;南面与宝福院邻,院南二华里处奇特嶙峋的天然奇观-通天寨的石笋千霄;北侧有小溪注入琴江河,溪旁古树参天。石城古代名胜八景中有四景,即塔影江心、乌嶂松云、石笋干霄、姑岭桂月、分布在塔好四面。

馆藏文物

石城县博物馆负责全县的文物保护管理、文物宣传、收藏、陈列、维修和研究等工作。现已发表《高田乡发掘西汉五铢钱》、《灯彩表演艺术考略》、《石城民居》、《浅谈古塔裂缝处理的技术》和《石城亭式牌坊》等论文[2]

基本陈列

《石城历史与民俗风情综合展》2005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展厅面积280平方米,呈“E”字型布展。展厅内陈列200多件历史、客家文物,按陈列内容分为“赣江源头”、“客家摇篮”、“红土风云”、“人物精英”、“今日石城”五个部分。展厅展示的文物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几乎涵盖了石城自南唐以来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示的客家文物也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陈列布局疏朗、构图简洁、主题突出、线条流畅、极富韵感,为研究石城历史,尤其是石城地方的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等方面提供了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珍贵藏品

双人画镂花玉佩清代。圆形,宽5厘米、厚0.4厘米。

八开光青瓷花盘明代。通高5厘米、口径29厘米、底径15.5厘米。

白底双龙戏珠香炉清代。圆形,高12.3厘米、口径25.7厘米、底径12.8厘米。

匣钵唐代。丰山古窑址遗物。高10厘米、口径16.4厘米,内径13厘米。

视频

石城县博物馆 相关视频

#旅行vlog# 石城博物馆
客家文化魅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