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父亲的油笼(石居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父亲的油笼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父亲的油笼》中国当代作家石居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父亲的油笼

油笼是我们老家过去专门贮存清油的一种器具,它是用竹子编织而成,里面用厚厚的牛皮纸糊着。它的形状为不规则六边形,高度宽度十分接近。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的两个油笼已不再贮存清油,而是贮存鸡蛋。这两个专门贮存鸡蛋的油笼,是家里的摇钱树,也是家里经济状况的晴雨表,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帮助全家度过了困难时期。

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外出务工,只能在家做务庄稼。以粮养粮虽然能解决口粮问题,但经济收入少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家里的生活,成为父母的一块心病。迫不得已,父亲苦思冥想,终于做起了贩鸡蛋的生意

离我们老家有三个集镇,最近的相距十华里,农历一四七逢集;另外两个较远,相距二十华里,一个农历二五八逢集,另一个三六九逢集。自从父亲做起贩运鸡蛋的生意后,只要是农闲时间,哪怕冬天下雪,他总是身背油笼,在家里、集市、城区之间来回穿梭着。

我们家有两个油笼,小的能装一百多颗鸡蛋,父亲每次到集市收鸡蛋都背着它。大的能装三百多颗鸡蛋,那是父亲专门往城里背鸡蛋用的。

鸡蛋账十分难算,要根据行情和鸡蛋的大小,与卖主谈好一块钱能卖几个,再算出一个鸡蛋多少钱,然后乘以鸡蛋颗数,四舍五入后,便是给卖主应付的鸡蛋钱了。父亲虽然不识字,但算起鸡蛋账来却得心应手。他不像有些商贩,常常忽悠哪些妇女儿童,为蝇头小利而沾沾自喜。

父亲每次赶集,母亲总是特意烙一个白面馍,做一碗鸡蛋汤。这样的生活,对现在的人来说是家常便饭,但在当时,可以说是奢侈的早餐了。

一个盛夏的中午,天气十分炎热。母亲做好饭,不知在门口张望了多少回,却迟迟不见父亲的身影。大约三点左右,父亲背着油笼,手里提着装满鸡蛋的篮子走进家门。母亲赶紧上前接住篮子,帮父亲放下油笼。此时父亲已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母亲劝父亲以后收一油笼就行了,千万别累坏身子。父亲一边用毛巾擦汗,一边兴奋地说:“今天集上卖鸡蛋的人多,收的人少,一共收了三百多颗,油笼里装不下了,我只好买了一个篮子。”父亲的样子,就像是凯旋而归将军

晚饭后,父母亲一起往大油笼里装鸡蛋。父亲在油笼里撒一层麦衣,装一层鸡蛋,直至装满。每次装鸡蛋,母亲总是拿一个湿毛巾,小心翼翼地把鸡蛋壳上粘的粪便擦干净。父母亲不小心碰烂几个鸡蛋,会心疼好半天,我们兄妹三个听到后却偷偷幸灾乐祸,因为下顿的碗里就能吃到垂涎已久的鸡蛋了。

装满一大油笼鸡蛋,第二天天麻麻亮,父亲便背着油笼踏上去城里的行程。他背的除了鸡蛋,还有母亲烙的三个白面馍,一罐头瓶水。

[1]

作者简介

石居峰,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人,天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秦州区作家协会理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