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琳仙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瑶琳仙境[1]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境内,距杭州市区80公里,离县城23公里,是华东沿海中部亚热带湿润区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瑶琳仙境,又名瑶琳洞,纵深1公里,总面积达28000平方米,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之一。2002年跻入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景区行列。它以曲折有致的洞势地貌,瑰丽多姿的群石景观,被誉为“全国诸洞之冠”。画家叶浅予夸它是“中国少有,世界罕见”。
最佳季节
5-8月。瑶琳洞旅游最佳季节是夏季。杭州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也比较高,为76%。每年3月-4月春暖花开,是旅游的旺季,气温在9-15℃之间,也是旅游的最好季节。6月下旬至7月初是梅雨季节,天气忽晴忽雨,8月上中旬是台风多发季节,常有瓢泼大雨。气温在20-26℃以上。
地理环境
瑶林仙境以其神奇的地势地貌和瑰丽多姿的钟乳石景,吸引着全世界各国旅游爱好者的目光。它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华东沿海中部亚热带湿润区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喀斯特又称岩溶。通常指岩石裸露、草木不生,具有洞穴、落水洞、地下河而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为特征的地区。是地下水对可溶性块状石灰岩溶蚀的结果。喀斯特一词原指亚得里亚海达尔马提亚沿岸的石灰岩地区,现已用于类似的一切地区。喀斯特分布在世界上极为零散的地区,如法国的科斯、中国的广西、美国的肯塔基州等。
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
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
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
3、地下水循环通畅。
石灰岩(碳酸钙)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发生溶解,而这种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由于地表物质也被流水带走,还没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直到终于形成洞穴系统或地下河道。狭窄的垂直纵向竖井与这些河道联通,使地表水得已顺畅地经地下河流走。世界上的大洞穴,大多数都是喀斯特区。我们在照片中常见到的岩沟、天生桥、石灰岩孤峰、石林等,都是喀斯特区特有的地形。如果洞穴足够大且顶部接近地表面,则洞顶会发生坍塌。这样就会产生名叫落水洞的洼地。落水洞是喀斯特地形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常常合并成更大的凹陷,叫做坡立谷(俗称“天坑”),它常常是平底的,并由石灰岩中不溶残余特形成的土壤所覆盖。有些地区的石灰岩中不溶解物多一些,留下来的物质形成可以耕种的土壤。在一些降雨量很大喀斯特地区,所有降水都完全渗透到地下,甚至使那一地区连生活用水都难以找到。另一些地方,地表则可能会出现大泉,以河流的形式流过地表面,然后再次消失于地底下。
溶洞王国
桐庐县分布的石灰岩溶洞有20多个,被称为“溶洞王国”。分水江两岸的山林中,有瑶琳洞、垂云洞、杨家洞、美女洞、灵鸡洞、佛印洞等等。最出名的是瑶琳洞,称为“瑶琳仙境”。瑶琳仙境共分七个洞厅,全长约1公里,总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最大的第三洞厅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洞景气势雄伟,十分壮观。在这里有一根擎天大柱般的石笋凌空矗立,称为“玉柱擎天”。还有层层叠叠的石笋群,称为“三十三重天”。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游人宛如走进虚无缥缈的神仙境地,无不赞叹称绝。第一洞厅虽没有第三洞厅高大,面积4000多平方米,但其景致却象是进入仙境的宫殿。石景有亭台楼阁,又有庭院深宫,其间还有状似仙人和各种动物的石笋,游人可启开想象灵感,去寻找神话故事中的各种场景。电影《初探瑶琳洞》中,仙女起舞,和《少林小子》中三凤送鸡汤给三龙的场景,就是在这个洞厅拍摄的。这里还有石瀑,高7米,宽13米,称为“银河飞瀑”,可谓“天下奇观”。在其他洞厅里,石笋造成的景,有山、有水、有树林峡谷、有狮子滚绣球等等。瑶琳仙境确实是一个神话的世界。在瑶琳仙境最后三个洞厅内,开发运用现代布景、灯光、音响等效果,及机械制动手段,展现了近20个中国神话传说故事,使游人另有一番乐趣。
瑶琳洞内,曾发现了中国犀牙齿化石、西周时期木炭余烬、东汉印纹陶片、隋唐时木炭题字、五代北宋古钱等,为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成因
据地质部门测定,在二亿七千万年以前,瑶琳地区曾是一片浅海(在该地区山上的岩石中,仍可看见浅海中的海生动物蜒蝌、蜿石虫、海贝等的化石),经过华力西、喜马拉雅山等多次造山活动,形成了现在的地貌形态。
而瑶琳又具有形成溶洞的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可溶解的岩石--石灰岩;二是可透水的裂缝,它具有延生和次生之分,地质学上分别称为层理和节理断层(原生是石灰岩在海水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层状裂隙,次生的是由岩石经过地质构造运动而造成的裂开和风化、日晒、雨淋,岩石热胀冷缩、动植物的破坏等);三是流动的水。这种含碳酸的水遇到坚硬的石灰岩就象一把“利凿”记不休止地雕刻着,把毫无逊色的岩石变成现在如此娇艳的丽石。据历史记载,早在宋朝,诗人柯约斋就把此洞比作是仙境,清朝光绪十二年桐庐知县杨保彝(把这个洞)提名为“瑶琳仙境”,现在这个地方清朝乾隆时期桐庐县志上也有记载,传说是神仙游乐之所。
特色
“幽、深、奇、秀”
瑶琳仙境自开放以来,以其"幽、深、奇、秀"的瑰丽景观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赢得了中外游客的热烈赞赏。1982年,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厥文游瑶琳仙境时欣然题词:"瑶琳洞曲折有致,为全国诸洞冠。名谓仙境,信不诬也。"
本着"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和"洞内是仙境、洞外是花园"的建设方针。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形成洞内、洞外全面绿化、设施文明的景区。景区面积达48万平方米,林木覆盖率达95%以上。在1983年中国第三届溶洞会议上,瑶琳仙境以"洞穴景观好、科学保护好、开发利用好"的"三好"标准,被评为"科学建洞的典范"。2000年世界旅游洞穴会议首次移师到亚洲并在瑶琳仙境召开,瑶琳仙境进入世界著名洞穴之列。瑶琳仙境在世界旅游溶洞的大家庭中,也一定会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