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疫苗轮到我打了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疫苗轮到我打了吗?

在6月20日之前台湾陆续到货的疫苗共235万剂,扣除已施打144万剂,剩馀91万剂,今天美国的250万剂疫苗到货,但台湾自己采购2000万剂,只到货百万。目前可用疫苗增至341万剂,怎么打?哪些人可以打?全民关心,陈时中表示,将再依接种计划开放接种对象。[1]

274万剂莫德纳(Moderna)疫苗第一阶段分配事宜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26)日表示,目前进口国内之274万剂莫德纳(Moderna) COVID-19疫苗将陆续完成检验封缄,预计于今(2021)年7月1日起,陆续配送至地方政府卫生局及指定医疗院所,并开放第一类至第八类对象接种。第一阶段预计分配各地方政府卫生局约106万剂,分两梯次配送,第一梯次配送约64.3万剂,预计于7月1日陆续配达,第二梯次配送约41.8万剂,预计7月8日陆续配达(如附件)。

指挥中心指出,第一阶段疫苗各地方政府分配数量系以下列原则核估,并将依各地方政府卫生局规划,配送至卫生局或其指定医疗院所:

一、各县市第五类“居家式和社区式长照机构及身障服务照服员及服务对象”中,尚未接种疫苗之64岁以下与75岁以上服务对象及所有照服员人数总计之6成。

二、各县市第五类“其他机构(含矫正机关工作人员)”尚未接种人数。

三、各县市莫德纳(Moderna)COVID-19疫苗已分配数。

四、各县市65-74岁长者30%人口数。

另第二阶段各地方政府分配数量则以65-74岁长者20%人口数所需疫苗数量核估,将视第一阶段疫苗接种情形配发。

指挥中心表示,第一阶段配送之莫德纳(Moderna) COVID-19疫苗为美国提供之250万剂其中一部分,将以2-8℃温层配送,其包装为每瓶14剂,10瓶一盒,接种单位可针对当日最后一瓶疫苗开瓶的剩馀剂,规划候补名单机制,有效利用COVID-19疫苗。

指挥中心提醒,为确保疫苗接种安全,建议先前曾因接种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疗后发生急性过敏反应的民众,接种后请于接种处或附近留观至少30分钟,一般民众则建议至少留观15分钟,并自我密切观察15分钟,以利即时处置该类急性过敏反应。

指挥中心强调,依据各国疫苗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曾有报告极少数年轻族群在接种mRNA 疫苗后发生心肌炎等不良反应事件,大多发生在接种后数天内,请民众在接种mRNA 疫苗后如出现胸痛、喘或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说明疫苗接种史。[2][3]

第3批自购莫德纳疫苗抵台

第3批台湾自购的莫德纳疫苗今天(6月30日)抵台,食药署指出,这批疫苗共41万400剂,抵台后已完成冷链查核与抽样,将带回实验室进行9项检验,最快7月7日可检验完毕核发封缄证明书。

根据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规划,疫苗抵台完成通关程序后,将直接送至指定冷储物流中心进行检验封缄作业。

食药署表示,若审查文件资料与检验皆合格,最快将于7月7日验毕并核发封缄证明书,后续完成共40万9800剂封缄后,即可交由疾管署进行后续疫苗接种作业。

根据指挥中心说法,莫德纳疫苗为多剂型包装,每瓶10人份,存放于-20℃可保存6个月,于2℃至8℃使用期限为30天,依临床试验结果,每人需施打2剂,2剂间隔28天以上,疫苗保护效力可达94%。[4]

将开放65岁以上施打,民众可选择自己要打的疫苗

陈时中说,疫苗施打的原则一直是第一线医护优先,然后是染疫重症风险高的高龄族群,接下来是维持社会运作所必要的人员,这次疫苗数量比较大,“施打当然要往下开,下一波65岁以上是我们一个目标族群,孕妇也在这一波考量之内。”

对于台北市柯文哲建议除了直接照顾确诊者医护防疫旅馆、防疫计程车等高风险人员,以及边境管制有关人员外,直接依年龄决定施打顺序,这是最有效率的疫苗分配方式,也避免造册衍生特权争议,陈时中表示,我国流感疫苗施打政策即是高龄族群优先施打,新冠肺炎也是如此,未来只要疫苗数量够,施打年龄就会再往下开放。至目前我国疫苗覆盖率为6.4%,希望这两个月能大量疫苗进来,早日提高覆盖率。[5]

陈时中:6成民众到10月可至少打一剂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首度松口,疫苗若如期到货,有六成民众、约1,389 万人在今年10月前至少可打第一剂。[6]

50岁以下民众顺序愈挤愈后面

自购疫苗来得稀稀落落,除非有外国大量捐赠, 8月底想要让到货量冲高到1000万剂,困难度显然不低。

即使疫苗1000万剂疫苗8月底如期到货,但优先施打的前10类人数达1492万人,多数的50岁以下甚至更年轻的人可能还是打不到疫苗。更何况指挥中心不断滚动式调整,各分类的人数不断膨胀,例如第7类从原本的5万人暴涨到86万人,就连65以下、50岁以上的民众都已经不敢想自己今年能够打得到疫苗,50岁以下的人就更难了。[7]

疫苗可以混打吗?

许多人关心,接种疫苗有哪些副作用?不同疫苗混合接种是否可行?

接种疫苗通常会有一些常见副作用,即接种疫苗后身体出现不良反应,但这正说明疫苗在起作用,成功激活了身体自我免疫反应。也有罕见副作用,即出现概率极小的对疫苗的反应,程度有轻有重。

被疫苗触发而自然释放的化学物质叫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也称为趋化激素、趋化素,是细胞分泌的蛋白信号。

激活免疫反应的化学物质让人感到不适,但一般不会严重到干扰日常生活起居的程度,而且大致三天后症状就会消失。

接种疫苗后肯定会出现副作用症状,关键是程度 — 激发的免疫反应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必须恰到好处;在副作用和免疫力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几种主要疫苗已知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扎针处局部疼痛、疲乏、头疼及肌肉疼痛。其他不太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发烧、畏寒。 随著接种普及,罕见副作用病例开始增多。

罕见病例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血栓症状,涉及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和强生/杨森疫苗。阿斯利康疫苗一度被殴亚十几个国家叫停接种,强生/杨森也曾被美欧和南非叫停。

但是,新冠疫苗和血栓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存在那么诱发机制是什么,目前尚无定论。[8]

台湾何时群体免疫?

今年3月陈时中曾表示:“要开放边境,疫苗覆盖率至少要达六成。”以政府采购3,000万剂疫苗数来看,覆盖率确实也在六成左右,但六成覆盖率就可达“群体免疫”吗?

郭书辰说,群体免疫病毒传播能力息息相关,以台湾目前流行的英国变种病毒株来说,“Rt值都在3以上,甚至更高。”

郭书辰解释,Rt值是指基本传染数,代表一个确诊者从感染到复原(或死亡)为止,平均的传染个数。若Rt值小于1,则代表确诊者数量无法持续增长,代表疫情逐渐趋缓。若要达到群体免疫,施打疫苗的人口比率必须超过1-(1/Rt),换算下来,至少得要有70%~80%人口完成疫苗施打,台湾才能达到群体免疫。[9]

疫苗覆盖率达六成以上,才会考虑开放边境

新冠疫苗陆续问世并开打,全球拼疫苗覆盖率解封边境,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说,台湾疫苗覆盖率达六成以上,才会考虑开放边境。[10]

如疫情趋缓,每日接种人数可望提升不少。陈时中曾表示,希望每日能打到16万人,才有办法在10月底前打到1,400万剂,如此速度算下来,3,000万剂顺利到货,全部打完还要再花3个月,最快也要到明年2月左右,才可能开放边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