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居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居易
中國詩人
白居易
國家
姓名 白居易
樂天
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族裔 唐人
出生 772年2月28日(唐代宗大曆七年正月二十日)
河南新鄭
逝世 不詳
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1](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2],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中唐詩人,作品平易近人。倡導新樂府運動,反映時代現況,但是因為政治不得志,故時常飲酒作詩。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唐宣宗稱之為詩仙,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

生平簡介

白居易喜歡讀書,而且他的記憶力之好極為驚人,凡是他過目的書,就沒有不把它緊緊記在了腦子裡的。而他詩文里所透露出來的非凡才華,便更是讓人吃驚不已了。 詩才已經不同凡響的白居易,在16歲那年便隻身來到了京城長安。他聞名去拜訪當時掌管編纂國史以及為朝廷起草文告詔令的著作郎顧況,以便請顧老前輩對自己的詩作進行親切指點。顧老詩人欣賞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的五律詩中野草所蘊涵著的頑強生命力, 得到了老詩人顧況的大力讚揚和多方介紹,少年白居易的詩名頓時便傳遍了整個京城。

仕官生涯

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年),他才以高科考取進士,此後便踏上了仕途。806年,白居易罷校書郎。同年四月試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及第,授盩庢縣(今西安周至縣)尉。807年,任進士考官、集賢校理,授翰林學士。808年任左拾遺,迎取楊虞卿從妹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戶部參軍,811年母親陳氏去世,離職丁憂,歸下邽。814年回長安,授太子左贊善大夫。 任左拾遺時,白居易認為自己受到喜好文學的皇帝賞識提拔,故希望以盡言官之職責報答知遇之恩,因此頻繁上書言事,並寫大量的反應社會現實的詩歌,希望以此補察時政,乃至於當面指出皇帝的錯誤。白居易上書言事多獲接納,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憲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絳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於朕,朕實難奈。」李絳認為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勸諫憲宗廣開言路。[3]

貶謫江州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其後白居易又被誹謗:母親看花而墜井去世,白居易卻著有「賞花」及「新井」詩,有害名教。遂以此為理由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至江州與白居易相聚。當白居易被任命為忠州刺史時,白行簡也一同與兄長溯江而上。途中與元稹相遇於黃牛峽,三人相游之處被稱為三游洞。在忠州任職的時間,白居易在忠州城東的山坡上種花,並命名此地為「東坡」。同年冬,被任命為忠州(今重慶市忠縣)刺史,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長安,任尚書司門員外郎。 白居易的母親雖因看花墜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許多詠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紀錄,新井詩作於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詩今已失傳),可見此事不能構成罪名。他被貶謫的主因,很可能與他寫諷諭作品而得罪當權者有關。貶謫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轉折點:在此之前他以「兼濟」為志,希望能做對國家人民有益的貢獻;至此之後他的行事漸漸轉向「獨善其身」,雖仍有關懷人民的心,表現出的行動卻已無過去的火花了。然而白居易在江州雖不得志,大體上仍能恬然自處,曾在廬山香爐峰北建草堂,並與當地的僧人交遊。

任職蘇杭 820年冬,轉任主客郎中、知制誥。821年,加朝散大夫,轉上柱國,又轉中書舍人。822年7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10月到任。任內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績。824年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秋天至洛陽,在洛陽履道里購宅。825年,被任命為蘇州刺史,5月到任。826年因病去職,後與劉禹錫相伴遊覽於揚州、楚州一帶。

在杭州刺史任內,見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決杭州人飲水問題。又見西湖淤塞農田乾旱,因此修堤蓄積湖水,以利灌溉,舒緩旱災所造成的危害,並作《錢塘湖石記》,將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與注意事項,刻石置於湖邊,供後人知曉,對後來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響。

當白居易在杭州時,元稹亦從宰相轉任浙東觀察使,浙東、杭州相去並非太遠,因而二人之間有許多往還的贈答詩篇。當白居易任滿離開杭州時,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編成《白氏長慶集》五十卷。

在蘇州刺史任內,白居易為了便利蘇州水陸交通,開鑿了一條長七里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簡稱「山塘街」。

晚年生活

827年,白居易至長安任秘書監,配紫金魚袋,換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員所用的服色)。828年,轉任刑部侍郎,封晉陽縣男。829年春,因病改授與太子賓客分司,回洛陽履道里。830年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去世。832年,為元稹撰寫墓誌銘,元家給白居易潤筆的六七十萬錢,白居易將全數布施於洛陽香山寺。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賓客分司。835年,被任命為同州刺史,辭不赴任,後改任命為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封馮翊縣侯,仍留在洛陽。839年10月得風疾。841年,罷太子少傅,停俸。842年,以刑部尚書致仕,領取半俸。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閒適」的生活反應自己「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哲學。而844年,73歲的白居易出錢開挖龍門一帶阻礙舟行的石灘,事成後作詩《開龍門八節石灘詩二首並序》留念,詩中仍反映出他「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觀。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陽的履道里第度過,與劉禹錫唱和,時常遊歷於龍門一帶。作《池上篇》、《醉吟先生傳》自況。845年,白居易74歲,尚在履道里第舉行「七老會」,與會者有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與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滿李元爽,畫成「九老圖」。白居易晚年篤信佛教,號香山居士,為僧如滿之弟子。

洛陽安逝

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於洛陽,享年75歲,贈尚書右僕射,諡號「文」,臨終前,他遺囑「不歸下王圭,葬於香山如滿之側」,想永遠與洛陽山水為伴。家人依照他的遺囑,將他埋在龍門東山琵琶峰上。人們為了更好地紀念這位偉大詩人,在琵琶峰上對其墓加以擴建,建成了「白園」。整個白園莊嚴肅穆,質樸典雅,布局結合地形,峰迴路轉,曲徑通幽,依山築房建亭,高低錯落。 白居易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4]

著作

有《白氏長慶集》共有七十一卷。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3818篇詩文。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乃至如新羅、日本等地。

軼事典故

白居易:36歲結婚,大齡中的大齡,如果你以為杜甫已經夠大齡了,那麼白居易告訴你什麼叫一山更有一山高。白居易出身於官宦家庭,爺爺做過縣令,父親做過副市長(徐州別駕),出身不錯。白居易還是個神童,16時就因一首《賦得古草原送別》獲得了長安文壇大佬顧況的賞識。按道理說,像白居易這樣的條件上門來提親的人肯定不少,可白居易直到36歲,才和小他12歲的楊氏結婚。這其中的原因,後人也不得而知。有這樣一個故事,可以參考下。

話說白居易11歲時,曾在徐州符離居住,與少他四歲的鄰女湘靈青梅竹馬,一起長大。19時,白居易寫了一首詩《鄰女》,就是寫給湘靈的: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

何處閒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兩人互相愛戀,希望結成婚姻。在白居易29歲考中進士時,向母親提出與湘靈結婚,可母親因為門第之見不許。白居易無奈又痛苦。當白居易在長安安家後, 再次向母親提出迎娶湘靈,依然被母親拒絕了,此時,白居易已經32歲了。 最後,不得已,白居易與同僚的妹妹楊氏成婚。這個故事不知真假,但詩詞君卻傾向於相信,能寫出《長恨歌》這麼悲傷的愛情,詩詞君相信白居易可能也經歷過。[5]

家釀名酒 白居易自家釀的酒,質高出眾,他為自家的酒作詩道:「開壇瀉罇中,玉液黃金脂;持玩已可悅,歡嘗有餘滋;一酌發好客,再酌開愁眉;連延四五酌,酣暢入四肢。」(《白居易卷》)。白居易造酒的歷史不但有記載,而且直到今天,還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賞鄉鄰」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傳。

西湖白堤 在白居易到西湖以前,西湖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整治。遇到乾旱天氣,西湖水很淺,不夠灌溉農田;每到下大雨,又會湖水泛濫,不能積蓄。這種情況使西湖不能盡到最大的效用,造成農用和民用的水源都發生問題。 白居易是懷著「下恤民庶」的抱負來到杭州做刺史的,到任以後,就把徹底治理西湖這一工程提到議事日程上。他任杭州刺史的主要政績之一,就是在西湖東北岸一帶築成捍湖大提,有效地蓄水泄洪,保證農田有水灌溉,人民有水喝。 這個築堤蓄湖的工程在白居易離任前的兩個月得以竣工。824年三月,白居易親自寫了《錢塘湖石記》一文,刻成石碑,立在湖岸上。這篇碑記就成為關於西湖水利的重要歷史文獻。白居易修建的捍湖大提,人們就稱它為「白公堤」,表達了對白居易的愛戴與懷念。

詩文

〈長恨歌〉與〈長恨歌傳〉

白居易的〈長恨歌〉,可謂敘事詩的不朽名篇。作〈長恨歌〉時,他三十五歲。參加「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的考試,入四等,授盩厔尉。在盩厔認識了兩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陳鴻和王質夫。公餘之暇,他們常相約到仙遊寺玩。談起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彼此感慨惋嘆不已。王質夫便慫恿白居易作一首長歌,來記此「希世之事」。白居易因而作了〈長恨歌〉。但,他的用心,並不僅是記載一則美麗的愛情故事。而是「不但感其事,亦欲懲尤物,窒亂階、垂於將來」。詩作了,又慫恿陳鴻作傳。於是,陳鴻也寫了一篇〈長恨歌傳〉。唐代文學,首推「唐詩」,次為「傳奇」。這一歌、一傳,在「唐詩」與「傳奇」的領域中,各自傳世不朽。

《長恨歌傳》此傳先述開元時楊妃入宮﹑迄天寶末縊死於馬嵬坡的始末﹔後寫玄宗自蜀還京﹐思念不已﹐方士為之求索貴妃魂魄﹐見之於海上仙山﹐貴妃乃為言天寶十載七夕與玄宗盟誓之事。後段敘述為前此唐人詩文中所未見﹐當是不得之於民間傳聞﹔描寫也相當細致。篇中對玄宗晚年的縱情聲色﹑政治腐敗有所暴露﹐即如楊貴妃是玄宗從其子壽王府邸取來一節亦直書不諱。篇末議論﹐則歸之於「懲尤物﹐窒亂階﹐垂於將來」。此傳與《長恨歌》相輔而行﹐流傳頗廣。

《長恨歌》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複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索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迴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子弟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漏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展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舍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令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註解】: 1、漢皇:指唐明皇。 2、禦宇:治理天下。 3、姊妹句:楊貴妃受寵後,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 4、漁陽鼙鼓:指安祿山在漁陽起兵叛亂。 5、薄:臨近、靠近。 6、信:任憑。 7、碧落:道家稱天空為碧落。 8、玉扃:門閂。 9、迤邐開:一路敞開。 10、闌干:縱橫。

【韻譯】: 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個絕代佳人; 統治全國多年,竟找不到一個稱心。 楊玄瑛有個女兒才長成,十分嬌豔; 養在深閨中,外人不知她美麗絕倫。 天生就的一身麗質,很難長久棄置; 有朝一日,被選在皇帝身邊做妃嬪。 她回眸一笑時,千姿百態嬌媚橫生; 六宮妃嬪,一個個都黯然失色萬分。 春寒料峭,皇上賜她到華清池沐浴; 溫泉水潤,洗滌著凝脂一般的肌身。 侍女攙扶她,如出水芙蓉軟弱娉婷; 初蒙皇恩潤澤時,就這般嬌嬈涔涔。 鬢發如雲顏臉似花,頭戴著金步搖; 芙蓉帳里,與皇上度著溫暖的春宵。 情深春宵恨太短,一覺睡到日高起; 君王深戀兒女情,從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歡侍君飲,終日陪伴無閑時; 春從春遊夜專守,雙雙形影不分離。 後宮妃嬪有三千,個個姿色象女神; 三千美色不動心,皇上只寵她一人。 金屋中阿嬌妝成,夜夜嬌侍不離分; 玉樓上酒酣宴罷,醉意伴隨著春心。 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獎; 楊家門戶生光彩,令人羨慕又嚮往。 使得天下的父母,個個改變了心願; 誰都看輕生男孩,只圖生個小千金。 驪山北麓華清宮,玉宇瓊樓聳入雲; 清風過處飄仙樂,四面八方都可聞。 輕歌慢舞多合拍,管弦旋律盡傳神; 君王終日都觀看,欲心難足無止境。 忽然漁陽戰鼓響,驚天動地震宮闕; 驚壞跳舞的歌伎,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樓與宮闕,烽火連天雜煙塵; 千軍萬馬護君王,直向西南急逃奔。 翠華龍旗一路搖,隊伍走走又停停; 西出都城百來里,來到驛站馬嵬亭。 龍武軍和羽林軍,六軍不走無奈何; 纏綿委屈的美人,最終馬前喪了生。 貴妃頭上裝飾品,拋撒滿地無人問; 翠翹金雀玉搔頭,珍貴頭飾一根根。 君王寵愛救不了,掩面哭成個淚人; 回頭再看此慘狀,血淚交和涕淋淋。 秋風蕭索掃落葉,黃土塵埃已消遁; 回環曲折穿棧道,隊伍登上了劍門。 峨嵋山下路險隘,蜀道艱難少人行; 旌旗黯黯無光彩,日色淡淡近黃昏。 泱泱蜀江水碧綠,巍巍蜀山郁青青; 聖主傷心思貴妃,朝朝暮暮戀舊情。 行宮之內見月色,總是傷心懷悲恨; 夜雨當中聞鈴聲,譜下悲曲雨霖鈴。 天旋地轉戰亂平,君王起駕回京城; 到了馬嵬車躊躇,不忍離去斷腸人。 萋萋馬嵬山坡下,荒涼黃土墳塚中, 美人顏容再不見,地上只有她的墳。 君看臣來臣望君,相看個個淚沾衣; 東望京都心傷悲,任憑馬兒去馳歸。 回到長安進宮看,荷池花苑都依舊; 太液池上芙蓉花,未央宮中垂楊柳。 芙蓉恰似她的面,柳葉好比她的眉; 睹物怎能不思人,觸景不免雙目垂。 春風吹開桃李花,物是人非不勝悲; 秋雨滴落梧桐葉,場面寂寞更慘淒。 興慶宮和甘露殿,處處蕭條長秋草; 宮內落葉滿台階,長久不見有人掃。 當年梨園的弟子,個個新添了白發; 後妃宮中的女官,紅顏退盡人衰老。 夜間殿堂流螢飛,思想消沉心茫然; 終夜思念睡不著,挑盡了孤燈心草。 細數遲遲鍾鼓聲,愈數愈覺夜漫長; 遙望耿耿星河天,直到東方吐曙光。 冷冰冰的鴛鴦瓦,霜花覆蓋了幾重; 寒刺刺的翡翠被,誰與皇上來共用? 生離死別遠悠悠,至今已經過一年; 美人魂魄在何方,為啥不曾來入夢? 四川有個名道士,正到長安來做客; 能用虔誠的道術,招引貴妃的魂魄。 輾轉相思好傷神,叫人對王表同情; 就叫方士去努力,專意殷勤去找尋。 駕馭雲氣入空中,橫來直去如閃電; 升天入地去尋求,天堂地府找個遍。 找遍了整個碧空,找遍了整個黃泉; 天茫茫來地蒼蒼,找遍天地沒看見。 忽然聽說東海上,有座仙山蓬萊山; 仙山聳立在雲端,雲來霧去縹渺間。 玲瓏剔透樓台閣,五彩祥雲承托起; 天仙神女多無數,個個綽約又多姿。 萬千嬌美仙女中,有個芳名叫太真; 肌膚如雪貌似花,仿佛是要找的人。 方士在金闕西廂,叩開白玉的大門; 他托咐侍女小玉,叫雙成通報一聲。 猛然聽到通報說:唐朝天子來使者; 九華帳里太真仙,酣夢之中受震驚。 推開睡枕攬外衣,匆忙起床亂徘徊; 珍珠廉子金銀屏,一路層層都敞開。 烏去發髯半偏著,看來剛剛才睡醒; 花冠不整都不顧,匆匆跑到堂下來。 輕風吹拂揚衣袖,步履輕輕飄飄舉; 好象當年在宮中,跳起霓裳羽衣舞。 寂寞憂愁顏面上,淚水縱橫四處灑; 活象春天新雨後,一枝帶雨的梨花。 含情凝視天子使,托他深深謝君王: 馬嵬坡上長別後,音訊顏容兩渺茫。 昭陽殿裡恩愛情,年深月久已斷絕; 蓬萊宮中度時日,仙境幽幽萬古長。 回頭俯身向下看,滾滾黃塵罩人間; 只見塵霧一層層,京都長安看不見。 只有寄去定情物,表表我深情一往; 鈿盒金釵寄你去,或許能慰藉君王; 金釵兒我留一半,鈿合兒我留一扇; 擘金釵來分鈿盒,一人一半各收藏。 但願我們兩顆心,有如釵鈿一樣堅; 不管天上或人間,終有一日會相見; 臨別殷勤托方士,寄語君王表情思。 寄語之中有誓詞,唯有他倆心裡知。 當年七月七日夜,我倆相會長生殿; 夜半無人兩私語,雙雙對天立誓言: 在天上,我們願作比翼齊飛鶼鶼鳥; 在地上,我們甘為永不分離連理枝。 即使是天長地久,總會有終了之時; 唯有這生死遺恨,卻永遠沒有盡期。 [6] 【詩文賞析】 《長恨歌》是中國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是其代表作之一,作於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詩形像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詩的主題是「長恨」。該詩對後世諸多文學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長恨歌》作於元和元年,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佳作。當時詩人正在今天的陝西周至人縣尉。這首詩是他和友人遊覽仙遊寺,有感於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    這是一首敘事詩,以「長恨」為中心,篇幅很長。抒情成份很濃,敘事、寫景、抒情很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及它的悲劇結局。詩人從批判的角度寫出了造成悲劇的原因,但對悲劇中的主人公又寄予同情和惋惜。詩人將愛情故事寫得纏綿悱惻、婉轉動人,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全詩蕩氣迴腸、情節曲折,散發著浪漫主義的光彩,不愧為千古絕唱。

將詩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從「漢皇重色思傾國」至「盡日君王看不足」,敘述了安史之亂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終於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貴妃。貴妃進宮後恃寵而驕,不但自己「新承恩澤」,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覆渲染唐玄宗得貴妃後完全沉湎於歌舞酒色。開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又喚起和統領著全詩; 第二層從「漁陽鼙鼓動地來」至「回看血淚相和流」,寫安史之亂,玄宗逃難,被迫賜死貴妃,寫出了「長恨」的內因,是悲劇故事的基礎。詩人有意將因玄宗荒淫誤國所造成的安史之亂進行了淡化處理,對二人的生離死別則著意形容,讀者受到的是悲劇氣氛的感染而不是歷史的理性批判。陳鴻《長恨歌傳》「懲尤物,窒亂階」之說是板著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視為此詩的寫作動機;第三層從「黃埃散漫風蕭索」至「魂魄不曾來人夢」,描述了楊貴妃死後,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傷還都路上的追懷憶舊,行宮見月,夜雨聞鈴,是一片「傷心色」和「斷腸聲」。長安收復以後回朝時,重過馬嵬,「不見玉顏空死處」。回宮後,池苑依舊,物是人非,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使人覺得蕩氣迴腸;第四層從「臨邛道士鴻都客」至「此恨綿綿無絕期」,寫玄宗派方士覓楊貴妃之魂魄,重在表現唐玄宗的孤寂和對往日愛情生活的憂傷追憶。詩人運用浪漫主義手法,上天入地,後終在虛無縹緲的仙山上讓貴妃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形象再現於仙境。「情」的宣洩已超脫於帝王妃子間的感情糾葛,而更多地帶有詩人的主觀的理想成分,並早已超出了歷史事實的範圍,將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的矛盾衝突表現無餘。結尾「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二句,是愛情的嘆息與呼聲,是對於愛情受命運播弄,和愛情被政治倫理摧殘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時空而進入無極之境。這樣,詩人便以「長恨」表現了愛情的長存,亦即點明全詩的主題。 [7]


視頻

中唐的代表詩人—白居易(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