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爱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伯温故里(书堂)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爱战》旨在阐述将帅爱兵的重要性。《爱战》出自明朝刘基的《百战奇略[1]

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曾涌现不少将帅爱兵的感人事迹,战国初期的魏将吴起,便是突出的一例。他把爱兵问题作为治军的重要内容来抓,其主要特点:一是能以普通一兵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与士卒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二是能够体察下情,关心士卒疾苦,身居将帅高位,竟亲自为卒吮疽,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所以,他所带出来的部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他在镇守西河郡地期间,曾身经大战七十六次,而获全胜者竟多达六十四次,堪称善戎能战的“常胜将军”。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吴起之所以成为战绩辉煌的著名将帅,主要是其“用兵廉平,得士卒心”的结果。这是很有道理的。

原文

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三军知在上之人爱我如子之至,则我之爱上也如父之极。故陷危亡之地,而无不愿死以报上之德。法曰:“视民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①

战国②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赢粮③,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或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也?”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④,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⑤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⑥,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士卒之所以宁肯前进而死,却不愿后退而生的,这都是由于将帅平时对他们实行恩惠、爱护的结果。 全军士卒深知将帅爱护他们如同爱子那样无微不至,那么,他们热爱将帅也会像热爱自己的父亲那样至敬至诚。所以,作战中尽管陷入危亡境地,却没有不愿以拚死奋战来报答将帅恩德的。诚如兵法所说:“将帅对待士卒如同对待自己的爱子,士卒可以同将帅在危难中生死与共。”

战国时期,魏国将领吴起出任西河太守时,能和最下层的士卒穿同样衣服、吃同样饭菜;睡觉时不铺垫软席,行军时不乘车骑马;亲自包扎携带军粮,替士卒分担劳苦。有个士卒长了脓疮,吴起为他吮吸脓汁。这个士卒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哭了起来。有人问她说:“你儿子不过是个士卒,而将军亲口为他吮吸脓疮,你为什么还哭呢?”她回答说:

“不是这样的。往年吴公曾为他父亲吮吸脓疮,他父亲因此在作战中奋勇直前而不后退,结果就战死在沙场。如今吴公又为其子吮吸脓疮,我不知道他又会战死在什么地方。所以,我是在为他哭泣。”魏文侯鉴于吴起善于用兵,廉洁公正,深得士卒拥护,就委派他为将镇守西河地区。在此期间,他先后同诸侯大战七十六次,而获全胜的作战有六十四次之多。

注释

①视民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语出《孙子兵法·地形篇》。但“民”字原作“卒”。

②战国:马本及诸本皆误作“春秋”,今据史校改。

③赢粮:赢,通“盈”;赢粮,谓装满粮食

④旋踵:旋转脚跟,引申为转身后退之意。

⑤文侯:即战国时期魏国建立者魏文侯,名斯。他任用李悝为相、吴起为将、西门豹为邺令,实行改革,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使魏国成为当时强国。

⑥西河:郡名。战国魏置。辖境当今陕西东部的黄河西岸地区。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2]

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3]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4]”。

视频

爱战 相关视频

《虎豹骑》百战奇略第一期:中国骑兵的发展历程概述
《虎豹骑》百战奇略第二期:中国骑兵的发展历程·续

参考文献

  1. 《百战奇略》简介,快照页 - 搜狗百科,2019-11-05
  2. 刘基简介,文学360
  3. 悲剧性结局,朱元璋第一谋臣刘基为何被毒死,人民网,2006-11-10
  4. 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华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