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黔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王黔生 |
王黔生,(1940年– ),安徽太和人,中国烹饪大师,中国滇菜特级烹饪大师,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副会长。现任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创会会长。国家一级评委,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曾在云南省多次烹饪大赛中担任裁判长。曾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厨师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中国驻摩洛哥大使馆总厨师长等职。获中烹协《中国烹饪大师金爵奖》《中国烹饪大师终身成就奖》《元老级注册中国烹饪大师》。2016年4月经昆明市总工会批准成立《王黔生技师工作站》。2021今年6月底受云南省人民政府委派率队赴泰国参与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和云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云南美食节”活动,承办三场国宾圆满完成任务,受到中外嘉宾一致好评[1]。
精通白案、红案,造诣高,擅长各种筵席、酒会、冷餐会的设计及制作,果蔬雕刻,中西面点、糖果制作。通晓滇菜、京菜的烹调制作,对淮扬菜、川菜、粤菜的烹饪技法也有一定的研究。
经历
1955年进昆明北京饭店学厨,1958年拜滇菜泰斗解德坤学习红案,后师从刘崇云学习白案。
参加烹饪工作以来,曾出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厨师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总厨师长十年之久。并受指派接待过周恩来、宋庆龄、陈毅、李先念、邓颖超、乌兰夫、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唐家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接待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法国总统德斯坦、密特朗、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和夫人等外国贵宾。
2004年应外交部钓鱼台宾馆管理局邀请,到北京钓鱼台宾馆进行厨艺交流,首次将滇菜包装上国宴。
2012年5月被国家名厨编委会选入由商业部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名厨》第一卷。
得奖纪录
曾参加云南省首届烹饪大赛获热菜、面点最佳厨师奖,冷盘优秀厨师奖,厨师全能第一名,1988年参加第二届全国烹饪大赛获面点银牌,后被云南省烹饪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烹饪大师金爵奖,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授予2009年度云南省餐饮行业特殊贡献奖,2010年上海生态健康滇菜美食节文化节特殊贡献奖。担任过第四、第五届全国烹饪大赛评委,两次担任中央电视台满汉全席评委,《云南名小吃》编委会技术顾问。
其个人业绩被载入《华夏名厨名菜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人物传集》、《中国烹饪大师》等典籍[2]。
一碗面的得失
“馅心龙须面”是王黔生得意的面点作品,其制作非常考验厨师的功力,“将虾仁打成极细的茸,再把虾茸包到面里,像制作拉面一样将面团拉至可以穿过绣花针般粗细。其最特别之处在于,虾茸一定是被面包在里面,而不是简单的混合”[3]。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王黔生特地到山西拜访一位老师傅学习了这道面点,如今其技艺几乎失传。为了练习拉面,20岁的王黔生每天都要练习四五个小时,厨房师傅们晚上八九点钟下班,他就留在厨房一直练拉面直到凌晨一两点钟。不到30岁的时候,他一个人可以拉8公斤面,将3公斤面拉成龙须面仅需两分钟多一点。“带馅龙须面”(后改为“馅心龙须面”)的成功正是基于他扎实的基本功。
凭借这碗“带馅龙须面”,王黔生获得了很多人的称赞。也同样是这碗龙须面,成为王黔生的一个遗憾。
1988年,王黔生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烹饪大赛,带去了三道面点作品:带馅龙须面、四味荞包和火腿月饼。最终,王黔生凭借“四味荞包”获得银奖。
“带馅龙须面”因名不副实没有拿到任何奖项。当时,评委在试吃之后问道:“你的面叫做‘带馅龙须面’,那你的馅带到哪里去了?”菜的取名也是一种讲究,要求名副其实,而王黔生的这一做法没有“带”馅,并不符合取名规范。这个失误让他至今记忆犹新,他也从不回避,不论是接受采访还是教导徒弟,都常常提起,以此提醒后辈。后来,他将其名字改为“馅心龙须面”。
参考资料
- ↑ 文化中国 时代榜样 中国美食家王黔生登上欧洲国家邮票. 2022-06-06 [2024-04-08].
- ↑ 滇菜大师王黔生. [2024-04-08].
- ↑ 昆明资讯港. 王黔生:半生流转承云味. 2021-10-27 [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