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皮肤肿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皮肤肿瘤是发生在皮肤的细胞增生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皮肤肿瘤是发生于皮内或皮下组织的新生物,种类很多,临床上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在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停止继续生长,不会危及生命;恶性肿瘤可以不断增殖,称为皮肤癌,引起转移,威胁生命。[1]

疾病常识

疾病介绍

皮肤肿瘤是发生在皮肤的细胞增生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发生于皮内或皮下组织的新生物,种类很多,临床上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可以不断增殖,引起转移,威胁生命,称为皮肤癌。 皮肤肿瘤是现在比较难以治疗的皮肤科疾病。

皮肤肿瘤一般指原发于皮肤的良性和恶性皮肤肿瘤,主要包括:

  1. 良性皮肤肿瘤:脂溢性角化症色素痣血管瘤等;
  2. 恶性皮肤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帕哲病等;
  3. 皮肤T细胞淋巴瘤,主要包括蕈样肉芽肿(MF):发生于局部或全身皮肤的浸润性斑块结节,晚期可出现破溃;
  4. 其他皮肤肿瘤:日光性角化病、Bowen病及皮肤附属器肿瘤等,表现为皮肤斑片、斑块、肿物等,皮损持续存在,不易消退。[2]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004%-0.0005%

易感人群: 无特发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基底细胞癌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肿瘤外科 肿瘤科 肿瘤综合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氟尿嘧啶注射液 氟尿嘧啶乳膏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15000元)

温馨提示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成病原因

多数不清楚。有先天及后天等因素,如痣类(主要是色素痣)为先天性疾病。皮肤癌是由于多种内在及外在因素协同作用引起组织细胞异常的反应性增生。其中外在因素包括化学致癌物质、紫外线、电离辐射、病毒感染等。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缺陷等。已知紫外线的照射是皮肤的一个重要致癌因素,例如接近赤道地区人群中的皮肤癌发病率较远离赤道地区的发病率高。白种人表皮中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少,对紫外线的防护作用差,因此皮肤癌的发生率亦较有色人种高。初步的研究表明紫外线等致癌因素首先引起细胞核内DNA的损伤,由于机体内在的缺陷,使细胞不能对损伤的DNA进行修复,从而发生对变异DNA的复制,若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及时排斥,清除这种变异的细胞,即机体免疫监视功能有缺陷,这种有变异DNA的细胞将发生增殖,成为克隆,最终导致肿瘤的形成。[3]

预防措施

  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皮肤癌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2. 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 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皮肤癌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4.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5. 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皮肤癌。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各种皮肤癌疾病远离自己。
  6. 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7. 不要过频洗澡,最新研究表明过频洗澡也会导致皮肤癌(先皮肤出现红肿即皮肤炎,皮肤炎诱发皮肤癌),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有事实依据,专家建议一周三天洗一次澡就足够了,而且搓揉力度要舒适,身上有些污垢不会影响健康,甚至会起到保护作用,这在炎热地带是很有帮助的。
  8. 不要过度进行人工日光浴。据《英国医学杂志》报道,人工日光浴床使用者患上皮肤癌的几率比非使用者高20%。

并发病症

基底细胞癌

  1. 皮肤恶性肿瘤恶性程度低,大部分是原位癌如基底癌肿瘤细胞癌鲍温病或癌前病理变化如红斑增生皮肤角化病,这种癌前病变通常都不易复发转移转移(鳞癌很少血性复发转移转移,疣状癌到很晚才会淋巴复发转移转移)。
  2. 皮肤恶性肿瘤发展缓慢,基底癌肿瘤细胞癌有时会发展十几年,蕈样肉芽肿第一期会长达30年,发展到肿瘤期的时间则更长,因此皮肤肿瘤逝世亡的肿瘤患者很少。
  3. 皮肤恶性肿瘤的危害还有就是人的皮肤面积比较大,成人通常都能达到1.5~2平方米,患有肿瘤后即使肿瘤手术摘除一部分,对身材其他性能的沾染也经常小,甚至可以疏忽。

诊断方法

常见症状

泛发性红色斑块 囊样斑块 皮肤出现硬块

皮肤肿瘤有良性与恶性之分。一般说来,良性肿瘤境界清楚,边缘整齐,表面平滑,大致对称;组织学检查瘤细胞核的大小、形态一致,排列规则,虽可以长得很大,但其生长并不呈破坏性,亦不发生转移。与之相反,恶性肿瘤的境界不清楚,边缘不整齐,表面可发生溃疡、出血,瘤体不对称,组织学检查瘤细胞核的大小、形态不一致,排列不规则,肿瘤呈浸润性、破坏性的生长,最终将发生转移。[4]

常见检查

有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免疫功能检查、病理学检查、X射线检查B超检查CT检查、核素检查等。 皮肤病的物理检查、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检查可以诊断。

  1. 局部有轻微外伤史。
  2. 临床表现为皮内丘疹或结节黄褐色或淡红色等,与深部组织不粘连。
  3. 组织病理检查符合皮肤纤维瘤病理改变。

鉴别诊断

与皮肤囊肿相鉴别。

治疗方案

治疗概述

  • 就诊科室:肿瘤外科 肿瘤科 肿瘤综合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 治疗周期:3-6个月
  • 治愈率:60%
  • 常用药品: 氟尿嘧啶注射液 氟尿嘧啶乳膏
  •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15000元)

皮肤肿瘤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皮肤疾病,很多人得了皮肤肿瘤都感觉十分痛苦,那么皮肤肿瘤是怎么治疗的呢?目前皮肤肿瘤的治疗方法有下面几种:

  1. 手术治疗:早期皮肤癌(没有扩散或转移者),手术根治率可达95%以上,有转移者亦能达到75%。
  2. 放射治疗:对有远处转移的病例,除行手术切除外,可行局部x线照射、镭疗或微波照射等。
  3. 化学治疗:对已侵犯软骨和骨骼的晚期病例,可综合试行放疗与化疗相结合。此外,应用热化学疗法(局部组织温度增高,化疗药可大量进入该区域)对体表肿瘤的疗效要优于单纯化学治疗。
  4. 中药治疗
  1. 阴疽膏外用主要成分:三氧化二砷、轻粉蟾酥梅片麝香等十味药组成。外敷于癌肿上面,周边至正常皮肤0.5cm。 疗效:应用阴疽膏外敷治疗各型皮肤癌32例,总有效率93.9%,治愈率为71.8%。
  2. 处方:
  • 威灵仙、石菖蒲各3g,土细辛黄樟根各1·5g,大罗伞根、鸡骨香、两面针各6g;
  • 生南星、生半夏、生草乌陈皮各6g,乳香、没药、朴硝樟脑粉各0.3g;
  • 金沙牛20只,樟脑粉0.3g,梅片蟾酥各3g。以上3组药物,先分别研成细末,后充分混合均匀,置搪瓷大碗内,上覆盖小碗,边缘用炒盐密封,缓慢加热至盖碗烫手为止,放冷后除去细盐,取下瓷碗,刮取升华物,研成细末,加入约为药粉1/4量的白降丹和等量的白芨粉,混合后加水适量,搓成小丸,阴干即得。

治法:先洗净癌肿皮肤,将药丸置于上面。然后包扎固定,每3~5天换药一次。

护理方法

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如卷心菜和菜花等)及萝卜、酸梅黄豆牛肉蘑菇芦笋、薏苡仁等、食物中含有抗癌物质,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

肿瘤病人热能消耗大,因此饮食要比正常人多增加20%的蛋白质。

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烟酒等刺激物。

饮食保健

皮肤肿瘤是很难治愈的疾病,得了皮肤肿瘤我们应该怎样饮食,吃什么对皮肤肿瘤比较好呢?下面看一下专家对于皮肤肿瘤食疗方法的介绍。

  1. 芦笋: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且其含有的天冬氨酸与微量元素硒、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常食用可预防皮肤癌。
  2. 椰菜花:椰菜花中含较多微量元素钼,可阻断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的合成,能起到抗癌防癌的作用,此外,研究表明,椰菜花中提取的一种叫做萝卜子素的酶能预防癌症,有提高致癌物解毒酶活性的作用。
  3. 菌菇:菌菇类食物包括冬菇、香菇金针菇等以及银耳、木耳等,这些食物都含有抗癌物质,如多醣体、粗纤维及钙质等,并且常吃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4. 胡萝卜:胡萝卜中富含胡萝卜素,其防癌抗癌功效已得到科学家肯定,此外,胡萝卜中的挥发油、维生素B1、B2、C以及多种氨基酸,而维生素C能阻止癌物质亚硝胺在体内合成,具有抗癌作用。

宜食

  1. 宜食用易消化食物;
  2. 宜食用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食物;
  3. 宜多食用补气养血之品。

忌食

  1. 忌吃高碘食物;
  2. 忌吃壮阳食物;
  3. 忌吃辛辣食物;
  4. 忌吃烧烤的食物。

视频

皮肤上恶性肿瘤的辨别

视频

皮肤瘙痒可能是肿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