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百丈禅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百丈禅师

本名;百丈禅师

别称;百丈怀海、怀海禅师

所处时代;唐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福州长乐

出生时间;公元749年(一说公元720年)

去世时间;唐宪宗元和九年(814)

主要作品;《百丈怀海禅师语录》、

         《百丈怀海禅师广录》

主要成就;始创禅宗戒律

法号;怀海

传承;慧能、马祖道一

弟子;沩山灵佑、黄檗希运

敕谥;大智禅师

宗派;洪州禅

重大贡献;制定丛林清规

百丈怀海(约720-814),中国禅宗著名禅师,唐代禅宗高僧。本姓王,俗名木尊,福建长乐人,创立了《百丈清规》

百丈禅师是洪州宗风开创者马祖道一大师的法嗣,禅宗清规制定者。因常住地为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故称"百丈禅师"。

唐中叶后,旧教规戒律与禅宗发展冲突,怀海大胆进行教规改革,设立了百丈清规,推进禅宗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人物生平

早年事迹

怀海自幼喜游访寺院。早岁在南岳怀让禅师的弟子西山(广东潮安)慧照出家,后从南岳衡山之法朝律师受具足戒,未久至安徽庐江浮槎寺研读经藏。

终至"三学该练",具备了深厚的经、律、论佛学知识。

唐代宗大历初年(766年),听说马祖道一在南康(在今江西赣县境内)龚公山传法,即前去投马祖,倾心依附,并充当马祖的侍者,深得马祖的器重。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入祖室,各有擅长,时称马祖门下三大士。

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奉新人甘贞洪州新吴(江西奉新)大雄山(俗称百丈山)建庵。听说入住小雄山普化院的怀海禅法精深,于是"请施家山,愿为乡导,庵庐环绕",将怀海迎入所建庵中,并将庵改名"百丈寺"。怀海得道后,便开山说法,自立禅院,率众修持,实行僧团之农禅生活。

制定清规

唐朝中叶即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后,封建政权采取"取消对寺院和僧尼个人田产免税规定"等诸多不利措施,僧侣被迫面临如何生存的严峻形势。怀海参照大小乘戒律,制定新的修行生活仪轨《禅门规式》(即《百丈清规》)以保证禅宗的繁盛和发展。[1]

圆寂前后

怀海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正月十七日入寂。据唐陈诩《塔铭》所记,怀海世寿六十六岁。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敕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北宋徽宗追谥"觉照禅师",元顺章加谥"弘宗妙行禅师"。

主要成就

始创戒律

唐中叶后,由于旧教规和戒律极端轻视和排斥生产劳动,认为掘地、斩草、种树等活动都是"不净业",僧徒若从事此类活动是违犯佛律的。而禅宗因为不依靠豪华奢侈的堂殿、经像、法物,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且自六祖惠能以来,许多开山祖师都亲自参加生产劳动。就在旧教规旧戒律与禅宗发展存在尖锐矛盾时,怀海大胆进行了教规改革,设立了百丈清规,制定戒律。从组织体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保证了洪州禅的发展和繁荣。怀海为禅宗发展扫清障碍,对禅宗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如果说道一从思想方面开辟了禅学新时代,那么怀海禅师则从实行方面保证了禅学的发展。

《百丈清规》问世后,千余年来虽屡经删修,但却始终以此为蓝本。一直是历代寺院的基本法规和禅宗僧侣必须遵循的基本规戒。怀海非仅为立法者,亦为实行者,他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将禅学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宋儒曾彷效此清规而创立书院。元、明、清更绵延不断。[2]

自创禅法

怀海的禅学思想深得祖师惠能马祖道一的真传,主张众生心性本来圆满成就,只要不被妄想所系缚,就和诸佛无异。 认为禅的要求在于"去住自由"。所谓"去住自由",就主体而言,指向人的精神自由;就对象而言,应落实在生活日用之中。这就要求禅僧既肯定主体意识,又立足于现实生活;离开现实生活,即无自由解脱可言。怀海的禅,具有一种朴素自然的生活味。在怀海看来,禅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因此他总是在一些细微的事物上取得"禅机"。 这种"禅机"既有禅家的高峻,又教家的平易,种种方便开化后人。怀海为洪州禅法的中坚人物,上承慧能、马祖以来的禅法,下启后世五家之中沩仰、临济二宗。宗法至今传承不绝,影响深远。

怀海对禅宗的巨大贡献就是使禅僧直接从一般寺院分离出来,使禅宗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佛教宗派。使禅宗体制更趋中国化的,对禅宗自身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主要作品

著作

《百丈怀海禅师语录》《百丈怀海禅师广录》各一卷

丛林要则

唐朝百丈禅师二十条丛林要则: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 ◎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 ◎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截 ◎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 ◎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 ◎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待客以至诚为供养 ◎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 ◎处众以谦恭为有礼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 ◎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史书记载

《仰山慧寂禅师语录》载,沩山曾问仰山云:"马祖出入十四人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仰山答曰:"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导之师。"

《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及《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古尊宿语录》等有关资料记载,怀海俗姓王氏,福州长乐人。幼年出家,初依潮阳西山慧照和尚,后依衡山法朗和尚受具足戒。往庐江(今安徽庐江县)浮槎寺阅读藏经多年,具备了深厚的经、律、论佛学知识。时值马祖道一在江西弘法,天下向风,怀海前往参学,与智藏、普愿同称入室,各有擅长,成为鼎足而立的马祖门下三大士。开悟后,因住持百丈山,故世称百丈怀海。

轶事典故

同甘共苦

任何事情,怀海都是自己带头。亲领四五百人严规修道,同甘苦,共患难。每次劳动,怀海"凡日给执劳,必先于众"。有一次负责管理劳务的执事僧见他年纪太大,便将他的劳动工具藏了起来,意在让他休息。怀海四处找工具不得,就拒绝吃饭,直到工具被发还。百丈怀海就以这样的方式告诫弟子:要做到"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野狐禅

《无门关》中,还记载了这么一个与怀海相关的"野狐禅"典故。怀海每次在堂上说法的时候,常常有一个老人跟随大众一起听讲。有一天说法完毕后,老人却留下来没有离开。怀海便问他:"你是什么人,想做什么?"

老人回答说:"实不相瞒,我不是人。在以前迦叶佛时代,本在此山修行,因为有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为此一语,便做了500年的野狐精,没法解脱,请和尚慈悲为我开示,让我解脱狐狸身之苦。"

怀海说:"你把学人问你的问题,现在重新再问我一次吧。"

老人便道:"请问和尚,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

怀海当即答道:"不昧因果。"

老人当即大悟,便向怀海礼拜叩谢说:今承蒙和尚开示,令我超脱狐身。我就住在后山岩下,祈请和尚慈悲,以出家众的礼仪为我埋葬。

第二天,怀海带领寺中僧众,在后山石岩下,找到了一头死狐,于是便将其火葬。

出生争议

怀海的生卒年有两种说法,一是唐陈翊《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中所说,生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卒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寿六十六岁。传统上普遍接受的另一说法则是来自宋《高僧传》,他生于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卒于元和九年(公元 814年),寿九十五岁。因为陈翊为怀海同时代的人,因此应以陈翊说为正。

得法弟子

沩山灵佑

沩山灵佑禅师(771~853)先于奉新百丈山师从怀海,后迁湖南沩山。灵佑为沩仰宗初祖,福州长溪(福建霞浦县南)人,俗姓赵,谥号"大圆禅师"。因其弟子慧寂徙居宜春仰山,别创禅宗一派,合曰"沩仰宗"。

黄檗希运

黄檗希运先于百丈山师从怀海,后居宜丰黄檗。是洪州禅向临济禅发展过渡的关键人物,他承接了马祖道一的法统。其弟子义玄远赴河北临济院,又创禅宗一派,是曰"临济宗"。因此,希运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不仅在于他是洪州禅的继承者,而且还是临济法门的先驱。他的禅法直接影响了临济禅的形成,更开创了影响久远,波及面最大、渗透力最强的临济宗禅风。

人物评价

怀海的为人,在唐陈诩《塔铭》中描述:"言简理精,貌和神峻;睹即生敬,居常自卑。"

百丈禅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大革命家。佛法之所以能够流传,得益于马祖百丈师徒二人建立了丛林制度,建立了禅堂,订立了清规。史称"马祖建道场,百丈立清规"。 (新浪佛学、安庆晚报)

南昌大学哲学教授、佛学资深研究者苏树华评价:"百丈禅师的禅法,既具北宗渐修的风格(第二峰头的商量语),又具南宗直指的风格(妙高峰顶的无言义),不同根基的人,在他的教法中皆可各得其益,各有长进。"

后世纪念

百丈寺

百丈寺坐落于久有"仙源灵境"之誉的江西省奉新境内大雄山中,是中国佛教禅宗"禅林清规"的发祥地,又称"天下清规",中国佛教禅宗古寺庙之一,该寺迄今已有1200年历史,背山面田,占地1200亩,原有七进殿堂,掩映在苍山翠竹之中,在中外佛教界享有盛名。是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丈禅师即死于百丈寺,后安葬在今宜春市境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