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珪」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SYM對話 | 貢獻
行 18: 行 18:
  
 
== 人物生平 ==
 
==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
+
=== 早年经历===
 
 王珪年轻时性情淡雅,志向深沉,不重名利,从不随便交结朋友,深受叔父王頍的赞赏。593年(开皇十三年),王珪被召入秘书内省,授为太常治礼郎,参与校定图书典籍。
 
 王珪年轻时性情淡雅,志向深沉,不重名利,从不随便交结朋友,深受叔父王頍的赞赏。593年(开皇十三年),王珪被召入秘书内省,授为太常治礼郎,参与校定图书典籍。
  
 
[[仁寿]]四年(604年),王頍随汉王杨谅起兵反对隋炀帝,兵败被杀。王珪是王頍之侄,按律应当连坐。他逃到终南山中,隐居十余年。
 
[[仁寿]]四年(604年),王頍随汉王杨谅起兵反对隋炀帝,兵败被杀。王珪是王頍之侄,按律应当连坐。他逃到终南山中,隐居十余年。
  
== 投奔唐朝 ==
+
==投奔唐朝===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攻入关中,拥立代王杨侑为帝,进封唐王,册长子[[李建成]]为世子。王珪得到丞相司录李纲的举荐,出任世子府谘议参军。
+
 大= 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攻入关中,拥立代王杨侑为帝,进封唐王,册长子[[李建成]]为世子。王珪得到丞相司录李纲的举荐,出任世子府谘议参军。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受禅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册封李建成为皇太子。王珪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后改任太子中允,深受李建成器重。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受禅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册封李建成为皇太子。王珪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后改任太子中允,深受李建成器重。
行 30: 行 30:
 
[[武德]]七年(624年),[[庆州刺史]]杨文干兵变,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矛盾加剧。唐高祖认为:王珪未能劝导太子,致使其兄弟失和,将他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
 
[[武德]]七年(624年),[[庆州刺史]]杨文干兵变,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矛盾加剧。唐高祖认为:王珪未能劝导太子,致使其兄弟失和,将他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
  
== 累职拜相 ==
+
=== 累职拜相===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立为皇太子,不久继位,是为唐太宗。王珪与魏征一同召回朝中,出任[[谏议大夫]]。 同年十月,唐太宗追封李建成为息王,以礼改葬,王珪与魏征等原东宫属官一同前去送葬。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立为皇太子,不久继位,是为唐太宗。王珪与魏征一同召回朝中,出任[[谏议大夫]]。 同年十月,唐太宗追封李建成为息王,以礼改葬,王珪与魏征等原东宫属官一同前去送葬。
行 36: 行 36: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对群臣道:"只有君臣相得,天下才能太平。汉高祖以武功取天下,能够传国久远,就是因任用贤臣之故。我虽然不算圣明,也希望你们能直言劝谏,使天下安定。"王珪进言道:"陛下若能广开言路,纳取谏言,臣必竭尽心力。"唐太宗遂准许谏官同宰相一同入宫议政。当时,王珪多次进谏,深受太宗信任,改任[[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赐爵永宁县男。 同年八月,王珪请侍中高士廉向唐太宗呈递密奏。高士廉却将密奏扣下,因此获罪被贬。 贞观二年(628年),王珪以接替高士廉,代理侍中之职,并进爵永宁郡公。 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正式任命王珪为侍中。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对群臣道:"只有君臣相得,天下才能太平。汉高祖以武功取天下,能够传国久远,就是因任用贤臣之故。我虽然不算圣明,也希望你们能直言劝谏,使天下安定。"王珪进言道:"陛下若能广开言路,纳取谏言,臣必竭尽心力。"唐太宗遂准许谏官同宰相一同入宫议政。当时,王珪多次进谏,深受太宗信任,改任[[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赐爵永宁县男。 同年八月,王珪请侍中高士廉向唐太宗呈递密奏。高士廉却将密奏扣下,因此获罪被贬。 贞观二年(628年),王珪以接替高士廉,代理侍中之职,并进爵永宁郡公。 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正式任命王珪为侍中。
  
== 教导魏王 ==
+
=== 教导魏王===
 
 贞观七年(633年),王珪因泄露禁中密语,被贬为[[同州刺史]]。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又召王珪回朝,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并命他参与修定《五礼》。
 
 贞观七年(633年),王珪因泄露禁中密语,被贬为[[同州刺史]]。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又召王珪回朝,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并命他参与修定《五礼》。
  
行 43: 行 43:
 
 贞观十二年(638年),王珪上奏道:"三品以上官员遇见亲王都要下车行礼,这不符合礼仪。"唐太宗不高兴的道:"你们为彰显尊贵,便轻视皇子吗?"王珪与魏征极力劝谏,唐太宗遂听从王珪的建议,削减诸王权势。
 
 贞观十二年(638年),王珪上奏道:"三品以上官员遇见亲王都要下车行礼,这不符合礼仪。"唐太宗不高兴的道:"你们为彰显尊贵,便轻视皇子吗?"王珪与魏征极力劝谏,唐太宗遂听从王珪的建议,削减诸王权势。
  
== 病逝 ==
+
=== 病逝===
 
639年(贞观十三年),王珪得病。唐太宗命女儿[[南平公主]](王珪儿媳)前去探视,又命民部尚书唐俭为他调理药剂饮食。不久,王珪病逝,终年六十九岁。唐太宗素服举哀,并命李泰率百官送葬,追赠他为[[吏部尚书]],赐谥号为懿。
 
639年(贞观十三年),王珪得病。唐太宗命女儿[[南平公主]](王珪儿媳)前去探视,又命民部尚书唐俭为他调理药剂饮食。不久,王珪病逝,终年六十九岁。唐太宗素服举哀,并命李泰率百官送葬,追赠他为[[吏部尚书]],赐谥号为懿。
  
 
== 轶事典故 ==
 
== 轶事典故 ==
结交房杜
+
=== 结交房杜===
 
 王珪隐居终南山时,与[[房玄龄]]、[[杜如晦]]交好。一次,母亲李氏道:"你将来定会显贵,但不知道跟你交往的都是什么人,你把他们约来看看。"恰好房玄龄等人前来拜访。李氏暗中观察后大吃一惊,命人备办酒食,并对王珪道:"这两人都有宰相之才,你能与他们交往,将来必定显贵。"
 
 王珪隐居终南山时,与[[房玄龄]]、[[杜如晦]]交好。一次,母亲李氏道:"你将来定会显贵,但不知道跟你交往的都是什么人,你把他们约来看看。"恰好房玄龄等人前来拜访。李氏暗中观察后大吃一惊,命人备办酒食,并对王珪道:"这两人都有宰相之才,你能与他们交往,将来必定显贵。"
  
== 谏出美人 ==
+
=== 谏出美人===
 
 庐江王李瑗谋反被杀后,其姬妾被籍没入宫。后来,唐太宗指着这个姬妾对王珪道:"[[李瑗]]杀了她的丈夫,又纳她为妾。"王珪问道:"陛下认为李瑗所为对还是不对?"唐太宗道:"杀死他人又娶其妻,你怎么还问对错呢?"王珪答道:"陛下知道李瑗灭亡的原因,却把他的妾留在身边,陛下实质上还是认为李瑗所为是对的。"唐太宗醒悟,命将这个美人放出宫去。
 
 庐江王李瑗谋反被杀后,其姬妾被籍没入宫。后来,唐太宗指着这个姬妾对王珪道:"[[李瑗]]杀了她的丈夫,又纳她为妾。"王珪问道:"陛下认为李瑗所为对还是不对?"唐太宗道:"杀死他人又娶其妻,你怎么还问对错呢?"王珪答道:"陛下知道李瑗灭亡的原因,却把他的妾留在身边,陛下实质上还是认为李瑗所为是对的。"唐太宗醒悟,命将这个美人放出宫去。
  
== 臣不负君 ==
+
=== 臣不负君===
 
 太常少卿祖孝孙奉命教授宫人音乐,不称太宗心意,受到责怪。王珪与温彦博谏道:"孝孙乃是高雅之士,您让他去教宫女,进而又责怪于他,臣认为与礼不和。"唐太宗大怒:"朕将你们视为[[心腹]],你们就应竭忠对我,现在却附顺臣下欺罔君上,难道是为祖孝孙说情吗?"温彦博急忙谢罪。王珪仍道:"陛下以忠直责怪我,难道我现在说的话含有私心吗!这是陛下有负于我,并不是我有负于陛下!"太宗默然。
 
 太常少卿祖孝孙奉命教授宫人音乐,不称太宗心意,受到责怪。王珪与温彦博谏道:"孝孙乃是高雅之士,您让他去教宫女,进而又责怪于他,臣认为与礼不和。"唐太宗大怒:"朕将你们视为[[心腹]],你们就应竭忠对我,现在却附顺臣下欺罔君上,难道是为祖孝孙说情吗?"温彦博急忙谢罪。王珪仍道:"陛下以忠直责怪我,难道我现在说的话含有私心吗!这是陛下有负于我,并不是我有负于陛下!"太宗默然。
  
== 品评宰相 ==
+
=== 品评宰相===
 
 王珪拜相后,与[[房玄龄]]、李靖、[[温彦博]]、戴胄、[[魏征]]等人一同辅理朝政。一次,唐太宗对王珪道:"你可对房玄龄等人加以品评,并说说自己同他们比较谁更贤能?"王珪答道:"勤勤恳恳地报效国家,尽心竭力无所保留,我不如[[房玄龄]];文武双全,出征可以为将,入朝可以拜相,我不如[[李靖]];陈事进言详尽明白,上传下达忠实公正,我不如温彦博;解决繁重的困难,妥善处理各种问题,我不如戴胄;以谏诤为己任,希望皇帝跟尧舜一样圣明,我不如魏征。说到辨别清浊,疾恶奖善,我与他们相比,倒是略有长处。"太宗深表赞同,房玄龄等人也认为评价非常准确。
 
 王珪拜相后,与[[房玄龄]]、李靖、[[温彦博]]、戴胄、[[魏征]]等人一同辅理朝政。一次,唐太宗对王珪道:"你可对房玄龄等人加以品评,并说说自己同他们比较谁更贤能?"王珪答道:"勤勤恳恳地报效国家,尽心竭力无所保留,我不如[[房玄龄]];文武双全,出征可以为将,入朝可以拜相,我不如[[李靖]];陈事进言详尽明白,上传下达忠实公正,我不如温彦博;解决繁重的困难,妥善处理各种问题,我不如戴胄;以谏诤为己任,希望皇帝跟尧舜一样圣明,我不如魏征。说到辨别清浊,疾恶奖善,我与他们相比,倒是略有长处。"太宗深表赞同,房玄龄等人也认为评价非常准确。
  
== 公主下拜 ==
+
=== 公主下拜===
 
 唐初公主下嫁,不行拜见公婆之礼。[[南平公主]]下嫁王珪之子后,王珪道:"如今皇帝圣明,行为举止都遵循礼制。我接受公主拜见,不是为自身荣耀,而是要显示朝廷的美德。"他和妻子端坐于上,让公主行拜礼。从此,公主下嫁,若公婆尚在,都要行妇礼。
 
 唐初公主下嫁,不行拜见公婆之礼。[[南平公主]]下嫁王珪之子后,王珪道:"如今皇帝圣明,行为举止都遵循礼制。我接受公主拜见,不是为自身荣耀,而是要显示朝廷的美德。"他和妻子端坐于上,让公主行拜礼。从此,公主下嫁,若公婆尚在,都要行妇礼。
  
 
== 人物评价 ==
 
== 人物评价 ==
 吴兢:太宗皇帝好悦至言,时有魏徵、王珪、[[虞世南]]、[[李大亮]]、岑文本、刘洎、马周、褚遂良、[[杜正伦]]、[[高季辅,]]咸以切谏,引居要职。<ref>[http://gj.zdic.net/archive.php?aid=16643 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八 ,汉典古籍 . 2015-08-12]</ref>
+
 吴兢:太宗皇帝好悦至言,时有魏徵、王珪、[[虞世南]]、[[李大亮]]、岑文本、刘洎、马周、褚遂良、[[杜正伦]]、[[高季辅,]]咸以切谏,引居要职。<ref>[http://gj.zdic.net/archive.php?aid=16643 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八 ] ,汉典古籍 . 2015-08-12</ref>
  
 常衮:武德贞观之间,有若魏徵、[[王珪]]、李靖、李绩、房玄龄、[[杜如晦]]等,扶翼大运,勤劳王家,尊主庇人,匪躬致命,咸有一德,格於皇天,缅然长怀,风烈犹在。<ref>[http://gj.zdic.net/archive.php?aid=16760 全唐文:卷四百十五 ,汉典古籍 . 2014-09-30]</ref>
+
 常衮:武德贞观之间,有若魏徵、[[王珪]]、李靖、李绩、房玄龄、[[杜如晦]]等,扶翼大运,勤劳王家,尊主庇人,匪躬致命,咸有一德,格於皇天,缅然长怀,风烈犹在。<ref>[http://gj.zdic.net/archive.php?aid=16760 全唐文:卷四百十五 ] ,汉典古籍 . 2014-09-30</ref>
  
 权德舆:我太宗文皇帝之有天下也,[[魏徵]]、王珪等危言正词,上裨大化,无疆之祚,实兆于斯。<ref>[http://gj.zdic.net/archive.php?aid=16831 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六 ,汉典古籍 . 2014-09-30]</ref>
+
 权德舆:我太宗文皇帝之有天下也,[[魏徵]]、王珪等危言正词,上裨大化,无疆之祚,实兆于斯。<ref>[http://gj.zdic.net/archive.php?aid=16831 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六 ] ,汉典古籍 . 2014-09-30ref>
  
 李绛:昔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龄]]、杜如晦辅相圣德,魏徵、王珪规谏阙失,有温彦博、戴胄以弥缝政事,有李靖、[[李绩]]训整戎旅,故夷狄畏服,寰宇大安。<ref>[http://gj.zdic.net/archive.php?aid=16990 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五 ,汉典古籍 . 2014-09-30]</ref>
+
 李绛:昔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龄]]、杜如晦辅相圣德,魏徵、王珪规谏阙失,有温彦博、戴胄以弥缝政事,有李靖、[[李绩]]训整戎旅,故夷狄畏服,寰宇大安。<ref>[http://gj.zdic.net/archive.php?aid=16990 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五 ] ,汉典古籍 . 2014-09-30</ref>
  
[[李德裕]]:如王珪者,可谓识微之士,明於祸福矣。<ref>[http://gj.zdic.net/archive.php?aid=17054 全唐文:卷七百九 ,汉典古籍 . 2014-09-30]</ref>
+
[[李德裕]]:如王珪者,可谓识微之士,明於祸福矣。<ref>[http://gj.zdic.net/archive.php?aid=17054 全唐文:卷七百九 ] ,汉典古籍 . 2014-09-30</ref>
  
[[刘昫]]:王珪履正不回,忠谠无比,君臣时命,胥会于兹。《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叔玠有焉。<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073.htm 旧唐书:列传二十 ,国学导航 . 2014-09-30]</ref>
+
[[刘昫]]:王珪履正不回,忠谠无比,君臣时命,胥会于兹。《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叔玠有焉。<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jts/073.htm 旧唐书:列传二十 ] ,国学导航 . 2014-09-30</ref>
  
 宋祁:珪少孤且贫,人或馈遗,初无让。及贵,厚报之,虽已亡,必酬赡其家。性不苛察,临官务举纲维,去甚不可者,至仆妾亦不见喜愠。奉寡嫂,家事咨而后行。教抚孤侄,虽其子不过也。宗族匮乏,周恤之,薄于自奉。<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xts/110.htm 新唐书:列传二十三 ,国学导航 . 2014-09-30]</ref>
+
 宋祁:珪少孤且贫,人或馈遗,初无让。及贵,厚报之,虽已亡,必酬赡其家。性不苛察,临官务举纲维,去甚不可者,至仆妾亦不见喜愠。奉寡嫂,家事咨而后行。教抚孤侄,虽其子不过也。宗族匮乏,周恤之,薄于自奉。<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xts/110.htm 新唐书:列传二十三 ] ,国学导航 . 2014-09-30</ref>
  
 曾巩: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长孙无忌]]、岑文本,主谏诤则魏征、王珪,振纲维则戴胄、[[刘洎]],持宪法则张元素、孙伏伽,用兵征伐则李绩、[[李靖]],长民守土则李大亮。其余为卿大夫,各任其事,则马周、温彦博、杜正伦、张行成、李纲、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胜数。<ref>[http://www.eywedu.com/Ts8/html08/mydoc08015.htm 曾巩集:卷十五 书十首 ,在线读书网 . 2014-12-24]</ref>
+
 曾巩: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长孙无忌]]、岑文本,主谏诤则魏征、王珪,振纲维则戴胄、[[刘洎]],持宪法则张元素、孙伏伽,用兵征伐则李绩、[[李靖]],长民守土则李大亮。其余为卿大夫,各任其事,则马周、温彦博、杜正伦、张行成、李纲、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胜数。<ref>[http://www.eywedu.com/Ts8/html08/mydoc08015.htm 曾巩集:卷十五 书十首 ] ,在线读书网 . 2014-12-24</ref>
  
 
== 后世地位 ==
 
== 后世地位 ==
780年(建中元年),王珪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三十七位宰臣被唐德宗定为上等。<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401/01thy/047.htm 唐会要:卷四十五 功臣 ,国学导航 . 2014-09-30]</ref>
+
780年(建中元年),王珪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三十七位宰臣被唐德宗定为上等。<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401/01thy/047.htm 唐会要:卷四十五 功臣] ,国学导航 . 2014-09-30</ref>
  
 
848年(大中二年),王珪与戴胄、岑文本等三十七位功臣被唐宣宗图像凌烟阁。  
 
848年(大中二年),王珪与戴胄、岑文本等三十七位功臣被唐宣宗图像凌烟阁。  
  
 
== 个人作品 ==
 
== 个人作品 ==
 《全唐诗》收录有王珪诗作二首:《咏汉高祖》、《咏淮阴侯》。<ref>[http://www.guoxue123.com/jijijibu/0201/00qts/030.htm 全唐诗:卷三十 ,国学导航 . 2014-09-30]</ref>
+
 《全唐诗》收录有王珪诗作二首:《咏汉高祖》、《咏淮阴侯》。<ref>[http://www.guoxue123.com/jijijibu/0201/00qts/030.htm 全唐诗:卷三十 ] ,国学导航 . 2014-09-30</ref>
  
 
== 家庭成员 ==
 
== 家庭成员 ==
行 114: 行 114:
  
 
== 艺术形象 ==
 
== 艺术形象 ==
小说形象
+
=== 小说形象===
 
 明朝话本小说《大唐秦王词话》中,王珪原是魏国(即瓦岗)大臣,被迫降郑,拜[[兵部侍郎]]。他与裴行俨等十四位长随营将领投奔唐朝,被任命为太子中允,后为谏议大夫。  
 
 明朝话本小说《大唐秦王词话》中,王珪原是魏国(即瓦岗)大臣,被迫降郑,拜[[兵部侍郎]]。他与裴行俨等十四位长随营将领投奔唐朝,被任命为太子中允,后为谏议大夫。  
  
== 影视形象 ==
+
=== 影视形象===
  
 
2006年《[[贞观之治]]》,王锈强饰演王珪。
 
2006年《[[贞观之治]]》,王锈强饰演王珪。
行 125: 行 125:
  
 
== 参考资料 ==
 
== 参考资料 ==
 +
[[Category: 中国古代人物]] [[Category:文学家]]

於 2019年6月5日 (三) 16:59 的修訂

王珪
出生 570年
國籍 隋唐時期
別名 字叔玠
知名於 唐初四大名相之一 侍中 永寧郡公
知名作品



王珪(WangGui)(570-639年),字叔玠,河東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南梁尚書令王僧辯之孫。

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入召秘書內省,授為太常治禮郎。受叔父王頍牽連,逃遁終南山。唐朝建立後,歷任世子府咨議參軍、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成為隱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後因楊文幹事件被流放嶲州

貞觀年間,徵召回朝,歷任諫議大夫、黃門侍郎、侍中、同州刺史禮部尚書、魏王老師,封永寧郡公。貞觀十三年,病逝,追贈吏部尚書,予諡號為懿。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王珪年輕時性情淡雅,志向深沉,不重名利,從不隨便交結朋友,深受叔父王頍的讚賞。593年(開皇十三年),王珪被召入秘書內省,授為太常治禮郎,參與校定圖書典籍。

仁壽四年(604年),王頍隨漢王楊諒起兵反對隋煬帝,兵敗被殺。王珪是王頍之侄,按律應當連坐。他逃到終南山中,隱居十餘年。

投奔唐朝=

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攻入關中,擁立代王楊侑為帝,進封唐王,冊長子李建成為世子。王珪得到丞相司錄李綱的舉薦,出任世子府諮議參軍。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淵受禪稱帝,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冊封李建成為皇太子。王珪被任命為太子中舍人,後改任太子中允,深受李建成器重。

武德七年(624年),慶州刺史楊文干兵變,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的矛盾加劇。唐高祖認為:王珪未能勸導太子,致使其兄弟失和,將他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

累職拜相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李建成,立為皇太子,不久繼位,是為唐太宗。王珪與魏徵一同召回朝中,出任諫議大夫。 同年十月,唐太宗追封李建成為息王,以禮改葬,王珪與魏徵等原東宮屬官一同前去送葬。

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對群臣道:"只有君臣相得,天下才能太平。漢高祖以武功取天下,能夠傳國久遠,就是因任用賢臣之故。我雖然不算聖明,也希望你們能直言勸諫,使天下安定。"王珪進言道:"陛下若能廣開言路,納取諫言,臣必竭盡心力。"唐太宗遂准許諫官同宰相一同入宮議政。當時,王珪多次進諫,深受太宗信任,改任黃門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賜爵永寧縣男。 同年八月,王珪請侍中高士廉向唐太宗呈遞密奏。高士廉卻將密奏扣下,因此獲罪被貶。 貞觀二年(628年),王珪以接替高士廉,代理侍中之職,並進爵永寧郡公。 貞觀四年(630年),唐太宗正式任命王珪為侍中。

教導魏王

貞觀七年(633年),王珪因泄露禁中密語,被貶為同州刺史。貞觀八年(634年),唐太宗又召王珪回朝,任命他為禮部尚書,並命他參與修定《五禮》。

貞觀十一年(637年),王珪兼任魏王老師,負責教導魏王李泰。他以老師自居,坦然接受李泰的拜禮。當時,李泰請教忠孝之事,王珪道:"皇帝是你的君主,侍奉他要竭盡忠誠;皇帝又是你的父親,侍奉他要竭盡孝心。盡忠盡孝可以樹立自己,可以成就美名。漢東平王劉蒼曾說:'為善最樂',希望你記住這話。"唐太宗得知後,高興地道:"李泰可以不犯過失了。"

貞觀十二年(638年),王珪上奏道:"三品以上官員遇見親王都要下車行禮,這不符合禮儀。"唐太宗不高興的道:"你們為彰顯尊貴,便輕視皇子嗎?"王珪與魏徵極力勸諫,唐太宗遂聽從王珪的建議,削減諸王權勢。

病逝

639年(貞觀十三年),王珪得病。唐太宗命女兒南平公主(王珪兒媳)前去探視,又命民部尚書唐儉為他調理藥劑飲食。不久,王珪病逝,終年六十九歲。唐太宗素服舉哀,並命李泰率百官送葬,追贈他為吏部尚書,賜諡號為懿。

軼事典故

結交房杜

王珪隱居終南山時,與房玄齡杜如晦交好。一次,母親李氏道:"你將來定會顯貴,但不知道跟你交往的都是什麼人,你把他們約來看看。"恰好房玄齡等人前來拜訪。李氏暗中觀察後大吃一驚,命人備辦酒食,並對王珪道:"這兩人都有宰相之才,你能與他們交往,將來必定顯貴。"

諫出美人

廬江王李瑗謀反被殺後,其姬妾被籍沒入宮。後來,唐太宗指着這個姬妾對王珪道:"李瑗殺了她的丈夫,又納她為妾。"王珪問道:"陛下認為李瑗所為對還是不對?"唐太宗道:"殺死他人又娶其妻,你怎麼還問對錯呢?"王珪答道:"陛下知道李瑗滅亡的原因,卻把他的妾留在身邊,陛下實質上還是認為李瑗所為是對的。"唐太宗醒悟,命將這個美人放出宮去。

臣不負君

太常少卿祖孝孫奉命教授宮人音樂,不稱太宗心意,受到責怪。王珪與溫彥博諫道:"孝孫乃是高雅之士,您讓他去教宮女,進而又責怪於他,臣認為與禮不和。"唐太宗大怒:"朕將你們視為心腹,你們就應竭忠對我,現在卻附順臣下欺罔君上,難道是為祖孝孫說情嗎?"溫彥博急忙謝罪。王珪仍道:"陛下以忠直責怪我,難道我現在說的話含有私心嗎!這是陛下有負於我,並不是我有負於陛下!"太宗默然。

品評宰相

王珪拜相後,與房玄齡、李靖、溫彥博、戴胄、魏徵等人一同輔理朝政。一次,唐太宗對王珪道:"你可對房玄齡等人加以品評,並說說自己同他們比較誰更賢能?"王珪答道:"勤勤懇懇地報效國家,盡心竭力無所保留,我不如房玄齡;文武雙全,出征可以為將,入朝可以拜相,我不如李靖;陳事進言詳盡明白,上傳下達忠實公正,我不如溫彥博;解決繁重的困難,妥善處理各種問題,我不如戴胄;以諫諍為己任,希望皇帝跟堯舜一樣聖明,我不如魏徵。說到辨別清濁,疾惡獎善,我與他們相比,倒是略有長處。"太宗深表贊同,房玄齡等人也認為評價非常準確。

公主下拜

唐初公主下嫁,不行拜見公婆之禮。南平公主下嫁王珪之子後,王珪道:"如今皇帝聖明,行為舉止都遵循禮制。我接受公主拜見,不是為自身榮耀,而是要顯示朝廷的美德。"他和妻子端坐於上,讓公主行拜禮。從此,公主下嫁,若公婆尚在,都要行婦禮。

人物評價

吳兢:太宗皇帝好悅至言,時有魏徵、王珪、虞世南李大亮、岑文本、劉洎、馬周、褚遂良、杜正倫高季輔,咸以切諫,引居要職。[1]

常袞:武德貞觀之間,有若魏徵、王珪、李靖、李績、房玄齡、杜如晦等,扶翼大運,勤勞王家,尊主庇人,匪躬致命,咸有一德,格於皇天,緬然長懷,風烈猶在。[2]

權德輿:我太宗文皇帝之有天下也,魏徵、王珪等危言正詞,上裨大化,無疆之祚,實兆於斯。引用錯誤:缺少 <ref> 標籤的結束標籤 </ref>

李德裕:如王珪者,可謂識微之士,明於禍福矣。[3]

劉昫:王珪履正不回,忠讜無比,君臣時命,胥會於茲。《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叔玠有焉。[4]

宋祁:珪少孤且貧,人或饋遺,初無讓。及貴,厚報之,雖已亡,必酬贍其家。性不苛察,臨官務舉綱維,去甚不可者,至仆妾亦不見喜慍。奉寡嫂,家事咨而後行。教撫孤侄,雖其子不過也。宗族匱乏,周恤之,薄於自奉。[5]

曾鞏:當房、杜之時,所與共事則長孫無忌、岑文本,主諫諍則魏徵、王珪,振綱維則戴胄、劉洎,持憲法則張元素、孫伏伽,用兵征伐則李績、李靖,長民守土則李大亮。其餘為卿大夫,各任其事,則馬周、溫彥博、杜正倫、張行成、李綱、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勝數。[6]

後世地位

780年(建中元年),王珪與房玄齡、杜如晦等三十七位宰臣被唐德宗定為上等。[7]

848年(大中二年),王珪與戴胄、岑文本等三十七位功臣被唐宣宗圖像凌煙閣。

個人作品

《全唐詩》收錄有王珪詩作二首:《詠漢高祖》、《詠淮陰侯》。[8]

家庭成員

祖父:王僧辨,出仕南梁,官至太尉、尚書令。

父親:王顗,出仕北齊,官至樂陵郡太守。

兒子:王崇基,官至主爵郎中,襲封永寧郡公。

兒子:王敬直,娶唐太宗第三女南平公主,封南城縣男。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七十·列傳第二十》

《新唐書·卷九十八·列傳第二十三》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唐紀六》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唐紀七》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二·唐紀八》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三·唐紀九》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四·唐紀十》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五·唐紀十一》

藝術形象

小說形象

明朝話本小說《大唐秦王詞話》中,王珪原是魏國(即瓦崗)大臣,被迫降鄭,拜兵部侍郎。他與裴行儼等十四位長隨營將領投奔唐朝,被任命為太子中允,後為諫議大夫。

影視形象

2006年《貞觀之治》,王銹強飾演王珪。

墓葬紀念

根據《太平寰宇記》記載,王珪墓在萬年縣(在今陝西西安)南四十五里。

參考資料

  1. 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八 ,漢典古籍 . 2015-08-12
  2. 全唐文:卷四百十五 ,漢典古籍 . 2014-09-30
  3. 全唐文:卷七百九 ,漢典古籍 . 2014-09-30
  4. 舊唐書:列傳二十 ,國學導航 . 2014-09-30
  5. 新唐書:列傳二十三 ,國學導航 . 2014-09-30
  6. 曾鞏集:卷十五 書十首 ,在線讀書網 . 2014-12-24
  7. 唐會要:卷四十五 功臣 ,國學導航 . 2014-09-30
  8. 全唐詩:卷三十 ,國學導航 . 201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