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潜射导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潜射导弹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潜射弹道导弹

简称:潜射导弹

潜射弹道导弹(submarine-launched ballistic missile,SLBM)是指由某类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是核三位一体的最关键一极。现代化的该类型导弹大多具备搭载多目标重返大气层载具(MIRVs)的能力,以便由一枚载具同时配备多个核弹头同时攻击多个目标。[1]

发展沿革

世界核俱乐部成员中,只有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中国拥有潜射弹道导弹,20世纪50年代苏联率先装备潜射弹道导弹后,美、苏等国投入巨资开始了激烈的研制竞争,5国先后共研制装艇23型导弹。

20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就开始研制潜艇发射反舰导弹,并在一艘"明"级潜艇上加装C-801反舰导弹,1985年进行了海上发射试验,改进主要是在艇体两侧各安装了3具双联装C-801反舰导弹以及在艇内加装了相应的雷达及火控系统。但该艇只具有水面上发射能力,隐蔽性不好,因此没有进行后续的研制工作。20世纪八十年代末,水下发射反舰导弹的研制工作启动,所使用的反舰导弹更换成射程更远的C-802导弹,这是一种性能较先进的中程反舰导弹,整体性能与美国"鱼叉"反舰导弹相当。C-802于1997年开始进行水下发射试验,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和完善,最终于1999年正式装备在新建的"宋改"上,使其成为人民海军的又一"克敌利器"。

导弹分类

潜射巡航导弹体积小,重量轻,弹翼、尾翼可折叠,便于不同发射平台运载和发射,发射系统机动灵活、生存能力强,同时巡航导弹又具备飞行高度低、雷达反射截面小、红外信号特征弱的特征,并可按预编程序绕过固定防空阵地,命中精度高,突防能力强。结合潜艇的隐蔽性后,更能大大提高潜艇攻击的突然性和打击效果,已成为未来战争的"倍增器"。这是由于潜射巡航导弹射程远、威力大、命中精度高、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强,可形成有效的核威慑和二次核打击力量,而配备常规战斗部的潜射巡航导弹攻击敌方境内各种军事目标,实施"结构破坏"战,支援陆上或登陆作战,使潜艇具备了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此外,一般反导系统可对弹道导弹攻击组成防御体系,但对付超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却十分困难。因此,它又是一种反抗先进反导系统的有效武器。

技术特点

美、苏/俄和法国三国潜射弹道导弹具有鲜明的技术特点,苏/俄导弹的发动机多数采用液体燃料,而美、法都采用固体燃料以使导弹小型化。在发射方式上,苏/俄导弹的发射采用自推力方式,导弹在发射筒中点火,而美国和法国都采用弹射方式,其中法国采用弹射后水中点火,美国则是离开水面后点火。在通用化方面,苏/俄导弹是一型导弹配一型潜艇,而美国和法国在更新导弹型号时,原来的潜艇仍能适用于新型号的导弹,核潜艇与导弹通用化技术处理的非常好,可节省装备经费。

发射方法

潜射反舰导弹水下发射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干式无动力发射,另一种为干式有动力发射,前者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潜射"鱼叉"反舰导弹,后者则以法国的"飞鱼"反舰导弹为代表。

中国导弹

巨浪二 潜地战略导弹是中国在东风三十一的基础上衍生的潜射战略导弹,由航天部一院和二院联合研制,简称东风下海工程。巨浪二原型弹射程只有8600公里,携带3-4枚2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先后经过两次比较大的改进。

第一次改进使射程增加到12000公里,运载能力增加到携带6-8枚2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 第二次改进使射程再次增加到14000公里,运载能力增加到携带10枚2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

09-4战略导弹核潜艇是巨浪二的载体,原设计09-4装备16具发射筒,90年代末期,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原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09-4不得不重新设计,正在建造的09-4装备18具发射筒。

参考来源