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班卓琴(英语:banjo),又称斑鸠琴或五弦琴,是美国的非洲裔奴隶由几种非洲乐器发展而成,它上部形似吉他,下部形似铃鼓[1]。现在的班卓琴有4弦和6弦等,其中跟以弹奏法类似吉他的六弦琴[2]较为普及。

班卓琴以拨奏发声,音色干脆明快,但是其音量不大,琴身的外膜具有独特的音色。琴身背后有木制共鸣器,可以将声音向外扩散,大大改善其音质及音量。多是弹拨(strumming)或用右手弹出琶音。

班卓琴以往在传统非裔美国人音乐和19世纪的巡游演出(minstrel show)出现,今日多用作弹奏乡村音乐和蓝草音乐(bluegrass musics)。

目录

外形特征

最早的班卓琴,制造简单。圆形琴身用几块芦果壳并成,蒙上羊皮纸或兽皮。长长的琴颈上没有档子或指格,颈端较为宽阔,以容琴轸。四根弦线系于琴身下端。

从较早时期起,班卓琴上附加了一根“拇指弦”,称为高音弦,用来弹奏旋律,其余四根弦则用来提供简单的伴奏

现代的班卓琴虽然比早期的精巧,可是依然保持其简单的造型。形似铃鼓的琴身,背后通常空的,不过有些则附加上可拆下来的木制共鸣器。现今多用塑料覆盖琴身的木箍。

当代的班卓琴跟吉他族其他乐器一样都有指格。五根弦线不是尼龙就是金属制成。金属弦线的班卓琴用拨子演奏,称为“拨子班卓琴”,不过用手指拨奏的班卓琴一直较为流行。

发声原理

班卓琴是吉他族乐器成员之一。它跟吉他族其他乐器一样是用拨奏发声的,但是其音量不大。班卓琴具有独特的音,产自琴身外膜的柔韧特性。绷紧的琴弦发出干脆明快的声音,可是音量比较小。在琴身背后加上木制共鸣器,可以把声音向外扩散,大大改善其音质,以及增强其声音的回响。

视频

班卓琴 相关视频

《土耳其进行曲》班卓琴演奏版
班卓琴教程示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