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牙周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牙周袋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齦溝,是牙周炎最重要的臨床表現之一。由於牙齦的腫脹或增生使齦緣位置向牙冠方向移動,使齦溝加深,形成假性牙周袋;結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其冠方部分與牙根表面分離使齦溝加深,則形成真性牙周袋。

症狀

在臨床上可發現牙周袋部位的牙齦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牙齦發紅或呈暗紫色,牙齦腫脹,鬆軟,點彩消失,齦緣圓鈍並與牙面分離,用探針探查或進食時,牙齦易出血,輕壓牙齦,有時有膿液溢出,病員可自覺有口臭。探查可發現袋底位於釉牙骨質界以下。牙周袋進行性加深可導致牙周支持組織不斷破壞,致使牙齒逐漸鬆動,移位,使牙間隙逐漸增寬,甚至使牙齒脫落。但患者一般無疼痛,偶可有局部發脹、咀嚼隱痛等症狀。

病因

臨床上的牙周袋常包含上述兩種情況,即由於齦緣向冠方延伸和溝底向根方延伸而成。牙周袋是由於長期存在的慢性齦炎向深部擴展而形成的。有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會嚴重影響上皮細胞的營養和附着,使齦溝底移向根方而形成牙周袋。隨着牙周袋加深,更有利於菌斑的堆積和滯留,使炎症更加嚴重,而炎症反應使牙周袋更深,於是形成牙周袋進行性破壞的惡性循環。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