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甲酸(Formic acid)(化学式HCOOH,分子式CH2O2,分子量46.02)俗名蚁酸,是最简单的羧酸。中文同义词:甲酸 光谱级;蟻酸;甲酸[用于LC-MS];甲酸96%;甲酸99%;甲酸80%;甲酸84%;甲酸分析纯。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弱电解质,熔点8.6℃,沸点100.8℃。酸性很强,有腐蚀性,能刺激皮肤起泡。存在于蜂类、某些蚁类和毛虫的分泌物中。是有机化工原料,也用作消毒剂和防腐剂。[1]

目录

简史

甲酸最早由J.-L.盖-吕萨克用草酸分解制得。1855~1856年M.贝特洛用氢氧化钠与一氧化碳直接制得甲酸钠,T.戈德-施密特最先用水解的方法从甲酸钠制得甲酸。此法于1896年在欧洲开始用于工业生产,至今小批量生产仍用此法。1980年美国科学设计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和利奥纳德公司开发成功甲醇羰基化生产甲酸的方法,并已有年产甲酸20千吨的工厂投产。此外,甲酸也可由轻质油氧化制醋酸的副产物中回收获得。

甲酸性质

熔点  8.2-8.4 °C(lit.)
沸点  101 °C
密度  1.22
蒸气密度 1.03 (vs air)
蒸气压 52 mm Hg ( 37 °C)
折射率  n20/D 1.377
FEMA  FORMIC ACID
闪点  133 °F
储存条件 2-8°C
溶解度  H2O: soluble1g/10 mL, clear, colorless
酸度系数(pKa) 3.75(at 20℃)
形态 Liquid
颜色 APHA: ≤15
比重 1.216 (20℃/20℃)
PH值 2.2 (10g/l, H2O, 20℃)
爆炸极限值(explosive limit) 12-38%(V)
水溶解性  MISCIBLE
最大波长(λmax) λ: 260 nm Amax: 0.03

λ: 280 nm Amax: 0.01

敏感性  Hygroscopic
Merck  14,4241
JECFA Number 79
BRN  1209246
Henry's Law Constant At 25 °C: 95.2, 75.1, 39.3, 10.7, and 3.17 at pH values of 1.35, 3.09, 4.05, 4.99, and 6.21,

respectively (Hakuta et al., 1977)

暴露限值 TLV-TWA 5 ppm (~9 mg/m3) (ACGIH,

MSHA, OSHA, and NIOSH); IDLH 100 ppm (180 mg/m3) (NIOSH).

稳定性 Stable.Substancestobeavoidedincludestrongbases,strongoxidizingagentsandpowderedmetals,furfurylalcohol.CombustiChemicalbookble.Hygroscopic.Pressuremaybuildupintightlyclosedbottles,sobottlesshouldbeopenedcarefullyandventedperiodically.
InChIKey BDAGIHXWWSANSR-UHFFFAOYSA-N
CAS 数据库 64-18-6(CAS DataBase Reference)
NIST化学物质信息 Formic acid(64-18-6)
EPA化学物质信息 Formic acid (64-18-6)

甲酸用途

甲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1670年Fisher首先发现。1749年A.S.Marggret首先制得纯甲酸。因最早蒸馏赤蚁而发现,故名蚁酸。蚁酸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赤蚁毛虫等的分泌物中,植物的叶和根中,以及水果中。最简单的羧酸,与其他脂肪羧酸相比,结构较特殊,酸性较强。为无色透明有刺激气味的发烟液体,分子式为HCOOH。相对分子质量46.03。相对密度1.2196。熔点8.4℃。凝固点7℃。沸点100.7℃、50℃(15.999×103Pa)。折射率1.3714。闪点68.9℃。粘度1.784mPa·s。燃点410℃。与水、乙醇、乙醚等互溶。与水形成高沸点二元共沸物,含本品77.5%,共沸点107.3℃,此沸点高于纯水及纯甲酸的沸点。本品羰基直接与氢相连,使甲酸既有酸的特性,又有醛的某些性质。可以成盐、成酯;可以与胺反应,生成酰胺;与不Chemicalbook饱烃加成,生成酯。它的还原性则体现醛的性质,例如能使硝酸银的氨水溶液(土伦试剂)还原为金属银,使高锰酸钾退色,使二氧化硫还原为硫代硫酸根离子(SO2→S2O32-),使硝酸汞还原为汞等。甲酸与浓硫酸作用,可以脱水生成一氧化碳。加热至160℃也可以脱羧,生成二氧化碳和氢;在铜-铬、铂、钯等催化作用下,也能产生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及氢。本品刺激性及腐蚀性很强,吸入其蒸气,可使呼吸器官受到刺激,并产生炎症;沾在皮肤上,可使皮肤起泡。慢性中毒,产生血尿。大鼠经口LD501210mg/kg。工作场所最高允许浓度5×10-6。贮藏时要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碱类、强酸,H发孔剂及氰化物隔离。装卸时要轻拿轻放、不得倒置。防止结水、防止包装破损。对散漏物要用水冲洗,但处理时要戴防护工具。与皮肤接触反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必要时再敷软膏。吸入中毒时应急送医院。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引起皮肤、粘膜有刺激症状。其表现有结膜充血、鼻炎支气管炎;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误服甲酸可至死(致死量约30克)。除消化道症状外,常因急性肾功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慢性中毒:可有血尿和蛋白尿。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

急性毒性:LD501100mg/kg(大鼠经口);LC5015000mg/m3,15分钟(大鼠吸入);人吸入750mg/m3(15秒),剧烈刺激粘膜引起咽痛,咳嗽,胸痛;人经口约30g,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刺激性:人经眼:1ppm(6分钟),非标准接触,轻度刺激。人经皮:150μg(3天),间歇,轻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小鼠饮水中含0.01%~0.25%游离甲酸,2~4个月内无任何影响;0.5%则影响食欲并使其生长缓慢。小鼠吸入10g/m3以上时,1~4天后死亡。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大肠杆菌71ppm(3小时)。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10mmol/L。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蚵发生反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水质检测管法;气体检测管法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果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2]

參考资料

  1. 甲酸2020-08-22 来源:chemicalbook网
  2. 甲酸2020-08-22 来源:医学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