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白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白渠》是中国地理学的一个名词术语。

汉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古老文字系统[1],直到现在我们仍在使用。其不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记录者、传承者。可以说,汉文字是中华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词解释

白渠名词解释:西汉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汉太始二年(前95 年)武帝因采用赵中大夫白公建议而得名。引泾水出今陕西礼 泉西北经高陵西北、富平南,至渭南县东北注入渭水。全长200 里,溉田4500余顷。宋、元以后,其上游屡 有修改,清末渠身缺坏。1930年以后改筑为泾惠渠。

白渠是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接受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在泾水与洛水之间穿挖渠道。引泾水为源,首起谷口(今陕西礼泉东北),尾入栎阳(今陕西临潼北),注归渭水,与郑国渠平行,长达二百里,灌溉农田四千五百余顷,民得其利。因为是白公建议开凿此渠,故称为白渠或白公渠。东汉迁都洛阳,白渠渐废。北周后,水利渐兴,白渠复修。唐代在泾阳县北建三闸分水,自北而南分成大白渠、中白渠、南白渠。宋、元、明、清时,多次兴工修白渠,屡修屡坏,灌溉面积日益缩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