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白薇(中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薇,干燥根茎类圆柱形,略横向弯曲,呈结节状,长约1.5~6厘米,直径约0.5~2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棕色;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类白色。根呈细长圆柱状,有时弯曲或卷曲,丛生于根茎上,形如尾,长约10~20厘米,直径约1~2.5毫米,表面黄棕色,有细纵皱。质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飞出。断面略平坦,类白色至浅黄棕色,皮部发达,木部很小,仅占直径的1/3。气微弱,味苦。以根色黄棕、粗壮、条匀、断面白色实心者为佳。[1]

名 称

白薇

拼 音

baiwei

英文名

Cynanchi Atrati Radix Et Rhizoma。

类 别

根茎类

功效分类

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别名

葞、春草(《尔雅,),芒草(《尔雅》郭璞注),白微(《本草经集注》),白幕、薇草、骨美(《别录》),龙胆白薇(《药材资料汇编》)、白龙须、老君须。

入药部位

萝摩科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及根茎。

性味

苦咸,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咸,大寒,无毒。"

③《本草汇言》:"味苦咸,气温,无毒。"

④《本草备要》:"苦咸,寒。"

归经

经。

①《纲目》:"阳明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肾二经。"

③《本草新编》:"入心、脾二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植物形态

①直立白薇,又名:三百根、角胆草、苦胆草、奶子、山烟、百荡草、老角、羊角细辛、上天梯、大向砂、九根角、节节空、大百砂、双角果、婆婆针线包、底线补、山老瓜瓢。

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植物体具白色乳汁。根茎短,簇生多数细长的条状根。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广卵形,长约5~10厘米,宽约2.5~7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绿色,被短柔毛,老时渐脱落,下面淡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叶脉在下面稍隆起。伞形花序腋生,小花梗短,下垂,密被细柔毛;花黑紫色,直径约1~1.5厘米;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外侧密被细柔毛;花冠5深裂,裂片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外侧疏生黄褐色细柔毛;副花冠5裂,裂片椭圆形,上部围绕于蕊柱顶端,与蕊柱几等长,下部与花丝基部相连;雄蕊5,上部与雌蕊合成蕊柱;雌蕊由2心皮组成,两心皮略连合,子房上位,花柱四周有短柔毛,柱头位于蕊柱下。蓇葖果角状,纺锤形,长5~8厘米,宽约1.5厘米。种子多数,卵圆形,有狭翼,先端有白色长绵毛。花期5~7月。果期8~10月。

②蔓生白薇,又名:白花牛皮消。

形态与直立白薇相似,惟茎上部为蔓生,被短柔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花较小,直径约1厘米,初开时黄绿色,后渐变为黑紫色。[2]

产地分布

主产山东辽宁安徽。此外,湖北江苏浙江福建甘肃河北陕西等地亦产。

主治功效

清热,凉血。治阴虚内热,风温灼热多眠,肺热咳血,温疟,瘅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风湿痛,瘰疬

①《本经》:"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有时。"

②《别录》:"疗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久服利人。"

③陶弘景:"疗惊邪,风狂,庢病。"

④《纲目》:"治风温灼热多眠,及热淋,遗尿,金疮出血。"

⑤《本草述》:"主治患痰虚烦。"

⑥《要药分剂》:"清虚火,除血热。"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卒中患者之四肢浮肿,又用于急性热病中末期之灼热及衰弱病之消耗热,肺结核之骨蒸潮热等,有清凉性滋养之效;又用于小溲亦涩,肺热咳嗽等证。"

⑧《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肺热。治吐血及老年咳嗽。"

⑨《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肾炎肺结核、尿路感染、水肿等。"[3]

禁忌事项

①《本草经集注》:恶黄芪大黄大戟干姜干漆、大山茱萸

②《本草经疏》:凡伤寒及天行热病,或汗多亡阳过甚,或内虚不思食,食亦不消,或下后内虚,腹中觉冷,或因下过甚,泄泻不止,皆不可服。

③《本草从新》:血热相宜,血虚则忌。

采收炮制

春秋季采挖。拣去杂质,春冬季用温水洗净,夏秋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加盖湿布,次日取出,去芦,切成2厘厚横片,晒干。若取其降低苦寒,则用清炒法,将药片投入锅内,用文火炒至淡黄色为度。[4]

①《雷公饱炙论》:"凡采得白薇后,用糯米泔汁浸一宿,至明取出,去髭了,于槐砧上细锉,蒸,从巳至申,出用。"

②《纲目》:"酒洗用。"[5]

药物鉴别

药材性状鉴定

本品根茎粗短,有结节,多弯曲。上面有圆形的茎痕,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根长10~25cm,直径1~2mm。表面棕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苦。

药材显微鉴定

1.白薇根横切面:表皮1列细胞。皮层宽阔,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内皮层细胞壁厚。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韧皮部狭窄,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均木化。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径向延长。皮层有乳汁管,有时可见石细胞。维管束双韧型。髓部有石细胞散在。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2.蔓生白薇根及根茎横切面:根与白薇相似。根茎皮层无乳汁管,有的有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并有石细胞存在。[6]

药理研究

甾体多糖苷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减慢;水提物有一定的祛痰作用,而无镇咳和平喘作用。毒性:腹腔注射醇提物LD50为7.5克/千克。具有退热,抗炎等作用。

化学成分

根中主要含强心苷、挥发油等,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白薇素,强心苷中主要成分为甾体多糖苷。另含直立白薇苷、白薇正苷A、白前苷元A、β-香树素乙酸酯、油酸乙酯、β-谷固醇等。[7]

临床应用

①治虚热盗汗:白薇、地骨皮各12克,银柴胡鳖甲各9克。水煎服。(《河北中草药》)

②治肺结核潮热:白薇9克,葎草果实15克,地骨皮12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③治风湿关节痛:白薇、臭山羊、大鹅儿肠根各15克。泡酒服。(《贵州草药》)

④治金疮血不止:白薇末贴之。(《儒门事亲》)

⑤治火眼:白薇30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8]

相关视频

1、中药白薇的传说故事——橘香园学堂[9]


2、中药药材鉴定《白薇》[1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