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洎(生年不詳-646年1月18日),字思道,荊州江陵人,祖籍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南朝梁尚書右丞劉之遴的曾孫。

生年不詳,隋末,仕蕭銑,任黃門侍郎。入唐,初授南康州(今江西贛縣一帶)都督府長史。貞觀七年(633年),拜給事中,封清苑縣男爵位,轉調任治書侍御史。崇魏徵,個性通達而任事嚴謹,以敢言聞名。貞觀十三年,唐太宗欲查看起居註,諫議大夫兼知起居註褚遂良拒絕。黃門侍郎劉洎支持褚遂良並進言:「人君有過失,如日月之蝕,人皆見之。設令遂良不記,天下之人皆記之矣。」[1]

拜為尚書右丞,累官散騎常侍。貞觀十四年有一日,太宗在玄武門宴請三品以上的大臣。宴後,皇帝乘興操筆作飛白書。太宗平時最喜王羲之的草書,本身學王羲之的書法也非常成功,所以書法極好。寫完後,當即一一賜給群臣。大臣們也趁著酒興,紛紛前至搶墨寶。只要太宗一寫完,群臣就迫不及待地從太宗手上搶過來,還你爭我奪。劉洎站得不遠,卻一個都沒有搶到,這時心生一計,他跑到太宗的座位上,在座椅後面,等太宗寫完一幅字,立刻從太宗背後一伸手,把這幅字先搶在手裡了。這個舉動給其他沒搶到墨寶的大臣看到了,便群起大叫:「劉洎登上皇上的御床,罪該當死,請求陛下法辦他。」太宗聞言大笑說:「昔聞婕妤辭輦,今見常侍登床。」就是說有大臣坐在皇帝的御床上是政治昌明的標誌(關於婕妤辭輦的典故,參見班婕妤)[2]。貞觀十八年(644年)遷侍中。

後來有重臣在為太宗百年之後的擅權而開始準備,有些大臣不免對此有分歧。劉洎沒有被長孫無忌等納為親近,就因此有了危險。貞觀十九年(645年)太宗征遼,留守定州,太宗班師時患「癰疽」[3],至并州,「及上不豫,劉洎和馬周從內出,洎色甚悲懼,謂同列曰:『疾勢如此,聖躬可憂!』」[4]結果立即遭褚遂良誣陷。褚遂良對太宗說:「劉洎言國家事不足憂,但當輔幼主,行伊尹、霍光舊事,大臣有異志者誅之,自定矣。」太宗病好了之後,找劉洎來問這件事情。劉洎照實回答,並找了馬周來佐證自己說過的話,另一方面褚遂良也堅持自己的說法,弄得太宗很困惑。[5]到最後太宗為了撫平一邊的大臣,權衡下遂下詔,「洎與人竊議,窺窬萬一,謀執朝衡,自處伊、霍,猜忌大臣,皆欲夷戮。宜賜自盡,免其妻孥。」賜劉洎自盡死。唐高宗時,其子劉弘業控褚遂良當年誣陷,高宗不理。至武則天地位穩固後,欲重振朝綱,昭雪此冤。[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